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 作者:银色纪念币
第243章 叔叔们
家大业大,开销也多,华强厂账上钱增长迅速,可用钱的地方也海了去了。
日常办公费用、人员工资,包括涨工资、对下岗退休工人的合理照顾,这些在其他厂都要抠着手指头抠出来的重大经费,在华强厂现在已经算不上大头,都划入了日常开支项目。
华强厂现在最大的开销,是生产扩大化。
梁一飞提出的明年销售额破两亿,争取3个亿,三到五年之内突破十亿的目标,可以分为对市场营销的要求和生产的要求,不仅汇德利要开辟市场,华强厂的生产也必须跟得上。
按照目前华强厂的生产能力,按照当前中华鳖精的制作工艺和定价,华强厂一年的产量满负荷运作,大概也就不到四千万,这还是在‘理想状态’下。
上半年,梁一飞不管在华强厂展开任何举措,都要保证一个大前提:生产不能放缓。饶是如此,也就弄出来一千五百多万的现货而已。
所以为了确保满足市场供应,接下来华强厂要扩大生产,包括场地、设备、人员。
场地其实花钱不多,如今地产行业没有兴起,国家对于生产性企业用地扶植力度非常大,很多地方招商引资都是免费给地,华强厂的前身是国企,占地面积本来就比较大,远超过实际生产需要面积,厂区里有大量的空地,而梁一飞如今在当地主管部门跟前,脸面很大,印象非常好,加上中华鳖精一炮打响,华强厂要地,那不成问题。
地皮不贵,可是,搞生产不是说有地皮就行,荒地上可没法长出来一瓶瓶的中华鳖精,基建设施、厂房、办公楼、仓库等等建设,这一块是需要实打实花钱的。
这是自己的企业,不是给他人出点子,所以梁一飞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厂子里又有于和平和他的监察部门,跟大狼狗似的盯着,以前偷工减料、糊弄过关的事谁都不敢再做,这间接导致了华强厂的基建工作成本提高。
同样一栋楼,糊弄糊弄,可能五十万就盖起来了,华强厂的,说不定就要六十万、八十万。
有了场地,还要有机器。
这才是一笔真正的天价花销,之前两条流水线,年产量卯足了劲4千万产量,接下来华强厂准备陆续再进口两到三条更加先进的流水线。
厂子里现在的两条流水线虽然经过重新维修,但毕竟都是十几年前的工艺水准,效率比较低,在国内还能提的上嘴,根本没法和世界主流相提并论。
那就不是几十万的问题了,一条在当前世界平均的生产流水线,加上配套设施,就要上千万!
如果是那种一条流水线就能保一个厂的顶级流水线,价格更加惊人,通过德国经销商询问过,少于五千万根本没有谈的可能性。
还有人,扩大生产要新招人,这笔花销倒是不大,不过也得考虑得到。
汇德利初创,华强厂也得投入。
算来算去,目前华强厂花钱的地方很多,这一千五百多万货款,一百多万预付款,虽说不至于捉襟见肘,可作为企业来说,账面上必须要留有可观的活钱,用来支应生产,处理意外事件。
梁一飞的保健品事业扩张这么快,毫无疑问会发生各种各样需要花钱的意外事件,账上要是没钱,十分危险,以前那是没办法,只能把有限的钱用于生产,厂子等于在走钢丝,但是现在不同了,作为主管财务的部门领导,邹玉茹有必要提醒梁一飞这点。
“领导,还有笔重大支出是绕不过去的。”邹玉茹拿出一张纸递给梁一飞。
税收核算清单。
看到上面列出来的税务条款和后面的数字,梁一飞眉头就皱了起来,条款倒是不多,可每个后面的应缴纳税款,全是七位数起步。
“咱们市是季度申报,全年核算,我把上个月一千五百多万的营业收入做了下账,摊在后两个季度,后面的订单也平摊到月,能避一部分税,不过也就是杯水车薪而已,无论怎么做账,税收还是一笔重大支出。”邹玉茹说。
正是基于上面这些实际情况,梁一飞想先给张峰打一笔钱,当作后续广告费的预付款和广告公司的起步资金,虽然华强厂能拿的出来,邹玉茹也要跟梁一飞‘诉诉苦,哭哭穷’。
钱的确都是厂子的,说白了,是梁一飞的,梁一飞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可邹玉茹是华强厂的‘大管家’,他的工作就是管钱,梁一飞‘大手大脚’惯了,他这个家不好当,工作就很难做。
梁一飞想了想,说:“嗯,我知道了。这样,税还是该怎么交就怎么交,现在咱们红,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着咱们,千万不要在这上面耍小聪明摔大跟头,汇德利、广告还有其他支出照旧,账上的资金稍微紧张点没关系,后续还会有订单进来。”
正说着话,电话响了。
接通一听,是梁义诚的。
“爸你先等一下。”梁一飞捂着话筒,小声问邹玉茹:“还有事吗?”
