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家里头,朱轩姝就迫不及待地让吴赞女和下人们出去忙活,拉着熊廷弼在院子里说话。
熊廷弼见她亲自调香烹茶,眼睛微眯。他心中有意日后奏请调去边疆,兴起让朱轩姝学会骑术,也是有这一层的考虑。倒不是说让这个天家女上阵,而是怕边境战事吃紧,若有疏忽之处,求人不如求己,学会了骑马,也算是能有一条保命的路。
只不过边疆哪里有这等闲情逸致做风花雪月之事。
熊廷弼有些担心,怕朱轩姝不习惯那里的生活,也很担心他们会因此而生出分歧来。
情浓之时,自然万般都好。待日久情消,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熊廷弼决定暂时不将自己的盘算向朱轩姝道明,日子还久,往后还是有机会慢慢说服她的。公主虽然性子娇惯了些,道理却是知道的,并非蛮横不讲理的人。
观当日乾清宫中舌战群臣,一字一句都是铿将有力,不似那等娇弱之女。自己总能说服得了她才是。
朱轩姝拿出了全部本事,想在熊廷弼跟前显摆。却在泡好了茶后,发现熊廷弼若有所思的模样。“怎么了?可是父皇和太子说了什么?还是都察院又有哪个碎嘴的?”
“哦,不是这些。”熊廷弼打起精神,将方才的念头都抛在脑后,“方才路上,姝儿不是问我,为何父皇和太子都不曾实现当日之言吗?我现在就同你分说。”
朱轩姝乖乖点头,坐在他的对面,却嫌弃隔得远了,赶忙站起来换了个座儿,挨着熊廷弼。“你说。”
熊廷弼略一思索,反问朱轩姝,“姝儿可知道,父母官调任后,当地百姓会赠万民书?”
“这个自然知道。”朱轩姝点头,“父皇回回听说这等事,还会列为楷模,下旨封赏,要求天下百官学习。”
熊廷弼脸上淡淡,“那殿下可知道,赠这万民书的人,究竟是谁?”
朱轩姝一愣,这本是自己知道的,想来所有人都知道。可既然熊廷弼这么问了,就必然与自己知道的相悖。她想来想去,还是没个头绪,只得不确定地问:“可是当地百姓?”
“自然是当地百姓。”熊廷弼一笑,“当地乡绅,也是当地的百姓啊。”
朱轩姝托腮,不明白了。
熊廷弼道:“万民书都是那等乡绅送的,要说他们是当地百姓,自然也是真的。可真正穷的吃不上饭的百姓,压根儿没有那等闲钱闲心做这劳什子的事。”他的眼中迸出厌恶的目光来,“在我看来,耕农虽为良民,实质上却不过是乡绅的家奴罢了。”
朱轩姝闻言,惊呼一声,赶紧捂住了嘴。怪不得刚才在车上驸马不肯说,这样的话,一旦叫人听了去,怕是后患无穷。“真、真有这么严重?”她皱眉,“我怎么从来不曾听说过?父皇和太子,还有治儿也从来没说过这事儿。”
“那是因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熊廷弼正色道,“朝中百官,如我这般真正出身寒门的人,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乡绅出身。”
他板着指头,“远的不说,你看张文忠公,祖上曾有从龙之功。已故的张文毅公,家中乃当地盐商。沈一贯,书香世家,寻常人家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能顾得上买书看,更遑论是藏书了。王文肃公出身太原王氏,自唐起就有的大族。朱阁老的父兄也皆为官宦。”
朱轩姝咽了咽口水,她一直在后宫之中,出嫁后也是独居公主府,没人和她说这些,她也无从去了解这些当朝百官的身世,而今听熊廷弼一说,却是心惊。“这么说来……岂不是,朝中皆为乡绅之后了?!”
熊廷弼无奈地点头,“寒门子弟真想在朝中为官,不提会试、殿试,就是想考童生也殊为不易。姝儿你不知道,参加县试、府试两场科考,才能有资格称作童生。可想要参加,是需要保人的。”他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五位保人。”
“保人自己还必须是有功名的。”熊廷弼叹道,“我当年也算是运气,偶遇一位家道中落的老秀才,得其青睐,才有勉强参加科考的资格。”
朱轩姝心中乱如麻,有些担心自己当日殿中之言是不是给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带去了麻烦。如果真如熊廷弼所言,事情可有些糟糕了。
而今天下良田,非是耕农之手,亦非天子之手,绝大多数都是在乡绅手里的。乡绅家中又有数位秀才、举人,或是在朝为官的家人,获有大量的优容。
而失去了这部分田赋的国库,则进项越来越少。而且还有许多乡绅为了逃避税赋,将田地瞒报,记于官宦人家名下的。万历年间百姓人口不断增多,可耕地却一点都没比国初多出更多来。这其中的耕地都上哪儿去了?
