看他们!”
南平王府所在,是整个洛阳城最繁华的地段,这一路东去,粉墙黛瓦,瓦上残留露珠的痕迹,折射出七彩的光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在阳光里行走,不知道是阳光太好还是错觉,仿佛每个人脸上都镀着愉悦的金光。
“我在想,像他们这些人,没有大富大贵,锦衣玉食,但是他们自在,他们不用担心说错话被人笑话,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就掉了脑袋,这样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嘉言幽幽地说。
嘉敏心下了然:“你都听说了?”
嘉言闻言笑了起来:“阿姐不会以为,有什么消息,这府里上下,会齐心协力,帮你瞒住我吧?”
这是句大实话,因为太过实诚,反而让嘉敏愣了片刻。
这件事,她没想过要瞒嘉言,没这个必要,嘉言迟早会知道的。只是王妃不在,免不了要受点惊吓——她是知道于家的,知道羽林卫对于皇家的重要性,甚至就在前些天,还目睹了于烈父子的威风,但是就好像一阵风过去,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就这么轻描淡写、无声无息地没了。
于家上下三百余口,成年男丁问斩,童子流放,女眷没入掖庭,仆从部曲被发卖。
欺君之罪,通常都是这么处置的,换个人在皇帝那个位置,也不会有别的做法。嘉言反应这么大,倒在嘉敏意料之外——她生在帝都,长在帝都,难道之前没有见识过么,或者是因为之前年幼,父亲和王妃将她保护得太好,所以一直安享荣华,没有见识过荣华背后的残忍?
这样一个嘉言,在家破人亡之后,独自在虎狼之地求生,嘉敏想起临别时候的那杯酒,嘉言嘴角的笑容,心里酸痛交加。
“阿姐?”见嘉敏久久不语,嘉言心里未免有些忐忑,“我……我说得不对吗?”
嘉敏瞧了她一会儿,忽而笑道:“父亲发迹之前,我们家——父亲和我母亲,还有哥哥,姨娘,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嘉言张大嘴,半晌,方才勉强合拢来:“怎、怎样的日子?”
“我那时候小,可能还没出生,事情都是听姨娘念叨的。父亲还在平城的时候,要亲自挑水、劈柴、生火。不过父亲毕竟是宗室,习得一手好箭术,所以经常进山打猎。父亲只有三支箭,能不用就不用,一般都是在山里设陷阱,等着猎物自投罗网。如果用到箭,要万分小心,折一支就少一支。打回来的猎物,先拿去市集上换柴米,如果有余,也有带回来吃的。秋天里猎物最多,全家围着火等着吃烤肉,姨娘说哥哥那时候小,馋,闻到香气就伸手去拿,结果留了老大个疤,就在虎口——你见过么?”
“没、没有。”嘉言几乎是狼狈地回答。
她虽然一时兴起,羡慕平常人家的生活,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她记忆中威风凛凛的父亲,和英姿勃发的兄长,会有那样的过去——母亲也从来没有和她说过,从来没有人和她说过这些。
“母亲要织布,每天很早就起来,到天黑才歇,晚上不能够继续,因为怕点灯费油。”嘉敏的声音渐渐转为惆怅。
她的母亲,陪她的父亲走过最艰难的岁月,等一切好转,她已经看不到了。你可以说她福薄,但或者不。没有她恰到好处的过世,父亲就不可能娶到王妃,没有王妃,就不会被太后提拔,也许他们一家,至今仍在困窘中苦熬。父亲会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么?她不知道,那只是一种可能。如果她去问父亲,母亲的性命与发迹的机会之间,如果有选择,他会选母亲么?嘉敏制止自己继续往下想——不要考验,人心经不起考验,所以如果不是被逼到无路可走,不要去考验人心。
“……姨母说母亲眼睛不好,就是生哥哥之后逞强落下的病根,后来生了我,有失调养,身子就越发差了,那时候父亲已经来了洛阳,姨娘一个人,要照顾哥哥和表姐,又要顾着我和母亲,也请不到好医生,没有拖太久……”
