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连连磕头,额头都磕出了血,却无法改变陈雨的决定,只能任凭官兵驱赶,连同自己手下的掌柜、伙计都被赶到了舢板上,然后眼睁睁看着船老大被官兵用刀逼着操舵转向,将商船驶往登州。
等到船队消失在海平面上,李贵才回过神来,失魂落魄地说:“赶紧回天津卫,向老爷禀告此事。”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个管事能解决的,必须要正主出面才行。
船头,苏大牙问:“大人,直接抢了不更好,这么多货,难道还真的上缴朝廷?那咱们不是白忙活了?”
陈雨回答:“涉及到文武官员,还不止一个,就不能这么简单地处置了。这些官员背后还有靠山,得罪了他们,说不定就得罪了朝廷的大佬。官面上的事,就交给官面上的手段来解决,我要利用巡抚、甚至是朝廷的权势,把规矩立起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至于这些财货,你放心,本官自有手段从中得利,绝不会白忙活。”
苏大牙听得似懂非懂,官场上的事,他不懂,也不愿多想,这些交给陈大人便是,自己只管干粗活就成。
将几条商船押往登州港后,陈雨让苏大牙继续在海面搜寻其他的商船。自己则直奔巡抚衙门,想妥善处置这五船货物,陈应元的支持是最关键的一环。
到了巡抚衙门,陈应听了他的禀报,眉毛皱成了一川字:“你随便罚几个人便是了,为何明知道这船队有来头还要去招惹?现在本抚拿着这烫手山芋,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左右为难。既然是你惹出来的事,你必须拿出法子。”
陈雨安抚他:“抚台稍安勿躁,处理这些并不难,四个字:借力打力。”
陈应元愕然:“什么借力打力?不是本抚狂妄自大,到了巡抚、总督这样的位置,除了当今圣上,还能借谁的力?就算是当朝首辅,面对这些盘根错节的官场关系,也不会轻易得罪,更何况是我?就不要故弄玄虚了,直接了当说吧。”
“抚台说的没错,这五条船的背后是天津卫总兵、兵备道、三卫指挥使司,几乎囊括了天津卫官场的所有人(注1),这其中,天津三卫虽然不足为惧,但是总兵不可小觑,兵备道更是不能得罪——兵备道大多是御史出身,科道言官向来是同气连枝,得罪一个就得罪一大片,更别说他们的背后可能还有朝中大佬……”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怎么还把这个烫手山芋带回来呢?”陈应元摇摇头,“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为了几两银子,值得吗?本抚建议,还是把这些船放了吧。”
“抚台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陈雨不急不忙地回答,“下官在山东一带缉查走私,必须把规矩立起来,让所有的海商自觉地把银子送上门来买个平安。如果只截住几个小虾米,大鱼都放跑,赚点辛苦钱,这可不是我的初衷。”
陈应元疑惑道:“难道你想把北面所有出海的海商一口吞下?凭借你一个小小的副千户,就算加上本抚,也奈何不了这背后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啊,到时候鱼没吞下,反倒被刺卡了喉咙……”
陈雨回答:“人都有从众心理。放跑了大鱼,虾米心里不平衡,也会想法设法躲避水营的巡逻,到时候凭借几条船来回奔波,挡得了这个挡不了那个,事倍功半,银子收不到多少,人还累个半死。反之,如果宰几条大鱼,杀鸡儆猴,那么其他的鱼也好、虾米也罢,都不敢心怀侥幸,这银子收起来也容易了。”
“道理本抚懂,可是你还没说法子呢,怎么借力,借谁的力?”
陈雨伸手朝空中一指:“答案您自己已经说了啊,当然是借当今圣上的力了。”
“圣上?”陈应元更加不解,“你可知道,圣上想收些商税和矿税,都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反对,又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支持你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罚银?”
“呵呵,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陈雨微笑着回答,“那些官员和士子们,都说征收商税、矿税是与民争利,前提是他们认为经商、采矿是合法的行为。而禁海是洪武朝就开始实施的国策,没人敢公开说私自出海经商是合理合法的,否则就是否认大明禁海的国策、否认太祖留下来的祖制、否认本朝历代皇帝的决定,那么谁又敢站出来为被处罚银的海商出头?”
“这个……”听了这扣下来的一顶顶大帽子,陈应元也无言以对。
陈雨继续说:“既然是违禁之事,那么私自出海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这些充任海商保护伞的朝中大佬,只能暗地里运作,无人愿意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讨论。如果抚台认可我这个推论,那么再回到之前的话题:这五条船背后的天津卫总兵、兵备道等人,以及背后的靠山,要是纷纷施加压力,光凭抚台一个人是顶不住的。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把事情捅破,直达天听,让圣上知晓此事,事情就变成了圣上和他们的较量,这就是下官所说的借力打力。”
陈应元眼睛一亮:“圣上即位之后操劳国事,厉行节俭,时常为国库空虚而担忧,如果我们主动告知此事,而且愿意缴纳一部分罚银充实国库,为圣上分忧,不仅化解了此事,岂不是还能上达天听、简在帝心?”
陈雨竖起大拇指:“抚台英明,正是如此。这样一来,银子有了,圣眷也有了,一举两得。”
陈应元兴奋地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可行,忍不住击掌叫好:“好一个一举两得。一件棘手之事,生生被你变成了一件好事,真是厉害!”
