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京官有钱有肉? 作者:赵熙之
分卷阅读11
谁说京官有钱有肉? 作者:赵熙之
分卷阅读11
,实在是不敢翻。
然随即,皇上那边又给了大理寺核审期限,三法司会审后尽早解决这案子。徐正达忧心忡忡,想着如何将这烫手山芋丢出去。而纵观大理寺,又有几人不知这其中利害的?他灵光一闪,忽发现一人可用,这人便是孟景春。
初来乍到,十九岁年纪的小毛头,能知道什么?再者评事一职已是可以断案拟折,丢给他亦是没什么不合规矩的地方。徐正达这般想着,便将韩至清一案的卷宗都丢给了孟景春,让她自己查案自己拟折子。
孟景春对此很是火冒,平日里瞧着徐正达这人还算厚道,这么一看,真是何其叵测!
徐正达这软骨头怕得罪人,拿她当炮灰!可她却也没法,只好硬着头皮接下韩至清一案,待看完所有案卷更是气得跳脚。韩至清早就在狱中自尽了,因此那些供单如何来的,根本死无对证。全案看着实在无甚破绽,但离奇的是,二殿下起初上过一道折子,按律将裁定细节一一写了,包括韩府女眷的处置问题。到后来,韩府女眷竟被他给私放了。
哪有人说一套做一套?那二殿下脑子不好使,出尔反尔不成?
是人都知这其中有隐情,但二殿下回应的却是——后来因实在不忍心,于是放了。
除此之外竟再无辩驳!
孟景春忽地有些理解陈庭方。想来陈庭方与二殿下私交甚好,这时候也该哀其不争。再想想,压根不止是不争,而是连自保之心都没有!
但当时申拟案情的折子,并非二殿下亲笔,孟景春遂审了代笔的那位书吏,那书吏一口咬定确实是二殿下授意,自己只是笔录下来而已。孟景春又问他,写折子的过程中,魏明先是否在场。那书吏却也不否认,说魏大人在场,但未授意,说话的只有二殿下。
孟景春无话可说。且那折子上的章都是二殿下的,物证人证俱在。但不管有没有用,孟景春还是当即让这书吏写了供单做证词。
她又重新翻了一遍韩至清的供单,一份份看下来,从拒不认罪到最后认罪伏法,实在有些牵强。从初期陈辞来看,韩至清压根没有打算认罪,后期松口有可能是受不住严刑逼供,或是遭遇其他威胁,但当时初审是在郴州,现在在京城复审,证据实在难找。
真是头疼。
——*——*——*——*——
她一连在大理寺熬了两夜,第三日晚上实在又困又饿,不得已便带着案卷回了官舍。可惜她回去得已是太晚,伙房早就打烊了。孟景春呆呆地在伙房外站了会儿,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这才叹口气往官舍走。
孟景春思量着不知家里是否还有干粮,若没有便只能饿肚子了。但她走到门口,却发现门环上挂了个布袋子。
她四下看看,周遭安静非常,什么人也没有。她便将那布袋子拿下来,低头翻翻,从里面翻出一包烧饼,还有一包早熟的青梅,抱在怀里凉凉的。
再一看,里面还塞了张字条。
孟景春往后退一步去,对着廊檐下昏昧的灯笼光瞧了瞧那字条。字条上大意是说,青梅是昨日伙房的人分的,而她昨日不在便替她代收了一份;至于烧饼,是今日伙房快要关门前多下来的,就顺便一起放了进去,免得孟景春回来时什么都吃不到。
末了,沈大人很吝啬地写了个落款,单写了个“沈”字。
孟景春想,看来他家笔墨很贵。
她又往后退几步,瞧瞧隔壁那屋,依然亮着灯,看样子这么晚也还没有睡。也不知沈相每日回来做什么,闷在屋里多没意思,不如一起喝喝酒吹个小牛。孟景春这么瞎想着,脑子里浮现了一番沈相吹牛的模样,便哈哈哈地傻笑了笑。她自然是不指望和沈相能喝上酒吹吹牛的,不过想想仍是好笑。然她立刻又收回神,心同那叠案卷一样沉。
她又在门口站了会儿,缓过神来才抱着案卷拎着那布袋子开门进了屋,径自往床边走,将东西撂在床上,便趴了上去。歇了会儿,她肚子饿得很,又将那布袋子拖过来,从里面翻出烧饼,拆了一块出来啃。
甜的,就是太冷了。
她顺手又将那纸条摸出来,瞧了瞧,又咬了口烧饼,心说这字条虽小,但这上头的字写得倒是好看得气人,昔日状元风光无限,想必文章也是写得极漂亮。只可惜现下看着,沈相似乎已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且不露锋芒不露才,想再寻着一篇沈相作的锦绣文章,恐怕已是非常困难。
唉。她翻了个身,又重新琢磨起韩至清的案子。
她边咬着烧饼边想着,先前一直觉得韩至清最后认罪是受胁迫,其实也不一定啊。一个人到最后能如此痛痛快快地认罪,想必不是看破一切心已死,便是心愿已了再无挂念。
那是不是有可能,有人同他交换了认罪的条件,因而这才爽快地招了?
