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优待政策——全国肥沃土地都在关中,但后世发达的地区却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察其情由,还是商业的崛起,倘若能大力发展工商,使得民人不必死死定在耕地之上,而可靠更多的轻盈技巧生活,岂非好事?且关中多靠田地,但偏僻山区却未必只能依靠耕田。农林牧耕,皆是农业,稻麦粟黍,都能养人,若能通过税法等事改进桑、果、菜、茶等业,使之发展,则女子的机会就更多了。
当然,正如当年我曾有过的无数个点子一样,想法虽多,真能去做又能做好的却还在未知,所以眼下我所做的,不过是些许小小的改动,一为试验,二则为渐次熟悉、掌管财税等务,方便日后施展。
改调为租、庸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总与宰相们议过,见无甚反对了,方理成一章,一同写就的还有编新书的奏请——《古今图书集成》已编成。许多学士无处可去,若转官缺,难免分薄势力,且自大唐开国以来,竟还未有一部系统记载国朝官职分派的书,我因奏请母亲,以武三思自前书之编者中选精通官品吏事者,编一部《大周六典》,如此既可备述朝廷职司品级,使公事分明,又可更替大周正名。“六典”则出崔明德之建议,语出《周礼》,是为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
我亲怀着两份奏疏入上阳宫呈送,到时母亲尚未起身,高延福传口宣说命将一切奏疏等务留在前朝,候母亲处分。这是近几月中的常例,我今日却不愿理会,待高延福与群臣散去,重又遣人向内报过,只说是来问起居,片刻后便有使者来,引我入内,却不在集仙殿,只在长廊左近一处小小庭院,与宫中大气不同,这院子生得小巧玲珑,一应物什,都是竹器所制,院外种了两畦菜,院中则是一院菊花,十月末的天,却都还开得艳丽无匹。
院中仆从皆不着给服,侍儿是青布衣裙,内侍则是青衫小巾,举止皆仿古画中模样,见面但拱手稽首而已。
小奚推开那竹栏似的小门,引我进去,内中倒是有了几分富贵气象,至少那床与几案绝非贫寒人家所能有,母亲身着玄色袍衫,手执麈尾,懒洋洋盘坐在竹榻之上,身前摆着一只大香炉,香烟袅袅,香气却不十分浓郁,婉儿则峨冠广袖,从容而坐,似画上古人一般。
我便笑嘻嘻地上前,装模作样地行了个居士礼,口道:“阿娘好风雅,竟在这里隐居起来了。”
母亲道:“你操持外面,若得长相无事,朕自然可以安心隐居。”
我心中一跳,小心道:“是…有人说了儿什么?”
母亲淡淡道:“你自己看。”婉儿便掣了几张纸来,都是她摘抄的节略,并不记述上疏人的姓名官职,只说事由:一张说奉天局之事——奉天局打探情报之事,宰相与军情司事先竟不知道,至此次边患方得与闻,实是有违国家常法。且柳厚德既掌地官,又主持奉天局,还掌情报,权柄太重;一张说崔明德的事,崔明德与独孤绍两个既是国家功臣,本该立以为朝廷榜样,使得天下女子皆效而仿之,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官爵赏赐,都无可厚非,唯一遗憾,便是她们不得嫁人。毕竟时下女子皆以嫁得如意郎君为荣,国家却令这等英勇女子半生无着,宣之民众,则不利于教化后来之人;一张则是细务,奏冯永昌之种种罪状——强娶民女,贪污受贿,鱼肉乡民,还有胁迫善堂孤女等事,说是人证、物证俱在。
我的心慢慢地沉下去,想要解释,不知情由,也不好轻易开口,只能伏身跪下,口道:“柳厚德主理地官,又秉持奉天局,已有些力不从心,早便想请辞奉天局之时,只因一时还未想到人选,所以没提。冯永昌之事,儿便回去详查。至于崔明德和独孤绍的婚事…内中有些隐情,儿…恳请向娘详报。”
思量母亲既将这些事都给我看,想必并未大怒,只是柳厚德那事实在阴毒,明着说他权柄太重,其实不过借题发挥,意在指我,奉天局利润虽高,毕竟不及地官侍郎,且他已管了这么多年,的确是该换人了,不如索性让他辞去,更求仕进。崔明德的婚事在我这是天大的事,在母亲眼中却非什么大事,她又一贯怠政,寻个借口,想必母亲也不一定详究。偷眼去看母亲,果然见她将手压在膝上,不大高兴的看我:“以后奉天局的事,柳厚德就不要再管了,到底用谁,你与他们议了呈报。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
作者有话要说:
第488章 则天(二十三)
这一秋凉得刚刚好, 午后时分,穿一件夹衫,再披件外袍,便已不冷,走一走又不会出汗。她甚是惬意地走过小径, 绕到小厅, 门外宫人早习惯她这般悄悄往来, 各干着自己本分的事,不曾惊动,有一两个见她驻了足, 似是犹豫方向,便轻轻向偏厅一指,她点头一笑, 蹑手蹑脚地绕过去, 见婉儿正伏案览章,眉间微蹙, 像是有甚难解之处, 连她走到近前也不曾发觉。
还是小奚嗨声一唤,婉儿方自沉思中惊醒,收起本章,向她迎来:“你来了?”