这便是当年张文忠公施行条鞭法的由来。他深知其中的猫腻,亦知这大明朝乃天子与乡绅共治,所以束手束脚,只敢对在朝官员出手,却不敢动天下的乡绅一分一毫。
而今没了张文忠公这么个人物在上头顶着,仅靠现在内阁,熊廷弼并不看好。他甚至觉得,即便重启条鞭法,也于事无补。乡绅出身的官员,又岂会对自己动手?
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一旦爆发,就动摇了整个大明朝的国本。
“那……那就没有一点法子了吗?”朱轩姝急切地问道,“飞白说的,我都明白了。一旦将学子的优容免除,或者降低,就会掀起轩然大波。恐怕之后父皇也不得不迫于形势而收回成命。但,就这么眼看着国库空虚,朝廷日渐衰败吗?”
她擦了眼角沁出的泪花,只觉得扑面而来的是亡国气息。她不敢说,甚至不敢去想,可这逼真的感觉令她心惊。
熊廷弼沉吟一番,“自然是有的。不过也不易。”他道,“而今国库的税银太过重于田赋,一旦遇上天灾,又不得不进行优免。国库本就少进项,这么一来,岂非越发不堪?以我之见,唯有重商,才是可行之举。”
“重商?”朱轩姝一愣,“可太|祖不就定了规矩……”
熊廷弼沉声道:“不错。正因如此,所以我才说不易。”他一叹,“只看陛下和太子的能耐了,此事仅仅说动阁臣,还不行。阁臣虽权高,亦为舆论所困。张文忠公因舆论遭致清算后,所有的大学士们皆因此而束手束脚,不敢大动。”
“国无能臣啊。”熊廷弼仰天长叹,“我入朝为官多年,冷眼看着,真真是文忠
回到家里头,朱轩姝就迫不及待地让吴赞女和下人们出去忙活,拉着熊廷弼在院子里说话。
熊廷弼见她亲自调香烹茶,眼睛微眯。他心中有意日后奏请调去边疆,兴起让朱轩姝学会骑术,也是有这一层的考虑。倒不是说让这个天家女上阵,而是怕边境战事吃紧,若有疏忽之处,求人不如求己,学会了骑马,也算是能有一条保命的路。
只不过边疆哪里有这等闲情逸致做风花雪月之事。
熊廷弼有些担心,怕朱轩姝不习惯那里的生活,也很担心他们会因此而生出分歧来。
情浓之时,自然万般都好。待日久情消,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熊廷弼决定暂时不将自己的盘算向朱轩姝道明,日子还久,往后还是有机会慢慢说服她的。公主虽然性子娇惯了些,道理却是知道的,并非蛮横不讲理的人。
观当日乾清宫中舌战群臣,一字一句都是铿将有力,不似那等娇弱之女。自己总能说服得了她才是。
朱轩姝拿出了全部本事,想在熊廷弼跟前显摆。却在泡好了茶后,发现熊廷弼若有所思的模样。“怎么了?可是父皇和太子说了什么?还是都察院又有哪个碎嘴的?”
“哦,不是这些。”熊廷弼打起精神,将方才的念头都抛在脑后,“方才路上,姝儿不是问我,为何父皇和太子都不曾实现当日之言吗?我现在就同你分说。”
朱轩姝乖乖点头,坐在他的对面,却嫌弃隔得远了,赶忙站起来换了个座儿,挨着熊廷弼。“你说。”
熊廷弼略一思索,反问朱轩姝,“姝儿可知道,父母官调任后,当地百姓会赠万民书?”
“这个自然知道。”朱轩姝点头,“父皇回回听说这等事,还会列为楷模,下旨封赏,要求天下百官学习。”
熊廷弼脸上淡淡,“那殿下可知道,赠这万民书的人,究竟是谁?”
朱轩姝一愣,这本是自己知道的,想来所有人都知道。可既然熊廷弼这么问了,就必然与自己知道的相悖。她想来想去,还是没个头绪,只得不确定地问:“可是当地百姓?”
