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自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为了向西方列强表示抗战决心而让部队在死地继续坚持,再加上“吴福线”工事现在已经被陈明仁率部赶修完毕。面对来势汹汹的日本追兵,陈明仁率**整编第88师在此浴血奋战,顶住日军追兵超过十天的疯狂进攻,成功地掩护了大批友军的撤退,因此与历史上的淞沪会战相比,**的伤亡、尤其是阵亡数量大大减少(大约伤亡20万、阵亡七八万,而历史上是伤亡30万,阵亡近20万,其中一半牺牲在混乱的撤退中。),而日军的损失则有所增加。再加上之前华北的大胜,抗战的开局比起历史同期还是要好了很多。
但即便如此,面对总兵力已经暴增至近30万人的日本华中方面军,任谁都知道国都南京已不可守,但这时存心借机揽权的唐生智却跳出来慷慨激昂地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希望说动老蒋任命他为南京城防司令。好在与历史上此时还在陆军大学学习不同,如今的陈明仁身为整编第88师师长,又刚刚立下大功,更兼他是老蒋的黄埔学生,竞争力比唐生智这个老蒋昔日的对手大得多,当他也站出来竞争南京城防司令一职后,唐生智的图谋很自然落空了……
其实陈明仁心底里同样是认为南京不可守的,但是他出道甚早,深知唐生智既无才亦无胆,如果将南京三十多万大军交给他,非被全部断送掉不可,所以拼着这一战令自己英名尽丧的风险,他也要抢下此役的指挥权。
第二百零八章 南京保卫战
考虑到日军拥有炮火优势,尤其是海军舰艇可以进入长江“黄金水道”炮击南京全城(胡卫东曾建议老蒋在长江下游布雷封锁航道,但老蒋担心这样做会触怒英美等西方列强,一直都没敢这么做。),兵力囤积太多只会增加无谓的伤亡,便将伤势较重(以致于影响了战斗力)的兵员全部送到后方休养,得到了二十万精兵,然后给他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分别安排好任务,要求他们“独立死守,不求援,不待援,打光为止。后退者一律由督战队射杀。”,他自己也在身上绑了一捆手榴弹、作好了城陷自尽以免被俘的准备,同时还让人在军中反复宣传日军虐杀战俘的暴行,打消部下的侥幸心理。
经过如此的三管齐下,守城**无不拼死作战,而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普遍都很疲惫,弹药的消耗也相当大,尤其是华北方面军损失了二十多万人之后,日本被迫大幅度扩军,不但兵员素质有些下降,弹药储备也被迅速稀释,而国统区兵工厂得到边区技术支援后生产出来的一万多支二四式冲锋枪在巷战中更是发挥了奇效,不光威力巨大,更由于其远较机枪出色的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日军掷弹筒的作用,结果就连陈明仁都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在进攻南京一个多月后,居然暂时撤退了此役**以伤亡超过四分之三、其中阵亡将近半数的沉重代价,毙伤日军八万余人(其中击毙3万人左右)。堪称是**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打得最好的一仗,陈明仁也一跃成为**之中屈指可数的顶级名将,但其桀骜不驯却令老蒋极为头痛,私下称其为“第二个卫立煌”。而陈明仁坚守南京期间为了严明军纪,杀了不少“不该杀”的人,日军撤退后他又不等军委会同意便擅自放弃南京、带兵掩护战前还没来得及疏散的部分南京市民西撤,令正在让人大力宣传“**守住了国都。守住了总理陵寝。”的老蒋感觉就像吃了一个苍蝇一样恶心,所以陈明仁战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甚至连88师师长的位子都摇摇欲坠。好在老蒋毕竟还是很欣赏他的。考虑到李宗仁老向军委会诉苦无兵可用,老蒋便干脆将陈明仁调到这个国民党内自己最忌惮的敌手麾下,让李宗仁也好好领教一下陈明仁的臭脾气由于陈明仁事先就意识到日本间谍无孔不入。所以撤军的命令他是突然下达的,以至于鬼子的特工根本来不及向上面及时通报,结果等到日军主力进占南京的时候,却发现这座中华民国的首都竟然已经几乎成了空城。