“没什么特别重要的,那我先去了。”邹玉茹指着门笑了下。
梁一飞点点头,等邹玉茹离开办公室,离开办公室,带上了门,这才对话筒说:“爸,怎么讲?”
电话那头梁义诚轻松的笑着说:“你周叔叔、杨叔叔,想请你吃饭。”
“嗯?”梁一飞愣了有一两秒,才想起来,能让自己叫周叔叔的,只有罐头厂厂长周万新。
至于杨叔叔嘛,八成就是罐头厂宣传科的杨爱国了。
自从给罐头厂出点子之后,自己和罐头厂那批‘叔叔阿姨’们来往的机会很少了,层次渐渐来开,他也太忙,他们忽然请自己吃饭,肯定是事出有因。
至于什么原因嘛,大致也能猜到几分。
“爸,这样,明天晚上,我安排车去接你们,来岚韵湖。我开着饭店呢,我来请。”梁一飞笑道。
……
时间朝前,退回20天左右。
华强厂市场部被前来买中华鳖精的各路人马挤爆炸的时候,隔着三条街之外,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公里的滨海市罐头厂市场科,却是另外一副场景。
偌大的办公室,是市场、宣传两个部门公用的,除了生产车间和仓库,这间办公室,可以算是罐头厂最大的一间‘办公场所’了。
这里,有过在计划体制内的悠闲自得,有过在推向市场后的茫然失措,也有过,在金点子后的欣欣向荣。
但花开花落,总归尘土。
如今的罐头厂大办公室,用一句词来说:冷冷清清凄凄切切。能坐20多号人的办公室,如今只剩下了四张桌子,9张椅子,显得空空荡荡。
放在柜子上的象棋盒子很久都没有人动过了,上面蒙了一层灰,门口的报架上倒是整整齐齐的放着几份报纸,可如果留心看上面的时间,最近的,也是两个月之前的。
明明是工作日,整个办公室里,就三个人在办公:市场科杨爱国,宣传科资历最老的老宋,还有个年轻人。
杨爱国的儿子杨旺旺。当初罐头厂用了梁一飞的金点子之后,起死回生,厂子职工子弟能够有机会重新进厂工作,杨爱国做为整个事件的功臣之一,第一时间就把杨旺旺安排到了市场科。
大办公室里冷冷清清,厂子外面也不例外。
厂子里杂草都长了有半人高,车间里扔手榴弹都炸不到人,偌大的仓库就那么敞开着,任凭风吹雨打,当然,这没什么关系,因为仓库里早就没多少存货了。
那种印着五角星‘内部特供’的罐头,在风靡了一阵子,新鲜感过了之后,以比当初占领市场还要快的速度,失去了市场,如今连小偷都懒得来光顾。
杨爱国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趴在桌上睡觉,无所事事的儿子,一肚子的郁闷。
他也想不通,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梁一飞出金点子,他全程参与,以为自己明白了市场,还说出‘市场如女人’之类的金句,可没了梁一飞的帮助,独自面对市场的时候,杨爱国再次发现,自己还是压根不懂。
内部特供的罐头兴旺了多久?有一年时间不?好像都不到,然后罐头厂再一次的衰败了下去。
年轻人,有点本事的人,都纷纷离开了罐头厂,别的不讲,就说宣传科和市场科吧,梁义诚早就不来了,经营起了自己的买卖,听说快餐搞得红红火火;之前的小潘,潘觉,如今已经是全省知名的大记者,大学问家。
两个部门,从满员的24个人全天上班,变成17个人,轮岗一周三天班,然后来上班的越来越少,来不来的,厂子里也不管,反正来了也没事,来了也没钱发,还留在厂子里的,一个月拿个一百五十块钱混日子。
这可不是91年的时候了,现在的一百五十块钱真不值钱,吃顿肉都舍不得。
厂子要卖,工人要下岗,已经是定局,现在就是到底什么时候卖,卖给谁,怎么补偿的问题了,厂子里留着这几个人天天来上班,也就是防着买厂子的人搞突然袭击,到时候好和对方讨价还价。
哎,好端端的,明明前两年都有起色了,怎么又搞到这个局面?
