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和伯利克里时的希腊、奥古斯都时的罗马、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伊丽莎白-詹姆斯一世时代的英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座高峰。然而,路易十四一生多年从事战争,大兴土木,虽然这为法国带来了名声和霸主地位,但是也耗尽了法国的元气,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生活,路易十四对不同宗教派别的压制虽然为法国带来宗教一体格局,但是迫害本身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过,这一切在路易十四时代都掩盖在“太阳王”的光辉之下,等到其光芒散尽,各种不利的后果才逐渐暴露出来。
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文化高度繁荣;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把专制君主制度推向高潮,并获得“太阳王”的美誉;在他的治下,法国彻底取代哈布斯堡家族而成为欧洲的霸主。直到今日,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仍然在静静地诉说着路易十四时代的光荣。
今天,反映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珍宝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将分四个部分向大家概述“太阳王”以及他所统治的王朝。
一、通向绝对君主之路
通过对内加强王权,对外显示军力,路易十四奠定了法国君主集权、王国统一的政治格局。
路易十四出生在欧洲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路易十四之前法国正经历着国家统一和加强王权的阵痛,整个欧洲也是战火纷飞,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亲哈布斯堡联盟和反哈布斯堡联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三十年战争。其父路易十三和首相黎塞留励精图治,纵横捭阖,不但使法国在欧洲复杂的势力角逐中获得了优势地位,而且通过抑制国内显贵和促进商业而走向国家统一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年仅五岁的路易十四于1643年继任国王,开始了其长达72年的执政历程,把其父辈奠定的基业进一步推向辉煌。
路易十四执政生涯的第一个阶段是皇后安娜和首相马扎然摄政时期,在这个时期,路易十四亲身经历了国内的两次叛乱。路易十四继任之后,由前任首相黎塞留推荐的马扎然掌控了大权。马扎然虽然出身意大利,37岁时才加入法国籍,但此时他却拥有了至高的权力和地位,一身兼任红衣主教、首相、国王教父和太后的情人。马扎然致力于集中权力的做法引起巴黎高等法院的不满,后者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政府,削弱国王和首相的权力。在遭到皇后镇压后,激起了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史称“第一次投石党之乱”。年幼的路易十四在这场叛乱中被迫与母后一起逃往巴黎郊区,经历了狼狈的流亡生活。在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刻,幸赖“孔代亲王”率军护驾,才使国王和皇后度过危机。
但好景不长,由于居功自傲的“孔代亲王”与马扎然争夺地位而再度起兵反叛,爆发“第二次投石党之乱”。孔代占领巴黎,路易十四和皇后再次逃亡。最后由于孔代无法收拾残局而失去信任,国王和皇后才得以再度入主巴黎。两次暴乱和流亡生活给年少的路易十四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促使他日后把掌握绝对权力视为政策的中心。也正是“第二次投石党之乱”期间,他宣布亲政。
路易十四执政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是路易亲政马扎然辅政时期。投石党叛乱结束后,路易十四亲掌大权,重新召回马扎然。马扎然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面恢复法国的秩序。更重要的是,马扎然通过联合英国,打败西班牙,迫使其签订《比利纽斯和约》,西班牙不仅割让给法国大量土地,菲利普四世国王还答应将其女儿玛丽亚-;特里萨嫁给路易十四,并送给女儿一笔50万的嫁妆。尽管路易十四生性浪漫,一生结交了亨利埃塔-;安娜、路薏丝、蒙特斯班夫人等情妇,但始终与王后保持着稳固关系。这桩婚姻紧紧维系着法国和西班牙的纽带关系,并为最后法国王室入主西班牙埋下伏笔。马扎然生前帮助路易十四确立了法国的强大地位,并成为法国历史上最能干的首相。马扎然临死前,建议路易十四不再设立首相,实行国王大权独揽的政策。
