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两孩子站直了身子,向老师保证,也向爹保证,虽然爹没在。
“好了,回去吧,明天上午九点到校打扫卫生,后天早上七点半到校正式上课,到时,记得背书包,带好笔,其它的,学校会统一发放。”见姐弟俩虽然没有多好却很干净的衣服打扮,周老师心里暗暗点头,应该都会是好孩子。
“周老师再见!”这些基本的礼貌,常宁一直都有在注意教导孩子们。
“爹!”从教室出来,姐弟俩已经看到爹就在学校操场等着他们了,全新的一种环境,让姐弟俩适应后开始兴奋和激动。
“都办好了?”常宁站起来,刚才他是在看学校的菜地,也是操场,群众的日子不好过,哪都基本一样,连学校都把操场改菜地了。
“办好了,爹,周老师让我们明天来打扫卫生,后天来上课。”小二比姐姐更兴奋,一见到爹,嘴巴说个不停。
“那以后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记住了吗?”拍拍手,常宁带着孩子准备回家。
“嗯,爹,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只不过第一天,就已经好像给孩子们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曾有的忐忑,不安,犹豫,都被眼前的新奇代替。
“爹,周老师说明天上午九点来学校,后天,七点半上课,爹,九点是几点,七点半又是多少?”刚才周老师一说大妞就懵了,只是没好意思问老师,不过,不怕,有爹在,爹一定知道。
“九点,七点半都是时间的表达方式,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来把一天划分好,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里做什么事,就像我们村以前的食堂开饭一样,用数字的时间来表示的话就是上午十一点,下午五点,懂了吗?”三人边说边走。
“那爹,我们怎么知道这些表达时间的数字?”小二接着问。
“可以用表,用钟,只不过我们家里现在暂时没有,爹努力早日给家里添个钟,以后你们就知道时间了。”孩子们现在不提,常宁差点忘记了,就是不知道买表或者钟要不要什么票,改天看看去。
“现在,爹回去想想办法,或者给你何爷爷借一下。”眼前,孩子们要上学,没时间是不行了。
“爹,不怕,我和小二早早起来就行。”大妞知道不管是钟还是表都是很贵重的东西,不能让爹再费心。
“以后,你们就好好上学就行,其它的事,交给爹!”摸摸两个孩子的脑袋,爱操心的小家伙。
三人有说有笑地回家,常宁是没想到,这刚领着孩子们回来,事情就又来了,更没想到,第一个问他的会是王大娘。
25.风波
也应该是王大娘,他带孩子去报名,家里的孩子们就是王大娘帮看着,回到家,王大娘这样问,没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王大娘话里的语气,似乎不大对劲。
“大娘,是呀,大妞和小二一起上学刚好有伴,今天就是带他们两个去报名的。”不过,常宁也没在意,以为大娘只是惊讶。
“我以为你只是带小二去,结果你是连大妞也一起去啦?”王大娘的想法里,就是男孩子,过去,有几家人识字的,女孩子就更没有什么好上学的,常宁可好,两个都让上了,这,这不是费钱嘛,本来家里的日子就过得勉强,这孩子一上学,得花多少钱!
