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普遍好于普通士兵的掷弹兵,向来都是大唐陆军里的精锐兵种,更不要说,掷弹兵不仅仅身体素质好,而且要入选掷弹兵,也是比较困难。
部分是新兵训练时期,就因为各方面条件以及训练表现出色直接入选,嗯,这比较少!
更多的还是服役后被选入掷弹兵部队的,在身高体重这个硬性条件过关之后,还需要士兵服役至少一年时间以上,又或者是拥有至少三次以上的作战经验。
至于为什么需要这么严格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是掷弹兵,是需要顶着敌人的火力上前,然后扔手榴弹的兵种,需要士兵具有极大的勇气以及纪律性。
而现在的手榴弹,很沉重,不是身强体壮的士兵,根本仍不出去多远。
种种条件限制,也就让掷弹兵成为了陆军里最为精锐的步兵兵种,没有之一。
步兵营,不管是陆军的,又或者是海军陆战部队的,基本步兵编制都差不多,都是一队一百四十人,一个营辖有六个队,基本上都是四个普通步兵队,一个重型火枪队,一个掷弹兵队。
而近卫军的步兵营,也是拥有上述六个队,不过近卫军的步兵营,为了保持一贯以来的兵力优势,至少是让近卫军的步兵营达到千人规模以上,所以优势额外增设了一个步兵队。
这个步兵队装备十八毫米火枪,并配属半身甲,算得上是属于普通的重型火枪队的升级版本。
至于说那身半身甲有没有用,这其实不重要,因为近卫军那边考虑的是,反正这些挑选出来的士兵体能也够,给他们装备半身甲也不是不可以的嘛!
总之防御能力高一些总比没有好。
当然了,这只是近卫军高层的想法,实际上实战中,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很多士兵根本不穿这种沉重的半身甲。
比如在马六甲战役里,近卫军第二暂编团里的四个重型火枪队的士兵们,他们还在船上的时候就把那身沉重的半身甲给扔了,直接穿着布衣军服登陆行军布防。
不过这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等到攻城开始的时候,和葡萄牙人真的打起来,估计这些人又会穿上去了。
毕竟攻城的时候太危险,有个盔甲穿着,哪怕只是当个心理安慰也是好的。
而且葡萄牙人的士兵,也不全都是装备火枪的,他们还有大量的兵力是使用长矛,剑盾等冷兵器的。
第七军各部的火炮、物资运输,一直持续了五天时间,这才是好不容易把火炮运输到了前线,然后接下来的构筑炮兵阵地就简单多了。
当火炮,尤其是大量的重炮到位后,这才是宣告着对马六甲城的总攻也是即将展开了!
围绕着马六甲城,丁晨真指挥炮兵部队,构筑了三个大型的炮兵阵地,这三个炮兵阵地里所拥有的火炮,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约一百七十门。
其中有四十八斤的短管榴弹炮六门,二十四斤的长管重炮六门,十八斤长管重炮二十八门,十四斤重炮四十多门,剩下的都是九斤或五斤野战炮了。
其中的十四斤以上的重炮,自然是这一次攻城的主力火炮,因为这些火炮的射程远,威力大。
至于九斤和五斤的野战炮,这些火炮虽然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不过其威力相对于马六甲城这样典型的坚固棱堡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作为对比,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城头上部署的同样大约近百门火炮!
其中数十门是普通的中小口径火炮,也是面向陆地方向的,而还有数十门火炮,其实是部署在马六甲城头上的岸防火炮,大多都是九斤以上的重炮,原本是用来防备港口的敌舰的,而不管是普通的火炮还是重炮,实际上大多都是从舰队里拆下来的火炮。
虽然说大唐海军通过袭击葡萄牙人舰队,一定程度上挫败了葡萄牙人把舰队里的火炮都搬上马六甲城头上的企图,但是他们之前已经是把部分火炮搬上了城头。
此外马六甲城上面向港口一面的岸防重炮,虽然说之前是面向港口方向,但是必要时候,估计这些葡萄牙人会把这些重炮搬到其他位置,用于守城。
毕竟火炮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葡萄牙人又不傻,自然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重炮放在临海一面而无所事事,但是在其他方向却是被大唐陆军打进来的事实。
这一场马六甲的攻城战,一定程度上,就是双方的火炮之争,只要其中一方的火炮能够占据优势,那么就能够占据战役的主动权。
比如说大唐陆军的火炮,如果能够在火力上压过葡萄牙人,那么就能够给予步兵部队极大的支援,到时候就算这个马六甲城修的再坚固,也能够啃下来。
反过来,如果说葡萄牙人能够通过炮战,能够压制城外的大唐陆军的炮兵阵地,那么也能够获得极大的优势。
因为没有火炮的支援下,城外的大唐陆军根本就没法攻城。
说得不客气一点,面对马六甲城这样的坚固城防,没有火炮助阵,就算是第十九步兵师的三个步兵团死光了,都不见得能冲上去。
这一点和士兵的勇气乃至战斗力无关,只是因为缺乏火炮支援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丁晨真宁愿一直拖着,费尽心思也要把火炮搬到马六甲城下,而且还让海军那边临时组织了一个海军重炮营的缘故。
火炮,才将会是这一场马六甲攻城战的核心战力!