路易十四执政的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亲政时期。这一时期,路易十四吸取投石党之乱的教训并接受马扎然的建议,开始树立绝对君主的权威,并四处征战,开疆拓土,确立法国霸主地位。
首先,政治上,他宣布废除巴黎和地方高等法院讨论国王敕令的权力,并停止召开全国三级会议,通过把各地贵族集中到凡尔赛宫的方法,削弱地方权贵实力,任命中产阶级领袖担任政府重要官职。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政务会议和财政会议,并掌握最终政策的决定权。
财政方面,他以贪污腐化之名惩治了马扎然任命的财政大臣富凯,任命科尔伯为财政总监。后者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为法国确立了现代国家的基本格局。
军事上,路易十四重整军队,开始扩张。当时的目标是夺取西班牙属地以及与英国、荷兰、德国和西班牙组成的联盟对抗,在争夺地盘的同时,确立法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通过这些战争,法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盘和实力,路易十四也在1680年被巴黎高等法院正式宣布为“大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王”。
路易经历的最后一场战争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死而绝嗣,法奥两国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许多国家卷入。最后通过签订条约而结束。尽管根据条约,法国和西班牙不能合并,法国要割让一些土地给奥地利和荷兰,并撤出驻洛林的军队。但路易十四的孙子最终成为西班牙国王,法国如愿获得西班牙的王冠。
通过对内加强王权,对外显示军力,路易十四奠定了法国君主集权、王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从此法国左右了欧洲政治走向和势力均衡。
二、信仰一致与君权至上
路易十四在通过整肃国内宗教,法国形成了“一个信仰、一种法律、一位国王”的一统局面。
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来,欧洲国家分化成新教和旧教阵营,同一国内部也存在诸多宗教矛盾,往往成为政治摩擦和军事冲突的导火索。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同样的宗教问题,这种宗教问题又因路易十四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而更加突出。路易十四为了巩固和确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必须解决三种宗教矛盾,一种是王权与教皇权之间的矛盾;一种是国内正统天主教派和天主教异端派别之间的矛盾;一种是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这些矛盾,使法国形成国王领导下的统一宗教,才能真正保证国王的绝对权力。
首先,路易十四认为,作为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必须尊重罗马教皇。但对宗教虔诚并不意味着对教皇顺从,这种虔诚要以不影响君主专制权力为限度。也就是说,对教皇的顺从仅应限于道德与信仰方面,但是法国教会必须听命于国王。为表明国王的这一立场,1663年,法国索邦神学院(后为巴黎大学)发表六项条款,强调法国国教派的立场。1673年,路易十四进一步发布命令,规定王国所有主教均由国王授职,拒不从命的主教均受到惩罚。路易十四的态度和行动必然会引起主张至高无上权力的教皇的不满,由此开始了王权与教权之争。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公开反对法国国教派,并将支持国教派的大主教逐出教会。路易则针锋相对召集一个教士会议,拟定了著名的四项条款重申国王高于教皇的主张。教皇不但宣布这项决议无效,并且对所有赞同此项条款的新任主教拒绝授予教阶,结果导致1688年法国有35个教区没有正式主教。一直到1693年路易准许他提名的主教否认四项条款,新任教皇英诺森十二世承认国王有权提名主教,路易再度成为一个基督教君主。双方以妥协方式暂时停止了争端。
其次,路易十四虽然与教皇存在权力之争,但作为正统天主教徒他不容许天主教异端派别的存在,并将其视为妨碍王国统一和君主集权的消极因素,坚决加以镇压。当时,法国境内流行的异端派别主要有冉森派和“寂静主义”派,冉森派是由荷兰神学家冉森创立的基督教哲学派别。该派别因反对耶稣会,主张回归圣奥古斯丁所设立的原则,被教皇谴责为异端。在法国,有些冉森派教徒曾经牵涉进投石党运动,而且有些人欢迎孔代的军队战胜路易的军队,这更使路易十四耿耿于怀。于是路易十四把该派别在法国的首领安托万-;阿尔诺赶出巴黎大学神学院,并在1709年下令将宣讲冉森教义的王港修道院夷为平地。与此同时,路易十四压制宣扬“寂静主义”的信徒。该派创始人是西班牙神父米格尔-;莫里诺斯。该派由于不注重忏悔、圣礼与弥撒的仪式,在1678年被判断为不道德的谬论,但是其理论却在法国传开。最后国王身边的大主教配合路易十四与该派展开论战,终于压制了寂静主义的喧嚣。
