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辉看到这份关于王韶剿灭木征叛乱的折子后,心中算是松了一口气,在这次叛乱蓬中他也看到了一个熟人——景思立,王静辉记得这个人应该在踏白城就全军覆没自己也身死的,不过由于自已来到这个时代后所引起的蝴蝶效应,景思立虽然兵败,但却没有全军覆没。对于木征的结局,王静辉是早就知道的,因为毒死木征的毒药便是自己送给王韶的,木征不死就想着叛变,这样的人留着他终究是个祸患,而且王韶也不可能老是待在熙河地区,历史上就是因为王韶回朝才让木征抓住机会反盘成功,最后还是王韶回到熙河才平叛。
现在是王韶设计纵容了这些吐蕃部落首领,才使得木征自己跳出来叛乱,那可就对不起了,不过朝廷对这样的部落首领一向都会很宽大,平叛过后多半会留着他们的性命,而且给个官职安抚并且赐名,至少王静辉就知道木征最后的结局便是营州团练使,赐名赵思忠。
“赵思忠?你最好还是变成死人更好些!”王静辉在心中想到,对于归附大宋的少数民族部落,他赞同朝廷的宽和接待的政策,不过要是如同木征这样的叛乱者,出现一次便不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朝廷边关将士并不是个个都是诸葛亮,可以七擒七纵孟获,想想历史上王韶收复熙河后,最初的几年当中大小叛乱就从来没有停过。
正如李清怕四处劫掠的宋军可以毁掉他苦心经营的局面一样,王静辉也怕水草丰美的熙河地区叛军横行——这样会把自己拉过来开发熙河的商人都给吓坏地,想想后世黎巴嫩贝鲁特是世界上有名的观光度假地,结果枪声一起就什么也不是了。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王静辉又知道一个历史上地名人——黄庭坚,王韶稳固了大宋在熙河的统治。是大宋朝野中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苏轼和黄庭坚都分别写了诗词来称赞王韶地功绩,对熙河之役所取得地胜利加以赞颂。不过现在王静辉早就没有了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对名人的向往,现在举目四望,他所见到的人都是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之类,此时的黄庭坚才二十六岁,在三年前朝廷抡才大典上取进士,现在还在叶县当地方官吏。实在是不能够引起王静辉的注意。
苏轼和黄庭坚写诗来颂扬王韶的功绩,从政治立场上来看是变法派,不过和苏轼苏辙有限的接触当中,王静辉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苏轼兄弟两人的政治立场正在发生变化,全都是王安石在新法推行速度上过猛所造成的后果才使得苏轼兄弟觉得新法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苏辙是三司条例司的检校文字,算是王安石修订新法的重要人物之一,可就是在这小小地三司条例司中。苏辙已经有了怨念。
“看来用不着吕惠卿复出,苏辙就要城头变换大王旗了!”王静辉对苏轼兄弟的转变是非常在意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文章风采冠绝千古的人物,在这个时代更让他体会到什么叫“人才难得”,只要苏轼能够管得住他那张臭嘴,十年之后步入政事堂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朝廷开放变革的风气不能起于一时,变汉革新也并非十娄年便竟全功,通过变法来做到国富民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静辉没有这么长远的政治眼光,他所能够做的便是结合后世的一些经验教训来避免大宋犯同样的错误。
保守风气在朝廷中的势力依然很顽强,王安石经过河北这档子事之后也是锐气被挫掉了不少,况且王安石的年纪也不小了,朝廷的开放变革势力应该有接班人才行,不然王静辉的计划单靠他一人在整体政治保守风气蔓延的朝廷中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黄庭坚,呵呵,你也不用在地方上一干就是十七年了!”王静辉心中笑着想到。黄庭坚的诗作大多都是反应百姓疾苦的,虽然这小子在文学上的风头甚劲,但在政治上却没有什么多大作为,不过政绩平平这对王静辉来说并不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但是能够心怀百姓,心怀天下的却是少之又少,王静辉打算拉黄庭坚一把,这样的人用起来比较可靠,而且在底层对王安石变法所造成的破坏看得也非常清楚,不会像几年前苏轼兄弟那样被王安石鼓动的脑袋直发烧。
正当王静辉想要对如何提拔黄庭坚的时候,书房外响起了彦生的声音:“先生,有急报!”