随着开始构筑三大炮兵阵地,为了避免城头上的葡萄牙人趁机攻击,第七军一开始是进行隐蔽修筑炮兵阵地,炮兵们也是趁着夜色连夜把火炮从后方拉上去,数十人拉着火炮,把那些沉重的火炮拉倒火炮阵地上。
此时,城头上的葡萄牙人也是终于做出了他们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击,登陆第十天夜间!
为了阻挠大唐陆军在城外大约五百米的方向上修筑炮兵阵地并架设火炮,城头上的葡萄牙人哪怕是在夜间,也是对城外的大唐陆军炮兵阵地进行了炮击。
隆隆炮声从傍晚时分就是零星响起,几乎整个夜晚都是偶尔会传来炮击的声音,不过等到第二天天亮后,城头上的葡萄牙人惊人的发现。
他们昨天一晚上的零星炮击,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上的战果,距离城头大约五百米,一座低矮的小山头上,昨天还是空荡荡的,但是今天,却是已经出现了完整的炮兵阵地以及数十门火炮。
葡萄牙人虽然非常警觉,在夜间就进行了炮击,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们的炮击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战果,一方面是因为夜间,虽然说大唐陆军修筑炮兵阵地,运输火炮的时候,并不是摸黑进行,而是光明正大的举着火把进行,但是火把的亮度对于大唐陆军的施工部队而言是够了,但是对于葡萄牙人的炮兵部队来说,就不太够了。
大晚上的瞄着火把的些许光线开炮,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事,更别说为了迷惑葡萄牙人,实际上丁晨真还安排了的大量的人员,再各个无关紧要的地方,躲在掩体后面,然后举着火炮迷惑并引诱葡萄牙人开炮。
同时施工部队也是有着防护措施的,其中最大的防护措施就是利用反斜面了,大唐陆军的炮兵们又不傻,他们的炮兵阵地,是选择修筑在山头上,而山头的背面,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唯一会遭到敌人打击的,其实就是山头,而在山头,他们是采用了挖掘壕沟的方式,直接构筑炮兵阵地,而不是说傻乎乎的跑到山顶上,把火炮往地上一扔就完事了。
一个完善的炮兵阵地,自然是需要有相应的防护工事的。
除了夜色以及反斜面,壕沟等措施外,再加上距离比较远,几乎是接近了火炮的极限有限射程了,这命中率本来就高不到那里去。
足足五百米的距离,这几乎已经是当代大口径火炮的极限有限射程了,甚至很多九斤火炮勉强打这么远,也根本没有什么准头。
虽然说这年头的火炮也可以通过抬高仰角,延伸射程,但是这个射程几乎毫无意义,基于当代火炮的精度,超过五百米的话,上帝他老人家都不知道炮弹会飞到那里去。
同样基于这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大唐陆军选择在五百米的距离上部署重炮的缘故,近了风险大,远了大不着,这个距离刚刚好。
如果精度足够的话,其实大唐陆军都能够直接从海面上炮击马六甲城,或者是在四公里外的登陆场里炮击马六甲了,抬高仰角的话,九斤野战炮都能打这么远。
只是这么做,除了浪费炮弹,几乎不会取得任何实际性的战果。
即便是这个五百米,大唐陆军也只是部署重炮而已,至于大量的九斤和五斤火炮,实际上还得继续靠前部署,初步选定的方位是四百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这些九斤和五斤火炮,才是能够发挥出来最大的威力来。
部分是新兵训练时期,就因为各方面条件以及训练表现出色直接入选,嗯,这比较少!
