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低着头看她短短的影子。直至到家,她才挂了电话与我致歉。我们出门不过是两点到三点间,径直去了邮局、接着去了大头贴相馆,我白色的帆布鞋还没有沾上灰。我们站在李阿姨的杂货铺门口,她挠着头略为害羞地说:“我实在没办法挂短清涵的电话。”
我笑着说没关系,说一些不算酸的话打趣她,手枕在腰后靠着墙,用力的让我脸上虚伪的笑容绽开得更真实。
我把大头贴给她,但她只是选了一张我的,一张合照。她说:“江茗,看着我的照片就好好学习呀,要以我为榜样哟。我在北师大等你。”
“等我考起大学你就毕业了。”
“我可以过去呀,近两年应该都在北京。还可以经常去看你,顺便回顾母校。加油,江茗。”
我们明知道加油只是从嘴中蹦出来的两个字,却又受用得很,好像真的就变成了那用油驱动的机械。大多数人的满腔热血,常常来得快去得更快,多经历几次也就明白这个定律了。
陆以安的两个字,暂时的激起了我的一腔热血。
我左手拉起她的右手,与我右手击掌。我说:“一言为定。”
我把陆以安的照片贴在书桌前的白墙壁上,旁边沾一张a4纸,只写“一言为定”四字。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陆以平过来叫我,我还穿着我的新裙子,拿着准备送陆以安的书,周日的时候正好爸爸也在,我们一家三口都去她家。爸爸与陆叔叔总爱喝点小酒,今天正是时候。
去的时候菜还没有做好,爸爸与陆叔叔在沙发看电视,妈妈在厨房与李阿姨做下手,陆以平仍是在他的床上,继续打游戏。年轻人都在陆以安的房间,和上次一样。
我和陆以安,章禾和苏言。
章禾给我开的门,她们嗑瓜子看电影,房间的灯是关上的,只有陆以安笔记本屏幕的灯。
我顺手把送她的书放在桌上,里面夹有卡片,寄语如是说:
“二十一岁的陆以安,新岁快乐。
——2008.6.22江茗”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看到。
苏言起身给我挪一个位置,挨着章禾,示意我和她们一起看。她们看的是《功夫之王》,我去的时候电影已经放了大半,实在没什么意思,好在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心不在焉。难捱的时间不算太久,也没李阿姨就叫我们吃饭了,大概是顾及到我要上晚自修,晚饭开得也较早,早到陆以安她们的电影,还有二十分钟。
陆以安难得在家过一次生日,李阿姨做了很丰富的菜,让人看了恨不得大快朵颐,我吞口水的同时不得不感叹,我这辈子大概是吃不到妈妈做这样的菜。
他们、喝啤酒或者白酒,我和李阿姨一起喝橙汁。
二十一岁的陆以安,生日快乐。
我看她一口喝一杯啤酒,脸迅速红了起来。她站直身子,挨个敬酒致谢,从李阿姨开始。只是简单的“谢谢妈妈”、“谢谢爸爸”。
轮到我父母的时候,倒是多说一些客气话。
终于轮到我,她的脸已经红得不成样。
“江茗,祝愿你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
酒轮一旬,我先放下碗筷,李阿姨便叫陆以安送我。初夏的傍晚,风正凉,夕阳西下彩霞边,我推着自行车与陆以安走,惬意得很。那时候距离晚自修上课还有四十七分钟。
没走上几步,陆以安说:“江茗,骑车载我一段,脸烧得很。”
于是,我便骑车载她,穿了很多小巷子。她双手拽着我腰间宽大的校服,却没有贴上我的肉。我们没有很多话要说,我小心翼翼蹬着车,她则吹着口哨。把周围的巷子都穿梭个遍,我又把她载回去。
这一回,我们真正说再见,天还没有黑。陆以安站在门口,手插在兜里,她对我笑。“江茗,明年九月在北师大等你。”
这是我零八年,最后一次见陆以安。
晚自修的时候,李苏绵打趣问我“隔壁邻居家哥哥”的生日过得怎么样,我如实述说,快乐的倾诉,除却“他”其实是陆以安这件事情。
李苏绵趴在桌上,立起课本挡住老师,认真的听我说。在我兴致正高,说起那顿无比美味的晚饭时,她突然说:“今天也是陆老师的生日。”
她的话无疑是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所有的热情。