“老杨,你在呢。”周万新的声音打断了杨爱国的思绪。
第243章 叔叔们
-
第243章 叔叔们
家大业大,开销也多,华强厂账上钱增长迅速,可用钱的地方也海了去了。
日常办公费用、人员工资,包括涨工资、对下岗退休工人的合理照顾,这些在其他厂都要抠着手指头抠出来的重大经费,在华强厂现在已经算不上大头,都划入了日常开支项目。
华强厂现在最大的开销,是生产扩大化。
梁一飞提出的明年销售额破两亿,争取3个亿,三到五年之内突破十亿的目标,可以分为对市场营销的要求和生产的要求,不仅汇德利要开辟市场,华强厂的生产也必须跟得上。
按照目前华强厂的生产能力,按照当前中华鳖精的制作工艺和定价,华强厂一年的产量满负荷运作,大概也就不到四千万,这还是在‘理想状态’下。
上半年,梁一飞不管在华强厂展开任何举措,都要保证一个大前提:生产不能放缓。饶是如此,也就弄出来一千五百多万的现货而已。
所以为了确保满足市场供应,接下来华强厂要扩大生产,包括场地、设备、人员。
场地其实花钱不多,如今地产行业没有兴起,国家对于生产性企业用地扶植力度非常大,很多地方招商引资都是免费给地,华强厂的前身是国企,占地面积本来就比较大,远超过实际生产需要面积,厂区里有大量的空地,而梁一飞如今在当地主管部门跟前,脸面很大,印象非常好,加上中华鳖精一炮打响,华强厂要地,那不成问题。
地皮不贵,可是,搞生产不是说有地皮就行,荒地上可没法长出来一瓶瓶的中华鳖精,基建设施、厂房、办公楼、仓库等等建设,这一块是需要实打实花钱的。
这是自己的企业,不是给他人出点子,所以梁一飞对工程质量要求严格,厂子里又有于和平和他的监察部门,跟大狼狗似的盯着,以前偷工减料、糊弄过关的事谁都不敢再做,这间接导致了华强厂的基建工作成本提高。
同样一栋楼,糊弄糊弄,可能五十万就盖起来了,华强厂的,说不定就要六十万、八十万。
有了场地,还要有机器。
这才是一笔真正的天价花销,之前两条流水线,年产量卯足了劲4千万产量,接下来华强厂准备陆续再进口两到三条更加先进的流水线。
厂子里现在的两条流水线虽然经过重新维修,但毕竟都是十几年前的工艺水准,效率比较低,在国内还能提的上嘴,根本没法和世界主流相提并论。
那就不是几十万的问题了,一条在当前世界平均的生产流水线,加上配套设施,就要上千万!
如果是那种一条流水线就能保一个厂的顶级流水线,价格更加惊人,通过德国经销商询问过,少于五千万根本没有谈的可能性。
还有人,扩大生产要新招人,这笔花销倒是不大,不过也得考虑得到。
汇德利初创,华强厂也得投入。
算来算去,目前华强厂花钱的地方很多,这一千五百多万货款,一百多万预付款,虽说不至于捉襟见肘,可作为企业来说,账面上必须要留有可观的活钱,用来支应生产,处理意外事件。
梁一飞的保健品事业扩张这么快,毫无疑问会发生各种各样需要花钱的意外事件,账上要是没钱,十分危险,以前那是没办法,只能把有限的钱用于生产,厂子等于在走钢丝,但是现在不同了,作为主管财务的部门领导,邹玉茹有必要提醒梁一飞这点。
“领导,还有笔重大支出是绕不过去的。”邹玉茹拿出一张纸递给梁一飞。
税收核算清单。
看到上面列出来的税务条款和后面的数字,梁一飞眉头就皱了起来,条款倒是不多,可每个后面的应缴纳税款,全是七位数起步。
“咱们市是季度申报,全年核算,我把上个月一千五百多万的营业收入做了下账,摊在后两个季度,后面的订单也平摊到月,能避一部分税,不过也就是杯水车薪而已,无论怎么做账,税收还是一笔重大支出。”邹玉茹说。
正是基于上面这些实际情况,梁一飞想先给张峰打一笔钱,当作后续广告费的预付款和广告公司的起步资金,虽然华强厂能拿的出来,邹玉茹也要跟梁一飞‘诉诉苦,哭哭穷’。
钱的确都是厂子的,说白了,是梁一飞的,梁一飞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可邹玉茹是华强厂的‘大管家’,他的工作就是管钱,梁一飞‘大手大脚’惯了,他这个家不好当,工作就很难做。
梁一飞想了想,说:“嗯,我知道了。这样,税还是该怎么交就怎么交,现在咱们红,不知道有多少眼睛盯着咱们,千万不要在这上面耍小聪明摔大跟头,汇德利、广告还有其他支出照旧,账上的资金稍微紧张点没关系,后续还会有订单进来。”
正说着话,电话响了。
接通一听,是梁义诚的。
“爸你先等一下。”梁一飞捂着话筒,小声问邹玉茹:“还有事吗?”