第三,路易十四着手解决国内信奉新教的胡格诺教徒。胡格诺教派是当时法国最大的新教派别,在法国约有100万人,大都属于工业家、金融家和能工巧匠阶层。新教徒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路易十四的祖父亨利四世国王曾经颁布《南特敕令》,对新教宽容,并允许新教徒出任公职等,同时宣布该敕令为不可撤销之法令。但在路易十四看来,中央集权必须保证宗教统一,因此,他开始镇压胡格诺教徒。首先,他下令新教的教育机构禁止传播新教教义,其次,鼓励军队和天主教僧侣毁坏胡格诺教徒的教堂,强迫新教徒皈依旧教。最后,路易十四在1685年颁布了《枫丹白露敕令》,撤销了《南特敕令》,彻底清除国内的新教徒。这项敕令导致大量新教徒逃离法国,法国因此而损失了大量技术人员,流失了巨额资金,也导致信奉新教的国家联合起来与法国对抗,但王国统一宗教局面的形成在当时也促进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通过整肃国内宗教,法国形成了“一个信仰、一种法律、一位国王”的一统局面。
三、文化繁荣与君王威仪
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环境孕育了宫廷文化,并催生出古典主义文化潮流,这些从思想和伦理层面维护了专制王权的理论基础。
路易十四时代国势的强大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反过来,文化的繁荣也进一步映衬出路易十四时代的辉煌。
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文化以宫廷文化为基地和源头,宫廷不但体现了王国的威势,张扬了国家财富,而且培育了社交礼仪,为各种文化类型提供了成长舞台。当时最能体现宫廷文化的基地是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本是路易十三在凡尔赛树林中建造的狩猎宫,1661路易十四聘请当时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将其改造成豪华王宫。该宫殿的建造动用了大量人力,耗资2亿法郎,于1689年全部竣工。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璜更富于艺术魅力。
如果说凡尔赛宫及其装饰品构成了一个静的文化宝库,那么,路易十四所倡导的宫廷生活则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活跃的舞台。宫廷里聚集了大量皇室人员、高等贵族、娱乐人员以及艺术家和作家。人们互相攀比,身着华丽服装,讲求礼仪、仪态。为了让这些贵族和仕女们在宫廷里不感到生活沉闷,路易十四在宫廷里招纳了各行各业的艺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体育节目和艺术表演,其中有锦标赛、打猎、网球、撞球、游泳、晚宴、舞会、舞蹈表演、歌舞剧、芭蕾、歌剧、演奏会等等。路易十四创造的宫廷生活,逐渐遍传各国中产阶级,成为欧洲传统的一部分。在许多贵族或者贵妇人的宅邸里,都以国王的宫廷为样本,形成小的文化中心,拓展着宫廷文化的空间。
以宫廷文化为基础,路易十四非常注重艺术品的搜集以及文化团体的建设。当时路易十四每年购买艺术品的花费平均要高达80万里弗。为保证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路易十四着手这些艺术的团体组织建设。其中1661年他在巴黎成立了皇家舞蹈学院,为促进新兴歌剧的发展,路易十四于1669年成立歌剧学院,培养出了吕利、库普兰等著名音乐大师。
路易十四对文化的注重更表现在对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赞助和庇护上。路易十四本人虽然对书本没有兴趣,但是他大力奖赏作家和艺术家。路易十四赏识莫里哀的机智和勇气,任命他为凡尔赛宫和圣日耳曼宫的娱宾总管,拉辛则被路易十四任命为“皇家史官”,吕利被提拔为国王秘书,封为贵族,建筑师芒萨尔被赐封爵位。当这样的决定遭到反对时,路易十四说:“我在15分钟内可以册封20个公爵或贵族,但要数百年才能造就一个芒萨尔”。在他的庇护下,艺术家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在国王带动下,贵族和各地城市也都尊崇、奖励艺术,法国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环境孕育了宫廷文化,并催生出古典主义文化潮流,这些文化从思想和伦理层面宣传和维护了专制王权的理论基础。
四、路易十四的历史地位
路易十四所实践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典范,为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专制君主国家所效仿和追随。
