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狭长而临海的广阔国土,在暂时还没能力建造军舰的现状下,被意大利蛙人炸沉在亚历山大港内的两艘英国战列舰就引起了克里姆的高度重视。但因为德国支援的打捞设备一直等到西西里岛上的英军投降后才得以运到亚历山大,此时距离两艘军舰沉没已经过了好几个月,海水的腐蚀性又强,打捞起来的时候早已经锈得不成样子了……
无奈之下克里姆只得暂时搁置建立大海军的构想,而将工作的重心放到工业化与稳定内部这两方面,但这显然不那么容易,平均识字率很高的柏柏尔人和柏柏尔裔阿拉伯人聚居区还好,自埃及以东的新地盘上遍地文盲,想要推动工业化就必须先普及教育才行。但是在这些落后地区普及近代教育就不可避免地会触犯当地王公酋长的利益,美英两国自然不会放给这个机会,派出间谍大肆挑拨阿联内部的矛盾,导致西亚地区连续爆发了多次叛乱,虽然才能威望兼备的克里姆很快就将其一一镇压了下去,但还是对这些间谍战不胜其扰……
而由于阿联加入了轴心国的缘故,之前与其关系不错的苏联在侵入阿富汗后出于对遭到轴心国包围的担心,也派出间谍前往刚刚独立并加入了伊盟的伊朗共和国,由于伊朗的穆斯林绝大部分都是什叶派,而克里姆这位“解放者”却是逊尼派,两者之间本来就有着不小的矛盾,苏联这么一挑拨很快就见到了效果,不久伊朗国内再次爆发大规模起义,由于什叶派在社会底层的信众极多,共和国政府正式成立还没过几天,就因为军队的大面积哗变而倒台了……
克里姆是个性格极其坚韧的人,即使东进以来已经连遭十几次刺杀,他依然没有放弃改造伊斯兰世界,令其尽快步入现代社会的打算,但内忧还是不可避免地牵扯了他的大部分精力,令解放整个非洲的浪潮止步于北纬10゜线附近,而英国乃至很多其他的西方国家政府也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程建设
194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接近500万吨(如果不是捷克人闹事,本来是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的。),排到了世界第6位,而钢铁的消费量更是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五,在钢铁产量短时间内不可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超过500万吨的巨大缺口主要通过从苏联和日本进口加以弥补。之所以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大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基础建设的需要。
旧中国的交通状况实在太差了,抗战结束时黄河上仅有3座大桥,而长江上更是一座桥梁都没有,过江全靠轮渡;而中国内陆的铁路里程同样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分布也极不均衡,这无疑对中国经济与工业的发展妨碍极大。
此外,随着和平的到来,加之盐锅峡水电站的成功修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因此充分发挥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建设水电站以变害为利、在减轻黄河水患威胁的同时提供发电和灌溉。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与长江相比,黄河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因为建设难度相对较小、立项也最早而首先被批准开始了建设(刘家峡水电站1940年就开始建设了,进入1941年后,龙羊峡、八盘峡、青铜峡三座水利枢纽也先后开始了建设,总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堪称前所未有。),这样的大工程自然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而钢铁一方面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基础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工业建设本身也需要大量的钢铁,在国内新建的钢铁厂完全形成产能之前,除了进口也实在是没有别的方法了。
为此中国政府甚至向日本大量出口铁矿石。并同意朝鲜也向日本出口。以便利用日本的钢铁产能为国内建设服务,仅仅1941年这一年间中国便从日本进口了500多万吨粗钢和钢材(没用掉的部分是留作战略储备),话说日本的粗钢年产量能够突破1500万吨大关,与来自中国的大笔订单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过日本政府也知道这种好事持续不了多久。要不然也不必冒险偷袭珍珠港了。