王静辉让彦生进来之后,接过用火漆密封的小信筒,这是用信鸽传递的,经过查验没有问题之后便拆开查看——“四月初一,李清十二万人大举攻城,战事激烈,所幸准备充足,无甚大碍!”
“嗨!难道李清的脑子真的进水了吗?!还是今天真的是愚人节?!”王静辉在心中苦笑的想到,来到这个时代后,现在的历法还是农历,而西方的愚人节恐怕还没有出现,不过今天看到这份情报后,他内心中升腾起来的都是无奈的感觉——看来命运不是这么好把握的。
“先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事情的发展已经超乎想像,但未必没有出路!”彦生在一旁当然很清楚的看到王静辉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是我太在意了,也是我太贪心了!”王静辉叹了口气说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非没有可能,王静辉也早就想过最坏的情况便是李清不要命的来攻击大宋,不过他对于相信武宁三堡的防卫力量足可以吓退李清,而且周这的邻居虽然是党项人,但汪要说李清是个汉人的身份,就是党项人又如何?!就在这种估计之下,没有想到李清真的对武宁三堡发动了猛攻。
“以学生看来,李清想要彻底稳固自己在嘉宁军司地地位,此人心志不小!”彦生倒是没有王静辉这么懊悔,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彦生更注重的如何达到自己地目的,也许是小时候流浪的经历使他多少有些看破红尘的意思,除了自己地老师和同伴,其他人都不在他地心上。遍阅诸子百家的他最喜欢的便是《鬼谷子》。几年研习下来心志反而比王静辉这个老师要强得多。
“哦?!彦生,此话怎讲?!”王静辉知道现在就是后悔也没有用,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新评价李清,如何去解决现在的困境,做出正确的决断。
“学生观李清此人除了如先生所讲的那样对其已智谋夏主谅祚感激之外,也不尽全然!想西夏李氏自无昊立国之后走到今天,由于人丁单薄,不像我大宋和辽国一般皇室继承人众我,传至今天也仅存十二三岁的秉常一人,梁太后不是平常女流,杀伐决断,除了才智上稍差之外,几乎可以和契丹萧太后相提并论!”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说道:“萧琸也非完人,虽然出类拔萃,但实际上还是能够慧眼识人之故。辽国上下那个时候也是人才济济,就算梁太后有萧琸识人地本事,她身边也没有太好的人才供她驱使,况且梁氏野心太大,根本就是想要取李氏而代之,这跟萧太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故萧太后能够充分利用人才来中兴辽国,而梁太后只是落得天下骂名!”
彦生笑着点点头说道:“学生受教了!不过学生观李清恐怕也是怀有非常之志,这并非是先生一句李清对谅祚知遇之恩的感激所能够道尽的!”
王静辉眉毛一挑,说道:“难道李清想要的和梁太后一样!?”
“非也!学生看李清现在能够做到地便是一个无昊就非常难得了!”
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说道:“不会吧?!”
“大有可能!毕竟秉常年幼,梁太后又是秉常的生母,难道说李清日后想要挑动人家母子骨肉相残?再说秉常现在牢牢的把握在梁太后后中,估计就算李清能够保证对党项李氏的忠心,恐怕以梁太后的强悍,估计也只有等梁太后死后才能够轮到他来效忠了,李清能够等这么长的时间么?!谁又能够保证李清不会死在梁太后前面,不要忘了李清比梁太后还在大上十四岁!”