路易十四死于1715年。他一共执政72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四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通过一生的政治实践和戎马生涯,在欧洲确立了绝对君主制度的典范,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法兰西,他最崇奉的治国准则是“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路易十四的时代,正好处于欧洲自中世纪后期以来加强王权和建立民族国家潮流的顶点,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工作是肃清国内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国内市场,建立民族宗教和确立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路易十四的祖辈们已经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使一个统一的法国和具有威严的国王初露端倪。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历史选择了路易十四,而路易十四凭自己的果敢、坚毅和大刀阔斧,将父辈的理想化为现实。在他治下,君主权威达到了不容置疑的地步,政治、司法和财政高度统一,曾经位高权重的地方贵族已经沦为陪侍国王左右的随从,国王甚至凌驾于神圣的教皇之上。路易十四所实践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典范,为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专制君主国家所效仿和追随。
路易十四的另一个功绩是扶植和鼓励了古典主义文化潮流,并将其推向高峰。古典主义时期也往往被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的兴衰与路易十四漫长的统治相契合。路易十四时期,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彰显着国王的威势;一幅幅油画和一座座雕塑则塑造了太阳王君临天下的威仪;走向巅峰的古典主义喜剧则阐释着国家崇高的理念。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则、秩序、均衡、典雅与君主专制制度所崇尚的神圣、崇高、等级秩序和国王的威严有机融为一体。法国在成为欧洲霸主的同时,也成为毋庸置疑的文化中心。正如威尔-;杜兰所言,自西罗马奥古斯都大帝以降,没有一个王朝像路易十四时代拥有如此多伟大的作家、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并在礼节、时装、思想、艺术上为他国所艳羡模仿。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和伯利克里时的希腊、奥古斯都时的罗马、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伊丽莎白-詹姆斯一世时代的英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座高峰。
然而,路易十四一生多年从事战争,大兴土木,虽然这为法国带来了名声和霸主地位,但是也耗尽了法国的元气,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生活,难怪路易十四去世前忠告自己的继任者要少战事,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路易十四对不同宗教派别的压制虽然为法国带来宗教一体格局,但是迫害本身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过,这一切在路易十四时代都掩盖在“太阳王”的光辉之下,等到其光芒散尽,各种不利的后果才逐渐暴露出来
资料:“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他的王朝在线阅读
路易十四时代是法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国家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文化高度繁荣;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把专制君主制度推向高潮,并获得“太阳王”的美誉;在他的治下,法国彻底取代哈布斯堡家族而成为欧洲的霸主。直到今日,金碧辉煌的凡尔赛宫仍然在静静地诉说着路易十四时代的光荣。
今天,反映路易十四时代的凡尔赛宫珍宝在上海博物馆展出,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地欣赏这些珍贵的文物,我将分四个部分向大家概述“太阳王”以及他所统治的王朝。
一、通向绝对君主之路
通过对内加强王权,对外显示军力,路易十四奠定了法国君主集权、王国统一的政治格局。
路易十四出生在欧洲动荡和变革的时代。路易十四之前法国正经历着国家统一和加强王权的阵痛,整个欧洲也是战火纷飞,新教联盟和旧教联盟,亲哈布斯堡联盟和反哈布斯堡联盟进行着如火如荼的三十年战争。其父路易十三和首相黎塞留励精图治,纵横捭阖,不但使法国在欧洲复杂的势力角逐中获得了优势地位,而且通过抑制国内显贵和促进商业而走向国家统一的道路。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转折关头,年仅五岁的路易十四于1643年继任国王,开始了其长达72年的执政历程,把其父辈奠定的基业进一步推向辉煌。