更多的还是服役后被选入掷弹兵部队的,在身高体重这个硬性条件过关之后,还需要士兵服役至少一年时间以上,又或者是拥有至少三次以上的作战经验。
至于为什么需要这么严格的要求,是因为他们是掷弹兵,是需要顶着敌人的火力上前,然后扔手榴弹的兵种,需要士兵具有极大的勇气以及纪律性。
而现在的手榴弹,很沉重,不是身强体壮的士兵,根本仍不出去多远。
种种条件限制,也就让掷弹兵成为了陆军里最为精锐的步兵兵种,没有之一。
步兵营,不管是陆军的,又或者是海军陆战部队的,基本步兵编制都差不多,都是一队一百四十人,一个营辖有六个队,基本上都是四个普通步兵队,一个重型火枪队,一个掷弹兵队。
而近卫军的步兵营,也是拥有上述六个队,不过近卫军的步兵营,为了保持一贯以来的兵力优势,至少是让近卫军的步兵营达到千人规模以上,所以优势额外增设了一个步兵队。
这个步兵队装备十八毫米火枪,并配属半身甲,算得上是属于普通的重型火枪队的升级版本。
至于说那身半身甲有没有用,这其实不重要,因为近卫军那边考虑的是,反正这些挑选出来的士兵体能也够,给他们装备半身甲也不是不可以的嘛!
总之防御能力高一些总比没有好。
当然了,这只是近卫军高层的想法,实际上实战中,没有特殊情况的话,很多士兵根本不穿这种沉重的半身甲。
比如在马六甲战役里,近卫军第二暂编团里的四个重型火枪队的士兵们,他们还在船上的时候就把那身沉重的半身甲给扔了,直接穿着布衣军服登陆行军布防。
不过这种情况也只是暂时的,等到攻城开始的时候,和葡萄牙人真的打起来,估计这些人又会穿上去了。
毕竟攻城的时候太危险,有个盔甲穿着,哪怕只是当个心理安慰也是好的。
而且葡萄牙人的士兵,也不全都是装备火枪的,他们还有大量的兵力是使用长矛,剑盾等冷兵器的。
第七军各部的火炮、物资运输,一直持续了五天时间,这才是好不容易把火炮运输到了前线,然后接下来的构筑炮兵阵地就简单多了。
当火炮,尤其是大量的重炮到位后,这才是宣告着对马六甲城的总攻也是即将展开了!
围绕着马六甲城,丁晨真指挥炮兵部队,构筑了三个大型的炮兵阵地,这三个炮兵阵地里所拥有的火炮,林林总总加起来大约一百七十门。
其中有四十八斤的短管榴弹炮六门,二十四斤的长管重炮六门,十八斤长管重炮二十八门,十四斤重炮四十多门,剩下的都是九斤或五斤野战炮了。
其中的十四斤以上的重炮,自然是这一次攻城的主力火炮,因为这些火炮的射程远,威力大。
至于九斤和五斤的野战炮,这些火炮虽然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不过其威力相对于马六甲城这样典型的坚固棱堡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作为对比,葡萄牙人在马六甲城头上部署的同样大约近百门火炮!
其中数十门是普通的中小口径火炮,也是面向陆地方向的,而还有数十门火炮,其实是部署在马六甲城头上的岸防火炮,大多都是九斤以上的重炮,原本是用来防备港口的敌舰的,而不管是普通的火炮还是重炮,实际上大多都是从舰队里拆下来的火炮。
虽然说大唐海军通过袭击葡萄牙人舰队,一定程度上挫败了葡萄牙人把舰队里的火炮都搬上马六甲城头上的企图,但是他们之前已经是把部分火炮搬上了城头。
此外马六甲城上面向港口一面的岸防重炮,虽然说之前是面向港口方向,但是必要时候,估计这些葡萄牙人会把这些重炮搬到其他位置,用于守城。
毕竟火炮是死的,人是活的,这些葡萄牙人又不傻,自然是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大量重炮放在临海一面而无所事事,但是在其他方向却是被大唐陆军打进来的事实。
这一场马六甲的攻城战,一定程度上,就是双方的火炮之争,只要其中一方的火炮能够占据优势,那么就能够占据战役的主动权。
比如说大唐陆军的火炮,如果能够在火力上压过葡萄牙人,那么就能够给予步兵部队极大的支援,到时候就算这个马六甲城修的再坚固,也能够啃下来。
反过来,如果说葡萄牙人能够通过炮战,能够压制城外的大唐陆军的炮兵阵地,那么也能够获得极大的优势。
因为没有火炮的支援下,城外的大唐陆军根本就没法攻城。
说得不客气一点,面对马六甲城这样的坚固城防,没有火炮助阵,就算是第十九步兵师的三个步兵团死光了,都不见得能冲上去。
这一点和士兵的勇气乃至战斗力无关,只是因为缺乏火炮支援而已。
这也是为什么丁晨真宁愿一直拖着,费尽心思也要把火炮搬到马六甲城下,而且还让海军那边临时组织了一个海军重炮营的缘故。
火炮,才将会是这一场马六甲攻城战的核心战力!
