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骊城之后,官员们和武将们很忙碌。

    他们必须对下面的人解释他们去哪里了,为什么违返了城门封闭的原则,也违返了宵禁。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才回到城内的住所。

    他们对下属、百姓、士兵们说,他们出城去工作了。

    公主大人莅临指导,但是又不肯进城里活动。所以一众大人出城去劝公主大人。

    外面太危险了。

    他们这个行为,等于不顾自己的危险,陪在公主身旁。

    最后看公主身边的学生,虽然文弱,但还算有力。如果有危险发生,还能逃到城里来,通知他们去救援。

    最后他们苦劝无效,只好赶快回城来保护人民百姓。

    于是整个晚上,人民百姓总算又有新的话题。

    讨论他们的长官,是不是真心对公主好。讨论此举,算不算英勇,还是逃避了责任。

    讨论很多很多,到最后竟然八卦起来。

    哪个官员带小姨小出门,想要进行女女战术。

    其实百姓平时的生活也很无聊,以前没事,总要找些事来聊。

    身为高层,他们就有了一个义务,就是制造话题让表性八卦。

    对于官员来说,既然无法避免,也只能引导。

    免得他们注意到不该注意的地方,引起他们的困扰。

    至就他们聊一些是非,聊一些八卦,只要没有牵扯到大是大非,也就随便他们聊了。

    皇帝都能够下旨,百姓不以言治罪,相对于官员不能乱说话的旨意,百姓的言论自由,充分得到保障。

    他们都能够讨论到后宫,皇帝怎么进行性生活,谁又可能给皇帝戴绿帽子的事了。

    官员对百姓的容忍度,也只好高一点。

    晚上,官员虽然各自在家,其实也没有閑着。

    他们虽然晚上不会出去乱走,但他们都养有几个人,充当他们的传声统。专门走夜路去传话。

    就好像把手机、电话等等沟通工具变成人形。

    用人取代电。

    虽然讯息会延迟许多,但相对于无法通话的情况,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但这个晚上,他们的通话,就显得很没耐性了。

    为了早点得到回话,节省点时间,他们拼命的催促充当电话线的人,要他们快一点。

    到最后,这些传达人,不得已只好用跑百米的速度,来往两地、甚至三地、四地,完成任务。

    他们回话的时候,气喘吁吁,话音都在颤抖。

    “你们平时是不是偷懒了,怎么现在的速度可以这么快?但平时就那么慢?以后要保持这种速度。”

    传达人很想一拳打过去,但知道,这一拳下去,他很快就没命了。这个时代有连坐制度,他一拳下去个人没命也只能认了。他的家人都要被他连累。

    所以他们也只好忍耐,在心里回话:

    “都用这种速度,我们怎么维持通话品质?”

    他们经过一晚的讨论结果,第二天集体出城。

    他们认为,送公主是应该的,而且还能观察公主有没有出意外。

    要是公主在他们城外出事,他们不旦视而不见,还不知不觉,那问题就大了。

    所以出去,能做好礼貌,还能解决心下的担忧。

    然而,他们来的昨天见到学员和公主的地方,却发现只看到一排排椅子和一个打扫干净,留下平整草地的舞台。

    公主和那一千多名读书人却不见踪影,只留下一个整洁万分的场地。

    令人觉得新奇的是,地上种了一排他们没有看过的小树。

    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树苗,而是小树。这些小树把会场与其他地方给开,给人这个场地是完整的感觉。

    除了树苗上面结的话,他们觉得莫名其妙,但是非常还看以外,他们发现地上撒了焦黑色的泥土。

    “你觉得这是什么?”骊城的城守问道。

    他的职位,兼具武职和文职。

    后世总觉得文人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但是在大汉以前,文人的标配是一把剑。

    这把剑可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真的可以用的。

    读书人的修养其实是不简单的,可不是后世你把书读好,就能出人头地了。

    这是后讲究礼乐射御书术,也就是骑射的功夫,读书人也要娴熟。

    因为这个时期的有钱人战争,就避不开射和御。

    虽然没有西方的其实阶级,但是这个时代的标准读书人的修养,却包含了骑士所有应有的涵养。

    为什人民总认为儒家读书人,还有贫寒学子,其实不算标准的读书人,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没有办法把“射”和“御”两样功夫做好。

    这个时代想要养马不只是要买马,还必须给马准备足够的草料,还有足够的训练,而骑射这种东西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够做好的。

    读经典书籍,反而是最便宜的方法。

    因为这个时期没有版权概念,甚至作者本身,写文也不是为了赚钱。

    他反而很高兴你去抄录他的文章,只要不把作者名抹去,就可以了。

    这跟西方发展出的版权概念,完全不一样。

    所以中国非常希望把他的学问传播出去,甚至想用他的文化,把四周都吃下来。

    入华夏,习华夏之美,这华夏之。

    这是大华夏概念。

    可惜,太多的文化传播出去的时候,忘记交代对方,你要记得是跟谁学的。

    导致于现在华夏人,看到什么都说:“啊!这个我们也有,历史还比你们悠久,你们是学我们的。”

    “这是我们自己发展出来的文化。”

    同时,很多国家,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某年某月某日,我们跟华夏学了叉叉叉,再加以改进。

    因为,受华夏文化影响,大华夏文化圈同时也是大抄袭圈,根本没有版权概念。

    等版权概念传了进来,很多国家干脆去申请了智慧产权。

    等华夏想申请,却申请不到,在大骂邻国无耻,也没有用了。

    于是华夏人记取教训,干脆先把没有申请智慧产权的小吃,都申请了。让别人受到同样的苦处。

    甚至他们把很多外国牌子的中文译名都申请了。

    使那家公司,干脆放弃中国开设分行的打算。

章节目录

大汉女学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金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金佶并收藏大汉女学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