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大宋北方,五六月份已经算是开始进入夏天了,但在西北这里的早上依然寒气逼人。王顺站在神堆驿矮小的城头上对后面的传令官说道:“去告诉大帅,我方偷袭得手,伤亡甚微,俘虏三千有余!”
    王顺──这是冰封在西北现在所用的化名,在铁治务的战斗中因为表现非常抢眼,被李清亲自提拔进铁骑营,不过他身上穿的服装颜色上和铁骑营的一样,但是装备却还是以前的那套牛皮胸甲。这个时代论武器装备精良自然是宋朝的最好,甚至在宋军中有的精锐部队中居然都是鱼鳞甲。西夏和辽国的防护装备相比之下就差了许多,这也许和双方不同的作战重点有很大的关系,不过在像铁骑营这样的军队中还是装备了铁甲,王顺没有穿铁甲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便是机动灵活,在近身作战中比较沉重的铁甲防护性虽好,但却使得他的身法速度大大受限,战场之上生死就在一线之间,他自然选择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装备。
    在铁治务立功之后,王顺又参加了几次战斗,几次战斗下来,王顺的战功非常抢眼,顺利的凭借战功升至骑前校尉一职,在铁骑营中统领大约一千人左右的部属,在铁骑营中算是一个高级武将了。能够让李清动用铁骑营这样的精锐部队次数并不多见。不过现在李清也承受着巨大地压力,只要战事稍有不顺,他便立刻将铁骑营投入战场。泼喜军本身便是天下军队中非常有名的一支劲旅,在这样的军中还能够称得上精锐的铁骑营当真便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虽然铁骑营的规模不过五六千人,编制更加像是仿制西夏以前有名的“质子军”,但是其战斗力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强大”。有时候王顺甚至在心中将这支军队和大宋地特种部队相比较,令他比较安慰的是,大宋特种部队人数上虽然没有这么多,但在战场上所起的作用却不是铁骑营所能够相比的。
    王顺在铁骑营的这段时间里,也充分了解了这支部队的一切,李清频繁动用铁骑营已经使得全军上下都开始感到疑惑,任谁也能够感受到李清急于解决这里战斗的心情了。铁骑营中一些将领的议论自然逃不过他的耳朵,不过在他目前这种处境当中,就算获得了天大的情报也无法传递出去,战争使得这里地一切都变得闭塞起来。贸易活动的终止不仅损害了西夏东部经济,也对王静辉部署在这里的情报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好在李清不是屠夫,攻城得手后不会进行屠城,也严厉约束部下不去抢劫城中商铺,保存了原本就不是很发达的地区经济。王静辉属下地情报人员到没有什么损失,但是手中的情报却是绝对传送不出去的。
    李清的担忧并不是为了眼前这些党项贵族部落,而是因为大宋和兴庆府的梁太后。他已经知道宋将种谔在夺取龙州、牛心亭和靖迈之后,奇袭银州和左厢神勇军司,并且还得了明堂川地战略要地榆林。依照宋军的惯例。在夺取新的城池后必然会加强防御,时间充裕地话他们不仅会整修扩建城墙,更会依托现有城池的基础上。在一些险地构筑城寨,以加强防守。最明显的例子便是宋军在白干山口所建的武宁三堡,这三个小城寨规模不大,但因为地处险要关口,加之有宋军完备的防御体系,坐拥十几万大军的李清在这两年中愣是拿武宁三堡没有一点办法。想到武宁三堡,李清便想到自己的儿子李泉还率军在武宁三堡的门口上独着,他想要快速解决这里的战斗也是为了及早回援,他没有想到自己随着领土地扩展。和宋朝交集的地方也开始多了起来,以后宋军能够进攻的方向实在是太多了,尽管李清非常看不起宋军的战斗力,但蚁多咬死象的道理他还是懂得,他甚至在考虑一旦这段时间的战斗结束,局面稳定下来,自己的实力稍有恢复便开始扩军,准备应对未来的挑战。
    除去宋军种谔快速夺取了几个原属于西夏的重要城池给李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之外,西夏兴庆府梁太后也开始有了动作,梁太后的举动才是他最为担心的──白池城和盐池的守军都反馈回来有党项兵在出现,具体数目并不知道。随后他又得到了线报──这是从兴庆府中传出来的,他在西夏朝中是个举足轻重的将领,自然会在朝中经营自己的势力,这次送给他的消息并不是很乐观,梁太后终于失去了等待的耐心,征召二十万大军准备彻底解决东部的问题,当然所谓“东部问题”其实就是指的李清。
    李清没有和宋朝相互开打,这让梁太后非常失望,不过片刻之后便接到了另外一个好消息──党项贵族联合起来攻打李清,而且势如破竹,居然快要打到嘉宁军司了。随后的几天因为李清亲率大军攻占了白池城、盐池、盐州、秦驼会、定边等几座重要的城池,使得梁太后对东部的李清更加无可奈何,连消息获得的渠道都因此而中断,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才有消息传来,党项贵族盟军被李清在三岔口和万井口击溃。
    东部的局势变动虽然未能够按照梁太后的设想在发展,不过对于她来说结果都相差不了多少,甚至比她预料的还要好──对于她来说最大的敌人不是宋朝,而是得罪过她的李清和一直以来就反对她统治的党项贵族。对于宋朝的日渐强大,梁太后虽然也感到忧心,面对宋朝日渐灼灼逼人的蚕食态度,她的心脏一直在紧张地收缩。不过她心中一直在自我安慰──宋朝没有能力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灭夏战争。也不可能逾越礼制来向西夏发动大规模作战!
