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人最大的收入是什么?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影评赚稿费?
别闹了,他们的主体收入个人在报纸或者是杂志上开设的专栏和特约供稿,而大头则是是那些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上映的时候拿到的润笔费和颁奖季时明星们的公关费。
电影公司想要好的口碑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拉票房,就要找到这些摇笔杆子的影评人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为电影说好话;明星们想要吸引奥斯卡评委的注意力为自己投上一票同样需要他们在报纸跟杂志上赞美自己的演技有多好,不给奖是多么的错过和遗憾。当然这些影评人还是有底线,如果电影太烂他们也不会违心的写好话,以后还要靠着名誉赚钱呢,可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放弃未来。
这次玛格丽特背后的小团队就是这么运作的,奥斯卡提名的女主角无论如何演技都不会差,他们的钱收的毫无负担。
更何况那些已经老得退休了的老头子们根本就不用用钱去收买,自带迷弟属性的他们恨不能亲身上阵为玛格丽特摇旗呐喊,写两篇文章算什么?
“其次,梅格,你忘了一件事情。仔细看看那张提名的名单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届奥斯卡的小年。这届奥斯卡没有足够震撼人心的电影,别说94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和95年的《阿甘正传》这种横扫片,连《低俗小说》、《费城故事》一类的剧情佳作也没有,最出彩的《英国病人》还是英国电影。”
阿瑟对此嗤之以鼻,从头到尾的英国原汁原味,即使奥斯卡有四分之一的英国人评委也不代表美国的媒体和大众们就买他们的账。难道这帮人不知道北美的电影市场是世界上最排外的地方吗?
就像是这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一出来他就知道梅格的小金人稳了。在最佳导演,最佳影片那么多重量级奖项都被《英国病人》攻占的情况下,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五个人里面有三个外国人,而美国人只有两个,其中一个美国人还已经拿过一次奖,奥斯卡不给她给谁?
奥斯卡一向喜欢怀旧,复古,《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评委们钟爱的莎翁剧,影片也够复古,甚至梅格本人,当玛丽莲的影响力是假的吗?多少人现在依然对《热情似火》的遗憾耿耿于怀?这两样梅格都占全了,她还有演技和高学历,完全符合了那帮子人的口味儿,再加上凯瑟琳和他一起发力,影评人的影响,莱克斯的财力支持,如果她没拿到这个奖杯才叫奇怪呢。
“戴安·基顿拿过一次奥斯卡了,剩下的那三个都是外国人,知名度也不高,媒体是不会为这帮人喊冤的,美国户口本有些时候还是挺有用的。在联合起来对付外国人一项上,这帮子媒体还算是比较靠谱的。”
“第三就要感谢那些老牌影评人了,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电影一上映开始,他们就把你的定位往费雯·丽那个方向上靠,经过四个多月的发酵,不但人们群众的心里面你是天才演技派的代名词,奥斯卡评委的眼里你也是别的提名者没法比的,这就是大热,不给你奖都说不过去。”
所以说颁奖季才是影评人们丰收的季节,为了让他们不断的在媒体上说好话,一个个明星或者是导演都在不停的给他们塞钱,以期能够打动奥斯卡评委的心。
玛格丽特甚至不用在这一项上面花费太多就用人自动为她背书了。
“你赶上了好时候和好电影,第一部印象最深刻,情节也会最严重,如果你拍第二部的话效果可能就没这么好了。”
愧疚和补偿心理也是有期限的,过了期限的话就没那么有用了。梅格赶在这个效果消失之前拿到了那张入场券,这中间有她本身就卓越的演技飞因素,那些评委们的心理因素也很大。
“所以我这次真的是被上帝眷顾了是吗?”