孟景春灵光一现,赶紧将案卷翻出来,迅速查到韩府女眷被私放的日期,乃正月二十六日晚酉时刚过。她猛然想通了一般,一拍脑袋立时坐了起来,没错!韩至清在狱中自尽,是正月二十六日亥时!
韩至清早不自尽晚不自尽的,偏偏这个时候死,真是太蹊跷了!
好像女眷被私放的消息一传出去,他就立刻画押死了。
想必供单是一早写好的,就预备着这一刻的到来,韩至清画完押自尽了事。韩府女眷被私放之时,大有可能是有人跑去与韩至清说了!韩至清一桩心愿了却,便欣然赴死。
孟景春初时想着想着很是激动,好似前方一片光亮,这迷雾终于到了头,但冷静下来一想,却仍旧没有证据。
她重新趴回去,只是……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二殿下似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反惹了一身麻烦。人怎可能做这样吃力不讨好反倒讨嫌的事?不可能的。
难道因为女人?
孟景春听闻韩至清共有两女,小女儿乃人间绝色,至今未许人家。难道二殿下看上人家女儿了不成?可他私放这一个就算了,他放了好几十口人!
何况,这个理由似乎也没法成立,毕竟二殿下去郴州办完案就回来了,回来后也未有与宫外哪个女子纠缠不清的传闻。推断到这里,又是断了。
这二殿下站出来说句明白话不就完事了?让底下人琢磨,不是难为人么!先前她还觉着二殿下策略兴许高明,现下想想这态度简直要命!许多事,一旦摊自己头上,立场一换,一切便不同了。
孟景春思量了许久,后来实在撑不住竟睡过去了。
事实上她时间根本不够,要找证据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推断得再完美再合乎逻辑,其实都没有用。
幸运的是,孟景春最终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在皇上限定的这个日期里,根本不必彻查个水落石出,皇上兴许
分卷阅读11
-
分卷阅读11
-
分卷阅读11
谁说京官有钱有肉? 作者:赵熙之
分卷阅读11
,实在是不敢翻。
然随即,皇上那边又给了大理寺核审期限,三法司会审后尽早解决这案子。徐正达忧心忡忡,想着如何将这烫手山芋丢出去。而纵观大理寺,又有几人不知这其中利害的?他灵光一闪,忽发现一人可用,这人便是孟景春。
初来乍到,十九岁年纪的小毛头,能知道什么?再者评事一职已是可以断案拟折,丢给他亦是没什么不合规矩的地方。徐正达这般想着,便将韩至清一案的卷宗都丢给了孟景春,让她自己查案自己拟折子。
孟景春对此很是火冒,平日里瞧着徐正达这人还算厚道,这么一看,真是何其叵测!
徐正达这软骨头怕得罪人,拿她当炮灰!可她却也没法,只好硬着头皮接下韩至清一案,待看完所有案卷更是气得跳脚。韩至清早就在狱中自尽了,因此那些供单如何来的,根本死无对证。全案看着实在无甚破绽,但离奇的是,二殿下起初上过一道折子,按律将裁定细节一一写了,包括韩府女眷的处置问题。到后来,韩府女眷竟被他给私放了。
哪有人说一套做一套?那二殿下脑子不好使,出尔反尔不成?
是人都知这其中有隐情,但二殿下回应的却是——后来因实在不忍心,于是放了。
除此之外竟再无辩驳!
孟景春忽地有些理解陈庭方。想来陈庭方与二殿下私交甚好,这时候也该哀其不争。再想想,压根不止是不争,而是连自保之心都没有!