随着开始构筑三大炮兵阵地,为了避免城头上的葡萄牙人趁机攻击,第七军一开始是进行隐蔽修筑炮兵阵地,炮兵们也是趁着夜色连夜把火炮从后方拉上去,数十人拉着火炮,把那些沉重的火炮拉倒火炮阵地上。
此时,城头上的葡萄牙人也是终于做出了他们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反击,登陆第十天夜间!
为了阻挠大唐陆军在城外大约五百米的方向上修筑炮兵阵地并架设火炮,城头上的葡萄牙人哪怕是在夜间,也是对城外的大唐陆军炮兵阵地进行了炮击。
隆隆炮声从傍晚时分就是零星响起,几乎整个夜晚都是偶尔会传来炮击的声音,不过等到第二天天亮后,城头上的葡萄牙人惊人的发现。
他们昨天一晚上的零星炮击,并没有取得什么实际上的战果,距离城头大约五百米,一座低矮的小山头上,昨天还是空荡荡的,但是今天,却是已经出现了完整的炮兵阵地以及数十门火炮。
葡萄牙人虽然非常警觉,在夜间就进行了炮击,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们的炮击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战果,一方面是因为夜间,虽然说大唐陆军修筑炮兵阵地,运输火炮的时候,并不是摸黑进行,而是光明正大的举着火把进行,但是火把的亮度对于大唐陆军的施工部队而言是够了,但是对于葡萄牙人的炮兵部队来说,就不太够了。
大晚上的瞄着火把的些许光线开炮,这其实是很不靠谱的事,更别说为了迷惑葡萄牙人,实际上丁晨真还安排了的大量的人员,再各个无关紧要的地方,躲在掩体后面,然后举着火炮迷惑并引诱葡萄牙人开炮。
同时施工部队也是有着防护措施的,其中最大的防护措施就是利用反斜面了,大唐陆军的炮兵们又不傻,他们的炮兵阵地,是选择修筑在山头上,而山头的背面,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唯一会遭到敌人打击的,其实就是山头,而在山头,他们是采用了挖掘壕沟的方式,直接构筑炮兵阵地,而不是说傻乎乎的跑到山顶上,把火炮往地上一扔就完事了。
一个完善的炮兵阵地,自然是需要有相应的防护工事的。
除了夜色以及反斜面,壕沟等措施外,再加上距离比较远,几乎是接近了火炮的极限有限射程了,这命中率本来就高不到那里去。
足足五百米的距离,这几乎已经是当代大口径火炮的极限有限射程了,甚至很多九斤火炮勉强打这么远,也根本没有什么准头。
虽然说这年头的火炮也可以通过抬高仰角,延伸射程,但是这个射程几乎毫无意义,基于当代火炮的精度,超过五百米的话,上帝他老人家都不知道炮弹会飞到那里去。
同样基于这样的道理,这也是为什么大唐陆军选择在五百米的距离上部署重炮的缘故,近了风险大,远了大不着,这个距离刚刚好。
如果精度足够的话,其实大唐陆军都能够直接从海面上炮击马六甲城,或者是在四公里外的登陆场里炮击马六甲了,抬高仰角的话,九斤野战炮都能打这么远。
只是这么做,除了浪费炮弹,几乎不会取得任何实际性的战果。
即便是这个五百米,大唐陆军也只是部署重炮而已,至于大量的九斤和五斤火炮,实际上还得继续靠前部署,初步选定的方位是四百米左右,在这个距离上,这些九斤和五斤火炮,才是能够发挥出来最大的威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