忿怒的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松井石根结核病加重,日军大本营派这位裕仁天皇的叔父暂时接替司令官一职。)下令处死所有**战俘,并纵容部下在包括部分“安全区”在内的南京城里到处烧杀淫掠。不久松井石根病愈复职后也延续了朝香宫鸠彦亲王“通过残酷地打击南京,来瓦解中国人抗日斗志,迫蒋投降。”的策略,屠杀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虽然因为陈明仁等二十万**的浴血奋战。大部分南京平民都平安撤离,但还是有十万多人不相信鬼子会如此残暴而固执地不愿离家,其中超过半数都被日军杀害,加上日军杀掉的那些**战俘,总数不下七万人。而在日军当中,以朝香宫鸠彦亲王的嫡系部队——日本陆军第11师团作恶最大,杀人数目占到了遇害者总数的七成。
胡卫东在一系列提议都被老蒋拒绝后,早知自己无力阻止“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但为了不致像历史上那样南京大屠杀过去了很久才被世人得知,特意派出一些特战队员事先冒充日本人(老蒋在抗战中一直严禁**伤害日本“平民”。所以胡卫东不担心他们被**误杀)住进南京城里,一方面力所能及地救一些人,另一方面则将鬼子的暴行拍摄下来作为他们无可辩驳的罪证。
照片在报纸上发表后,国内军民无不激愤,陈明仁等守城将士更是痛心不已,“早知道鬼子真的如此灭绝人性,就算是绑,也要将他们带走啊!”,而日本高层则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屠杀的两大元凶毛事没有,首相近卫文麿却如他的很多前任一样成了军部的替罪羊而黯然下台,为此赤色党的情报工作也被殃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南京沦陷后,不久合肥也被日军攻占,虽然**此时的损失比起历史同期还是小了不少,但武器弹药却已经随着战争的持续和部队的扩编而日益捉衿见肘,因此老蒋对于苏援也就格外渴望。而由于此前胡卫东给老蒋的不错印象,加上他军工专家的身份,老蒋特别要求国府的谈判代表向其多加请教,胡卫东以抗战大计为重,自然不会藏私,尽管国府代表怎么也没胆子对苏援武器进行严格的质检,但在武器品种上却听取了胡卫东的建议,过于笨重的苏式火炮一门都没要(特别是传说中的130mm榴弹炮),将引进的重点放在了轻武器、轻型火炮和飞机上,避免了历史上的严重浪费,再加上国统区兵工厂不断扩大物美价廉的二四式冲锋枪及所需子弹的产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新兵偏多的劣势,基本上只要主将勇敢而善战,部队的表现普遍都要比
但即便如此,面对总兵力已经暴增至近30万人的日本华中方面军,任谁都知道国都南京已不可守,但这时存心借机揽权的唐生智却跳出来慷慨激昂地表示要“与南京共存亡”,希望说动老蒋任命他为南京城防司令。好在与历史上此时还在陆军大学学习不同,如今的陈明仁身为整编第88师师长,又刚刚立下大功,更兼他是老蒋的黄埔学生,竞争力比唐生智这个老蒋昔日的对手大得多,当他也站出来竞争南京城防司令一职后,唐生智的图谋很自然落空了……
其实陈明仁心底里同样是认为南京不可守的,但是他出道甚早,深知唐生智既无才亦无胆,如果将南京三十多万大军交给他,非被全部断送掉不可,所以拼着这一战令自己英名尽丧的风险,他也要抢下此役的指挥权。
第二百零八章 南京保卫战
考虑到日军拥有炮火优势,尤其是海军舰艇可以进入长江“黄金水道”炮击南京全城(胡卫东曾建议老蒋在长江下游布雷封锁航道,但老蒋担心这样做会触怒英美等西方列强,一直都没敢这么做。),兵力囤积太多只会增加无谓的伤亡,便将伤势较重(以致于影响了战斗力)的兵员全部送到后方休养,得到了二十万精兵,然后给他们一个萝卜一个坑地分别安排好任务,要求他们“独立死守,不求援,不待援,打光为止。后退者一律由督战队射杀。”,他自己也在身上绑了一捆手榴弹、作好了城陷自尽以免被俘的准备,同时还让人在军中反复宣传日军虐杀战俘的暴行,打消部下的侥幸心理。
