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是排笔,由竹管和笔毛构成,用竹杆固定在一起的工具。少则由1-2支组成,多则由20多支组成,称为通天笔。
托绫、染色、托画心、刷水、托背纸、烫洗都用它来涂刷,是十分很重要的工具之一。
鲁善工拿起排笔,沾上水,在条案上练习。时而如水上飞,利用毛峰轻抚;时而如游龙戏水,用锋肚按压;时而如蜻蜓点水,轻挑慢起;时而如泰山压顶,力大千钧。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用底锋接触画心,否则一触就破,前功尽弃。用手横斜拿笔,悬腕悬臂,在浆糊不干不湿的状态下发力。
在纸上前后左右,上上下下,轻佻慢拂,轻重缓急,时快时慢,万法随心,动静自如。
这个有点难度,就算是鲁善工也足足练习一上午才基本掌握要领,中午吃完饭,拿起马蹄刀,开始练习刀功。
裱画时很多工序少不了用刀,裁纸、裁绩、方裁、定位。好刀功对裱画质量好坏起到巨大作用,这是鲁善工的最大优势。
以右手握刀,刀尖指向前,大拇指贴在刀的平面上,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刀的斜口一面,刀柄放在右手虎口上,大拇指和食指握刀,中指和无名指护住刀口,小指略近裁板,使行刀时有数,乃执刀之法。
刀垂直,刀面处紧贴尺板,刀尖触纸,绫绢等料。用左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按紧尺板,行刀时尺板切勿扭动,以免裁刀走偏方向切坏裁尺。乃行刀之道。
要求边口光滑利落,不毛、不拖、不跑,一要刀子快,二是要有正确的操作方法。
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难度,可鲁善工的刀法已经大成,所以直接挑战高难度,拿出三十张上好宣纸,落在一起。
“五张!”
用手感知每张宣纸的厚度,心中有数,左手压紧,右手轻描淡写一划,上面五张宣纸应声而破,丝毫不差。
“八张!”
“十二张!”
“十五张!”
“二十一张!”
有钱就是好,上好宣纸随便练习,很快找到手感,鲁善工还是不过瘾,又拿出一张,放在桌上。
深吸口气,两指执刀,用锋利刀尖轻轻滑过纸背,居然一分为二!
其实宣纸是分层制作,一张普通宣纸可劈为两三层,好而厚的宣纸甚至可劈为十数层。
从明代以后书画多用宣纸,就是因为宣纸寿命比绢帛长,而且具有这种独特的性能。凡用宣纸作的古书画,一经奸商之手,便将原作劈好几层,再分别每层托裱加厚。
一件作品便变成两件以至更多,缺点是劈开后的各层,即便是最上面一层,其色彩都不如原作饱满,作伪者需要照原作分别加以描补,再用熏旧法使之变旧,令人难辨真假。
当然有些不老实的装裱匠人也会使用这种办法,偷窃别人书画,手艺只有高低,人心才有好坏!
“再破!”
鲁善工再次运刀,二变四,一张普通宣纸居然被分成四份。
“再来!”
感知过后,应该还能挑战,再次运刀,四变八,每张薄如蝉翼,好像一阵风都能吹破。
鲁善工满意点点头,刀工有绝对自信,果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瓷器还是装裱,凭的全是手感和力道。
鲁善工收起宣纸,前三项基本功已经上手,心中有数。最后一项是眼功,也就是凭经验判断古代书画的破损程度和修复方法,这才是核心工艺。
按照刘二寡妇的总结,眼力高低分三点:一看、二摸、三试水。
看,就是通过观察,确定墨色是否有光泽?如果用墨太焦则字体光亮,如果黯淡无光可能说明墨或颜料已经过期或脱胶,还有甚至直接能看到墨色颗粒浮于画面之上,这些都是跑墨、跑色的先兆。
通过观察确定画心和命纸所用材质如何?熟宣、熟绢、皮纸、竹料纸以及半生半熟之纸,各有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二摸是通过手直接对画心触摸的方式,来检验是否有浮墨浮色的存在?哪里破损严重?哪里需要特别处理?
