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坚守的东西,他似乎是拨开了云雾,见到了一点黎明前的光亮。
江梦生在景王府住了二十天,前十天满城的流言里都是他,后十天满朝的朝臣嘴里提的都是他,真正的出了名堂。
句容是龙兴之地,不算那些只是有幸沾了个江姓的老百姓,也有嫡脉一支,庶脉三五,子嗣虽不丰,但也是正经的宗室,那个被打伤的江姓长辈是和高祖不同支的嫡脉,祖上封过亲王,几代传没了勋爵,也不至于就到了让区区一个县令欺压的地步,所以即便不耐烦,应天帝还是派了亲信去探查此事,没想到这一去,就捅破了江南半边天。
那亲信和应天帝一样,见是个小小县令的案子,半是敷衍半是不耐烦,不过毕竟已经上达天听,查证时还是让底下人下了一番苦工,查证完属实,应天帝朱笔御批了个抄家,没经过任何渠道,亲信直接带着手谕去的,抄完就惊呆了。
金銮殿上鸦雀无声,应天帝让李湛英把密折当着众臣的面念了,底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内情的低着头不吭声,一无所知的义愤填膺,还有些刚刚入朝听政的新官,嘴张的都快闭不上了。
江南是税收重地,最近十年间,国库每年收上来的银子平均六千万两,江南一地就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每年上交将近两千万两白银,江南也就得了个天子钱袋的美名。然而句容县令上任不过半年,就已经攒起了将近十三万两的家底,这正好是句容县一整年的税收。
亲信查得仔细了一些,发觉句容县除了强征富户之外,对寻常百姓的税收,比起朝廷定下的要高上一倍,然而暗访了许多百姓,都说税一直就是这样,二十几年了从没变过。
这只能说明,除了刚上任的句容县令在贪,他的上一任也在贪,更甚者,上上一任,同样在贪!
应天帝本来只是不想拔出萝卜带出泥,江南官场变动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皇帝来说,没有几个官不贪,能办实事就是好官,然而泥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只是黑了点,而是一滩烂泥,萝卜的根都被泡坏了,不挖只会烂掉更多的根。
江南官场排外,上交的税收却从未少过,应天帝也就懒得梳理,人的心态大抵都是这样,若自己独占吃食,赏旁人一口吃的不会心疼,要是旁人从你碗里拨走了一半,可就不是心疼的事了,那是要杀人的。
第42章
两江总督许鸿文来头不小,乃是当朝皇后舅兄,当年正是他见妹妹无法生育,做主把最小的妹妹送进宫里,才生下的太子。
也因为这事,皇后对娘家芥蒂很深,许鸿文丢了在京的职务,应天帝作为补偿,右迁许鸿文至两江,任总督之职,主管江南江西两地军政,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许鸿文也没有辜负皇恩,在他治下,两江税收逐年上升,是能官中的能官。
应天帝喜欢能官,这世道庸人太多,一个能官能撑起半边江山,前提是这个能官没有拨去他半碗吃食。
江南贪墨案从立案之初到查证抄家,前后不过花了二十天,彼时六月刚过,又是一年丰收时节,丰收的却不是乡人的稻谷,而是朝廷的国库。
两江总督府看着清贵,油水却是前所未有的肥厚,不算房契地契各种外物,仅仅是抄没出的现银就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钦差让厢军搜查了三天,寻了十几个算账先生,清点了七天,才整理出一份清单来。
朝廷国库一年的收入是六千万,一个两江总督全部的身家竟就有一亿八千万!钦差差点没吓软了脚,逐字逐句的看过,确认不是算盘多打了几进,抖着手扶稳了乌纱帽,往京中上书,随书附上清单,果不其然让应天帝掀翻了御桌,气得七窍生烟。
任谁也没想到两江总督倒得这么快,连许鸿文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许鸿文主管的是军政,为防止他狗急跳墙,钦差来时事前并没有泄露半点风声,也正是因为这样,又牵连出一桩大案。
厢军从许鸿文在江宁的私宅里翻出了各地官员上缴的赃银账本,和句容一样,几乎各县官员每年都会给许鸿文送去半数税收银两。两江自古就不是起兵之地,许鸿文再贪,也就是个贪官,本来应天帝气也有个限度,然而在这些之后,钦差小心翼翼的附上了一本薄薄的账本。
账本是许鸿文亲笔,并不是他贪来的银钱,而是一笔一笔的银子支出,看上去倒有些像是底下官员向上官逐年送的孝敬,他倒也仔细,没写去处。然而他是两江总督,谁能,谁又敢收他从朝廷那儿贪来的银子?
