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每一次的设想,到最后她都会苦笑。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刘桐的选择,似乎都是“瑞王欲之,他必佐之。”
常润之微微垂下头:“阿桐,你想要帮瑞王,可想过若是失败了,将来的后果吗?”
“我想过。”
刘桐点头,伸手扶住常润之双肩,迫使她抬起头来看着他。
“举大事,终会有决战的那一天。我会安排好你和孩子,除非成功,否则……”
常润之伸手掩住他的嘴,苦涩地笑了笑,摇了摇头:“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刘桐依言止住话头,伸手将常润之揽入怀中。
两人静静靠在一块儿,刘桐轻声道:“做这样的决定,唯一对不起的,只有你。可五哥真要有那个心,我不可能不帮他。“
刘桐轻抚着常润之的肩。
常润之明白,刘桐想帮瑞王,不是因为期望着瑞王登极御座的那一天,他也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只是因为,瑞王是他的五哥,而他,是从小被瑞王看顾护佑着着长大的“小九”。
他是他最敬爱崇拜的兄长。
第二百一十五章 发难
这一番谈话,夫妻俩都闷在了心里。
毕竟瑞王是否真的决定夺权,还是未知之数,刘桐也不可能上赶着对瑞王说,“你夺权,我帮助”这样的话吧?
加上接下来瑞王开始文远侯府和妓楼两头跑,刘桐也跟着忙碌了起来,有时候和常润之只能早晚见一面。
元武帝给瑞王定了殿试之前,削爵之事应尽的旨意,瑞王在对文远侯府上,也一改往日与之磨皮纠缠的好性子,开始强硬了起来,硬是在殿试前一天,将文远侯府的削爵事宜,处置完毕。
但这还没完。
瑞王将这段时间,文远侯府屡次拖延他办差、文远侯府府内所查到的贪墨、舞弊等蛛丝马迹,全都成了文书,一纸奏折,递到了元武帝跟前。
铁面王爷,这是在秋后算账啊!
当日早朝,御座上的元武帝拿着瑞王递上的奏折细看,久久都未说话。
要说文远侯府具体是依附于哪位王爷,到也不见得。曹家更像是一个万精油,多多少少和每位王爷、皇子都有那么点儿暧昧不清的关系,不特别交好某位王爷皇子,也不与某位王爷皇子太过疏离。
就连瑞王和刘桐,都曾经受过文远侯府的殷勤。
可惜,文远侯府走的明明是事不关己、两不相帮的路子,到了,却栽在了瑞王的手里。
元武帝将瑞王呈上的奏章交给寺人,令其当殿宣读。
大殿内鸦雀无声,太子的目光晦涩,沉沉地看了瑞王一眼。
文远侯府虽说并没有投靠太子阵营,但毕竟与太子、几位王爷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最近文远侯府庶女曹艺丹,更是嫁给了太子帐下的忠心之士方朔章。
曹艺丹想要站稳在方家的地位,也处心积虑想要提升自己在娘家的地位,所以积极促进方朔章和文远侯府的往来。相对的,方朔章也在太子跟前提过文远侯府,与太子也商量过是否要起用文远侯府的人。
在外人看来,甚至在太子看来,这又何尝不是文远侯府对其的示忠?
哪怕是削爵,那又如何?朝堂上人谁瞧不出来,削爵乃不可逆转之大势。
爵位没了,可家族传承仍在,几百年累积下来的人脉、资源,比起爵位来也不可小觑。
可如今,瑞王一纸奏折,或许又要剪除太子唾手可得的羽翼了。
如何不让太子恨得牙痒痒?
寺人宣读完毕,太子也不出声,仍旧是朝着朝臣里使了个眼色。
便有大臣上前奏道:“陛下,臣听闻,瑞王于文远侯府办差期间,受了不少刁难责备,甚至此前也曾因此事,在陛下面前,丢了脸面。如今两府削爵事毕,瑞王所奏,却只提及文远侯府,而对安国公府未置只言片语。这……”
该大臣隐晦地看了瑞王一眼,给足了殿上人暗示:“焉知,这不是瑞王爷心中不忿,遂……”
“遂什么?”瑞王平淡地接过话道:“陈大人的意思是,本王因文远侯府对本王怠慢,视本王于无物,屡次三番干扰本王办差,甚至致使本王在御前受责,所以本王心中不忿,遂借此寻机报复文远侯府吗?”
陈大人顿时摇头道:“微臣岂敢?”
