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
老太太笑,“那可好。”
待用过早饭,宋嘉诺要去上学了,他跟老太太说,“老太太,你在家里好好儿的,等孙儿放学回家再来陪你说话。”
宋老太太叮嘱宋嘉诺路上小心,便让他去上学了。
待宋嘉诺走了,老太太道,“诺哥儿怎么突然这样懂事了?”这话也只有宋老太太说的出来,若是其他人说,难免叫人怀疑是不是暗指以往宋嘉诺不孝顺?只是,宋老太太说话并不讲究,她自己也不精通这门儿艺术。故而,宋嘉言知道老太太是有口无心,就这么一说。
宋嘉言并不落井下石之类,在她看来,哪怕小纪氏有些小心思,对他们兄妹不亲近,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不是亲生,小纪氏又不是圣母,自然亲疏有别。
但,小纪氏的本事也就在内宅了,有宋荣和宋老太太撑腰,小纪氏也不能拿他们兄妹如何。再加上宋嘉言的性子,她并不会借机在宋老太太面前挑拨宋嘉诺之类,反是笑道,“诺哥儿早就是个孝顺的,一早一晚的都来给祖母请安。他以往年纪小,天天念书,课业也重,如今渐渐长大,有父亲有把手的教着,可不就知道体贴老太太了呢。”
老太太很快接受了宋嘉言的解释,又抱怨儿子,“都怪你老子,这么早就把个孩子送进学堂念书。”
宋嘉言笑,“我倒是不想念书,不如老太太给我放个假,我陪老太太乐呵乐呵。”
老太太又不乐意,说宋嘉言,“语姐儿年纪小你一年,我听说功课都强于你了。唉哟,好强的太好强,你这丫头怎么就这么没个上进心,真是叫人操心。”同样是孙女,在宋老太太心里,也有个亲疏呢。宋老太太有两个学霸儿子,以往并不觉着学习多难。便是宋嘉让,功课不怎么样,起码拳脚过的去,在宋老太太心里,大孙子那就是飞檐走壁武林高手型,很能拿出去显摆的。如今宋嘉言,又不能叫宋嘉言去习武,琴棋书画,听说大孙女还比不过小孙女,宋老太太很是为一向得她心意的孙女着急呢。
老太太撵人,“赶紧去上学去,中午我叫厨下做你喜欢的菜。”
宋嘉言又央磨了一会儿,方笑嘻嘻的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尽管与继母隐隐在对立面,但,不是所有主角对立面的便都是脑残、渣之类哦~
第13章 辛家,打脸,神经
乡下人,不讲究什么停陵多少天。辛永福停陵三日,便就地发丧,埋入祖坟。
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老好人,生前因有个高官外甥,在村子里也是倍受尊敬的,生活从未大富大贵,但也不算差。如今死了,又是侍郎府的公子来帮着发丧,宋嘉让不只是带了银子来,因为宋嘉让的到来,便是县太爷也跟着祭奠了一回辛永福。
辛家如今有良田百亩,这些产业在帝都自然不算什么,但,在乡下,已是地主级别的人物了。
辛永福之所以会求助外甥,自然有自己的思量。辛永福过身后,余下老婆带着一儿一女,儿女尚且年幼,而辛老太太,瞧着实不像有主意的人。
辛永福是个老实人,从宋荣做了高官,辛永福依旧老老实实的在老家种田就能知晓,这人本分。但,临去前的种种不放心,还是让辛永福选择了求助侍郎府。
辛永福这样的品性,不论贫富贵贱,都令人敬重。
宋嘉让头一回办这样的大事,又是嫡亲的舅公家,何况来前宋荣早细细的叮嘱过他,所以,宋嘉让办的挺认真。但有不懂的,便问方管事。
发丧完毕,宋嘉让便跟舅婆辛老太太商量着去帝都的事,辛老太太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抹着眼泪道,“你舅公去前跟我说过,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房子找人看着就成,就是,就是还有百来亩的地可怎么办?”
不待宋嘉让说话,便有一长眉细眼、四十来岁、两眼精光的中年妇人道,“大嫂,这有何难,大嫂若是信得过我,叫我们那口子种着,自家人,岂不比外人实诚?”
宋嘉让认得这妇人,说来也非外人,是辛永福同父异母的妹妹辛永莲。宋嘉让道,“二姨婆,这事儿,还是叫舅婆自己做主的好。”宋嘉让毕竟年少,头一遭回老家,宋荣也有不放心,早将辛家的事一一给儿子交了底,以免儿子受骗。
宋荣只与辛永福一房关系较好,余者姨舅都是平平。且宋荣在帝都为官之后,本想让辛永福一家子到帝都去方便照看,辛永福却是故土难离,不愿去帝都。倒是与宋荣关系平平的姨舅们都恨不能去帝都沾些光,宋荣何等精明之人,哪里会叫他们沾了光去!
