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他们到门口的时候,瞧见马车上的汤婆子,便很是热情的道:“这汤婆子想必是出门的时候灌的,水都凉了罢?正好锅里还有些热水,我帮你灌一壶新的。”
刘青还没反应过来,手中的汤婆子便被金氏接了过去,对方留给他们一个风风火火的背影。
***************************************************
租好了房子,就只剩下搬家了,刘延宁元宵一过就要回书院,因此元宵节之前得把搬家的事准备好,因此这次回了家,刘家人便忙活起来。
从古自今,搬家这种事,都一样繁琐的令人头疼。
收拾行李这种东西,还是女人负责的,蒋氏带着几个媳妇们,洗被子晒被子,缝新被子新枕头,忙得不亦乐乎。刘青则跟着她娘整理衣裳,要带的衣裳都晒了再装起来,收拾这些东西忙了一日,第二日便整理一些吃用的。
刘大爷和几个儿子便负责准备粮食,城里物价贵,秉着少花一文是一文的原则,光是大房母子三人这几个月吃的粮食,他们便准备了满满的一板车,米面青菜和肉类,应有尽有。
因此别看房子里头家具齐全,不用自备柜子凳子,锅碗瓢盆什么的,但要带的东西仍然不见少。
刘青看刘大爷收拾出来的时候,是忍不住想咂舌的:“爷,这么多粮食,一次性搬去城里,车也不够啊?”
刘四叔扛了一袋红薯出来,笑眯眯的逗刘青:“车不够就自己扛啊。”
事实上,刘家虽然收拾出来的行李多,但也远没有到需要靠人力抗袋的地步,县里又不是镇上,个把时辰就够来回的路程,真要扛这么多东西走去县里,体力再好的人都要被累死的。
刘家有亲朋好友来帮忙,搬家的前一日,刘家姑姑那儿就得到了消息,两个姑父各赶了一辆车过来帮忙搬家,安水根也过来了,加上刘家自己的,就有四辆牛车,刚刚好把行李一趟搬完。
搬家的这日,刘青没有去县里,主要是因为行李太多,实在坐不下闲杂人等。毕竟他们去县里,是准备当日去当日回的,搬了行李下来,顶多只有个把时辰给他们收拾和整理屋子,刘青这个小身板,过去了还真帮不上什么忙,便没让她占个位置,蒋氏便带着几个儿媳妇去了。
刘青被留下来,自动成了熊孩子们的看护人。
好在刘青也不是第一次负责熊孩子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负责的,熊孩子们一惯被放养,又因着过完元宵,他们也要去镇上的私塾上学了,初六的时候刘延宁已经带着他们去拜过林夫子,三个小家伙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刘青也不想拘着他们,就让他们享受一把最后的狂欢。
如此一来,刘青真正要做的,就是负责午饭和晚饭了,等蒋氏他们回来,天黑之前能到家都算不错了,累了一日,当然不能叫他们做饭,自个儿既然在家,就算没人叮嘱,该准备好的也要准备好。
刘青这点眼色还是有的。
不过家里还剩下很多剩菜,都不用她再炒菜,热一热就可以吃了,中午吃过晚饭,把一刷,刘青就去隔壁她师傅家了,学到傍晚,她师傅开始做晚饭的时候,刘青也收工回了家,热了剩饭剩菜,就坐在堂屋里翘首以盼,等着大部队从县里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我说明天开始加更,日更一万+,你们信吗?
我也不信= =
第62章 q
这一回只是搬东西过去,顺道整理了下屋子,确保过几日搬过去便直接可以住了。
人还没这么快挪窝的,在这儿元宵也是大的节日,一家人要聚在一起,过完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青山书院刚好在元宵节后开学,也是因为这个。
一家人过了一个热闹的元宵,第二日,又是天没亮就得起床。
在个时代,搬家也算是大日子了,刘家人都起来了,因为中午要在新租的屋子里做一顿丰盛的午饭,既表示乔迁之喜,顺便感谢帮过他们大忙的高山叔一家,蒋氏怕李氏主持不了大局,便决定这一日她也跟着去城里。
本来大房母子三人,再加上刘大爷和三个儿子,一辆牛车载下这些人便够呛了,昨儿蒋氏她们在家挑挑拣拣,又收拾出不少东西来要他们带去县里的,板车上十分拥挤,腿都没办法伸直了。
去城里路途遥远,要是坐得不舒服,那就真是煎熬了,刘大爷想了想,索性就叫刘二叔去大牙叔那儿,把他家的牛车也借过来,两辆牛车就宽敞了许多,刘大爷又叫了几个孙子上车,干脆大家伙一块儿进城。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可把小家伙们乐坏了,生怕刘大爷改变主意似的,一个个跟猴儿一样,急急忙忙爬上板车。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出发了,刘延林和刘延根没去,他们个头大,十几岁的少年,平日里吃得不少,干活也多,身板都快赶得上成人的健壮了,他们上车就有些坐不下。
好在两人年纪大了,也愿意让着弟弟,不去便不去,只在旁边乐呵呵的瞧着,这会儿得了叮嘱,众人刚上车,他们便拿着鞭炮在后头放,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隔壁许多人家都出门来瞧了,见刘家这阵势,便打着招呼:“大爷大娘,要进城啦?”