彦生看着王静辉在皱着眉头,便笑着说道:“李清有这样的志向多半也是先生逼迫的,走到今天这步是谁也不能够料到的!”
“是我逼迫李清?!”王静辉反问道。
彦生笑着说道:“不错,正是先生将李清一步步逼到这个位置。保安军之战是先生所策划,虽是无心,但李清却因此离开翔庆军到嘉宁军司驻守;后先生又设计放出谣言挑动李清和梁太后之间地矛盾,终使两人势同水火;同样又是先生的走私活动主李清慢慢的稳住了脚跟,李清的势力得到发展之后,他的忠心也变成了野心!”
王静辉仔细回味了一番彦生的话,觉得彦生对李清的现状分析得十分有道理,看来自己还是太局限于对历史进程的记载了,毕竟根据历史的记载李清这支强悍的作战队伍虽然也参加过侵宋战争,但泼喜军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驻扎在距离兴庆府不远的翔庆军——谅祚对李清有知遇之恩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李清和泼喜军从上到下基本都是汉人,把这么一支在党项人眼中的“异族”军队放在诸如嘉宁军司这样的边关,恐怕连谅祚本人也不放心,尤其是李清从来不避讳他的政治倾向——联宋!
彦生的话还让王静辉想到了一件事——李清死后有一笔宝藏不知所踪!对于李清宝藏的来历,王静辉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李清死后确实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宝藏,这不是陪葬——因为历史上的李清是被梁太后给害死的,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下葬的时候也很简单,据说梁太后一党也没有找到这笔宝藏,最后宝藏的下落随着李清被害死后成为一个谜局。李清要是忠心西夏李氏皇族地话,那他秘密弄了这笔宝藏干什么?!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李清的本事!”
王静辉知道这笔宝藏现在肯定不在李清身边。否则李清两年前也不用靠卖军马来维持泼喜军的日常开销了,他对李清地宝藏并不放在心上,虽然假设李清想要造反。那能够提供造反费用的宝藏数目必不是一个小数目,否则梁太后也不至于花这么大的精神来找宝藏了,不过这对于王静辉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倒是种咱蛛丝马迹证明李清这个人物原来这么复杂,若是彦生分析的正确,李清倒是真地让王静辉有些毛骨悚然了。
“先生心中也不用懊恼,李清如何,这对大宋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即使武宁三堡失守对大宋来说也没有太大地关系。学生现在唯一所虑的便是无心、冰封他们,现在他们可是在李清的身后,兵马慌乱之际安全实在是大有问题!”彦生说道,他可以对任何人都冷漠,把所有的人看做是棋子,但对于自己最亲密的人,他是绝对不容受到伤害的。
王静辉回过头轻轻拍了下彦生的肩膀说道:“彦生不用想得太多,我是不会将他们往火坑里面推的,无心和冰封他们都知道如何来保护自己,就算在最不利地情况下,冰封可以化妆易容逃脱,而无心的特种部队更是可以从盐州方向撤退回大宋。唯一让我担忧的便是守卫武宁堡的杨崇岳,怕他年轻气盛不知进退死抗到底,那就可惜这么一个大好青年了!”
“无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至少他李清还欠缺了一个胡人的身份,况且辽国也不会容忍在自己地西边有个汉人的政权,即使他能够打下武宁堡,到时候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彦生说道。
王静辉点点头表示同意,说道:“无论如何,这一次过后,李清和他的泼喜军都会不复存在,关键是大宋将人为此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彦生,写信给富韩公,让他加紧武宁堡,火器、兵员等等,还有毒药也要运送到顺宁寨,而毒汁则直接送到武宁堡,并且派出接应的军队随时来接应杨崇岳他们;另外写信给杨崇岳,关键时刻可以准许他撤退,只求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即可,两封信不管多长都要用信鸽来传送,明白了吗?”