跟瓷器鉴定一样,高手都不用眼看,用手一摸就知道七七八八,心中有数。
三试水,用手指或宣纸蘸水,在墨色上点一下,看是否有墨色稀释状态,就知道年代和品质优劣,顶尖高手甚至连谁的作品都一清二楚。
大凡历代名家,对作品无不精益求精,从笔墨纸砚,到印章篆刻,皆精挑细选,不会有丝毫马虎大意!
这也是为什么书画比瓷器更高级,文化修养更深厚的原因!
一张字画,就算不说艺术家的水平修养高低,选什么纸?用什么笔?何种墨色?什么砚台研磨?什么印石?是否自己篆刻私章?是否提拔?何人装裱?
七八种不同流程,涉及不同领域,每项都博大精深,更不用说书法和画法,乃五千年传统文化之精髓,你说牛逼不牛逼!
远的不说,近现代两位大师,齐白石、张大千,从纸张选择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齐白石不用说,荣宝斋首席,精品必用白鹿宣,乃特色之一。
张大千更厉害,别的宣纸都看不上,直接自己造纸!十几年潜心研究,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宣纸,命名大千,名扬天下。
到底有多少种纸?没人数的清!按年代区分,为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等,或更具体地称之为嘉靖纸、乾隆纸等。
按造纸原料分麻纸、棉纸、皮纸、竹纸等;按纸的形态称之为硬黄、罗纹、棉纸、蚕茧纸、玉版宣;以产地而称之为宣纸、开化纸、麻沙纸等;以用途而命名如写经纸、藏经纸、对联纸;有以倡导者命名的毛边纸、毛太纸等。
周密在《癸辛杂识前集》曰:王献之少年多用紫纸,中年多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于行笔。
一个人不同时期选择纸张都不一样,根据实力变化,水平精进,重新用更合适的载体,可见书画之博大精深,令人震撼。
托绫、染色、托画心、刷水、托背纸、烫洗都用它来涂刷,是十分很重要的工具之一。
鲁善工拿起排笔,沾上水,在条案上练习。时而如水上飞,利用毛峰轻抚;时而如游龙戏水,用锋肚按压;时而如蜻蜓点水,轻挑慢起;时而如泰山压顶,力大千钧。
无论什么情况,都不能用底锋接触画心,否则一触就破,前功尽弃。用手横斜拿笔,悬腕悬臂,在浆糊不干不湿的状态下发力。
在纸上前后左右,上上下下,轻佻慢拂,轻重缓急,时快时慢,万法随心,动静自如。
这个有点难度,就算是鲁善工也足足练习一上午才基本掌握要领,中午吃完饭,拿起马蹄刀,开始练习刀功。
裱画时很多工序少不了用刀,裁纸、裁绩、方裁、定位。好刀功对裱画质量好坏起到巨大作用,这是鲁善工的最大优势。
以右手握刀,刀尖指向前,大拇指贴在刀的平面上,食指、中指、无名指贴在刀的斜口一面,刀柄放在右手虎口上,大拇指和食指握刀,中指和无名指护住刀口,小指略近裁板,使行刀时有数,乃执刀之法。
刀垂直,刀面处紧贴尺板,刀尖触纸,绫绢等料。用左手大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按紧尺板,行刀时尺板切勿扭动,以免裁刀走偏方向切坏裁尺。乃行刀之道。
要求边口光滑利落,不毛、不拖、不跑,一要刀子快,二是要有正确的操作方法。
这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有难度,可鲁善工的刀法已经大成,所以直接挑战高难度,拿出三十张上好宣纸,落在一起。
“五张!”
用手感知每张宣纸的厚度,心中有数,左手压紧,右手轻描淡写一划,上面五张宣纸应声而破,丝毫不差。
“八张!”
“十二张!”
“十五张!”
“二十一张!”