正因为可以通过进口救急。而且现在手上也有硬通货和能够卖得出去的商品,中国现在基建的力度远比历史上的建国初期大得多,被认为是重中之重的兰新铁路于1941年的10月初全线贯通。而洛阳-西安、乌鲁木齐-博乐的铁路则竣工得更早,第二欧亚大陆桥也因此提前建成。除此之外,中国境内还有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焦枝线(焦作经洛阳到湖北省枝城)和太洛线(太原—洛阳)五条铁路干线同时在建,而在河南境内,还有多条短程铁路陆续建成,正朝着“县县通铁路”的目标大步迈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阎锡山留下的烂摊子——窄轨的同蒲线等山西铁路也先后开始了改造,而且本着一劳永逸的想法,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并不满足于只是将窄轨改为标准轨距,而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将这些老铁路改造成为一条条电气化的双线电气化铁路。不过尽管如此,山西铁路当中最先开始改造的同蒲线也成不了中国第一条这样的现代化铁路,太原—洛阳的这条线路虽然是新建的铁路,但因为更受中央重视,完工得还要稍早一点……
随着这些铁路的修建,原本仅有三座大桥的黄河干道上如雨后春笋一样立起了多座钢铁桥梁,包括尚在建设中的那些以及公路大桥,总数不下10座。而长江虽然水量和宽度都比黄河大得多,但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如今也都已经开始了建设……
比起铁路,公路的建设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在“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激励下,地方政府与广大群众纷纷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了公路的建设中去,成果甚至比铁路的建设还大。与之有些相似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如果统计一下总的土石方工程量,却要远远比黄河上那几座在建的大坝恐怖得多,胡卫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再次心生感叹,在基础薄弱的现在,计划经济确实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这些人工投入极多、回报却相对较慢的工程如果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别说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了,就算是21世纪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的中国,政府也根本负担不起……
此外。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能源问题同样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优势资源煤炭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注1),有力地保障了1941年总发电量600亿度的目标顺利达成,而蜂窝煤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推广也大大节约了能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
无奈之下克里姆只得暂时搁置建立大海军的构想,而将工作的重心放到工业化与稳定内部这两方面,但这显然不那么容易,平均识字率很高的柏柏尔人和柏柏尔裔阿拉伯人聚居区还好,自埃及以东的新地盘上遍地文盲,想要推动工业化就必须先普及教育才行。但是在这些落后地区普及近代教育就不可避免地会触犯当地王公酋长的利益,美英两国自然不会放给这个机会,派出间谍大肆挑拨阿联内部的矛盾,导致西亚地区连续爆发了多次叛乱,虽然才能威望兼备的克里姆很快就将其一一镇压了下去,但还是对这些间谍战不胜其扰……
而由于阿联加入了轴心国的缘故,之前与其关系不错的苏联在侵入阿富汗后出于对遭到轴心国包围的担心,也派出间谍前往刚刚独立并加入了伊盟的伊朗共和国,由于伊朗的穆斯林绝大部分都是什叶派,而克里姆这位“解放者”却是逊尼派,两者之间本来就有着不小的矛盾,苏联这么一挑拨很快就见到了效果,不久伊朗国内再次爆发大规模起义,由于什叶派在社会底层的信众极多,共和国政府正式成立还没过几天,就因为军队的大面积哗变而倒台了……
克里姆是个性格极其坚韧的人,即使东进以来已经连遭十几次刺杀,他依然没有放弃改造伊斯兰世界,令其尽快步入现代社会的打算,但内忧还是不可避免地牵扯了他的大部分精力,令解放整个非洲的浪潮止步于北纬10゜线附近,而英国乃至很多其他的西方国家政府也总算是稍稍松了口气……
第六百三十五章 工程建设
1941年中国的粗钢产量已经接近500万吨(如果不是捷克人闹事,本来是可以达到甚至超过的。),排到了世界第6位,而钢铁的消费量更是超过了日本位居世界第五,在钢铁产量短时间内不可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超过500万吨的巨大缺口主要通过从苏联和日本进口加以弥补。之所以中国对钢铁的需求量会迅速增大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基础建设的需要。