    梁太后在得知李清已经攻陷夏州正在前进准备冲击铁治务、七里平一线的时候,便下令召集自己的心腹准备起兵彻底铲除李清的泼喜军──党项贵族的联军主力虽然已经伤亡殆尽,但李清将求和使者地人头送给党项贵族,这就使得党项贵族只能够对李清抵抗到底为终结。梁太后不信那些党项贵族是泼喜军的对手,但困兽犹斗,李清要想解决他们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只要能够把李清的主力拖在东方,那对于梁太后就足够了。
    白池城天险虽然易守难攻,但白池城并非是唯一的道路,只不过是距离近些罢了,梁太后完全可以选择盐州、盐池甚至是秦驼会作为突破口,在短时间内占据嘉宁军司,取了李清的立足之地,就算泼喜军再强大,无根之木又能够活多长时间?!
    在这样的战略思想下,梁太后组建了一支人数超过二十五万的军队。而负责保障其后勤补给的民夫队伍更是高达四十万,举兵准备踏平嘉宁军司。李清接到白池城外发现党项小股军队的时候,中军已经从静州经西平府浩浩荡荡地在前往盐州、盐池的路上了。
    李清接到情报后的第七天,一份更加详细有关西夏国内兵力调动的情报也摆在了王静辉的书案上,这份非常重要地情报被二十七个红色竹筒包裹着。用信鸽从大宋境内的环州情报站发送过来的。这样长的情报是自情报站开始使用信鸽以来第一次,环州情报站的信鸽则被全部用光,发完这份情报后,为了不致让新来地重要情报无法及时发出,环州情报站甚至还向延安府发出了求援。
    根据每个竹筒上的编号。应该是有三十个竹筒的,但不知道为什么半路上丢了三个,不过这并不妨碍汴都地情报人员来重组还原翻译这份情报。就算再不济,再等上五六天左右,通过陆路快马传递的情报照样会发送到汴都开封这里。事后三天大宋情报局的官员才陆续收回了剩下的三支竹筒。
    王静辉收到情报的时候,已经是他将要赴宴的当天了,不过这份情报还是被他立刻传送到枢密院,这件事还是要让文彦博来折腾吧,自己反正是没有这个精力了,估计皇帝要等明天才会召见他──这份情报足以让枢密院内部引发一场争论──是战还是旁观?!
    不过王静辉相信这份情报已经被富弼所知了,情报局的一些特级规避条例中对一些对西夏的条例中。富弼这一级别的官员有权先知道──尽管不能知道全部,但他只需要知道梁太后已经发兵准备火并李清就足够了,杨崇岳还在武宁三堡摩拳擦掌地积蓄火器和兵力,准备对对面的李泉部队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王静辉估计杨崇岳对李泉的军事打击多半会因为这份情报而推迟甚至是取消,不过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李清的势力面对党项贵族的时候是摧枯拉朽的,但若是面对梁太后的二十多万大军,那结局可就不是很好说了。不管这场火并的结局如何,结果对大宋来说都是一件好消息──西夏的元气经此一战之后实力大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而自己对皇帝赵顼许诺将会在五到七年的时间解决西夏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容易一些──王静辉甚至在暗中估计,若是自己早些就布局等待的话,那兴许这一次就可以顺利解决西夏问题了。
    可惜的是王静辉对西夏局势估计的实在是相差太远,西北局势的变化因为别的因素掺杂进来,使得嘉宁军司那里乱得就像一锅粥一样。李清自立行动、党项贵族的贪婪将自己的计划搅得一塌糊涂,本来自己只打算在西北宰上李清一刀,为大宋的商人和富弼谋取一些个人福利,彻底破坏李清苦心经营的经济基础,以后再慢慢收拾李清的,结果变成了现在的样子,让人实在很难琢磨局势的真实走向。
    不过也许是上天眷顾大宋,不论局势如何发展。如何让人看不清,但总体上王静辉地目标已经超额完成──大宋商人尤其是河北商人团体已经被他绑上了战车,并且在短时间内便看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巨大收益;而大宋更是获得了洪州、龙州、银州、左厢神勇军司这五个重要的城池,将宋夏边境全线向北推进了四五百里,这是王静辉在当初所没有预料到的。
    现在若是讨伐西夏关键并不是在财政上,而是大宋的准备还很不充足。王静辉手中就握着河北商人五百万贯的资金,而以前自己地弟子曾经计算过,讨伐西夏基本上需要一千五百万贯左右的资金,而种谔占据了这几个重要城池和西夏内部即将爆发的火拼,这都会降低大宋平复西夏的成本。