“嗯,大娘,我卖草药也有点收入,就想着以后的孩子们不能再我们一样,字都看不懂一个,像我姨妈,能识字,能进城做工人,农民太苦,如果可能,我不想他们都吃这种苦。”面对着真心的王大娘,常宁也实话实说。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他可以做主,这个主,他做,必须学习,必须懂文化,未来就是要做一辈子的农民,他也得让孩子们用科学去做农民。
“那要不就让小二上,大妞留家里,要不,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王大娘想想也是,常宁他姨妈不就是因为识字才能去城里做城里人吗,只是,一直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影响了王大娘,儿子去,行,姑娘就不必了吧,以后姑娘嫁了人,好不好,都是别人家的事,像常宁姨妈顾着的,这辈子她也只见过这一个,即便王大娘同样是从姑娘家过来的,也一样是轻视女子的想法。
“大娘,小二是我的孩子,大妞也是,后面的五个都是,我现在辛苦不都是为了他们。”常宁心里开始是有些不舒服的,不过,很快释然,几十年后,依然有这样想法的人,现在回到六零年的农村,这样想法的人,可能大家觉得才是正常的。
“大娘知道你疼孩子,可现在你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孩子们都去上学,你要累成什么样,听大娘的话,大妞的学就不上了,最多,以后大妞嫁人的时候,你多给点嫁妆,不就行了吗。”王大娘还是不同意,在她看来,姑娘家只要养大,嫁人时不刻薄姑娘,让姑娘带着好嫁妆到了婆家能支起腰杆来过日子就成了,谁家姑娘都是这样,她也一样,谁想到,到了常宁这里,他居然要姑娘,儿子一样对待。
能一样吗?姑娘是泼出去的水,儿子是养老的根,本就不一样。
“姑娘以后要在婆家站住,再好的嫁妆也不如让姑娘自己有本事,不用靠谁。”更多的道理,常宁也没法和不识字的王大娘讲,比如知识的重要性这些,那就捡着明白的讲。
“行,行,话都让你说了,大娘还能说什么!”王大娘依然不同意,只是见常宁态度坚决,一点没有听进去改变的意思,她也没再说什么,不过,心里还是想着,等以后常宁苦了就知道让孩子们都上学哪是这么容易的事,到时,她再来说,一定说得通。
同样的话,常宁和陈哥,彭哥,何叔,赵二爷,都说了一遍,常宁其实是希望他们也能把家里的孩子,不分男女,只要适龄都送去上学,一个学期两块钱,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负担真的不重,但可惜,哪一家的女孩子,还是没去。
常宁心里有些涩,为眼前他无力改变的状况。
他本身的情况,从两个孩子上学开始,他操心除了之前的家里,地里,田里,山里外,还得加上两孩子的学习事情,孩子们出门回家,上课学习,一毛钱三支铅笔,两本练习本,一个卷笔刀,应付这些问题,他都还需要更多的能力,又怎么去改变别人,只能心里叹气,算是他娇情一回吧。
至于他的父母,兄弟妹妹在内,成天忙碌的常宁,有时真的会把明明一个村
“好了,回去吧,明天上午九点到校打扫卫生,后天早上七点半到校正式上课,到时,记得背书包,带好笔,其它的,学校会统一发放。”见姐弟俩虽然没有多好却很干净的衣服打扮,周老师心里暗暗点头,应该都会是好孩子。
“周老师再见!”这些基本的礼貌,常宁一直都有在注意教导孩子们。
“爹!”从教室出来,姐弟俩已经看到爹就在学校操场等着他们了,全新的一种环境,让姐弟俩适应后开始兴奋和激动。
“都办好了?”常宁站起来,刚才他是在看学校的菜地,也是操场,群众的日子不好过,哪都基本一样,连学校都把操场改菜地了。
“办好了,爹,周老师让我们明天来打扫卫生,后天来上课。”小二比姐姐更兴奋,一见到爹,嘴巴说个不停。
“那以后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学习,记住了吗?”拍拍手,常宁带着孩子准备回家。
“嗯,爹,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只不过第一天,就已经好像给孩子们打开了一道新的大门,曾有的忐忑,不安,犹豫,都被眼前的新奇代替。
“爹,周老师说明天上午九点来学校,后天,七点半上课,爹,九点是几点,七点半又是多少?”刚才周老师一说大妞就懵了,只是没好意思问老师,不过,不怕,有爹在,爹一定知道。
“九点,七点半都是时间的表达方式,也就是用具体的数字来把一天划分好,让大家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时间里做什么事,就像我们村以前的食堂开饭一样,用数字的时间来表示的话就是上午十一点,下午五点,懂了吗?”三人边说边走。
“那爹,我们怎么知道这些表达时间的数字?”小二接着问。
“可以用表,用钟,只不过我们家里现在暂时没有,爹努力早日给家里添个钟,以后你们就知道时间了。”孩子们现在不提,常宁差点忘记了,就是不知道买表或者钟要不要什么票,改天看看去。
“现在,爹回去想想办法,或者给你何爷爷借一下。”眼前,孩子们要上学,没时间是不行了。
“爹,不怕,我和小二早早起来就行。”大妞知道不管是钟还是表都是很贵重的东西,不能让爹再费心。
“以后,你们就好好上学就行,其它的事,交给爹!”摸摸两个孩子的脑袋,爱操心的小家伙。
三人有说有笑地回家,常宁是没想到,这刚领着孩子们回来,事情就又来了,更没想到,第一个问他的会是王大娘。
25.风波
也应该是王大娘,他带孩子去报名,家里的孩子们就是王大娘帮看着,回到家,王大娘这样问,没问题,有问题的只是王大娘话里的语气,似乎不大对劲。
“大娘,是呀,大妞和小二一起上学刚好有伴,今天就是带他们两个去报名的。”不过,常宁也没在意,以为大娘只是惊讶。
“我以为你只是带小二去,结果你是连大妞也一起去啦?”王大娘的想法里,就是男孩子,过去,有几家人识字的,女孩子就更没有什么好上学的,常宁可好,两个都让上了,这,这不是费钱嘛,本来家里的日子就过得勉强,这孩子一上学,得花多少钱!