“自然是当地百姓。”熊廷弼一笑,“当地乡绅,也是当地的百姓啊。”
朱轩姝托腮,不明白了。
熊廷弼道:“万民书都是那等乡绅送的,要说他们是当地百姓,自然也是真的。可真正穷的吃不上饭的百姓,压根儿没有那等闲钱闲心做这劳什子的事。”他的眼中迸出厌恶的目光来,“在我看来,耕农虽为良民,实质上却不过是乡绅的家奴罢了。”
朱轩姝闻言,惊呼一声,赶紧捂住了嘴。怪不得刚才在车上驸马不肯说,这样的话,一旦叫人听了去,怕是后患无穷。“真、真有这么严重?”她皱眉,“我怎么从来不曾听说过?父皇和太子,还有治儿也从来没说过这事儿。”
“那是因为大家彼此心照不宣。”熊廷弼正色道,“朝中百官,如我这般真正出身寒门的人,其实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乡绅出身。”
他板着指头,“远的不说,你看张文忠公,祖上曾有从龙之功。已故的张文毅公,家中乃当地盐商。沈一贯,书香世家,寻常人家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能顾得上买书看,更遑论是藏书了。王文肃公出身太原王氏,自唐起就有的大族。朱阁老的父兄也皆为官宦。”
朱轩姝咽了咽口水,她一直在后宫之中,出嫁后也是独居公主府,没人和她说这些,她也无从去了解这些当朝百官的身世,而今听熊廷弼一说,却是心惊。“这么说来……岂不是,朝中皆为乡绅之后了?!”
熊廷弼无奈地点头,“寒门子弟真想在朝中为官,不提会试、殿试,就是想考童生也殊为不易。姝儿你不知道,参加县试、府试两场科考,才能有资格称作童生。可想要参加,是需要保人的。”他伸出一只手,五指张开,“五位保人。”
“保人自己还必须是有功名的。”熊廷弼叹道,“我当年也算是运气,偶遇一位家道中落的老秀才,得其青睐,才有勉强参加科考的资格。”
朱轩姝心中乱如麻,有些担心自己当日殿中之言是不是给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带去了麻烦。如果真如熊廷弼所言,事情可有些糟糕了。
而今天下良田,非是耕农之手,亦非天子之手,绝大多数都是在乡绅手里的。乡绅家中又有数位秀才、举人,或是在朝为官的家人,获有大量的优容。
而失去了这部分田赋的国库,则进项越来越少。而且还有许多乡绅为了逃避税赋,将田地瞒报,记于官宦人家名下的。万历年间百姓人口不断增多,可耕地却一点都没比国初多出更多来。这其中的耕地都上哪儿去了?
这便是当年张文忠公施行条鞭法的由来。他深知其中的猫腻,亦知这大明朝乃天子与乡绅共治,所以束手束脚,只敢对在朝官员出手,却不敢动天下的乡绅一分一毫。
而今没了张文忠公这么个人物在上头顶着,仅靠现在内阁,熊廷弼并不看好。他甚至觉得,即便重启条鞭法,也于事无补。乡绅出身的官员,又岂会对自己动手?
这其中牵扯到了太多的利益,一旦爆发,就动摇了整个大明朝的国本。
“那……那就没有一点法子了吗?”朱轩姝急切地问道,“飞白说的,我都明白了。一旦将学子的优容免除,或者降低,就会掀起轩然大波。恐怕之后父皇也不得不迫于形势而收回成命。但,就这么眼看着国库空虚,朝廷日渐衰败吗?”
她擦了眼角沁出的泪花,只觉得扑面而来的是亡国气息。她不敢说,甚至不敢去想,可这逼真的感觉令她心惊。
熊廷弼沉吟一番,“自然是有的。不过也不易。”他道,“而今国库的税银太过重于田赋,一旦遇上天灾,又不得不进行优免。国库本就少进项,这么一来,岂非越发不堪?以我之见,唯有重商,才是可行之举。”
“重商?”朱轩姝一愣,“可太|祖不就定了规矩……”
熊廷弼沉声道:“不错。正因如此,所以我才说不易。”他一叹,“只看陛下和太子的能耐了,此事仅仅说动阁臣,还不行。阁臣虽权高,亦为舆论所困。张文忠公因舆论遭致清算后,所有的大学士们皆因此而束手束脚,不敢大动。”
“国无能臣啊。”熊廷弼仰天长叹,“我入朝为官多年,冷眼看着,真真是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