旧中国的交通状况实在太差了,抗战结束时黄河上仅有3座大桥,而长江上更是一座桥梁都没有,过江全靠轮渡;而中国内陆的铁路里程同样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并且分布也极不均衡,这无疑对中国经济与工业的发展妨碍极大。
此外,随着和平的到来,加之盐锅峡水电站的成功修建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因此充分发挥中国水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建设水电站以变害为利、在减轻黄河水患威胁的同时提供发电和灌溉。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与长江相比,黄河上游的梯级水电站因为建设难度相对较小、立项也最早而首先被批准开始了建设(刘家峡水电站1940年就开始建设了,进入1941年后,龙羊峡、八盘峡、青铜峡三座水利枢纽也先后开始了建设,总规模之大,在世界历史上堪称前所未有。),这样的大工程自然同样需要大量的钢铁。而钢铁一方面是这个年代最重要的基础工业产品,另一方面工业建设本身也需要大量的钢铁,在国内新建的钢铁厂完全形成产能之前,除了进口也实在是没有别的方法了。
为此中国政府甚至向日本大量出口铁矿石。并同意朝鲜也向日本出口。以便利用日本的钢铁产能为国内建设服务,仅仅1941年这一年间中国便从日本进口了500多万吨粗钢和钢材(没用掉的部分是留作战略储备),话说日本的粗钢年产量能够突破1500万吨大关,与来自中国的大笔订单有着直接的关系。不过日本政府也知道这种好事持续不了多久。要不然也不必冒险偷袭珍珠港了。
正因为可以通过进口救急。而且现在手上也有硬通货和能够卖得出去的商品,中国现在基建的力度远比历史上的建国初期大得多,被认为是重中之重的兰新铁路于1941年的10月初全线贯通。而洛阳-西安、乌鲁木齐-博乐的铁路则竣工得更早,第二欧亚大陆桥也因此提前建成。除此之外,中国境内还有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焦枝线(焦作经洛阳到湖北省枝城)和太洛线(太原—洛阳)五条铁路干线同时在建,而在河南境内,还有多条短程铁路陆续建成,正朝着“县县通铁路”的目标大步迈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阎锡山留下的烂摊子——窄轨的同蒲线等山西铁路也先后开始了改造,而且本着一劳永逸的想法,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司令部并不满足于只是将窄轨改为标准轨距,而准备利用这个机会,将这些老铁路改造成为一条条电气化的双线电气化铁路。不过尽管如此,山西铁路当中最先开始改造的同蒲线也成不了中国第一条这样的现代化铁路,太原—洛阳的这条线路虽然是新建的铁路,但因为更受中央重视,完工得还要稍早一点……
随着这些铁路的修建,原本仅有三座大桥的黄河干道上如雨后春笋一样立起了多座钢铁桥梁,包括尚在建设中的那些以及公路大桥,总数不下10座。而长江虽然水量和宽度都比黄河大得多,但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如今也都已经开始了建设……
比起铁路,公路的建设并不那么引人注目,但是在“想致富,先修路。”的口号激励下,地方政府与广大群众纷纷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了公路的建设中去,成果甚至比铁路的建设还大。与之有些相似的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虽然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如果统计一下总的土石方工程量,却要远远比黄河上那几座在建的大坝恐怖得多,胡卫东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不禁再次心生感叹,在基础薄弱的现在,计划经济确实有着无以伦比的优越性,这些人工投入极多、回报却相对较慢的工程如果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别说是现在的中国政府了,就算是21世纪已经是世界头号工业国的中国,政府也根本负担不起……
此外。为了满足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能源问题同样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优势资源煤炭的年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六位(注1),有力地保障了1941年总发电量600亿度的目标顺利达成,而蜂窝煤在全国大中城市的推广也大大节约了能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