“可本王听着,陈大人话中,便是这个意思。”瑞王声音仍旧平平,他拱手向元武帝道:“父皇,儿臣削两府之爵位,皆按章程办事,并无半点私心。安国公府忠君爱国,并无任何不妥,儿臣对其并无任何不满,也无任何检举揭发,难道不是正常的吗?至于文远侯府,儿臣所查,皆有理有据,父皇若是心中存疑,大可另择良臣,重新查证。”
瑞王撩袍跪下:“儿臣,不愿受此等无来由的污蔑,还请父皇,还儿臣一个公道。”
太子的眼皮狠狠地跳了两下。
身为太子,他自然多多少少知道文远侯府不是那么干净的。若是元武帝真的让人去查文远侯府,那必然是能查出来的。
文远侯府如今还不是依附他的家族,太子倒也不是那么看重。
但一旦查证属实,瑞王的声望,必然又要往上提升一截。
而他太子,在此事上已然落了下风,到时候,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观望的朝臣看他笑话?
谁不知道陈大人是他的人?
太子的目光越发阴沉,心中翻来覆去转过了好多个念头,到底还是克制住了,微微垂首,一言不发。
而代其出声的陈大人也意料到瑞王这次是块铁板,不好撼动,再留意一下太子的神情,知道太子不欲在此事上多做文章,所以也只能缩了头,讪笑道:“瑞王言重了,微臣不过觉得好奇。既是已查有实证,瑞王还请当微臣,未出此言吧。”
瑞王不应声,陈大人说了这句圆场的话便退了下去,元武帝不欲多事,叫了瑞王起。
他将奏折递给寺人,道:“既然瑞王已查出其中不妥,那就先交由刑部,明案情,定罪首,将此案查清,妥善解决。”
刑部尚书上前接了奏折,道:“臣,遵旨。”
“明日便是殿试,一应政事,非紧急的,先搁一边儿。”元武帝嘱咐了两句,站起身道:“退朝。”
朝臣们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大殿中便只剩下几位王爷和皇子。
太子心情非常不好,面色冷凝阴沉。
祁王和礼王对视一眼,互相打了个招呼,给太子行了礼后便相携离开。
岑王打了个哈欠,走到瑞王身上道:“瑞王兄,不走吗?”
瑞王淡淡道:“六弟先走吧,我有两句话要同太子说。”
岑王意外地抬了抬眉:“是吗?正好,我也有两句话,要同太子说。”
每一次的设想,到最后她都会苦笑。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刘桐的选择,似乎都是“瑞王欲之,他必佐之。”
常润之微微垂下头:“阿桐,你想要帮瑞王,可想过若是失败了,将来的后果吗?”
“我想过。”
刘桐点头,伸手扶住常润之双肩,迫使她抬起头来看着他。
“举大事,终会有决战的那一天。我会安排好你和孩子,除非成功,否则……”
常润之伸手掩住他的嘴,苦涩地笑了笑,摇了摇头:“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
刘桐依言止住话头,伸手将常润之揽入怀中。
两人静静靠在一块儿,刘桐轻声道:“做这样的决定,唯一对不起的,只有你。可五哥真要有那个心,我不可能不帮他。“
刘桐轻抚着常润之的肩。
常润之明白,刘桐想帮瑞王,不是因为期望着瑞王登极御座的那一天,他也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只是因为,瑞王是他的五哥,而他,是从小被瑞王看顾护佑着着长大的“小九”。
他是他最敬爱崇拜的兄长。
第二百一十五章 发难
这一番谈话,夫妻俩都闷在了心里。
毕竟瑞王是否真的决定夺权,还是未知之数,刘桐也不可能上赶着对瑞王说,“你夺权,我帮助”这样的话吧?
加上接下来瑞王开始文远侯府和妓楼两头跑,刘桐也跟着忙碌了起来,有时候和常润之只能早晚见一面。
元武帝给瑞王定了殿试之前,削爵之事应尽的旨意,瑞王在对文远侯府上,也一改往日与之磨皮纠缠的好性子,开始强硬了起来,硬是在殿试前一天,将文远侯府的削爵事宜,处置完毕。
但这还没完。
瑞王将这段时间,文远侯府屡次拖延他办差、文远侯府府内所查到的贪墨、舞弊等蛛丝马迹,全都成了文书,一纸奏折,递到了元武帝跟前。
铁面王爷,这是在秋后算账啊!