彦生写好信交给王静辉过目后,便忙着发信去了,而王静辉则换好朝服立刻进宫面圣去了,不管怎么说,西夏政权算是寿终正寝了,李清若是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环顾周边当然是找个软柿子来捏,这个对象不是别人,当然是梁太后,而有武宁三堡在手,他根本不用担心宋朝会拿他怎么样。不过王静辉虽然认为现在的时局紧张并且充满变数,但大宋只要小心应对,加大对西北的投入,未必不会捞不到好处!
西夏奈王井
无心的特种部队在入夜后就悄然靠近了这座小城镇,奈王井距离嘉宁军司不过一百五十里,而向东走五十里便是古乌延城,两年前无心就带队深入过这里,那当然那个时候无心的队伍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厉害,但比现在更像是土匪,除了当时怕激怒附近地李清不敢烧城之外,奈王井和古乌延城基本上都主成了一座空城。现在两年过去了,无心在远处一个土坡上仔细打量着奈王井,尽管像这样规模的城镇在大宋他不知道已经看过多少,不过在西北,由于贫瘠和战争的影响,像这么一座城镇经营成这个样子已属不易,可以看出李清在治理自己地盘的问题上很是下了番功夫。
根据两天前无心在这附近化妆抓到的落单的泼喜军战士,拷问后得知两天前李清亲率大军十二万途径奈王井已经前往武宁三堡了,由于奈王井距离嘉宁军司大本营这么近,况且旁边五十里以外的古乌延城又是一个常驻兵之所,所以奈王井这边连土城墙都没有。不过更令无心感兴趣的是奈王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交易中心了,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夏大量的货物都被李清以战争缘由扣留在这里,并且从嘉宁军司运抵这里的粮食等物资也堆积在这里——古乌延城虽然有驻军,但城里面实在是小的可怜,况且这里距离嘉宁军司泼喜军本部这么近,他们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避开泼喜军来偷袭这里。
“当真没有人敢么?!”无心在心中冷笑的想到,嘉宁军司是个大块头,虽然李清几乎是倾巢出动,但剩下的两万人依然不是自己能够玩得起的,但相对于奈王井这三百守卫,还真不够无心来填牙缝的。
现在是王韶设计纵容了这些吐蕃部落首领,才使得木征自己跳出来叛乱,那可就对不起了,不过朝廷对这样的部落首领一向都会很宽大,平叛过后多半会留着他们的性命,而且给个官职安抚并且赐名,至少王静辉就知道木征最后的结局便是营州团练使,赐名赵思忠。
“赵思忠?你最好还是变成死人更好些!”王静辉在心中想到,对于归附大宋的少数民族部落,他赞同朝廷的宽和接待的政策,不过要是如同木征这样的叛乱者,出现一次便不能给他们第二次机会,朝廷边关将士并不是个个都是诸葛亮,可以七擒七纵孟获,想想历史上王韶收复熙河后,最初的几年当中大小叛乱就从来没有停过。
正如李清怕四处劫掠的宋军可以毁掉他苦心经营的局面一样,王静辉也怕水草丰美的熙河地区叛军横行——这样会把自己拉过来开发熙河的商人都给吓坏地,想想后世黎巴嫩贝鲁特是世界上有名的观光度假地,结果枪声一起就什么也不是了。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王静辉又知道一个历史上地名人——黄庭坚,王韶稳固了大宋在熙河的统治。是大宋朝野中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苏轼和黄庭坚都分别写了诗词来称赞王韶地功绩,对熙河之役所取得地胜利加以赞颂。不过现在王静辉早就没有了刚到这个时空的时候对名人的向往,现在举目四望,他所见到的人都是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轼之类,此时的黄庭坚才二十六岁,在三年前朝廷抡才大典上取进士,现在还在叶县当地方官吏。实在是不能够引起王静辉的注意。
苏轼和黄庭坚写诗来颂扬王韶的功绩,从政治立场上来看是变法派,不过和苏轼苏辙有限的接触当中,王静辉已经敏锐地察觉到苏轼兄弟两人的政治立场正在发生变化,全都是王安石在新法推行速度上过猛所造成的后果才使得苏轼兄弟觉得新法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苏辙是三司条例司的检校文字,算是王安石修订新法的重要人物之一,可就是在这小小地三司条例司中。苏辙已经有了怨念。
