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政殿中,李二陛下将刚刚散会的房俊叫来。
    一见面,二话不说先踹了两脚……
    “你这混球,岂能在礼部大堂对赵国公不敬,还知晓长幼尊卑否?”李二陛下斥责道。
    很显然,长孙阴人跑这儿来告状了……
    房俊捂着被踹的部位一个劲儿的揉,心里把长孙无忌骂个半死,这老狐狸也太不地道了,居然还玩告状这一套?
    “陛下明鉴,微臣素闻‘恶人先告状’,可见只有恶人才会先告状。此语乃是千百年来历代先哲智慧之结晶,每一个字都是千锤百炼,短短一句话,却蕴含了精辟的人生哲理……”
    “赶紧给朕闭嘴,真当朕不知你那点小心思?”李二陛下没好气的瞪了房俊一眼,“君子不以私怨恶人,朕可以理解你将神机营交给冲儿而有所怨忿,此乃人之常情,朕不会责怪与你。可你也要知道,朕不是亲近谁疏远谁才做出这个决定,一切都是从大局出发。从今以后,你小子给朕记住了,且不可再次出现此等心怀怨忿任意胡为之举,否则朕绝不轻饶!”
    不知为何,面对这个混不吝的小子,李二陛下其实很少真正的生气,哪怕这混球所作所为有时候实在是太草蛋!
    大抵是因为所有人对自己都毕恭毕敬,敬畏代替了仰慕从而使得关系越来越疏远,而房俊却能放下自己的帝王身份,只是以一个晚辈与长辈相处的缘故?
    李二陛下心底慨叹一声,哪怕他总是极力维护自己与大臣、子女之间的关系,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参杂了太多东西,谁叫皇帝便天生是一个孤家寡人,高处不胜寒呢?
    与之相比,对自己仰慕崇拜多过于敬畏的房俊,显得殊为难得……
    “说说,商议的如何?”
    “诺!”房俊应了一声,将手里的两个本子双手递给李二陛下。
    李二陛下接过来瞄了一眼,将那本已然看过的《科举考试流程》放在一边,仔细翻阅另一本。
    “会议记录?”李二陛下并未一页一页窒息翻看,而是先翻到最后一页,去看会议的总结。
    “居然将算学和武举两科都加进去了?”李二陛下很是意外,没人比他更清楚那几个老顽固是如何难搞,很是诧异于房俊究竟是如何将其摆平……
    虽然会议记录上对于每一句话都有记述,不过房俊还是回禀道:“各位老人家皆是陛下肱骨、国之干臣,对于算学作为科举的其一科目,其实并不太过抵触,只是有些质疑其重要性而已,倒是对武举制度有些不以为然。”
    算学一道虽然历来不被重视,但毕竟渊源深远,但凡读书之人,无论哪门哪派都离不得。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春秋时期孔子开私学也授六艺,可见儒家对其并不排斥,只是不重视而已。
    直至明清两朝,算学才完全被弃若敝履……
    事实上,隋朝时期便曾一度把数学纳入了科举范围。
    隋开皇初年,决定国子寺辖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
    到了唐朝,李淳风编订了十部算经,归结前人经验,作为官方教材。让数学入科举,数学过关就可以做官,这在当时,可说是开了世界之风气。
    尽管那时数学还不是很发达,但先把架子搭起来,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沿袭、发展到今天,难保不会成为数学大国,进而推动与此相关的科学进步。更甚至,几个诺贝尔数学奖、物理奖都到手了……
    但奇怪的是,到了晚唐,明算科考试停止了。本有可能大踏步前行的数学科目,在中国戛然而止,此后只靠几个民间数学爱好者支撑。停考的原因是,应试的人太少……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朝廷做了个规定,国子博士的官阶是正五品上,算学博士的官阶却是从九品下,是官阶中最低的一级。其间,算学馆停了开,开了停,没有个连续性,学生们也觉得没意思,老师才是从九品的芝麻官,学生还不得憋到二十品去啊?干脆另谋出路吧!
    为什么历代当政者都不重视以数学为中心的科学,而只注重玄而又玄的国学、儒学呢?要我看,全是因为数学对于专制制度毫无用处。一样的国学典籍,你可以这样理解,我可以那样理解,每个统治者都能随便发挥,拿来为我所用,将其变成专制统治的护身符。
    天文学也是如此。
    编订《算经十书》的李淳风同时还是个天文学家,他居然可以根据天象推断出武则天在四十年后要篡位,但星星的位置跟武则天篡位有个毛的联系吗?
    没有,反正天象就这么说……
    国学的功能类似。为什么大臣必须效忠皇帝?没有理由,儒家经典就是这么说的,你就得这么做。相比之下,数学就不行了,因为一加一等于二,所以就应该由我当皇帝,这不像话。
    为了像话,统治者们纷纷把数学扒拉到一边去了……
    李二陛下也是统治者,但是可惜,他遇到了房俊这个“蛊惑者”,将他的路给带跑偏了……
    至于房俊是如何说服在科举考试之中加入算学和武举,其实很简单,他只是问了李二陛下一句话。
    “陛下以为,凭借那些手里捧着四书五经孔孟礼乐的儒生,将这个帝国治理得繁花似锦震古烁今,需要多少年?”
    不得不说,房俊很是抓住了李二陛下的命门……
    好大喜功!
    儒家怎么治理国家?作为帝王,李二陛下对此一清二楚,无非四个字而已——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个好东西,可以使得人们清心寡欲、安分守已,可以使得四海升平、与世无争,可以休养生息、与民繁衍……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便是天下大同。
    这是每一个帝王都孜孜以求的终极理想……
    但是这个境界,却从未有哪一朝哪一代实现过,即便诸如文景之治、光武中兴,亦不过是历代积累而一朝厚积薄发,且最终亦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哪怕他李二陛下天纵奇才,达到这个境界需要多少年?
    三十年?五十年?还是一百年一千年?
    正如房俊的那句话,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
    依靠儒家的那些书呆子,天下是会太平,统治的确稳固,但是李二陛下等不及!
    如何能够让这个帝国快速发展、烈火烹油?
    李二陛下从房俊身上看到了答案。
    杂学!
    算学在这个时代,亦是杂学的一种。
    看看房俊吧,这小子虽然能写的一手好诗,但更多是天赋使然,那叫惊才绝艳!跟学问没有一点关系!四书五经这小子读过么?李二陛下甚至怀疑这货能不能将四书五经的名字写出来……
    玻璃、炼钢、农耕、印刷术……
    桩桩件件,没人比李二陛下更清楚这些东西带来了多大的财富,养活了多少人,甚至对于国家的政策起到多大的影响!
    当然,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李二陛下再是心急,再是好大喜功,亦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他赞成房俊将算学作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并且与国子监中专门设立算学科,提升算学出仕官员的品级。
    这是一个试探,试探那些儒生对于杂学的态度和忍受程度,也是一个楔子,撬开儒家一门独大的楔子……
    而之所以对于千百年来天下尊崇的儒家产生怀疑和不信任,亦是来自于房俊的一句话。
    百花争鸣才是春!
    帝王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平衡,朝局平衡,权力平衡……
    唯有平衡,才是最坚固的状态。
    可是历朝历代的帝王们,却都已经被儒家所绑架,他们平衡来平衡去,却将最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凌驾于一切之上,忘记了平衡!
    或许,有哪门学科能制约儒家,达到意识形态的平衡,才是最稳妥的境界?

章节目录

天唐锦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公子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公子許并收藏天唐锦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