有钱就是好,上好宣纸随便练习,很快找到手感,鲁善工还是不过瘾,又拿出一张,放在桌上。
深吸口气,两指执刀,用锋利刀尖轻轻滑过纸背,居然一分为二!
其实宣纸是分层制作,一张普通宣纸可劈为两三层,好而厚的宣纸甚至可劈为十数层。
从明代以后书画多用宣纸,就是因为宣纸寿命比绢帛长,而且具有这种独特的性能。凡用宣纸作的古书画,一经奸商之手,便将原作劈好几层,再分别每层托裱加厚。
一件作品便变成两件以至更多,缺点是劈开后的各层,即便是最上面一层,其色彩都不如原作饱满,作伪者需要照原作分别加以描补,再用熏旧法使之变旧,令人难辨真假。
当然有些不老实的装裱匠人也会使用这种办法,偷窃别人书画,手艺只有高低,人心才有好坏!
“再破!”
鲁善工再次运刀,二变四,一张普通宣纸居然被分成四份。
“再来!”
感知过后,应该还能挑战,再次运刀,四变八,每张薄如蝉翼,好像一阵风都能吹破。
鲁善工满意点点头,刀工有绝对自信,果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无论是瓷器还是装裱,凭的全是手感和力道。
鲁善工收起宣纸,前三项基本功已经上手,心中有数。最后一项是眼功,也就是凭经验判断古代书画的破损程度和修复方法,这才是核心工艺。
按照刘二寡妇的总结,眼力高低分三点:一看、二摸、三试水。
看,就是通过观察,确定墨色是否有光泽?如果用墨太焦则字体光亮,如果黯淡无光可能说明墨或颜料已经过期或脱胶,还有甚至直接能看到墨色颗粒浮于画面之上,这些都是跑墨、跑色的先兆。
通过观察确定画心和命纸所用材质如何?熟宣、熟绢、皮纸、竹料纸以及半生半熟之纸,各有不同,需要区别对待。
二摸是通过手直接对画心触摸的方式,来检验是否有浮墨浮色的存在?哪里破损严重?哪里需要特别处理?
跟瓷器鉴定一样,高手都不用眼看,用手一摸就知道七七八八,心中有数。
三试水,用手指或宣纸蘸水,在墨色上点一下,看是否有墨色稀释状态,就知道年代和品质优劣,顶尖高手甚至连谁的作品都一清二楚。
大凡历代名家,对作品无不精益求精,从笔墨纸砚,到印章篆刻,皆精挑细选,不会有丝毫马虎大意!
这也是为什么书画比瓷器更高级,文化修养更深厚的原因!
一张字画,就算不说艺术家的水平修养高低,选什么纸?用什么笔?何种墨色?什么砚台研磨?什么印石?是否自己篆刻私章?是否提拔?何人装裱?
七八种不同流程,涉及不同领域,每项都博大精深,更不用说书法和画法,乃五千年传统文化之精髓,你说牛逼不牛逼!
远的不说,近现代两位大师,齐白石、张大千,从纸张选择都亲力亲为,一丝不苟。齐白石不用说,荣宝斋首席,精品必用白鹿宣,乃特色之一。
张大千更厉害,别的宣纸都看不上,直接自己造纸!十几年潜心研究,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宣纸,命名大千,名扬天下。
到底有多少种纸?没人数的清!按年代区分,为宋纸、元纸、明纸、清纸等,或更具体地称之为嘉靖纸、乾隆纸等。
按造纸原料分麻纸、棉纸、皮纸、竹纸等;按纸的形态称之为硬黄、罗纹、棉纸、蚕茧纸、玉版宣;以产地而称之为宣纸、开化纸、麻沙纸等;以用途而命名如写经纸、藏经纸、对联纸;有以倡导者命名的毛边纸、毛太纸等。
周密在《癸辛杂识前集》曰:王献之少年多用紫纸,中年多用麻纸,又用张永义制纸,取其流丽,便于行笔。
一个人不同时期选择纸张都不一样,根据实力变化,水平精进,重新用更合适的载体,可见书画之博大精深,令人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