但当时申拟案情的折子,并非二殿下亲笔,孟景春遂审了代笔的那位书吏,那书吏一口咬定确实是二殿下授意,自己只是笔录下来而已。孟景春又问他,写折子的过程中,魏明先是否在场。那书吏却也不否认,说魏大人在场,但未授意,说话的只有二殿下。
孟景春无话可说。且那折子上的章都是二殿下的,物证人证俱在。但不管有没有用,孟景春还是当即让这书吏写了供单做证词。
她又重新翻了一遍韩至清的供单,一份份看下来,从拒不认罪到最后认罪伏法,实在有些牵强。从初期陈辞来看,韩至清压根没有打算认罪,后期松口有可能是受不住严刑逼供,或是遭遇其他威胁,但当时初审是在郴州,现在在京城复审,证据实在难找。
真是头疼。
——*——*——*——*——
她一连在大理寺熬了两夜,第三日晚上实在又困又饿,不得已便带着案卷回了官舍。可惜她回去得已是太晚,伙房早就打烊了。孟景春呆呆地在伙房外站了会儿,好不容易回过神来,这才叹口气往官舍走。
孟景春思量着不知家里是否还有干粮,若没有便只能饿肚子了。但她走到门口,却发现门环上挂了个布袋子。
她四下看看,周遭安静非常,什么人也没有。她便将那布袋子拿下来,低头翻翻,从里面翻出一包烧饼,还有一包早熟的青梅,抱在怀里凉凉的。
再一看,里面还塞了张字条。
孟景春往后退一步去,对着廊檐下昏昧的灯笼光瞧了瞧那字条。字条上大意是说,青梅是昨日伙房的人分的,而她昨日不在便替她代收了一份;至于烧饼,是今日伙房快要关门前多下来的,就顺便一起放了进去,免得孟景春回来时什么都吃不到。
末了,沈大人很吝啬地写了个落款,单写了个“沈”字。
孟景春想,看来他家笔墨很贵。
她又往后退几步,瞧瞧隔壁那屋,依然亮着灯,看样子这么晚也还没有睡。也不知沈相每日回来做什么,闷在屋里多没意思,不如一起喝喝酒吹个小牛。孟景春这么瞎想着,脑子里浮现了一番沈相吹牛的模样,便哈哈哈地傻笑了笑。她自然是不指望和沈相能喝上酒吹吹牛的,不过想想仍是好笑。然她立刻又收回神,心同那叠案卷一样沉。
她又在门口站了会儿,缓过神来才抱着案卷拎着那布袋子开门进了屋,径自往床边走,将东西撂在床上,便趴了上去。歇了会儿,她肚子饿得很,又将那布袋子拖过来,从里面翻出烧饼,拆了一块出来啃。
甜的,就是太冷了。
她顺手又将那纸条摸出来,瞧了瞧,又咬了口烧饼,心说这字条虽小,但这上头的字写得倒是好看得气人,昔日状元风光无限,想必文章也是写得极漂亮。只可惜现下看着,沈相似乎已到了惜字如金的地步,且不露锋芒不露才,想再寻着一篇沈相作的锦绣文章,恐怕已是非常困难。
唉。她翻了个身,又重新琢磨起韩至清的案子。
她边咬着烧饼边想着,先前一直觉得韩至清最后认罪是受胁迫,其实也不一定啊。一个人到最后能如此痛痛快快地认罪,想必不是看破一切心已死,便是心愿已了再无挂念。
那是不是有可能,有人同他交换了认罪的条件,因而这才爽快地招了?
孟景春灵光一现,赶紧将案卷翻出来,迅速查到韩府女眷被私放的日期,乃正月二十六日晚酉时刚过。她猛然想通了一般,一拍脑袋立时坐了起来,没错!韩至清在狱中自尽,是正月二十六日亥时!
韩至清早不自尽晚不自尽的,偏偏这个时候死,真是太蹊跷了!
好像女眷被私放的消息一传出去,他就立刻画押死了。
想必供单是一早写好的,就预备着这一刻的到来,韩至清画完押自尽了事。韩府女眷被私放之时,大有可能是有人跑去与韩至清说了!韩至清一桩心愿了却,便欣然赴死。
孟景春初时想着想着很是激动,好似前方一片光亮,这迷雾终于到了头,但冷静下来一想,却仍旧没有证据。
她重新趴回去,只是……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二殿下似乎得不到任何好处反惹了一身麻烦。人怎可能做这样吃力不讨好反倒讨嫌的事?不可能的。
难道因为女人?
孟景春听闻韩至清共有两女,小女儿乃人间绝色,至今未许人家。难道二殿下看上人家女儿了不成?可他私放这一个就算了,他放了好几十口人!
何况,这个理由似乎也没法成立,毕竟二殿下去郴州办完案就回来了,回来后也未有与宫外哪个女子纠缠不清的传闻。推断到这里,又是断了。
这二殿下站出来说句明白话不就完事了?让底下人琢磨,不是难为人么!先前她还觉着二殿下策略兴许高明,现下想想这态度简直要命!许多事,一旦摊自己头上,立场一换,一切便不同了。
孟景春思量了许久,后来实在撑不住竟睡过去了。
事实上她时间根本不够,要找证据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推断得再完美再合乎逻辑,其实都没有用。
幸运的是,孟景春最终也想明白了这一点。在皇上限定的这个日期里,根本不必彻查个水落石出,皇上兴许
分卷阅读11
-
分卷阅读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