“看来用不着吕惠卿复出,苏辙就要城头变换大王旗了!”王静辉对苏轼兄弟的转变是非常在意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文章风采冠绝千古的人物,在这个时代更让他体会到什么叫“人才难得”,只要苏轼能够管得住他那张臭嘴,十年之后步入政事堂并非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朝廷开放变革的风气不能起于一时,变汉革新也并非十娄年便竟全功,通过变法来做到国富民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王静辉没有这么长远的政治眼光,他所能够做的便是结合后世的一些经验教训来避免大宋犯同样的错误。
保守风气在朝廷中的势力依然很顽强,王安石经过河北这档子事之后也是锐气被挫掉了不少,况且王安石的年纪也不小了,朝廷的开放变革势力应该有接班人才行,不然王静辉的计划单靠他一人在整体政治保守风气蔓延的朝廷中间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黄庭坚,呵呵,你也不用在地方上一干就是十七年了!”王静辉心中笑着想到。黄庭坚的诗作大多都是反应百姓疾苦的,虽然这小子在文学上的风头甚劲,但在政治上却没有什么多大作为,不过政绩平平这对王静辉来说并不重要,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才华横溢的,但是能够心怀百姓,心怀天下的却是少之又少,王静辉打算拉黄庭坚一把,这样的人用起来比较可靠,而且在底层对王安石变法所造成的破坏看得也非常清楚,不会像几年前苏轼兄弟那样被王安石鼓动的脑袋直发烧。
正当王静辉想要对如何提拔黄庭坚的时候,书房外响起了彦生的声音:“先生,有急报!”
王静辉让彦生进来之后,接过用火漆密封的小信筒,这是用信鸽传递的,经过查验没有问题之后便拆开查看——“四月初一,李清十二万人大举攻城,战事激烈,所幸准备充足,无甚大碍!”
“嗨!难道李清的脑子真的进水了吗?!还是今天真的是愚人节?!”王静辉在心中苦笑的想到,来到这个时代后,现在的历法还是农历,而西方的愚人节恐怕还没有出现,不过今天看到这份情报后,他内心中升腾起来的都是无奈的感觉——看来命运不是这么好把握的。
“先生,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虽然事情的发展已经超乎想像,但未必没有出路!”彦生在一旁当然很清楚的看到王静辉的脸色不是很好看。
“是我太在意了,也是我太贪心了!”王静辉叹了口气说道,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并非没有可能,王静辉也早就想过最坏的情况便是李清不要命的来攻击大宋,不过他对于相信武宁三堡的防卫力量足可以吓退李清,而且周这的邻居虽然是党项人,但汪要说李清是个汉人的身份,就是党项人又如何?!就在这种估计之下,没有想到李清真的对武宁三堡发动了猛攻。
“以学生看来,李清想要彻底稳固自己在嘉宁军司地地位,此人心志不小!”彦生倒是没有王静辉这么懊悔,经过这几年的培养。彦生更注重的如何达到自己地目的,也许是小时候流浪的经历使他多少有些看破红尘的意思,除了自己地老师和同伴,其他人都不在他地心上。遍阅诸子百家的他最喜欢的便是《鬼谷子》。几年研习下来心志反而比王静辉这个老师要强得多。
“哦?!彦生,此话怎讲?!”王静辉知道现在就是后悔也没有用,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重新评价李清,如何去解决现在的困境,做出正确的决断。
“学生观李清此人除了如先生所讲的那样对其已智谋夏主谅祚感激之外,也不尽全然!想西夏李氏自无昊立国之后走到今天,由于人丁单薄,不像我大宋和辽国一般皇室继承人众我,传至今天也仅存十二三岁的秉常一人,梁太后不是平常女流,杀伐决断,除了才智上稍差之外,几乎可以和契丹萧太后相提并论!”