如今宋嘉让体体面面的回乡,自然有的是人来巴结。不过,宋嘉让自幼长于帝都,他性子虽有些粗,该有的心眼儿还是不缺的。
宋嘉让不愿叫辛永莲占了孤儿寡母的便宜,辛老太太又实在没个主见,吱吱唔唔的说不出个话来。倒是辛老太太的女儿辛竹筝上前道,“我们商量好了,这次去帝都,蒙表兄收留,是不会再回来了,房子田地便都卖了。只是一时不好寻买家呢。”
辛竹笙生的皮肤微黑,面上有些不忍,试探的问妹妹,“全卖了啊?”
辛竹筝一身素衣,眉目并不出挑,身姿却是少女独有的窈窕,鬓上还簪了朵白花,瞅着母亲与兄长道,“娘,哥,表哥叫了侄子来接咱们,咱们去了帝都,托表哥找个差事干,跟表哥也有个照看呢。”
辛老太太说,“丫儿,这屋子是咱的家呢,咱辛家的祖宅,可不能卖。”
辛竹筝道,“那宅子便不卖了,就把地卖了吧。”
“是啊。”辛竹笙道,“祖屋不能卖。”
辛老太太是个没主见的人,辛竹笙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是辛竹筝拿主意了。
宋嘉让稍稍知道些经济,这辛家庄离帝都并不远,他们骑马两日就到。既有百十亩地,宋嘉让觉着,倒不如租出去,以后每年吃租子,哪怕银两不多,也是个细水长流的事。这一下子卖了,所得亦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
宋嘉让刚想建议一二呢,方管事却给他使了个眼色,宋嘉让便没有说话。方管事垂手道,“既然舅老太太这样说,不如便将此事交给奴才,奴才着人留下将事情处置好,容后再跟舅老太太回禀。舅老太太看,可妥当?”
辛老太太至今犹不习惯这些大户人家下人文绉绉的说话,她有些紧张,连连道,“好,好,麻烦了。”
方管事恭恭敬敬地,“是奴才的本分。”
宋嘉让道,“舅婆,这里的事让方管事来办,不如咱们先回帝都。家里祖母、父亲都惦记着舅婆、表叔和表姑呢。”
辛老太太点了点头。
辛永莲忙道,“侄孙儿头一遭回来,咱们这里没什么好的,一些
老太太笑,“那可好。”
待用过早饭,宋嘉诺要去上学了,他跟老太太说,“老太太,你在家里好好儿的,等孙儿放学回家再来陪你说话。”
宋老太太叮嘱宋嘉诺路上小心,便让他去上学了。
待宋嘉诺走了,老太太道,“诺哥儿怎么突然这样懂事了?”这话也只有宋老太太说的出来,若是其他人说,难免叫人怀疑是不是暗指以往宋嘉诺不孝顺?只是,宋老太太说话并不讲究,她自己也不精通这门儿艺术。故而,宋嘉言知道老太太是有口无心,就这么一说。
宋嘉言并不落井下石之类,在她看来,哪怕小纪氏有些小心思,对他们兄妹不亲近,其实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不是亲生,小纪氏又不是圣母,自然亲疏有别。
但,小纪氏的本事也就在内宅了,有宋荣和宋老太太撑腰,小纪氏也不能拿他们兄妹如何。再加上宋嘉言的性子,她并不会借机在宋老太太面前挑拨宋嘉诺之类,反是笑道,“诺哥儿早就是个孝顺的,一早一晚的都来给祖母请安。他以往年纪小,天天念书,课业也重,如今渐渐长大,有父亲有把手的教着,可不就知道体贴老太太了呢。”
老太太很快接受了宋嘉言的解释,又抱怨儿子,“都怪你老子,这么早就把个孩子送进学堂念书。”
宋嘉言笑,“我倒是不想念书,不如老太太给我放个假,我陪老太太乐呵乐呵。”
老太太又不乐意,说宋嘉言,“语姐儿年纪小你一年,我听说功课都强于你了。唉哟,好强的太好强,你这丫头怎么就这么没个上进心,真是叫人操心。”同样是孙女,在宋老太太心里,也有个亲疏呢。宋老太太有两个学霸儿子,以往并不觉着学习多难。便是宋嘉让,功课不怎么样,起码拳脚过的去,在宋老太太心里,大孙子那就是飞檐走壁武林高手型,很能拿出去显摆的。如今宋嘉言,又不能叫宋嘉言去习武,琴棋书画,听说大孙女还比不过小孙女,宋老太太很是为一向得她心意的孙女着急呢。
老太太撵人,“赶紧去上学去,中午我叫厨下做你喜欢的菜。”
宋嘉言又央磨了一会儿,方笑嘻嘻的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尽管与继母隐隐在对立面,但,不是所有主角对立面的便都是脑残、渣之类哦~