路易十四执政生涯的第一个阶段是皇后安娜和首相马扎然摄政时期,在这个时期,路易十四亲身经历了国内的两次叛乱。路易十四继任之后,由前任首相黎塞留推荐的马扎然掌控了大权。马扎然虽然出身意大利,37岁时才加入法国籍,但此时他却拥有了至高的权力和地位,一身兼任红衣主教、首相、国王教父和太后的情人。马扎然致力于集中权力的做法引起巴黎高等法院的不满,后者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政府,削弱国王和首相的权力。在遭到皇后镇压后,激起了更大规模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史称“第一次投石党之乱”。年幼的路易十四在这场叛乱中被迫与母后一起逃往巴黎郊区,经历了狼狈的流亡生活。在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刻,幸赖“孔代亲王”率军护驾,才使国王和皇后度过危机。
但好景不长,由于居功自傲的“孔代亲王”与马扎然争夺地位而再度起兵反叛,爆发“第二次投石党之乱”。孔代占领巴黎,路易十四和皇后再次逃亡。最后由于孔代无法收拾残局而失去信任,国王和皇后才得以再度入主巴黎。两次暴乱和流亡生活给年少的路易十四留下很深的心理阴影,促使他日后把掌握绝对权力视为政策的中心。也正是“第二次投石党之乱”期间,他宣布亲政。
路易十四执政生涯的第二个阶段是路易亲政马扎然辅政时期。投石党叛乱结束后,路易十四亲掌大权,重新召回马扎然。马扎然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面恢复法国的秩序。更重要的是,马扎然通过联合英国,打败西班牙,迫使其签订《比利纽斯和约》,西班牙不仅割让给法国大量土地,菲利普四世国王还答应将其女儿玛丽亚-;特里萨嫁给路易十四,并送给女儿一笔50万的嫁妆。尽管路易十四生性浪漫,一生结交了亨利埃塔-;安娜、路薏丝、蒙特斯班夫人等情妇,但始终与王后保持着稳固关系。这桩婚姻紧紧维系着法国和西班牙的纽带关系,并为最后法国王室入主西班牙埋下伏笔。马扎然生前帮助路易十四确立了法国的强大地位,并成为法国历史上最能干的首相。马扎然临死前,建议路易十四不再设立首相,实行国王大权独揽的政策。
路易十四执政的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亲政时期。这一时期,路易十四吸取投石党之乱的教训并接受马扎然的建议,开始树立绝对君主的权威,并四处征战,开疆拓土,确立法国霸主地位。
首先,政治上,他宣布废除巴黎和地方高等法院讨论国王敕令的权力,并停止召开全国三级会议,通过把各地贵族集中到凡尔赛宫的方法,削弱地方权贵实力,任命中产阶级领袖担任政府重要官职。他亲自主持国务会议、政务会议和财政会议,并掌握最终政策的决定权。
财政方面,他以贪污腐化之名惩治了马扎然任命的财政大臣富凯,任命科尔伯为财政总监。后者实行一系列经济改革,为法国确立了现代国家的基本格局。
军事上,路易十四重整军队,开始扩张。当时的目标是夺取西班牙属地以及与英国、荷兰、德国和西班牙组成的联盟对抗,在争夺地盘的同时,确立法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通过这些战争,法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盘和实力,路易十四也在1680年被巴黎高等法院正式宣布为“大帝”,成为名副其实的“太阳王”。
路易经历的最后一场战争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死而绝嗣,法奥两国为了争夺西班牙王位继承权,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许多国家卷入。最后通过签订条约而结束。尽管根据条约,法国和西班牙不能合并,法国要割让一些土地给奥地利和荷兰,并撤出驻洛林的军队。但路易十四的孙子最终成为西班牙国王,法国如愿获得西班牙的王冠。
通过对内加强王权,对外显示军力,路易十四奠定了法国君主集权、王国统一的政治格局,从此法国左右了欧洲政治走向和势力均衡。
二、信仰一致与君权至上
路易十四在通过整肃国内宗教,法国形成了“一个信仰、一种法律、一位国王”的一统局面。
自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以来,欧洲国家分化成新教和旧教阵营,同一国内部也存在诸多宗教矛盾,往往成为政治摩擦和军事冲突的导火索。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也不可避免面临着同样的宗教问题,这种宗教问题又因路易十四强调君主的绝对权力而更加突出。路易十四为了巩固和确立大一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必须解决三种宗教矛盾,一种是王权与教皇权之间的矛盾;一种是国内正统天主教派和天主教异端派别之间的矛盾;一种是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矛盾。只有解决这些矛盾,使法国形成国王领导下的统一宗教,才能真正保证国王的绝对权力。