正好后桌的同学问老师问题,我迅速的拿出课本,假装做作业,没去接她的话。幸而事后,她没再说这件事情。
那晚十一点多的时候,收到陆以安的信息,她对那本书表示谢意,我没有回复。我把那张亲吻她的七寸“大头贴”照夹在日记本里。我的日记本里,关于陆以安的话一句也没有,除了这张照片,背面我用炭黑笔端端正正写着:
“致谢,第一年,遇见二十一岁的陆以安。
——2008.6.22”
陆以安是在第二天的早上八点坐大巴去市里赶火车,那时的我正值早自修,坐在我的位置上,读她送给我的书。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十六
2008年夏天,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就高三了。
那年县里面的高考不景气,全县上六百分的只有一人,一本线很高,最好的学校是复旦大学,上重点率低得离谱,尤其是文科。
紧张的气氛萦绕在高三这两字的周围,班主任和家长的反复强调,让我们甚至无心去关心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至少,我的父母又与我进行了一次谈话。妈妈依然会反复提及陆以安,他们总觉得与我多提几次她,我就会变成她那样。我当然想变成那样的她,最好更近一步,或者亲密无间。
学校的大屏幕上每天直播奥运,但说实话在这这个小县城里关注的只有极少数,除非闲时,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事情,谋生的、学习的,总有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八月中的学校里只有高三和高一的,高一的正在军训,而高三的我们日复一日进行着单调紧张的补课。从期末考试结束后,大家都像变了个人。
校园里,一半安静一半热闹。
班里面只有少数的人会讨论奥运会,班主任上课之前会说一下中国又获得了几枚金牌,而我知道关于奥运的所有情况是通过陆以安的空间状态,她和陈清涵去看奥运会,几乎每天会在空间直播战况。我总共只看了男篮和跳水,课间的时候,稀疏的几个学生站在操场上盯着直播的大屏幕,而我因曾受李阿姨之托,闲暇之时拉着对奥运并没有太多兴趣的李苏绵偷偷拿着摄影机去拍新入学的陆以平,不过需得小心翼翼,学校对学生使用数码产品一向管得很严。
我们三三两两的、突然间、亦或者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学时代的最
我笑着说没关系,说一些不算酸的话打趣她,手枕在腰后靠着墙,用力的让我脸上虚伪的笑容绽开得更真实。
我把大头贴给她,但她只是选了一张我的,一张合照。她说:“江茗,看着我的照片就好好学习呀,要以我为榜样哟。我在北师大等你。”
“等我考起大学你就毕业了。”
“我可以过去呀,近两年应该都在北京。还可以经常去看你,顺便回顾母校。加油,江茗。”
我们明知道加油只是从嘴中蹦出来的两个字,却又受用得很,好像真的就变成了那用油驱动的机械。大多数人的满腔热血,常常来得快去得更快,多经历几次也就明白这个定律了。
陆以安的两个字,暂时的激起了我的一腔热血。
我左手拉起她的右手,与我右手击掌。我说:“一言为定。”
我把陆以安的照片贴在书桌前的白墙壁上,旁边沾一张a4纸,只写“一言为定”四字。
下午五点多的时候,陆以平过来叫我,我还穿着我的新裙子,拿着准备送陆以安的书,周日的时候正好爸爸也在,我们一家三口都去她家。爸爸与陆叔叔总爱喝点小酒,今天正是时候。
去的时候菜还没有做好,爸爸与陆叔叔在沙发看电视,妈妈在厨房与李阿姨做下手,陆以平仍是在他的床上,继续打游戏。年轻人都在陆以安的房间,和上次一样。
我和陆以安,章禾和苏言。
章禾给我开的门,她们嗑瓜子看电影,房间的灯是关上的,只有陆以安笔记本屏幕的灯。
我顺手把送她的书放在桌上,里面夹有卡片,寄语如是说:
“二十一岁的陆以安,新岁快乐。
——2008.6.22江茗”
我不知道她什么时候会看到。