当日早朝,御座上的元武帝拿着瑞王递上的奏折细看,久久都未说话。
要说文远侯府具体是依附于哪位王爷,到也不见得。曹家更像是一个万精油,多多少少和每位王爷、皇子都有那么点儿暧昧不清的关系,不特别交好某位王爷皇子,也不与某位王爷皇子太过疏离。
就连瑞王和刘桐,都曾经受过文远侯府的殷勤。
可惜,文远侯府走的明明是事不关己、两不相帮的路子,到了,却栽在了瑞王的手里。
元武帝将瑞王呈上的奏章交给寺人,令其当殿宣读。
大殿内鸦雀无声,太子的目光晦涩,沉沉地看了瑞王一眼。
文远侯府虽说并没有投靠太子阵营,但毕竟与太子、几位王爷都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最近文远侯府庶女曹艺丹,更是嫁给了太子帐下的忠心之士方朔章。
曹艺丹想要站稳在方家的地位,也处心积虑想要提升自己在娘家的地位,所以积极促进方朔章和文远侯府的往来。相对的,方朔章也在太子跟前提过文远侯府,与太子也商量过是否要起用文远侯府的人。
在外人看来,甚至在太子看来,这又何尝不是文远侯府对其的示忠?
哪怕是削爵,那又如何?朝堂上人谁瞧不出来,削爵乃不可逆转之大势。
爵位没了,可家族传承仍在,几百年累积下来的人脉、资源,比起爵位来也不可小觑。
可如今,瑞王一纸奏折,或许又要剪除太子唾手可得的羽翼了。
如何不让太子恨得牙痒痒?
寺人宣读完毕,太子也不出声,仍旧是朝着朝臣里使了个眼色。
便有大臣上前奏道:“陛下,臣听闻,瑞王于文远侯府办差期间,受了不少刁难责备,甚至此前也曾因此事,在陛下面前,丢了脸面。如今两府削爵事毕,瑞王所奏,却只提及文远侯府,而对安国公府未置只言片语。这……”
该大臣隐晦地看了瑞王一眼,给足了殿上人暗示:“焉知,这不是瑞王爷心中不忿,遂……”
“遂什么?”瑞王平淡地接过话道:“陈大人的意思是,本王因文远侯府对本王怠慢,视本王于无物,屡次三番干扰本王办差,甚至致使本王在御前受责,所以本王心中不忿,遂借此寻机报复文远侯府吗?”
陈大人顿时摇头道:“微臣岂敢?”
“可本王听着,陈大人话中,便是这个意思。”瑞王声音仍旧平平,他拱手向元武帝道:“父皇,儿臣削两府之爵位,皆按章程办事,并无半点私心。安国公府忠君爱国,并无任何不妥,儿臣对其并无任何不满,也无任何检举揭发,难道不是正常的吗?至于文远侯府,儿臣所查,皆有理有据,父皇若是心中存疑,大可另择良臣,重新查证。”
瑞王撩袍跪下:“儿臣,不愿受此等无来由的污蔑,还请父皇,还儿臣一个公道。”
太子的眼皮狠狠地跳了两下。
身为太子,他自然多多少少知道文远侯府不是那么干净的。若是元武帝真的让人去查文远侯府,那必然是能查出来的。
文远侯府如今还不是依附他的家族,太子倒也不是那么看重。
但一旦查证属实,瑞王的声望,必然又要往上提升一截。
而他太子,在此事上已然落了下风,到时候,不知道又会有多少观望的朝臣看他笑话?
谁不知道陈大人是他的人?
太子的目光越发阴沉,心中翻来覆去转过了好多个念头,到底还是克制住了,微微垂首,一言不发。
而代其出声的陈大人也意料到瑞王这次是块铁板,不好撼动,再留意一下太子的神情,知道太子不欲在此事上多做文章,所以也只能缩了头,讪笑道:“瑞王言重了,微臣不过觉得好奇。既是已查有实证,瑞王还请当微臣,未出此言吧。”
瑞王不应声,陈大人说了这句圆场的话便退了下去,元武帝不欲多事,叫了瑞王起。
他将奏折递给寺人,道:“既然瑞王已查出其中不妥,那就先交由刑部,明案情,定罪首,将此案查清,妥善解决。”
刑部尚书上前接了奏折,道:“臣,遵旨。”
“明日便是殿试,一应政事,非紧急的,先搁一边儿。”元武帝嘱咐了两句,站起身道:“退朝。”
朝臣们走得很快,不一会儿,大殿中便只剩下几位王爷和皇子。
太子心情非常不好,面色冷凝阴沉。
祁王和礼王对视一眼,互相打了个招呼,给太子行了礼后便相携离开。
岑王打了个哈欠,走到瑞王身上道:“瑞王兄,不走吗?”
瑞王淡淡道:“六弟先走吧,我有两句话要同太子说。”
岑王意外地抬了抬眉:“是吗?正好,我也有两句话,要同太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