首先,路易十四认为,作为一个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必须尊重罗马教皇。但对宗教虔诚并不意味着对教皇顺从,这种虔诚要以不影响君主专制权力为限度。也就是说,对教皇的顺从仅应限于道德与信仰方面,但是法国教会必须听命于国王。为表明国王的这一立场,1663年,法国索邦神学院(后为巴黎大学)发表六项条款,强调法国国教派的立场。1673年,路易十四进一步发布命令,规定王国所有主教均由国王授职,拒不从命的主教均受到惩罚。路易十四的态度和行动必然会引起主张至高无上权力的教皇的不满,由此开始了王权与教权之争。教皇英诺森十一世公开反对法国国教派,并将支持国教派的大主教逐出教会。路易则针锋相对召集一个教士会议,拟定了著名的四项条款重申国王高于教皇的主张。教皇不但宣布这项决议无效,并且对所有赞同此项条款的新任主教拒绝授予教阶,结果导致1688年法国有35个教区没有正式主教。一直到1693年路易准许他提名的主教否认四项条款,新任教皇英诺森十二世承认国王有权提名主教,路易再度成为一个基督教君主。双方以妥协方式暂时停止了争端。
其次,路易十四虽然与教皇存在权力之争,但作为正统天主教徒他不容许天主教异端派别的存在,并将其视为妨碍王国统一和君主集权的消极因素,坚决加以镇压。当时,法国境内流行的异端派别主要有冉森派和“寂静主义”派,冉森派是由荷兰神学家冉森创立的基督教哲学派别。该派别因反对耶稣会,主张回归圣奥古斯丁所设立的原则,被教皇谴责为异端。在法国,有些冉森派教徒曾经牵涉进投石党运动,而且有些人欢迎孔代的军队战胜路易的军队,这更使路易十四耿耿于怀。于是路易十四把该派别在法国的首领安托万-;阿尔诺赶出巴黎大学神学院,并在1709年下令将宣讲冉森教义的王港修道院夷为平地。与此同时,路易十四压制宣扬“寂静主义”的信徒。该派创始人是西班牙神父米格尔-;莫里诺斯。该派由于不注重忏悔、圣礼与弥撒的仪式,在1678年被判断为不道德的谬论,但是其理论却在法国传开。最后国王身边的大主教配合路易十四与该派展开论战,终于压制了寂静主义的喧嚣。
第三,路易十四着手解决国内信奉新教的胡格诺教徒。胡格诺教派是当时法国最大的新教派别,在法国约有100万人,大都属于工业家、金融家和能工巧匠阶层。新教徒能够发展壮大,是因为路易十四的祖父亨利四世国王曾经颁布《南特敕令》,对新教宽容,并允许新教徒出任公职等,同时宣布该敕令为不可撤销之法令。但在路易十四看来,中央集权必须保证宗教统一,因此,他开始镇压胡格诺教徒。首先,他下令新教的教育机构禁止传播新教教义,其次,鼓励军队和天主教僧侣毁坏胡格诺教徒的教堂,强迫新教徒皈依旧教。最后,路易十四在1685年颁布了《枫丹白露敕令》,撤销了《南特敕令》,彻底清除国内的新教徒。这项敕令导致大量新教徒逃离法国,法国因此而损失了大量技术人员,流失了巨额资金,也导致信奉新教的国家联合起来与法国对抗,但王国统一宗教局面的形成在当时也促进了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通过整肃国内宗教,法国形成了“一个信仰、一种法律、一位国王”的一统局面。
三、文化繁荣与君王威仪
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环境孕育了宫廷文化,并催生出古典主义文化潮流,这些从思想和伦理层面维护了专制王权的理论基础。
路易十四时代国势的强大为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反过来,文化的繁荣也进一步映衬出路易十四时代的辉煌。
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国文化以宫廷文化为基地和源头,宫廷不但体现了王国的威势,张扬了国家财富,而且培育了社交礼仪,为各种文化类型提供了成长舞台。当时最能体现宫廷文化的基地是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本是路易十三在凡尔赛树林中建造的狩猎宫,1661路易十四聘请当时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将其改造成豪华王宫。该宫殿的建造动用了大量人力,耗资2亿法郎,于1689年全部竣工。宫殿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外观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和装璜更富于艺术魅力。
如果说凡尔赛宫及其装饰品构成了一个静的文化宝库,那么,路易十四所倡导的宫廷生活则为文化发展提供了一个活跃的舞台。宫廷里聚集了大量皇室人员、高等贵族、娱乐人员以及艺术家和作家。人们互相攀比,身着华丽服装,讲求礼仪、仪态。为了让这些贵族和仕女们在宫廷里不感到生活沉闷,路易十四在宫廷里招纳了各行各业的艺人,提供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体育节目和艺术表演,其中有锦标赛、打猎、网球、撞球、游泳、晚宴、舞会、舞蹈表演、歌舞剧、芭蕾、歌剧、演奏会等等。路易十四创造的宫廷生活,逐渐遍传各国中产阶级,成为欧洲传统的一部分。在许多贵族或者贵妇人的宅邸里,都以国王的宫廷为样本,形成小的文化中心,拓展着宫廷文化的空间。