苏言起身给我挪一个位置,挨着章禾,示意我和她们一起看。她们看的是《功夫之王》,我去的时候电影已经放了大半,实在没什么意思,好在没有人注意到我的心不在焉。难捱的时间不算太久,也没李阿姨就叫我们吃饭了,大概是顾及到我要上晚自修,晚饭开得也较早,早到陆以安她们的电影,还有二十分钟。
陆以安难得在家过一次生日,李阿姨做了很丰富的菜,让人看了恨不得大快朵颐,我吞口水的同时不得不感叹,我这辈子大概是吃不到妈妈做这样的菜。
他们、喝啤酒或者白酒,我和李阿姨一起喝橙汁。
二十一岁的陆以安,生日快乐。
我看她一口喝一杯啤酒,脸迅速红了起来。她站直身子,挨个敬酒致谢,从李阿姨开始。只是简单的“谢谢妈妈”、“谢谢爸爸”。
轮到我父母的时候,倒是多说一些客气话。
终于轮到我,她的脸已经红得不成样。
“江茗,祝愿你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学。”
酒轮一旬,我先放下碗筷,李阿姨便叫陆以安送我。初夏的傍晚,风正凉,夕阳西下彩霞边,我推着自行车与陆以安走,惬意得很。那时候距离晚自修上课还有四十七分钟。
没走上几步,陆以安说:“江茗,骑车载我一段,脸烧得很。”
于是,我便骑车载她,穿了很多小巷子。她双手拽着我腰间宽大的校服,却没有贴上我的肉。我们没有很多话要说,我小心翼翼蹬着车,她则吹着口哨。把周围的巷子都穿梭个遍,我又把她载回去。
这一回,我们真正说再见,天还没有黑。陆以安站在门口,手插在兜里,她对我笑。“江茗,明年九月在北师大等你。”
这是我零八年,最后一次见陆以安。
晚自修的时候,李苏绵打趣问我“隔壁邻居家哥哥”的生日过得怎么样,我如实述说,快乐的倾诉,除却“他”其实是陆以安这件事情。
李苏绵趴在桌上,立起课本挡住老师,认真的听我说。在我兴致正高,说起那顿无比美味的晚饭时,她突然说:“今天也是陆老师的生日。”
她的话无疑是一盆冷水,浇灭了我所有的热情。
正好后桌的同学问老师问题,我迅速的拿出课本,假装做作业,没去接她的话。幸而事后,她没再说这件事情。
那晚十一点多的时候,收到陆以安的信息,她对那本书表示谢意,我没有回复。我把那张亲吻她的七寸“大头贴”照夹在日记本里。我的日记本里,关于陆以安的话一句也没有,除了这张照片,背面我用炭黑笔端端正正写着:
“致谢,第一年,遇见二十一岁的陆以安。
——2008.6.22”
陆以安是在第二天的早上八点坐大巴去市里赶火车,那时的我正值早自修,坐在我的位置上,读她送给我的书。
“凄凉别后两应同,最是不胜清怨月明中。”
☆、十六
2008年夏天,期末考试以后,我们就高三了。
那年县里面的高考不景气,全县上六百分的只有一人,一本线很高,最好的学校是复旦大学,上重点率低得离谱,尤其是文科。
紧张的气氛萦绕在高三这两字的周围,班主任和家长的反复强调,让我们甚至无心去关心北京奥运会的盛况,至少,我的父母又与我进行了一次谈话。妈妈依然会反复提及陆以安,他们总觉得与我多提几次她,我就会变成她那样。我当然想变成那样的她,最好更近一步,或者亲密无间。
学校的大屏幕上每天直播奥运,但说实话在这这个小县城里关注的只有极少数,除非闲时,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事情,谋生的、学习的,总有人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八月中的学校里只有高三和高一的,高一的正在军训,而高三的我们日复一日进行着单调紧张的补课。从期末考试结束后,大家都像变了个人。
校园里,一半安静一半热闹。
班里面只有少数的人会讨论奥运会,班主任上课之前会说一下中国又获得了几枚金牌,而我知道关于奥运的所有情况是通过陆以安的空间状态,她和陈清涵去看奥运会,几乎每天会在空间直播战况。我总共只看了男篮和跳水,课间的时候,稀疏的几个学生站在操场上盯着直播的大屏幕,而我因曾受李阿姨之托,闲暇之时拉着对奥运并没有太多兴趣的李苏绵偷偷拿着摄影机去拍新入学的陆以平,不过需得小心翼翼,学校对学生使用数码产品一向管得很严。
我们三三两两的、突然间、亦或者不知不觉就到了中学时代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