蒋氏就在马车上摆手,笑得合不拢嘴,“是啊,再不过去,延宁明儿就赶不上去书院了。”
“延宁要回书院了?真好。”出来瞧热闹的村民,还热情的送了刘家人一程,一直送到村口,嘴巴里说着讨巧的话,“延宁好好念书啊,改明儿捧个状元回来,在村里摆三天三日的流水宴,也好叫我们沾沾喜气。”
这一番话让刘家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牛车晃晃悠悠的进城,这回刘青再没睡觉,路上带了三个精力充沛的熊孩子,又是第一次进城,熊孩子们的好奇感和兴奋感都爆棚,从上车开始便叽叽喳喳,拉着大人问个没停。
大人们本来也乐呵,有心情为熊孩子们解惑,但是翻来覆去的话说多了,他们也无聊了,三个小家伙的嘴不停的说话,嗓子又大,堪比魔音穿耳,吵得众人脑仁疼。
刘青那一点睡意,全被他们折腾没了,看众人一副不堪其扰,又因为今儿是好日子,不想过于拘泥孩子们,便强忍的模样,她忍不住敲了敲板车,拿出杀手锏:“好些天没背诗了,明儿就要进学堂,趁着大哥还在,你们赶紧过来温习,有什么不懂的,也好叫大哥给你们指点指点。”
闹腾得正欢的熊孩子们顿时一脸傻逼,反倒是不知如何拿他们是好的大人,一个个欣慰的点头,“青青说得对,明儿就去学堂了,可得好好准备了,不许丢延宁的脸。”
熊孩子们的
刘青还没反应过来,手中的汤婆子便被金氏接了过去,对方留给他们一个风风火火的背影。
***************************************************
租好了房子,就只剩下搬家了,刘延宁元宵一过就要回书院,因此元宵节之前得把搬家的事准备好,因此这次回了家,刘家人便忙活起来。
从古自今,搬家这种事,都一样繁琐的令人头疼。
收拾行李这种东西,还是女人负责的,蒋氏带着几个媳妇们,洗被子晒被子,缝新被子新枕头,忙得不亦乐乎。刘青则跟着她娘整理衣裳,要带的衣裳都晒了再装起来,收拾这些东西忙了一日,第二日便整理一些吃用的。
刘大爷和几个儿子便负责准备粮食,城里物价贵,秉着少花一文是一文的原则,光是大房母子三人这几个月吃的粮食,他们便准备了满满的一板车,米面青菜和肉类,应有尽有。
因此别看房子里头家具齐全,不用自备柜子凳子,锅碗瓢盆什么的,但要带的东西仍然不见少。
刘青看刘大爷收拾出来的时候,是忍不住想咂舌的:“爷,这么多粮食,一次性搬去城里,车也不够啊?”