经过如此的三管齐下,守城**无不拼死作战,而日军经过淞沪会战普遍都很疲惫,弹药的消耗也相当大,尤其是华北方面军损失了二十多万人之后,日本被迫大幅度扩军,不但兵员素质有些下降,弹药储备也被迅速稀释,而国统区兵工厂得到边区技术支援后生产出来的一万多支二四式冲锋枪在巷战中更是发挥了奇效,不光威力巨大,更由于其远较机枪出色的灵活性,大大降低了日军掷弹筒的作用,结果就连陈明仁都没有想到的是,日军在进攻南京一个多月后,居然暂时撤退了此役**以伤亡超过四分之三、其中阵亡将近半数的沉重代价,毙伤日军八万余人(其中击毙3万人左右)。堪称是**自抗战全面爆发以来打得最好的一仗,陈明仁也一跃成为**之中屈指可数的顶级名将,但其桀骜不驯却令老蒋极为头痛,私下称其为“第二个卫立煌”。而陈明仁坚守南京期间为了严明军纪,杀了不少“不该杀”的人,日军撤退后他又不等军委会同意便擅自放弃南京、带兵掩护战前还没来得及疏散的部分南京市民西撤,令正在让人大力宣传“**守住了国都。守住了总理陵寝。”的老蒋感觉就像吃了一个苍蝇一样恶心,所以陈明仁战后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甚至连88师师长的位子都摇摇欲坠。好在老蒋毕竟还是很欣赏他的。考虑到李宗仁老向军委会诉苦无兵可用,老蒋便干脆将陈明仁调到这个国民党内自己最忌惮的敌手麾下,让李宗仁也好好领教一下陈明仁的臭脾气由于陈明仁事先就意识到日本间谍无孔不入。所以撤军的命令他是突然下达的,以至于鬼子的特工根本来不及向上面及时通报,结果等到日军主力进占南京的时候,却发现这座中华民国的首都竟然已经几乎成了空城。忿怒的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亲王(松井石根结核病加重,日军大本营派这位裕仁天皇的叔父暂时接替司令官一职。)下令处死所有**战俘,并纵容部下在包括部分“安全区”在内的南京城里到处烧杀淫掠。不久松井石根病愈复职后也延续了朝香宫鸠彦亲王“通过残酷地打击南京,来瓦解中国人抗日斗志,迫蒋投降。”的策略,屠杀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虽然因为陈明仁等二十万**的浴血奋战。大部分南京平民都平安撤离,但还是有十万多人不相信鬼子会如此残暴而固执地不愿离家,其中超过半数都被日军杀害,加上日军杀掉的那些**战俘,总数不下七万人。而在日军当中,以朝香宫鸠彦亲王的嫡系部队——日本陆军第11师团作恶最大,杀人数目占到了遇害者总数的七成。
胡卫东在一系列提议都被老蒋拒绝后,早知自己无力阻止“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但为了不致像历史上那样南京大屠杀过去了很久才被世人得知,特意派出一些特战队员事先冒充日本人(老蒋在抗战中一直严禁**伤害日本“平民”。所以胡卫东不担心他们被**误杀)住进南京城里,一方面力所能及地救一些人,另一方面则将鬼子的暴行拍摄下来作为他们无可辩驳的罪证。
照片在报纸上发表后,国内军民无不激愤,陈明仁等守城将士更是痛心不已,“早知道鬼子真的如此灭绝人性,就算是绑,也要将他们带走啊!”,而日本高层则陷入了极大的被动,但最终的结果却是屠杀的两大元凶毛事没有,首相近卫文麿却如他的很多前任一样成了军部的替罪羊而黯然下台,为此赤色党的情报工作也被殃及,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南京沦陷后,不久合肥也被日军攻占,虽然**此时的损失比起历史同期还是小了不少,但武器弹药却已经随着战争的持续和部队的扩编而日益捉衿见肘,因此老蒋对于苏援也就格外渴望。而由于此前胡卫东给老蒋的不错印象,加上他军工专家的身份,老蒋特别要求国府的谈判代表向其多加请教,胡卫东以抗战大计为重,自然不会藏私,尽管国府代表怎么也没胆子对苏援武器进行严格的质检,但在武器品种上却听取了胡卫东的建议,过于笨重的苏式火炮一门都没要(特别是传说中的130mm榴弹炮),将引进的重点放在了轻武器、轻型火炮和飞机上,避免了历史上的严重浪费,再加上国统区兵工厂不断扩大物美价廉的二四式冲锋枪及所需子弹的产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新兵偏多的劣势,基本上只要主将勇敢而善战,部队的表现普遍都要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