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闲聊几句。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闲聊几句。
写作不顺,就闲聊几句,关于主角、关于本书,虫子忍不住想要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首先,是关于本书的主角赵俊臣。
大致上,用一句话总结,赵俊臣是一个虚伪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这是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
虫子对赵俊臣的定位就是如此。偶有闪光点,尚存良知,未必是恶贯满盈,但绝非好人。
虽然他是主角,但本书中对他的讥讽与批判几乎是无处不在。
只不过,这些讥讽与批判隐藏在情节之中,似乎大家都没有发现!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几段情节。
赵俊臣颁布了赏罚条例,谎报军功者斩立决,然后呢?轮到赵俊臣本人呈报军功的时候,他毫无犹豫的选择了谎报军功,自己践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为何?因为规矩是限制别人的——掌权者往往是定下一条非常严苛的规定,捆绑住了绝大部分人的手脚,然后又为某些特定人士(包括自己)暗中提供便利与特权,让特定人士可以绕开这些规定,获取丰厚的回报,这是古往今来的官场潜规则,某些规则只对某些阶层适用,到了更高的阶层,所谓规则只是一层地板罢了,防止下面的人爬上来。
掌控了花马池营的局势之后,赵俊臣面对复杂局势、千头万绪,正值用人之际,但章晟德向他推荐人才的时候,他心中首先是产生了怀疑与忌惮的情绪,认为章晟德是想要插手人事权、架空自己,最终反倒是敲打了章晟德,宁愿是己依然是手下人才匮乏,也不愿意过多使用章晟德推荐的人选,为何?掌权者往往是充满了莫名的自信,认为自己只要是大权在握,就可以鼎定乾坤,在他们眼中,权力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保证权力在手,他们宁愿把权力用在错误的地方。
所以,描写这些情节的时候,虫子的心情是讥讽的、是批判的,但这些情节的内核,虫子则是藏在了文字之中,并未明述,也不敢明述。
类似的情节,本书之中还有许多,还有许多牵强附会的乱改影射。另,关于军功的内容目前只是伏笔,后续还会继续展开。
有人说,本书是为贪官歌功颂德,就好似贪官办了实事就有资格贪污了……其实并不是。
这本书,从一开始,自从赵俊臣穿越之后,他就从没有主动贪污过,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贪官了,而只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本书的主题也从不是歌功颂德,反倒是批判居多。
在最开始的时候,把主角设定为一个贪官,只是为了出奇制胜、吸引读者眼光罢了,但后来觉得这种设定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就加入了一些别的东西。
不过,毕竟只是网络小说罢了,虫子的笔力、才华、见识皆是有限,最多只能达到“故弄玄虚的深刻”这种程度,无力写出“细思极恐的浅显”,再加上如今的环境限制,许多内容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为了迎合读者,虫子也不能真把主角写成一个小人,更不能让主角自食其果遭到太多挫折,所以很多时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此外,为了保持主角的设定,赵俊臣行事之际往往是采用了让人唾弃的做法,但为了保持情节进展,又必须要让这些错误的做法造成正确的影响,并且还要保证情节的合理性,这也是本书的难写之处。
这本书的难写之处有很多,“智斗”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写这本书之前,虫子也看了许多历史小说,总觉得这些历史小说太过流程化,也太不真实了。为何总是解决了一个较弱的敌人之后,才会出现一个更强的敌人?为何总是解决了一件事情,才会出现另一件事情?真正的官场之上,位于庙堂之高层,敌人怎么可能是排队出现?又怎么可能同时间只遇到一件事情?
所以,本书之中,周尚景、朱和堉、朱和坚、德庆皇帝等等角色一口气全部出现了,皆是时敌时友、亦敌亦友,主角算计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算计主角,主角与别人合作的时候,相互间也藏着刀子,并且几位重要配角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与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许多时候,赵俊臣都要同时面对好几个敌人,更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想法。
与此同时,本书一直是多个情节同时进展,南巡、争储、党争、改革、边防等等情节,相互交织、齐头并进,主角与人党争的时候,还要分心商税改革,为德庆皇帝谋划南巡的时候,同时也会算计太子,农务改革刚刚开始,边防就出现了问题,与此同时朝廷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也在进行之中……
这些东西,皆是本书与其他历史小说的不同之处。
其实,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这本书并不难写,但虫子先后为这本书加入了很多东西,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不过,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
*
虫子并没有写手朋友,身边人也不接触网络小说,许多时候,自己的想法缺少交流,总是有些寂寞。
所以,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发上来,希望大家可以看看。
到了明天,新章节发布之后,这篇文字就会删除,若有打扰,还请见谅!