“嗯,大娘,我卖草药也有点收入,就想着以后的孩子们不能再我们一样,字都看不懂一个,像我姨妈,能识字,能进城做工人,农民太苦,如果可能,我不想他们都吃这种苦。”面对着真心的王大娘,常宁也实话实说。
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他可以做主,这个主,他做,必须学习,必须懂文化,未来就是要做一辈子的农民,他也得让孩子们用科学去做农民。
“那要不就让小二上,大妞留家里,要不,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王大娘想想也是,常宁他姨妈不就是因为识字才能去城里做城里人吗,只是,一直以来重男轻女的思想还是影响了王大娘,儿子去,行,姑娘就不必了吧,以后姑娘嫁了人,好不好,都是别人家的事,像常宁姨妈顾着的,这辈子她也只见过这一个,即便王大娘同样是从姑娘家过来的,也一样是轻视女子的想法。
“大娘,小二是我的孩子,大妞也是,后面的五个都是,我现在辛苦不都是为了他们。”常宁心里开始是有些不舒服的,不过,很快释然,几十年后,依然有这样想法的人,现在回到六零年的农村,这样想法的人,可能大家觉得才是正常的。
“大娘知道你疼孩子,可现在你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孩子们都去上学,你要累成什么样,听大娘的话,大妞的学就不上了,最多,以后大妞嫁人的时候,你多给点嫁妆,不就行了吗。”王大娘还是不同意,在她看来,姑娘家只要养大,嫁人时不刻薄姑娘,让姑娘带着好嫁妆到了婆家能支起腰杆来过日子就成了,谁家姑娘都是这样,她也一样,谁想到,到了常宁这里,他居然要姑娘,儿子一样对待。
能一样吗?姑娘是泼出去的水,儿子是养老的根,本就不一样。
“姑娘以后要在婆家站住,再好的嫁妆也不如让姑娘自己有本事,不用靠谁。”更多的道理,常宁也没法和不识字的王大娘讲,比如知识的重要性这些,那就捡着明白的讲。
“行,行,话都让你说了,大娘还能说什么!”王大娘依然不同意,只是见常宁态度坚决,一点没有听进去改变的意思,她也没再说什么,不过,心里还是想着,等以后常宁苦了就知道让孩子们都上学哪是这么容易的事,到时,她再来说,一定说得通。
同样的话,常宁和陈哥,彭哥,何叔,赵二爷,都说了一遍,常宁其实是希望他们也能把家里的孩子,不分男女,只要适龄都送去上学,一个学期两块钱,对于现在的家庭来说,负担真的不重,但可惜,哪一家的女孩子,还是没去。
常宁心里有些涩,为眼前他无力改变的状况。
他本身的情况,从两个孩子上学开始,他操心除了之前的家里,地里,田里,山里外,还得加上两孩子的学习事情,孩子们出门回家,上课学习,一毛钱三支铅笔,两本练习本,一个卷笔刀,应付这些问题,他都还需要更多的能力,又怎么去改变别人,只能心里叹气,算是他娇情一回吧。
至于他的父母,兄弟妹妹在内,成天忙碌的常宁,有时真的会把明明一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