王静辉听后点点头说道:“萧琸也非完人,虽然出类拔萃,但实际上还是能够慧眼识人之故。辽国上下那个时候也是人才济济,就算梁太后有萧琸识人地本事,她身边也没有太好的人才供她驱使,况且梁氏野心太大,根本就是想要取李氏而代之,这跟萧太后有着本质的区别,故萧太后能够充分利用人才来中兴辽国,而梁太后只是落得天下骂名!”
彦生笑着点点头说道:“学生受教了!不过学生观李清恐怕也是怀有非常之志,这并非是先生一句李清对谅祚知遇之恩的感激所能够道尽的!”
王静辉眉毛一挑,说道:“难道李清想要的和梁太后一样!?”
“非也!学生看李清现在能够做到地便是一个无昊就非常难得了!”
王静辉苦笑的摇摇头说道:“不会吧?!”
“大有可能!毕竟秉常年幼,梁太后又是秉常的生母,难道说李清日后想要挑动人家母子骨肉相残?再说秉常现在牢牢的把握在梁太后后中,估计就算李清能够保证对党项李氏的忠心,恐怕以梁太后的强悍,估计也只有等梁太后死后才能够轮到他来效忠了,李清能够等这么长的时间么?!谁又能够保证李清不会死在梁太后前面,不要忘了李清比梁太后还在大上十四岁!”
彦生看着王静辉在皱着眉头,便笑着说道:“李清有这样的志向多半也是先生逼迫的,走到今天这步是谁也不能够料到的!”
“是我逼迫李清?!”王静辉反问道。
彦生笑着说道:“不错,正是先生将李清一步步逼到这个位置。保安军之战是先生所策划,虽是无心,但李清却因此离开翔庆军到嘉宁军司驻守;后先生又设计放出谣言挑动李清和梁太后之间地矛盾,终使两人势同水火;同样又是先生的走私活动主李清慢慢的稳住了脚跟,李清的势力得到发展之后,他的忠心也变成了野心!”
王静辉仔细回味了一番彦生的话,觉得彦生对李清的现状分析得十分有道理,看来自己还是太局限于对历史进程的记载了,毕竟根据历史的记载李清这支强悍的作战队伍虽然也参加过侵宋战争,但泼喜军大多数的时候都是驻扎在距离兴庆府不远的翔庆军——谅祚对李清有知遇之恩并不是没有限度的,李清和泼喜军从上到下基本都是汉人,把这么一支在党项人眼中的“异族”军队放在诸如嘉宁军司这样的边关,恐怕连谅祚本人也不放心,尤其是李清从来不避讳他的政治倾向——联宋!
彦生的话还让王静辉想到了一件事——李清死后有一笔宝藏不知所踪!对于李清宝藏的来历,王静辉并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李清死后确实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宝藏,这不是陪葬——因为历史上的李清是被梁太后给害死的,不是正常死亡所以下葬的时候也很简单,据说梁太后一党也没有找到这笔宝藏,最后宝藏的下落随着李清被害死后成为一个谜局。李清要是忠心西夏李氏皇族地话,那他秘密弄了这笔宝藏干什么?!
王静辉摇摇头说道:“看来我还是小看了李清的本事!”