嘉敏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这些事,都是她前世一点一点拼凑出来的,那时候她总想,如果母亲在,她一定会疼爱她,就像王妃疼爱嘉言,就像温姨娘疼爱袖表姐,无论她想要什么,她都会设法成全她,如果母亲在。
“……你看,就是这样,你以为他们过得好么?你以为他们会比你过得更好么?是,他们不用担心说错话被人笑话,因为需要担心的太多了,他们得担心明天是不是有米下锅,担心冬天有没有足够的衣裳御寒,担心小儿能不能长大……和这些相比,被笑话,那算什么呢。是,他们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就掉了脑袋,因为担心也没有用,无论是你我,还是你平时交好的那些人,随便哪个人,伸一根小指头出去,对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父亲是拼了性命,才让你我免于这种生活,阿言,”嘉敏淡淡地说,“而过好眼下的生活,是你我的责任。”
嘉言再往窗外看一眼,这时候车马已经走近皇宫,那些阳光下愉悦的、蝼蚁一样的贩夫走卒,已经看不到了。不知道为什么叹了口气,但是终于放下绣帘,她低低地回应嘉敏:“是,阿姐。”
车轮辘辘地滚进了宫。
前来迎接她们的是阿朱,嘉言有些受宠若惊,嘉敏反而处之泰然:太后既然已经脱困,以她这次的功劳,派个阿朱过来,是理所应得。
阿朱恭恭敬敬行了一礼:“三娘子、六娘子一路辛苦。”
“不辛苦。”
“有劳姑姑远迎。”嘉敏说。
倒是个沉得住气的,阿朱看在眼里,心里越发诧异:要说之前的瑶光寺事件,嘉敏进宫报信,还可以说心细如发,应变能力了得,那么这次的事,就不是“心细”和“应变”做得到的,连太后都束手无策,也不知道这个养在平城的孩子,哪里来的胆气。
阿朱心里揣测,口中只道:“三娘子、六娘子随我来,太后、王妃和公主、诸位姑娘,都在芳草地等着呢。”
嘉言眼睛一亮:“母亲也在?”
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心无城府有心无城府的好处,阿朱看嘉言的神色又有不同,微微含笑道:“正是,王妃念叨三娘子、六娘子,可有好些天了。”
嘉敏垂头想了片刻,忽问:“袖表姐还好么?”
“好。”阿朱眉目间笑意不减,心里却想道:听说三娘子是贺兰初袖的母亲一手带大的,却不知道这个温姨娘到底
南平王府所在,是整个洛阳城最繁华的地段,这一路东去,粉墙黛瓦,瓦上残留露珠的痕迹,折射出七彩的光华。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在阳光里行走,不知道是阳光太好还是错觉,仿佛每个人脸上都镀着愉悦的金光。
“我在想,像他们这些人,没有大富大贵,锦衣玉食,但是他们自在,他们不用担心说错话被人笑话,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就掉了脑袋,这样的日子……也没什么不好。”嘉言幽幽地说。
嘉敏心下了然:“你都听说了?”
嘉言闻言笑了起来:“阿姐不会以为,有什么消息,这府里上下,会齐心协力,帮你瞒住我吧?”
这是句大实话,因为太过实诚,反而让嘉敏愣了片刻。
这件事,她没想过要瞒嘉言,没这个必要,嘉言迟早会知道的。只是王妃不在,免不了要受点惊吓——她是知道于家的,知道羽林卫对于皇家的重要性,甚至就在前些天,还目睹了于烈父子的威风,但是就好像一阵风过去,这样一个显赫的家族,就这么轻描淡写、无声无息地没了。
于家上下三百余口,成年男丁问斩,童子流放,女眷没入掖庭,仆从部曲被发卖。
欺君之罪,通常都是这么处置的,换个人在皇帝那个位置,也不会有别的做法。嘉言反应这么大,倒在嘉敏意料之外——她生在帝都,长在帝都,难道之前没有见识过么,或者是因为之前年幼,父亲和王妃将她保护得太好,所以一直安享荣华,没有见识过荣华背后的残忍?
这样一个嘉言,在家破人亡之后,独自在虎狼之地求生,嘉敏想起临别时候的那杯酒,嘉言嘴角的笑容,心里酸痛交加。
“阿姐?”见嘉敏久久不语,嘉言心里未免有些忐忑,“我……我说得不对吗?”
嘉敏瞧了她一会儿,忽而笑道:“父亲发迹之前,我们家——父亲和我母亲,还有哥哥,姨娘,过的就是这样的日子。”
嘉言张大嘴,半晌,方才勉强合拢来:“怎、怎样的日子?”