她轻轻笑:“院子搭好了, 你要去看看么?”目光落在案前一堆三本奏疏上,知道婉儿习惯将疑难事挑出来,放在右手处, 想近日四海承平,不像是该有什么难处的样子,不禁挑眉:“怎么了?”
婉儿眼中闪过一丝犹疑,须臾便将疏奏轻轻拿起,恭敬呈送:“春官郎中何新民奏请为崔明德和独孤绍赐婚。”停了片刻,方道:“肃政台奏地官侍郎柳厚德与公主那里的冯永昌贪赃枉法。”
她明白了婉儿方才的犹疑所在,不愿点破,只微微眯了眼道:“肃政台的谁?”
婉儿道:“都是近一二年新选的侍御史,一出卢氏,一为王及善之从子。”
她蹙起眉,想到王及善是高龄老死,不觉低声哂道:“士人。”婉儿看她一眼,反牵她手道:“阿曌方才说,院子修好了?”
她知道小东西的心思,却依旧点点头,扶着小东西出去,沿长廊一带向院子去,一路但见草木随假山湖石起伏,如山峦错落之势,自长廊而下,入竹林,踏石板,绕曲曲折折的小径行出数十步,又见两畦菜地,地里有特地从温室挖来应景的菘菜,菜地夹着竹门,推门入内,庭院内则是菊花,婉儿一见这菊花便笑了:“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其情态,当是疏落有致,才得悠然之态,似你这样满园花开,挤挤攘攘,怕是采花还忙不过来,怎得悠然之态?”
她便嘟囔:“谁说种了这么多花,便一定要采?簪一二朵是为风雅,采去一片,想是花贩子。”
婉儿含笑瞥她,但笑不语,她亦觉自己有些无理取闹,倒也并不心虚——谁
当然,正如当年我曾有过的无数个点子一样,想法虽多,真能去做又能做好的却还在未知,所以眼下我所做的,不过是些许小小的改动,一为试验,二则为渐次熟悉、掌管财税等务,方便日后施展。
改调为租、庸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总与宰相们议过,见无甚反对了,方理成一章,一同写就的还有编新书的奏请——《古今图书集成》已编成。许多学士无处可去,若转官缺,难免分薄势力,且自大唐开国以来,竟还未有一部系统记载国朝官职分派的书,我因奏请母亲,以武三思自前书之编者中选精通官品吏事者,编一部《大周六典》,如此既可备述朝廷职司品级,使公事分明,又可更替大周正名。“六典”则出崔明德之建议,语出《周礼》,是为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
我亲怀着两份奏疏入上阳宫呈送,到时母亲尚未起身,高延福传口宣说命将一切奏疏等务留在前朝,候母亲处分。这是近几月中的常例,我今日却不愿理会,待高延福与群臣散去,重又遣人向内报过,只说是来问起居,片刻后便有使者来,引我入内,却不在集仙殿,只在长廊左近一处小小庭院,与宫中大气不同,这院子生得小巧玲珑,一应物什,都是竹器所制,院外种了两畦菜,院中则是一院菊花,十月末的天,却都还开得艳丽无匹。
院中仆从皆不着给服,侍儿是青布衣裙,内侍则是青衫小巾,举止皆仿古画中模样,见面但拱手稽首而已。
小奚推开那竹栏似的小门,引我进去,内中倒是有了几分富贵气象,至少那床与几案绝非贫寒人家所能有,母亲身着玄色袍衫,手执麈尾,懒洋洋盘坐在竹榻之上,身前摆着一只大香炉,香烟袅袅,香气却不十分浓郁,婉儿则峨冠广袖,从容而坐,似画上古人一般。
我便笑嘻嘻地上前,装模作样地行了个居士礼,口道:“阿娘好风雅,竟在这里隐居起来了。”
母亲道:“你操持外面,若得长相无事,朕自然可以安心隐居。”
我心中一跳,小心道:“是…有人说了儿什么?”