王静辉知道这笔宝藏现在肯定不在李清身边。否则李清两年前也不用靠卖军马来维持泼喜军的日常开销了,他对李清地宝藏并不放在心上,虽然假设李清想要造反。那能够提供造反费用的宝藏数目必不是一个小数目,否则梁太后也不至于花这么大的精神来找宝藏了,不过这对于王静辉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倒是种咱蛛丝马迹证明李清这个人物原来这么复杂,若是彦生分析的正确,李清倒是真地让王静辉有些毛骨悚然了。
“先生心中也不用懊恼,李清如何,这对大宋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即使武宁三堡失守对大宋来说也没有太大地关系。学生现在唯一所虑的便是无心、冰封他们,现在他们可是在李清的身后,兵马慌乱之际安全实在是大有问题!”彦生说道,他可以对任何人都冷漠,把所有的人看做是棋子,但对于自己最亲密的人,他是绝对不容受到伤害的。
王静辉回过头轻轻拍了下彦生的肩膀说道:“彦生不用想得太多,我是不会将他们往火坑里面推的,无心和冰封他们都知道如何来保护自己,就算在最不利地情况下,冰封可以化妆易容逃脱,而无心的特种部队更是可以从盐州方向撤退回大宋。唯一让我担忧的便是守卫武宁堡的杨崇岳,怕他年轻气盛不知进退死抗到底,那就可惜这么一个大好青年了!”
“无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当的,至少他李清还欠缺了一个胡人的身份,况且辽国也不会容忍在自己地西边有个汉人的政权,即使他能够打下武宁堡,到时候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罢了!”彦生说道。
王静辉点点头表示同意,说道:“无论如何,这一次过后,李清和他的泼喜军都会不复存在,关键是大宋将人为此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彦生,写信给富韩公,让他加紧武宁堡,火器、兵员等等,还有毒药也要运送到顺宁寨,而毒汁则直接送到武宁堡,并且派出接应的军队随时来接应杨崇岳他们;另外写信给杨崇岳,关键时刻可以准许他撤退,只求最大限度的杀伤敌人即可,两封信不管多长都要用信鸽来传送,明白了吗?”
彦生写好信交给王静辉过目后,便忙着发信去了,而王静辉则换好朝服立刻进宫面圣去了,不管怎么说,西夏政权算是寿终正寝了,李清若是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环顾周边当然是找个软柿子来捏,这个对象不是别人,当然是梁太后,而有武宁三堡在手,他根本不用担心宋朝会拿他怎么样。不过王静辉虽然认为现在的时局紧张并且充满变数,但大宋只要小心应对,加大对西北的投入,未必不会捞不到好处!
西夏奈王井
无心的特种部队在入夜后就悄然靠近了这座小城镇,奈王井距离嘉宁军司不过一百五十里,而向东走五十里便是古乌延城,两年前无心就带队深入过这里,那当然那个时候无心的队伍虽然没有现在这么厉害,但比现在更像是土匪,除了当时怕激怒附近地李清不敢烧城之外,奈王井和古乌延城基本上都主成了一座空城。现在两年过去了,无心在远处一个土坡上仔细打量着奈王井,尽管像这样规模的城镇在大宋他不知道已经看过多少,不过在西北,由于贫瘠和战争的影响,像这么一座城镇经营成这个样子已属不易,可以看出李清在治理自己地盘的问题上很是下了番功夫。
根据两天前无心在这附近化妆抓到的落单的泼喜军战士,拷问后得知两天前李清亲率大军十二万途径奈王井已经前往武宁三堡了,由于奈王井距离嘉宁军司大本营这么近,况且旁边五十里以外的古乌延城又是一个常驻兵之所,所以奈王井这边连土城墙都没有。不过更令无心感兴趣的是奈王井可以算得上是一个交易中心了,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夏大量的货物都被李清以战争缘由扣留在这里,并且从嘉宁军司运抵这里的粮食等物资也堆积在这里——古乌延城虽然有驻军,但城里面实在是小的可怜,况且这里距离嘉宁军司泼喜军本部这么近,他们不相信有什么人能够避开泼喜军来偷袭这里。
“当真没有人敢么?!”无心在心中冷笑的想到,嘉宁军司是个大块头,虽然李清几乎是倾巢出动,但剩下的两万人依然不是自己能够玩得起的,但相对于奈王井这三百守卫,还真不够无心来填牙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