刘四叔扛了一袋红薯出来,笑眯眯的逗刘青:“车不够就自己扛啊。”
事实上,刘家虽然收拾出来的行李多,但也远没有到需要靠人力抗袋的地步,县里又不是镇上,个把时辰就够来回的路程,真要扛这么多东西走去县里,体力再好的人都要被累死的。
刘家有亲朋好友来帮忙,搬家的前一日,刘家姑姑那儿就得到了消息,两个姑父各赶了一辆车过来帮忙搬家,安水根也过来了,加上刘家自己的,就有四辆牛车,刚刚好把行李一趟搬完。
搬家的这日,刘青没有去县里,主要是因为行李太多,实在坐不下闲杂人等。毕竟他们去县里,是准备当日去当日回的,搬了行李下来,顶多只有个把时辰给他们收拾和整理屋子,刘青这个小身板,过去了还真帮不上什么忙,便没让她占个位置,蒋氏便带着几个儿媳妇去了。
刘青被留下来,自动成了熊孩子们的看护人。
好在刘青也不是第一次负责熊孩子了。
其实也没什么好负责的,熊孩子们一惯被放养,又因着过完元宵,他们也要去镇上的私塾上学了,初六的时候刘延宁已经带着他们去拜过林夫子,三个小家伙的学习生涯即将开始,刘青也不想拘着他们,就让他们享受一把最后的狂欢。
如此一来,刘青真正要做的,就是负责午饭和晚饭了,等蒋氏他们回来,天黑之前能到家都算不错了,累了一日,当然不能叫他们做饭,自个儿既然在家,就算没人叮嘱,该准备好的也要准备好。
刘青这点眼色还是有的。
不过家里还剩下很多剩菜,都不用她再炒菜,热一热就可以吃了,中午吃过晚饭,把一刷,刘青就去隔壁她师傅家了,学到傍晚,她师傅开始做晚饭的时候,刘青也收工回了家,热了剩饭剩菜,就坐在堂屋里翘首以盼,等着大部队从县里回来。
作者有话要说: 如果我说明天开始加更,日更一万+,你们信吗?
我也不信= =
第62章 q
这一回只是搬东西过去,顺道整理了下屋子,确保过几日搬过去便直接可以住了。
人还没这么快挪窝的,在这儿元宵也是大的节日,一家人要聚在一起,过完了元宵节,这个年才算过完。青山书院刚好在元宵节后开学,也是因为这个。
一家人过了一个热闹的元宵,第二日,又是天没亮就得起床。
在个时代,搬家也算是大日子了,刘家人都起来了,因为中午要在新租的屋子里做一顿丰盛的午饭,既表示乔迁之喜,顺便感谢帮过他们大忙的高山叔一家,蒋氏怕李氏主持不了大局,便决定这一日她也跟着去城里。
本来大房母子三人,再加上刘大爷和三个儿子,一辆牛车载下这些人便够呛了,昨儿蒋氏她们在家挑挑拣拣,又收拾出不少东西来要他们带去县里的,板车上十分拥挤,腿都没办法伸直了。
去城里路途遥远,要是坐得不舒服,那就真是煎熬了,刘大爷想了想,索性就叫刘二叔去大牙叔那儿,把他家的牛车也借过来,两辆牛车就宽敞了许多,刘大爷又叫了几个孙子上车,干脆大家伙一块儿进城。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可把小家伙们乐坏了,生怕刘大爷改变主意似的,一个个跟猴儿一样,急急忙忙爬上板车。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出发了,刘延林和刘延根没去,他们个头大,十几岁的少年,平日里吃得不少,干活也多,身板都快赶得上成人的健壮了,他们上车就有些坐不下。
好在两人年纪大了,也愿意让着弟弟,不去便不去,只在旁边乐呵呵的瞧着,这会儿得了叮嘱,众人刚上车,他们便拿着鞭炮在后头放,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起,隔壁许多人家都出门来瞧了,见刘家这阵势,便打着招呼:“大爷大娘,要进城啦?”
蒋氏就在马车上摆手,笑得合不拢嘴,“是啊,再不过去,延宁明儿就赶不上去书院了。”
“延宁要回书院了?真好。”出来瞧热闹的村民,还热情的送了刘家人一程,一直送到村口,嘴巴里说着讨巧的话,“延宁好好念书啊,改明儿捧个状元回来,在村里摆三天三日的流水宴,也好叫我们沾沾喜气。”
这一番话让刘家人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牛车晃晃悠悠的进城,这回刘青再没睡觉,路上带了三个精力充沛的熊孩子,又是第一次进城,熊孩子们的好奇感和兴奋感都爆棚,从上车开始便叽叽喳喳,拉着大人问个没停。
大人们本来也乐呵,有心情为熊孩子们解惑,但是翻来覆去的话说多了,他们也无聊了,三个小家伙的嘴不停的说话,嗓子又大,堪比魔音穿耳,吵得众人脑仁疼。
刘青那一点睡意,全被他们折腾没了,看众人一副不堪其扰,又因为今儿是好日子,不想过于拘泥孩子们,便强忍的模样,她忍不住敲了敲板车,拿出杀手锏:“好些天没背诗了,明儿就要进学堂,趁着大哥还在,你们赶紧过来温习,有什么不懂的,也好叫大哥给你们指点指点。”
闹腾得正欢的熊孩子们顿时一脸傻逼,反倒是不知如何拿他们是好的大人,一个个欣慰的点头,“青青说得对,明儿就去学堂了,可得好好准备了,不许丢延宁的脸。”
熊孩子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