玛格丽特汇总了一下阿瑟的话,总结道。
“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我告诉过你的,对奥斯卡来说演技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项。”
潜台词是别把奥斯卡看的太神圣了,能够影响它的因素太多,变数也太多,想要完全靠演技征服奥斯卡太难了。
阿瑟挑挑眉毛喝下一口蔬菜汁,皱了皱眉头,这味道真是要命。
玛格丽特摇了摇头,不再去关注媒体们的反应,反正她也不在乎,就算媒体们把她骂得狗血淋头奥斯卡也不会收回奖杯,事情已经盖棺论定。她的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的名字不会更改。历史是不会记载你在这个过程中做过什么的,他们只会记住结果。
第111章
外界反应正如阿瑟所料的那样,非常精准。玛格丽特冲奥背后的这个小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狐狸级人物,更不乏成精的那种。
得奖之后当然也会有一些争议,玛格丽特的年龄还是太小,别的演员也不是没有拥护者,但这些都被控制在了一个可控的范围以内,如果全都压下去了那就太不正常了,媒体发出的声音都一样的话,那些没怀疑过有黑幕的人也会质疑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媒体方面风平浪静的,演员圈里面却截然相反。
在玛格丽特拿到奥斯卡提名的时候娜塔莉·波特曼就气得要命,当昨天晚上在电视看到她拿到那尊小金人的时候这个漂亮的萝莉差点没把电视机给砸了。如果不是父亲赫许勒先生积威甚重,在她把手伸向电视的时候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明天的家庭支出上绝对会多出一笔电视采购费。
“娜特,我说过了,别总把精神放到这个圈子里面,你现在还小,更应该做的是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一个愚蠢的脑袋会毁掉你的一切!看看玛格丽特·简,她出道比你早,但迄今为止只拍过两部片子。她甚至比你小一岁,但是却已经念了大学,还是门槛非常高的加州理工学院,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达成的目标。如果你真的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不想做哪些转瞬即逝的流星,就得向高处看而不是和那些好莱坞的辍学者混在一起。这个姑娘同样是我们的族裔,你要交朋友就要交这种。”
赫许勒先生一向对自己女儿的演艺事业不以为然,从两年多以前的《杀手莱昂》开始就一直反对她进入这个圈子,这部电影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深,导致他到现在都没办法对女儿的选择发出同意的声音。而老婆却对女儿相当溺爱,娜特想要做什么就随她做什么,还跑去做了经纪人,简直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女儿已经拍摄了五部电影,即使只是小角色也太过频繁了,而现在她又开始在百老汇演舞台剧,时间更紧了。
赫许勒先生叹了一口气,娜特还是个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她太过注重眼前,而没有考虑到以后
别闹了,他们的主体收入个人在报纸或者是杂志上开设的专栏和特约供稿,而大头则是是那些电影公司出品的电影上映的时候拿到的润笔费和颁奖季时明星们的公关费。
电影公司想要好的口碑来吸引观众走进电影院拉票房,就要找到这些摇笔杆子的影评人写出花团锦簇的文章为电影说好话;明星们想要吸引奥斯卡评委的注意力为自己投上一票同样需要他们在报纸跟杂志上赞美自己的演技有多好,不给奖是多么的错过和遗憾。当然这些影评人还是有底线,如果电影太烂他们也不会违心的写好话,以后还要靠着名誉赚钱呢,可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放弃未来。
这次玛格丽特背后的小团队就是这么运作的,奥斯卡提名的女主角无论如何演技都不会差,他们的钱收的毫无负担。
更何况那些已经老得退休了的老头子们根本就不用用钱去收买,自带迷弟属性的他们恨不能亲身上阵为玛格丽特摇旗呐喊,写两篇文章算什么?
“其次,梅格,你忘了一件事情。仔细看看那张提名的名单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届奥斯卡的小年。这届奥斯卡没有足够震撼人心的电影,别说94年的《辛德勒的名单》和95年的《阿甘正传》这种横扫片,连《低俗小说》、《费城故事》一类的剧情佳作也没有,最出彩的《英国病人》还是英国电影。”
阿瑟对此嗤之以鼻,从头到尾的英国原汁原味,即使奥斯卡有四分之一的英国人评委也不代表美国的媒体和大众们就买他们的账。难道这帮人不知道北美的电影市场是世界上最排外的地方吗?
就像是这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一出来他就知道梅格的小金人稳了。在最佳导演,最佳影片那么多重量级奖项都被《英国病人》攻占的情况下,最佳女主角提名的五个人里面有三个外国人,而美国人只有两个,其中一个美国人还已经拿过一次奖,奥斯卡不给她给谁?