——————————————————————
注1:天津卫是军事化城镇,平民不多,官衙以军事机构为主。所以说总兵、兵备道、三卫指挥使司几乎就是天津卫官场的代名词。
等到船队消失在海平面上,李贵才回过神来,失魂落魄地说:“赶紧回天津卫,向老爷禀告此事。”这件事太大,不是他一个管事能解决的,必须要正主出面才行。
船头,苏大牙问:“大人,直接抢了不更好,这么多货,难道还真的上缴朝廷?那咱们不是白忙活了?”
陈雨回答:“涉及到文武官员,还不止一个,就不能这么简单地处置了。这些官员背后还有靠山,得罪了他们,说不定就得罪了朝廷的大佬。官面上的事,就交给官面上的手段来解决,我要利用巡抚、甚至是朝廷的权势,把规矩立起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至于这些财货,你放心,本官自有手段从中得利,绝不会白忙活。”
苏大牙听得似懂非懂,官场上的事,他不懂,也不愿多想,这些交给陈大人便是,自己只管干粗活就成。
将几条商船押往登州港后,陈雨让苏大牙继续在海面搜寻其他的商船。自己则直奔巡抚衙门,想妥善处置这五船货物,陈应元的支持是最关键的一环。
到了巡抚衙门,陈应听了他的禀报,眉毛皱成了一川字:“你随便罚几个人便是了,为何明知道这船队有来头还要去招惹?现在本抚拿着这烫手山芋,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左右为难。既然是你惹出来的事,你必须拿出法子。”
陈雨安抚他:“抚台稍安勿躁,处理这些并不难,四个字:借力打力。”
陈应元愕然:“什么借力打力?不是本抚狂妄自大,到了巡抚、总督这样的位置,除了当今圣上,还能借谁的力?就算是当朝首辅,面对这些盘根错节的官场关系,也不会轻易得罪,更何况是我?就不要故弄玄虚了,直接了当说吧。”
“抚台说的没错,这五条船的背后是天津卫总兵、兵备道、三卫指挥使司,几乎囊括了天津卫官场的所有人(注1),这其中,天津三卫虽然不足为惧,但是总兵不可小觑,兵备道更是不能得罪——兵备道大多是御史出身,科道言官向来是同气连枝,得罪一个就得罪一大片,更别说他们的背后可能还有朝中大佬……”
“既然你都这么说了,说明你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怎么还把这个烫手山芋带回来呢?”陈应元摇摇头,“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为了几两银子,值得吗?本抚建议,还是把这些船放了吧。”
“抚台先别急,听我把话说完。”陈雨不急不忙地回答,“下官在山东一带缉查走私,必须把规矩立起来,让所有的海商自觉地把银子送上门来买个平安。如果只截住几个小虾米,大鱼都放跑,赚点辛苦钱,这可不是我的初衷。”
陈应元疑惑道:“难道你想把北面所有出海的海商一口吞下?凭借你一个小小的副千户,就算加上本抚,也奈何不了这背后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啊,到时候鱼没吞下,反倒被刺卡了喉咙……”
陈雨回答:“人都有从众心理。放跑了大鱼,虾米心里不平衡,也会想法设法躲避水营的巡逻,到时候凭借几条船来回奔波,挡得了这个挡不了那个,事倍功半,银子收不到多少,人还累个半死。反之,如果宰几条大鱼,杀鸡儆猴,那么其他的鱼也好、虾米也罢,都不敢心怀侥幸,这银子收起来也容易了。”
“道理本抚懂,可是你还没说法子呢,怎么借力,借谁的力?”
陈雨伸手朝空中一指:“答案您自己已经说了啊,当然是借当今圣上的力了。”
“圣上?”陈应元更加不解,“你可知道,圣上想收些商税和矿税,都遭到了朝野上下的反对,又怎么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支持你这种名不正言不顺的罚银?”
“呵呵,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陈雨微笑着回答,“那些官员和士子们,都说征收商税、矿税是与民争利,前提是他们认为经商、采矿是合法的行为。而禁海是洪武朝就开始实施的国策,没人敢公开说私自出海经商是合理合法的,否则就是否认大明禁海的国策、否认太祖留下来的祖制、否认本朝历代皇帝的决定,那么谁又敢站出来为被处罚银的海商出头?”
“这个……”听了这扣下来的一顶顶大帽子,陈应元也无言以对。
陈雨继续说:“既然是违禁之事,那么私自出海就是上不得台面的,这些充任海商保护伞的朝中大佬,只能暗地里运作,无人愿意把事情放在台面上讨论。如果抚台认可我这个推论,那么再回到之前的话题:这五条船背后的天津卫总兵、兵备道等人,以及背后的靠山,要是纷纷施加压力,光凭抚台一个人是顶不住的。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把事情捅破,直达天听,让圣上知晓此事,事情就变成了圣上和他们的较量,这就是下官所说的借力打力。”
陈应元眼睛一亮:“圣上即位之后操劳国事,厉行节俭,时常为国库空虚而担忧,如果我们主动告知此事,而且愿意缴纳一部分罚银充实国库,为圣上分忧,不仅化解了此事,岂不是还能上达天听、简在帝心?”
陈雨竖起大拇指:“抚台英明,正是如此。这样一来,银子有了,圣眷也有了,一举两得。”
陈应元兴奋地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越想越觉得可行,忍不住击掌叫好:“好一个一举两得。一件棘手之事,生生被你变成了一件好事,真是厉害!”
——————————————————————
注1:天津卫是军事化城镇,平民不多,官衙以军事机构为主。所以说总兵、兵备道、三卫指挥使司几乎就是天津卫官场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