第13章 辛家,打脸,神经
乡下人,不讲究什么停陵多少天。辛永福停陵三日,便就地发丧,埋入祖坟。
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老好人,生前因有个高官外甥,在村子里也是倍受尊敬的,生活从未大富大贵,但也不算差。如今死了,又是侍郎府的公子来帮着发丧,宋嘉让不只是带了银子来,因为宋嘉让的到来,便是县太爷也跟着祭奠了一回辛永福。
辛家如今有良田百亩,这些产业在帝都自然不算什么,但,在乡下,已是地主级别的人物了。
辛永福之所以会求助外甥,自然有自己的思量。辛永福过身后,余下老婆带着一儿一女,儿女尚且年幼,而辛老太太,瞧着实不像有主意的人。
辛永福是个老实人,从宋荣做了高官,辛永福依旧老老实实的在老家种田就能知晓,这人本分。但,临去前的种种不放心,还是让辛永福选择了求助侍郎府。
辛永福这样的品性,不论贫富贵贱,都令人敬重。
宋嘉让头一回办这样的大事,又是嫡亲的舅公家,何况来前宋荣早细细的叮嘱过他,所以,宋嘉让办的挺认真。但有不懂的,便问方管事。
发丧完毕,宋嘉让便跟舅婆辛老太太商量着去帝都的事,辛老太太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抹着眼泪道,“你舅公去前跟我说过,家里也没什么东西,房子找人看着就成,就是,就是还有百来亩的地可怎么办?”
不待宋嘉让说话,便有一长眉细眼、四十来岁、两眼精光的中年妇人道,“大嫂,这有何难,大嫂若是信得过我,叫我们那口子种着,自家人,岂不比外人实诚?”
宋嘉让认得这妇人,说来也非外人,是辛永福同父异母的妹妹辛永莲。宋嘉让道,“二姨婆,这事儿,还是叫舅婆自己做主的好。”宋嘉让毕竟年少,头一遭回老家,宋荣也有不放心,早将辛家的事一一给儿子交了底,以免儿子受骗。
宋荣只与辛永福一房关系较好,余者姨舅都是平平。且宋荣在帝都为官之后,本想让辛永福一家子到帝都去方便照看,辛永福却是故土难离,不愿去帝都。倒是与宋荣关系平平的姨舅们都恨不能去帝都沾些光,宋荣何等精明之人,哪里会叫他们沾了光去!
如今宋嘉让体体面面的回乡,自然有的是人来巴结。不过,宋嘉让自幼长于帝都,他性子虽有些粗,该有的心眼儿还是不缺的。
宋嘉让不愿叫辛永莲占了孤儿寡母的便宜,辛老太太又实在没个主见,吱吱唔唔的说不出个话来。倒是辛老太太的女儿辛竹筝上前道,“我们商量好了,这次去帝都,蒙表兄收留,是不会再回来了,房子田地便都卖了。只是一时不好寻买家呢。”
辛竹笙生的皮肤微黑,面上有些不忍,试探的问妹妹,“全卖了啊?”
辛竹筝一身素衣,眉目并不出挑,身姿却是少女独有的窈窕,鬓上还簪了朵白花,瞅着母亲与兄长道,“娘,哥,表哥叫了侄子来接咱们,咱们去了帝都,托表哥找个差事干,跟表哥也有个照看呢。”
辛老太太说,“丫儿,这屋子是咱的家呢,咱辛家的祖宅,可不能卖。”
辛竹筝道,“那宅子便不卖了,就把地卖了吧。”
“是啊。”辛竹笙道,“祖屋不能卖。”
辛老太太是个没主见的人,辛竹笙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便是辛竹筝拿主意了。
宋嘉让稍稍知道些经济,这辛家庄离帝都并不远,他们骑马两日就到。既有百十亩地,宋嘉让觉着,倒不如租出去,以后每年吃租子,哪怕银两不多,也是个细水长流的事。这一下子卖了,所得亦不过几百两银子而已。
宋嘉让刚想建议一二呢,方管事却给他使了个眼色,宋嘉让便没有说话。方管事垂手道,“既然舅老太太这样说,不如便将此事交给奴才,奴才着人留下将事情处置好,容后再跟舅老太太回禀。舅老太太看,可妥当?”
辛老太太至今犹不习惯这些大户人家下人文绉绉的说话,她有些紧张,连连道,“好,好,麻烦了。”
方管事恭恭敬敬地,“是奴才的本分。”
宋嘉让道,“舅婆,这里的事让方管事来办,不如咱们先回帝都。家里祖母、父亲都惦记着舅婆、表叔和表姑呢。”
辛老太太点了点头。
辛永莲忙道,“侄孙儿头一遭回来,咱们这里没什么好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