母亲淡淡道:“你自己看。”婉儿便掣了几张纸来,都是她摘抄的节略,并不记述上疏人的姓名官职,只说事由:一张说奉天局之事——奉天局打探情报之事,宰相与军情司事先竟不知道,至此次边患方得与闻,实是有违国家常法。且柳厚德既掌地官,又主持奉天局,还掌情报,权柄太重;一张说崔明德的事,崔明德与独孤绍两个既是国家功臣,本该立以为朝廷榜样,使得天下女子皆效而仿之,知道忠君爱国的道理,官爵赏赐,都无可厚非,唯一遗憾,便是她们不得嫁人。毕竟时下女子皆以嫁得如意郎君为荣,国家却令这等英勇女子半生无着,宣之民众,则不利于教化后来之人;一张则是细务,奏冯永昌之种种罪状——强娶民女,贪污受贿,鱼肉乡民,还有胁迫善堂孤女等事,说是人证、物证俱在。
我的心慢慢地沉下去,想要解释,不知情由,也不好轻易开口,只能伏身跪下,口道:“柳厚德主理地官,又秉持奉天局,已有些力不从心,早便想请辞奉天局之时,只因一时还未想到人选,所以没提。冯永昌之事,儿便回去详查。至于崔明德和独孤绍的婚事…内中有些隐情,儿…恳请向娘详报。”
思量母亲既将这些事都给我看,想必并未大怒,只是柳厚德那事实在阴毒,明着说他权柄太重,其实不过借题发挥,意在指我,奉天局利润虽高,毕竟不及地官侍郎,且他已管了这么多年,的确是该换人了,不如索性让他辞去,更求仕进。崔明德的婚事在我这是天大的事,在母亲眼中却非什么大事,她又一贯怠政,寻个借口,想必母亲也不一定详究。偷眼去看母亲,果然见她将手压在膝上,不大高兴的看我:“以后奉天局的事,柳厚德就不要再管了,到底用谁,你与他们议了呈报。其他的,你自己看着办。”
作者有话要说:
第488章 则天(二十三)
这一秋凉得刚刚好, 午后时分,穿一件夹衫,再披件外袍,便已不冷,走一走又不会出汗。她甚是惬意地走过小径, 绕到小厅, 门外宫人早习惯她这般悄悄往来, 各干着自己本分的事,不曾惊动,有一两个见她驻了足, 似是犹豫方向,便轻轻向偏厅一指,她点头一笑, 蹑手蹑脚地绕过去, 见婉儿正伏案览章,眉间微蹙, 像是有甚难解之处, 连她走到近前也不曾发觉。
还是小奚嗨声一唤,婉儿方自沉思中惊醒,收起本章,向她迎来:“你来了?”
她轻轻笑:“院子搭好了, 你要去看看么?”目光落在案前一堆三本奏疏上,知道婉儿习惯将疑难事挑出来,放在右手处, 想近日四海承平,不像是该有什么难处的样子,不禁挑眉:“怎么了?”
婉儿眼中闪过一丝犹疑,须臾便将疏奏轻轻拿起,恭敬呈送:“春官郎中何新民奏请为崔明德和独孤绍赐婚。”停了片刻,方道:“肃政台奏地官侍郎柳厚德与公主那里的冯永昌贪赃枉法。”
她明白了婉儿方才的犹疑所在,不愿点破,只微微眯了眼道:“肃政台的谁?”
婉儿道:“都是近一二年新选的侍御史,一出卢氏,一为王及善之从子。”
她蹙起眉,想到王及善是高龄老死,不觉低声哂道:“士人。”婉儿看她一眼,反牵她手道:“阿曌方才说,院子修好了?”
她知道小东西的心思,却依旧点点头,扶着小东西出去,沿长廊一带向院子去,一路但见草木随假山湖石起伏,如山峦错落之势,自长廊而下,入竹林,踏石板,绕曲曲折折的小径行出数十步,又见两畦菜地,地里有特地从温室挖来应景的菘菜,菜地夹着竹门,推门入内,庭院内则是菊花,婉儿一见这菊花便笑了:“陶渊明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原其情态,当是疏落有致,才得悠然之态,似你这样满园花开,挤挤攘攘,怕是采花还忙不过来,怎得悠然之态?”
她便嘟囔:“谁说种了这么多花,便一定要采?簪一二朵是为风雅,采去一片,想是花贩子。”
婉儿含笑瞥她,但笑不语,她亦觉自己有些无理取闹,倒也并不心虚——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