闲聊几句。
-
闲聊几句。
-
闲聊几句。
摄政大明 作者:虫豸
闲聊几句。
写作不顺,就闲聊几句,关于主角、关于本书,虫子忍不住想要说说自己的真实想法。
首先,是关于本书的主角赵俊臣。
大致上,用一句话总结,赵俊臣是一个虚伪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这是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的一段话。
虫子对赵俊臣的定位就是如此。偶有闪光点,尚存良知,未必是恶贯满盈,但绝非好人。
虽然他是主角,但本书中对他的讥讽与批判几乎是无处不在。
只不过,这些讥讽与批判隐藏在情节之中,似乎大家都没有发现!
远的不说,就说最近的几段情节。
赵俊臣颁布了赏罚条例,谎报军功者斩立决,然后呢?轮到赵俊臣本人呈报军功的时候,他毫无犹豫的选择了谎报军功,自己践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为何?因为规矩是限制别人的——掌权者往往是定下一条非常严苛的规定,捆绑住了绝大部分人的手脚,然后又为某些特定人士(包括自己)暗中提供便利与特权,让特定人士可以绕开这些规定,获取丰厚的回报,这是古往今来的官场潜规则,某些规则只对某些阶层适用,到了更高的阶层,所谓规则只是一层地板罢了,防止下面的人爬上来。
掌控了花马池营的局势之后,赵俊臣面对复杂局势、千头万绪,正值用人之际,但章晟德向他推荐人才的时候,他心中首先是产生了怀疑与忌惮的情绪,认为章晟德是想要插手人事权、架空自己,最终反倒是敲打了章晟德,宁愿是己依然是手下人才匮乏,也不愿意过多使用章晟德推荐的人选,为何?掌权者往往是充满了莫名的自信,认为自己只要是大权在握,就可以鼎定乾坤,在他们眼中,权力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为了保证权力在手,他们宁愿把权力用在错误的地方。
所以,描写这些情节的时候,虫子的心情是讥讽的、是批判的,但这些情节的内核,虫子则是藏在了文字之中,并未明述,也不敢明述。
类似的情节,本书之中还有许多,还有许多牵强附会的乱改影射。另,关于军功的内容目前只是伏笔,后续还会继续展开。
有人说,本书是为贪官歌功颂德,就好似贪官办了实事就有资格贪污了……其实并不是。
这本书,从一开始,自从赵俊臣穿越之后,他就从没有主动贪污过,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贪官了,而只是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本书的主题也从不是歌功颂德,反倒是批判居多。
在最开始的时候,把主角设定为一个贪官,只是为了出奇制胜、吸引读者眼光罢了,但后来觉得这种设定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就加入了一些别的东西。
不过,毕竟只是网络小说罢了,虫子的笔力、才华、见识皆是有限,最多只能达到“故弄玄虚的深刻”这种程度,无力写出“细思极恐的浅显”,再加上如今的环境限制,许多内容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为了迎合读者,虫子也不能真把主角写成一个小人,更不能让主角自食其果遭到太多挫折,所以很多时候就有些不伦不类了。
此外,为了保持主角的设定,赵俊臣行事之际往往是采用了让人唾弃的做法,但为了保持情节进展,又必须要让这些错误的做法造成正确的影响,并且还要保证情节的合理性,这也是本书的难写之处。
这本书的难写之处有很多,“智斗”只是其中最微不足道的一点。
写这本书之前,虫子也看了许多历史小说,总觉得这些历史小说太过流程化,也太不真实了。为何总是解决了一个较弱的敌人之后,才会出现一个更强的敌人?为何总是解决了一件事情,才会出现另一件事情?真正的官场之上,位于庙堂之高层,敌人怎么可能是排队出现?又怎么可能同时间只遇到一件事情?
所以,本书之中,周尚景、朱和堉、朱和坚、德庆皇帝等等角色一口气全部出现了,皆是时敌时友、亦敌亦友,主角算计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算计主角,主角与别人合作的时候,相互间也藏着刀子,并且几位重要配角之间也会出现矛盾与冲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许多时候,赵俊臣都要同时面对好几个敌人,更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想法。
与此同时,本书一直是多个情节同时进展,南巡、争储、党争、改革、边防等等情节,相互交织、齐头并进,主角与人党争的时候,还要分心商税改革,为德庆皇帝谋划南巡的时候,同时也会算计太子,农务改革刚刚开始,边防就出现了问题,与此同时朝廷针对南京六部的计划也在进行之中……
这些东西,皆是本书与其他历史小说的不同之处。
其实,若是按照正常的流程,这本书并不难写,但虫子先后为这本书加入了很多东西,如今已经是骑虎难下了。
不过,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
*
虫子并没有写手朋友,身边人也不接触网络小说,许多时候,自己的想法缺少交流,总是有些寂寞。
所以,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发上来,希望大家可以看看。
到了明天,新章节发布之后,这篇文字就会删除,若有打扰,还请见谅!
闲聊几句。
-
闲聊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