“没什么特别重要的,那我先去了。”邹玉茹指着门笑了下。
梁一飞点点头,等邹玉茹离开办公室,离开办公室,带上了门,这才对话筒说:“爸,怎么讲?”
电话那头梁义诚轻松的笑着说:“你周叔叔、杨叔叔,想请你吃饭。”
“嗯?”梁一飞愣了有一两秒,才想起来,能让自己叫周叔叔的,只有罐头厂厂长周万新。
至于杨叔叔嘛,八成就是罐头厂宣传科的杨爱国了。
自从给罐头厂出点子之后,自己和罐头厂那批‘叔叔阿姨’们来往的机会很少了,层次渐渐来开,他也太忙,他们忽然请自己吃饭,肯定是事出有因。
至于什么原因嘛,大致也能猜到几分。
“爸,这样,明天晚上,我安排车去接你们,来岚韵湖。我开着饭店呢,我来请。”梁一飞笑道。
……
时间朝前,退回20天左右。
华强厂市场部被前来买中华鳖精的各路人马挤爆炸的时候,隔着三条街之外,直线距离不超过两公里的滨海市罐头厂市场科,却是另外一副场景。
偌大的办公室,是市场、宣传两个部门公用的,除了生产车间和仓库,这间办公室,可以算是罐头厂最大的一间‘办公场所’了。
这里,有过在计划体制内的悠闲自得,有过在推向市场后的茫然失措,也有过,在金点子后的欣欣向荣。
但花开花落,总归尘土。
如今的罐头厂大办公室,用一句词来说:冷冷清清凄凄切切。能坐20多号人的办公室,如今只剩下了四张桌子,9张椅子,显得空空荡荡。
放在柜子上的象棋盒子很久都没有人动过了,上面蒙了一层灰,门口的报架上倒是整整齐齐的放着几份报纸,可如果留心看上面的时间,最近的,也是两个月之前的。
明明是工作日,整个办公室里,就三个人在办公:市场科杨爱国,宣传科资历最老的老宋,还有个年轻人。
杨爱国的儿子杨旺旺。当初罐头厂用了梁一飞的金点子之后,起死回生,厂子职工子弟能够有机会重新进厂工作,杨爱国做为整个事件的功臣之一,第一时间就把杨旺旺安排到了市场科。
大办公室里冷冷清清,厂子外面也不例外。
厂子里杂草都长了有半人高,车间里扔手榴弹都炸不到人,偌大的仓库就那么敞开着,任凭风吹雨打,当然,这没什么关系,因为仓库里早就没多少存货了。
那种印着五角星‘内部特供’的罐头,在风靡了一阵子,新鲜感过了之后,以比当初占领市场还要快的速度,失去了市场,如今连小偷都懒得来光顾。
杨爱国坐在办公室里,看着趴在桌上睡觉,无所事事的儿子,一肚子的郁闷。
他也想不通,这个市场,到底是怎么回事?
当初梁一飞出金点子,他全程参与,以为自己明白了市场,还说出‘市场如女人’之类的金句,可没了梁一飞的帮助,独自面对市场的时候,杨爱国再次发现,自己还是压根不懂。
内部特供的罐头兴旺了多久?有一年时间不?好像都不到,然后罐头厂再一次的衰败了下去。
年轻人,有点本事的人,都纷纷离开了罐头厂,别的不讲,就说宣传科和市场科吧,梁义诚早就不来了,经营起了自己的买卖,听说快餐搞得红红火火;之前的小潘,潘觉,如今已经是全省知名的大记者,大学问家。
两个部门,从满员的24个人全天上班,变成17个人,轮岗一周三天班,然后来上班的越来越少,来不来的,厂子里也不管,反正来了也没事,来了也没钱发,还留在厂子里的,一个月拿个一百五十块钱混日子。
这可不是91年的时候了,现在的一百五十块钱真不值钱,吃顿肉都舍不得。
厂子要卖,工人要下岗,已经是定局,现在就是到底什么时候卖,卖给谁,怎么补偿的问题了,厂子里留着这几个人天天来上班,也就是防着买厂子的人搞突然袭击,到时候好和对方讨价还价。
哎,好端端的,明明前两年都有起色了,怎么又搞到这个局面?
“老杨,你在呢。”周万新的声音打断了杨爱国的思绪。
第243章 叔叔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