李湛英小心翼翼的低着头,瞧见应天帝捏着账本的手都在发抖,更是不敢做声,太子是宠了三十年的太子,陛下却不是三十年前的陛下,正是因为这个,钦差没敢泄露风声,只把账本悄悄收起来,随密折呈上。
偌大的御书房针落可闻,不知过去了多久,李湛英听到主子爷一声轻叹,问他:“朕老了?”
李湛英连忙说道:“陛下,您瞧着还是当年的样子呢。”
“朕也觉得朕不老,可是他们都觉得朕老了。”应天帝把账本放回去,闭了闭眼睛,轻声道:“朕花了三十年培养出一个太子,歪了根,坏了苗,当断。可是他们觉得朕不能断,不敢断。”
李湛英知道这话已经不是在和自己说了,也不能接,他微微弯着腰,低着头,假装自己是个木头人。
应天帝的目光落在账本上,一条条,一页页,比起许鸿文庞大的家产,数字不算多,可他教过太子,底下的银子不能收,贪官都是纵容出来的,孝敬了你一厘,他就敢拿一吊,孝敬了你十万,他就敢拿一百万,太子不听。
许鸿文是个什么东西,凭他能镇住两江这么多年?不过是因为太子给的胆,太子给的势,底下官员才做了哑巴,在他面前粉饰太平。
贪花好色,敛财不止,党羽勾结,他对太子的期望有多大,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大。
良久,李湛英听见应天帝一声淡淡的吩咐,“来人,拟旨。”他心里咯噔一声,知道不光是江南的天变了,这朝廷的天也要变了。
过了六月,天气转凉,李良媛的肚子也鼓了起来,渐渐的不爱动了,宝儿见过乡下怀孕的妇人,八个月都能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然而换在宫里,三四个月就要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多走一步路,就能颠掉孩子似的。
没了苏荷,和李良媛最亲近的就是如诗如画了,宝儿知道李良媛
江梦生在景王府住了二十天,前十天满城的流言里都是他,后十天满朝的朝臣嘴里提的都是他,真正的出了名堂。
句容是龙兴之地,不算那些只是有幸沾了个江姓的老百姓,也有嫡脉一支,庶脉三五,子嗣虽不丰,但也是正经的宗室,那个被打伤的江姓长辈是和高祖不同支的嫡脉,祖上封过亲王,几代传没了勋爵,也不至于就到了让区区一个县令欺压的地步,所以即便不耐烦,应天帝还是派了亲信去探查此事,没想到这一去,就捅破了江南半边天。
那亲信和应天帝一样,见是个小小县令的案子,半是敷衍半是不耐烦,不过毕竟已经上达天听,查证时还是让底下人下了一番苦工,查证完属实,应天帝朱笔御批了个抄家,没经过任何渠道,亲信直接带着手谕去的,抄完就惊呆了。
金銮殿上鸦雀无声,应天帝让李湛英把密折当着众臣的面念了,底下的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知道内情的低着头不吭声,一无所知的义愤填膺,还有些刚刚入朝听政的新官,嘴张的都快闭不上了。
江南是税收重地,最近十年间,国库每年收上来的银子平均六千万两,江南一地就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每年上交将近两千万两白银,江南也就得了个天子钱袋的美名。然而句容县令上任不过半年,就已经攒起了将近十三万两的家底,这正好是句容县一整年的税收。
亲信查得仔细了一些,发觉句容县除了强征富户之外,对寻常百姓的税收,比起朝廷定下的要高上一倍,然而暗访了许多百姓,都说税一直就是这样,二十几年了从没变过。
这只能说明,除了刚上任的句容县令在贪,他的上一任也在贪,更甚者,上上一任,同样在贪!