    王静辉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号召力,朝廷只需要掏五百万贯便足矣了,当然朝廷必须要用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换取这一千万贯的投入。讨伐西夏关键便是在后勤准备上,这些东西并不是现在有钱便可以买得到的,西北战线远离大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个时代交通工具普遍落后还停留在手推车和牛车的水平上,最要命的是没有发达地交通网可以提供。
    西北的粮食产量远远要低于大宋全国平均水平,南方一亩稻田在风调雨顺的年景中所产的粮食足可以顶得上西北七八亩地的产量。西北地人口也非常少,但要命的是因为自西夏立国之后对大宋不断侵扰,大宋因此在西北布下了重兵。这些人可都是要吃饭的,而且西北土地贫瘠又多有灾害发生,所以一直以来西北的粮食都是很紧缺。
    南方的粮食运送到汴都就已经非常费劲了,更何况还要在这种非常落后地交通方式下运送到西北?王静辉一直以来便是为这粮食转运西北而挠头不已──一石粮食运送到西北的时候,仅运费就已经超过粮食产区本地价格了。尽管朝廷已经在两年前通过了他的厢军屯田计划。重点就是在西北,而王静辉也是出于平夏地需要才这么做的。虽然效果还非常不错,但也仅仅是初见成效。想要派上用场非要再等上三四年不可。
    王静辉摇摇头,将这些烦恼的事情都甩在一边──现在叹气灰心也好,那都是太晚了,机会只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并且还是准备充分的人,以西北现有的条件也就到此为止了。现在虽然西北局势出现了令人鼓舞的变化,但无奈的是大宋却不能够在这样的局势下取得最大地战果。
    “不过即便如此,大宋也不应该放任自流,一定要在这次难得的局面下得到一些实惠。也好为将来打下比较好的基础。”王静辉心中暗暗的想到,随即便在书案的稿纸上写下了若干条陈,这是一个指导思想,是他等着明天被皇帝召见的时候用的,至于具体内容,他还没有想清楚,等到赴宴解决了今天的危局之后再做也来得及。
    虽然夜幕降临,但此时在汴都的街头反而比白天更加热闹万分,这座城市早在几十年前便因为实在过于繁华,而被皇帝取消了宵禁的命令,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遭,就是在汉唐时期的国都中也是从来未有过的。现在不仅仅是汴都,在杭州等天下富庶之地,这些城池也是取消了宵禁制度,所谓“不夜城”便是从这个时代开始叫起来的。
    王静辉此时便坐在马车中,这个车厢是经过特使改装过的,里面甚至夹了一层铁板用以防范箭支,鼎澄、佩澄两兄弟还是坐在车头上为他赶马车,而赵公公则被暗中护送,在酒宴结束后,他将会跟踪萧忽古将其重伤,至于其他的人则必须死掉。
    九味居,王静辉先到一步,为了能够让契丹人更好的伏击自己,他改变了宴会的时间,开席的时间已经非常晚了,这样做的话则宴会结束的时候,热闹了一天的汴都也会重归寂静,他们则会趁着这个当口顺利的实施刺杀,殊不知王静辉这边已经严阵以待正张好口袋等他们跳下来──皇城司的人已经发来紧急信号,在三家旅店中暂时居住的契丹人都已经付了房前,明天准备离开──这和王静辉第一次遇刺的时候,后来经过调查的时候发现行刺者也是在客栈中这么安排的。
    当王静辉接到这个消息后,就更加肯定萧忽古是冲着自己来的了,而且对方早就有这个意思,并非是因为自己在绿春阁中和他们相冲突而造成的。王静辉嘴角露出了一丝冷笑:“看来耶律洪基对萧佑丹还是非常信任的嘛,要搞刺杀居然送来一个辽国第一勇士,也未免太看得起我了!”
    (非常不好意思,对于绿珠故事发生的年代居然搞错了,绿珠和石崇的故事是发生在西晋,这点我搞错了。谢谢读者的指正!!)

章节目录

宋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戒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戒念并收藏宋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