“我那时候小,可能还没出生,事情都是听姨娘念叨的。父亲还在平城的时候,要亲自挑水、劈柴、生火。不过父亲毕竟是宗室,习得一手好箭术,所以经常进山打猎。父亲只有三支箭,能不用就不用,一般都是在山里设陷阱,等着猎物自投罗网。如果用到箭,要万分小心,折一支就少一支。打回来的猎物,先拿去市集上换柴米,如果有余,也有带回来吃的。秋天里猎物最多,全家围着火等着吃烤肉,姨娘说哥哥那时候小,馋,闻到香气就伸手去拿,结果留了老大个疤,就在虎口——你见过么?”
“没、没有。”嘉言几乎是狼狈地回答。
她虽然一时兴起,羡慕平常人家的生活,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她记忆中威风凛凛的父亲,和英姿勃发的兄长,会有那样的过去——母亲也从来没有和她说过,从来没有人和她说过这些。
“母亲要织布,每天很早就起来,到天黑才歇,晚上不能够继续,因为怕点灯费油。”嘉敏的声音渐渐转为惆怅。
她的母亲,陪她的父亲走过最艰难的岁月,等一切好转,她已经看不到了。你可以说她福薄,但或者不。没有她恰到好处的过世,父亲就不可能娶到王妃,没有王妃,就不会被太后提拔,也许他们一家,至今仍在困窘中苦熬。父亲会一生都郁郁不得志么?她不知道,那只是一种可能。如果她去问父亲,母亲的性命与发迹的机会之间,如果有选择,他会选母亲么?嘉敏制止自己继续往下想——不要考验,人心经不起考验,所以如果不是被逼到无路可走,不要去考验人心。
“……姨母说母亲眼睛不好,就是生哥哥之后逞强落下的病根,后来生了我,有失调养,身子就越发差了,那时候父亲已经来了洛阳,姨娘一个人,要照顾哥哥和表姐,又要顾着我和母亲,也请不到好医生,没有拖太久……”
嘉敏的声音渐渐低下去,这些事,都是她前世一点一点拼凑出来的,那时候她总想,如果母亲在,她一定会疼爱她,就像王妃疼爱嘉言,就像温姨娘疼爱袖表姐,无论她想要什么,她都会设法成全她,如果母亲在。
“……你看,就是这样,你以为他们过得好么?你以为他们会比你过得更好么?是,他们不用担心说错话被人笑话,因为需要担心的太多了,他们得担心明天是不是有米下锅,担心冬天有没有足够的衣裳御寒,担心小儿能不能长大……和这些相比,被笑话,那算什么呢。是,他们也不用担心什么时候莫名其妙就掉了脑袋,因为担心也没有用,无论是你我,还是你平时交好的那些人,随便哪个人,伸一根小指头出去,对他们来说,就是灭顶之灾。父亲是拼了性命,才让你我免于这种生活,阿言,”嘉敏淡淡地说,“而过好眼下的生活,是你我的责任。”
嘉言再往窗外看一眼,这时候车马已经走近皇宫,那些阳光下愉悦的、蝼蚁一样的贩夫走卒,已经看不到了。不知道为什么叹了口气,但是终于放下绣帘,她低低地回应嘉敏:“是,阿姐。”
车轮辘辘地滚进了宫。
前来迎接她们的是阿朱,嘉言有些受宠若惊,嘉敏反而处之泰然:太后既然已经脱困,以她这次的功劳,派个阿朱过来,是理所应得。
阿朱恭恭敬敬行了一礼:“三娘子、六娘子一路辛苦。”
“不辛苦。”
“有劳姑姑远迎。”嘉敏说。
倒是个沉得住气的,阿朱看在眼里,心里越发诧异:要说之前的瑶光寺事件,嘉敏进宫报信,还可以说心细如发,应变能力了得,那么这次的事,就不是“心细”和“应变”做得到的,连太后都束手无策,也不知道这个养在平城的孩子,哪里来的胆气。
阿朱心里揣测,口中只道:“三娘子、六娘子随我来,太后、王妃和公主、诸位姑娘,都在芳草地等着呢。”
嘉言眼睛一亮:“母亲也在?”
到底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心无城府有心无城府的好处,阿朱看嘉言的神色又有不同,微微含笑道:“正是,王妃念叨三娘子、六娘子,可有好些天了。”
嘉敏垂头想了片刻,忽问:“袖表姐还好么?”
“好。”阿朱眉目间笑意不减,心里却想道:听说三娘子是贺兰初袖的母亲一手带大的,却不知道这个温姨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