应天帝本来只是不想拔出萝卜带出泥,江南官场变动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皇帝来说,没有几个官不贪,能办实事就是好官,然而泥不是他想象的那样只是黑了点,而是一滩烂泥,萝卜的根都被泡坏了,不挖只会烂掉更多的根。
江南官场排外,上交的税收却从未少过,应天帝也就懒得梳理,人的心态大抵都是这样,若自己独占吃食,赏旁人一口吃的不会心疼,要是旁人从你碗里拨走了一半,可就不是心疼的事了,那是要杀人的。
第42章
两江总督许鸿文来头不小,乃是当朝皇后舅兄,当年正是他见妹妹无法生育,做主把最小的妹妹送进宫里,才生下的太子。
也因为这事,皇后对娘家芥蒂很深,许鸿文丢了在京的职务,应天帝作为补偿,右迁许鸿文至两江,任总督之职,主管江南江西两地军政,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许鸿文也没有辜负皇恩,在他治下,两江税收逐年上升,是能官中的能官。
应天帝喜欢能官,这世道庸人太多,一个能官能撑起半边江山,前提是这个能官没有拨去他半碗吃食。
江南贪墨案从立案之初到查证抄家,前后不过花了二十天,彼时六月刚过,又是一年丰收时节,丰收的却不是乡人的稻谷,而是朝廷的国库。
两江总督府看着清贵,油水却是前所未有的肥厚,不算房契地契各种外物,仅仅是抄没出的现银就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钦差让厢军搜查了三天,寻了十几个算账先生,清点了七天,才整理出一份清单来。
朝廷国库一年的收入是六千万,一个两江总督全部的身家竟就有一亿八千万!钦差差点没吓软了脚,逐字逐句的看过,确认不是算盘多打了几进,抖着手扶稳了乌纱帽,往京中上书,随书附上清单,果不其然让应天帝掀翻了御桌,气得七窍生烟。
任谁也没想到两江总督倒得这么快,连许鸿文自己也没想到,因为许鸿文主管的是军政,为防止他狗急跳墙,钦差来时事前并没有泄露半点风声,也正是因为这样,又牵连出一桩大案。
厢军从许鸿文在江宁的私宅里翻出了各地官员上缴的赃银账本,和句容一样,几乎各县官员每年都会给许鸿文送去半数税收银两。两江自古就不是起兵之地,许鸿文再贪,也就是个贪官,本来应天帝气也有个限度,然而在这些之后,钦差小心翼翼的附上了一本薄薄的账本。
账本是许鸿文亲笔,并不是他贪来的银钱,而是一笔一笔的银子支出,看上去倒有些像是底下官员向上官逐年送的孝敬,他倒也仔细,没写去处。然而他是两江总督,谁能,谁又敢收他从朝廷那儿贪来的银子?
李湛英小心翼翼的低着头,瞧见应天帝捏着账本的手都在发抖,更是不敢做声,太子是宠了三十年的太子,陛下却不是三十年前的陛下,正是因为这个,钦差没敢泄露风声,只把账本悄悄收起来,随密折呈上。
偌大的御书房针落可闻,不知过去了多久,李湛英听到主子爷一声轻叹,问他:“朕老了?”
李湛英连忙说道:“陛下,您瞧着还是当年的样子呢。”
“朕也觉得朕不老,可是他们都觉得朕老了。”应天帝把账本放回去,闭了闭眼睛,轻声道:“朕花了三十年培养出一个太子,歪了根,坏了苗,当断。可是他们觉得朕不能断,不敢断。”
李湛英知道这话已经不是在和自己说了,也不能接,他微微弯着腰,低着头,假装自己是个木头人。
应天帝的目光落在账本上,一条条,一页页,比起许鸿文庞大的家产,数字不算多,可他教过太子,底下的银子不能收,贪官都是纵容出来的,孝敬了你一厘,他就敢拿一吊,孝敬了你十万,他就敢拿一百万,太子不听。
许鸿文是个什么东西,凭他能镇住两江这么多年?不过是因为太子给的胆,太子给的势,底下官员才做了哑巴,在他面前粉饰太平。
贪花好色,敛财不止,党羽勾结,他对太子的期望有多大,如今的失望就有多大。
良久,李湛英听见应天帝一声淡淡的吩咐,“来人,拟旨。”他心里咯噔一声,知道不光是江南的天变了,这朝廷的天也要变了。
过了六月,天气转凉,李良媛的肚子也鼓了起来,渐渐的不爱动了,宝儿见过乡下怀孕的妇人,八个月都能扛着锄头下地干活,然而换在宫里,三四个月就要小心翼翼的伺候着,生怕多走一步路,就能颠掉孩子似的。
没了苏荷,和李良媛最亲近的就是如诗如画了,宝儿知道李良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