以宫廷文化为基础,路易十四非常注重艺术品的搜集以及文化团体的建设。当时路易十四每年购买艺术品的花费平均要高达80万里弗。为保证舞蹈、歌剧等艺术形式的不断发展,路易十四着手这些艺术的团体组织建设。其中1661年他在巴黎成立了皇家舞蹈学院,为促进新兴歌剧的发展,路易十四于1669年成立歌剧学院,培养出了吕利、库普兰等著名音乐大师。
路易十四对文化的注重更表现在对艺术家和文学家的赞助和庇护上。路易十四本人虽然对书本没有兴趣,但是他大力奖赏作家和艺术家。路易十四赏识莫里哀的机智和勇气,任命他为凡尔赛宫和圣日耳曼宫的娱宾总管,拉辛则被路易十四任命为“皇家史官”,吕利被提拔为国王秘书,封为贵族,建筑师芒萨尔被赐封爵位。当这样的决定遭到反对时,路易十四说:“我在15分钟内可以册封20个公爵或贵族,但要数百年才能造就一个芒萨尔”。在他的庇护下,艺术家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在国王带动下,贵族和各地城市也都尊崇、奖励艺术,法国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环境孕育了宫廷文化,并催生出古典主义文化潮流,这些文化从思想和伦理层面宣传和维护了专制王权的理论基础。
四、路易十四的历史地位
路易十四所实践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典范,为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专制君主国家所效仿和追随。
路易十四死于1715年。他一共执政72年,是世界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也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
路易十四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通过一生的政治实践和戎马生涯,在欧洲确立了绝对君主制度的典范,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法兰西,他最崇奉的治国准则是“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路易十四的时代,正好处于欧洲自中世纪后期以来加强王权和建立民族国家潮流的顶点,达到这一目标所必需的工作是肃清国内封建割据势力,统一国内市场,建立民族宗教和确立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路易十四的祖辈们已经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已经使一个统一的法国和具有威严的国王初露端倪。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历史选择了路易十四,而路易十四凭自己的果敢、坚毅和大刀阔斧,将父辈的理想化为现实。在他治下,君主权威达到了不容置疑的地步,政治、司法和财政高度统一,曾经位高权重的地方贵族已经沦为陪侍国王左右的随从,国王甚至凌驾于神圣的教皇之上。路易十四所实践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央集权制国家机器的典范,为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等专制君主国家所效仿和追随。
路易十四的另一个功绩是扶植和鼓励了古典主义文化潮流,并将其推向高峰。古典主义时期也往往被称为“路易十四时期”,因为它的兴衰与路易十四漫长的统治相契合。路易十四时期,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彰显着国王的威势;一幅幅油画和一座座雕塑则塑造了太阳王君临天下的威仪;走向巅峰的古典主义喜剧则阐释着国家崇高的理念。古典主义所崇尚的规则、秩序、均衡、典雅与君主专制制度所崇尚的神圣、崇高、等级秩序和国王的威严有机融为一体。法国在成为欧洲霸主的同时,也成为毋庸置疑的文化中心。正如威尔-;杜兰所言,自西罗马奥古斯都大帝以降,没有一个王朝像路易十四时代拥有如此多伟大的作家、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并在礼节、时装、思想、艺术上为他国所艳羡模仿。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和伯利克里时的希腊、奥古斯都时的罗马、文艺复兴时的意大利、伊丽莎白-詹姆斯一世时代的英国一样,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座座高峰。
然而,路易十四一生多年从事战争,大兴土木,虽然这为法国带来了名声和霸主地位,但是也耗尽了法国的元气,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生活,难怪路易十四去世前忠告自己的继任者要少战事,做一个关心人民疾苦的温和国王。路易十四对不同宗教派别的压制虽然为法国带来宗教一体格局,但是迫害本身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不过,这一切在路易十四时代都掩盖在“太阳王”的光辉之下,等到其光芒散尽,各种不利的后果才逐渐暴露出来
资料:“太阳王”路易十四和他的王朝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