奥斯卡一向喜欢怀旧,复古,《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评委们钟爱的莎翁剧,影片也够复古,甚至梅格本人,当玛丽莲的影响力是假的吗?多少人现在依然对《热情似火》的遗憾耿耿于怀?这两样梅格都占全了,她还有演技和高学历,完全符合了那帮子人的口味儿,再加上凯瑟琳和他一起发力,影评人的影响,莱克斯的财力支持,如果她没拿到这个奖杯才叫奇怪呢。
“戴安·基顿拿过一次奥斯卡了,剩下的那三个都是外国人,知名度也不高,媒体是不会为这帮人喊冤的,美国户口本有些时候还是挺有用的。在联合起来对付外国人一项上,这帮子媒体还算是比较靠谱的。”
“第三就要感谢那些老牌影评人了,从《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电影一上映开始,他们就把你的定位往费雯·丽那个方向上靠,经过四个多月的发酵,不但人们群众的心里面你是天才演技派的代名词,奥斯卡评委的眼里你也是别的提名者没法比的,这就是大热,不给你奖都说不过去。”
所以说颁奖季才是影评人们丰收的季节,为了让他们不断的在媒体上说好话,一个个明星或者是导演都在不停的给他们塞钱,以期能够打动奥斯卡评委的心。
玛格丽特甚至不用在这一项上面花费太多就用人自动为她背书了。
“你赶上了好时候和好电影,第一部印象最深刻,情节也会最严重,如果你拍第二部的话效果可能就没这么好了。”
愧疚和补偿心理也是有期限的,过了期限的话就没那么有用了。梅格赶在这个效果消失之前拿到了那张入场券,这中间有她本身就卓越的演技飞因素,那些评委们的心理因素也很大。
“所以我这次真的是被上帝眷顾了是吗?”
玛格丽特汇总了一下阿瑟的话,总结道。
“实力和运气缺一不可,我告诉过你的,对奥斯卡来说演技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项。”
潜台词是别把奥斯卡看的太神圣了,能够影响它的因素太多,变数也太多,想要完全靠演技征服奥斯卡太难了。
阿瑟挑挑眉毛喝下一口蔬菜汁,皱了皱眉头,这味道真是要命。
玛格丽特摇了摇头,不再去关注媒体们的反应,反正她也不在乎,就算媒体们把她骂得狗血淋头奥斯卡也不会收回奖杯,事情已经盖棺论定。她的最年轻的奥斯卡影后的名字不会更改。历史是不会记载你在这个过程中做过什么的,他们只会记住结果。
第111章
外界反应正如阿瑟所料的那样,非常精准。玛格丽特冲奥背后的这个小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身经百战的狐狸级人物,更不乏成精的那种。
得奖之后当然也会有一些争议,玛格丽特的年龄还是太小,别的演员也不是没有拥护者,但这些都被控制在了一个可控的范围以内,如果全都压下去了那就太不正常了,媒体发出的声音都一样的话,那些没怀疑过有黑幕的人也会质疑了。
不过有意思的是媒体方面风平浪静的,演员圈里面却截然相反。
在玛格丽特拿到奥斯卡提名的时候娜塔莉·波特曼就气得要命,当昨天晚上在电视看到她拿到那尊小金人的时候这个漂亮的萝莉差点没把电视机给砸了。如果不是父亲赫许勒先生积威甚重,在她把手伸向电视的时候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明天的家庭支出上绝对会多出一笔电视采购费。
“娜特,我说过了,别总把精神放到这个圈子里面,你现在还小,更应该做的是把精力放在学业上。一个愚蠢的脑袋会毁掉你的一切!看看玛格丽特·简,她出道比你早,但迄今为止只拍过两部片子。她甚至比你小一岁,但是却已经念了大学,还是门槛非常高的加州理工学院,这是很多人都无法达成的目标。如果你真的喜欢演员这个职业,不想做哪些转瞬即逝的流星,就得向高处看而不是和那些好莱坞的辍学者混在一起。这个姑娘同样是我们的族裔,你要交朋友就要交这种。”
赫许勒先生一向对自己女儿的演艺事业不以为然,从两年多以前的《杀手莱昂》开始就一直反对她进入这个圈子,这部电影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实在是太深,导致他到现在都没办法对女儿的选择发出同意的声音。而老婆却对女儿相当溺爱,娜特想要做什么就随她做什么,还跑去做了经纪人,简直让他不知道说什么好。
短短的不到三年的时间女儿已经拍摄了五部电影,即使只是小角色也太过频繁了,而现在她又开始在百老汇演舞台剧,时间更紧了。
赫许勒先生叹了一口气,娜特还是个孩子,根本不明白自己面对的是什么,她太过注重眼前,而没有考虑到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