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 作者:炮兵
611 军中无戏言
“解决?”唐宽有些惊讶地说:“解决目力问题?敢问郑千骑使如何解决。”
人的目力,差不多是天生的,偶尔有目力出众的人,也是少数,唐宽听到郑鹏说有办法增加人的目力,第一时间就是怀疑。
把耳朵贴在地面,有经验的人可以听到很远地方传来的马蹄声,在地上插一个特制的瓦器,可以监听地底的情况,防止有人挖地洞潜入。
这些助长耳力的方法唐宽知道,但助长目力,还真是闻所未闻。
郭子仪压低声音说:“三弟,这种事不能信口开河。”
郑鹏一脸认真地说:“不是开玩笑,唐将军,那伙流匪太狡猾,极有可能有细作和内应相助,估计短时间内拿他没办法,还是听郭百骑的建议,进行战略性调整,热气球的制作方式各军事重镇也有,可以先准备,至于目力方面的问题,交给我。”
“好!本将信你一次,记住,军中无戏言。”唐宽被郑鹏的自信感染,当场答应。
郑鹏一脸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
回去的路上,郭子仪忍不住问道:“三弟,你真有办法增加人的目力?”
“有。”
“真有?这么神奇?”
郑鹏一脸正经地说:“故事不是说吗,千里眼、顺风耳。”
“什么?故事?”郭子仪瞪大眼睛说:“三弟,那是故事,很多是杜撰的,千里眼真能看千里?顺风耳能听到很远人说话的声音?能相信吗?,那神话故事还有什么缩地术,飞行术,人一天能跑三千里,动动手指,就能把话转到千里之外,能信吗?军中无戏言,要是你真拿不出有助目力的辅具,唐将军肯定要罚你。”
故事啊,很多是骗人的,两片嘴唇一碰,想说什么没有,不能为了一时口舌之快而招惹麻烦吧。
都不用猜,现在唐宽的心情肯定很差,要是骗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大哥放心,我既然说出口,肯定有办法,你就等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吧。”郑鹏信心满满地说。
很想说,到了后世科技发达的年代,间谍卫星能监视万里之外的人,特殊窃听设备能偷听到很远人说话的声音,坐上飞机,别说一天三千里,三万里也不在话下,动动手指拨动手机,转眼间就能和万里之外的人毫障碍地聊天。
可是,这些对郭子仪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弄不好还找个郎中帮自己看,要不要关疯人塔.......
一直以来,郑鹏都尽快可能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去破坏这种平衡,然而,到西域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心的美好被残酷的现实打败,终于忍不住要出手,尽快结束这种惨无人道的游戏方式。
无论如何,一定要那伙自以为聪明、把普通人性命视作玩物的畜生尽快正法。
看到郑鹏少有认真的表情,郭子仪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点点头。
西域四大军事重镇,于阗镇与吐蕃接壤的边界最长,所受的“匪患”也最重,虽说唐宽不愿意承认,可现实告诉他郭子仪的提议是对的,当晚他就召集人手商量,率先由尽快剿灭转变为战略防御。
开完会后,于阗镇的军械房就开始忙碌起来,开始大量制作用于监视的热气球。
像开会、防务这些,郑鹏作了甩手掌柜,一概不理,带着阿军和几名亲信,在营房旁边的山洞里开始捣鼓起来,众人看到不时有人把各用器械、材料送进戒备森严的山洞。
李显城很好奇郑鹏要干什么,尝试进去观看,却被阿军强行拦截后,也放弃了,只是扬言,要是郑鹏要是弄不出有助目力的东西,会考虑追究郑鹏怠军之罪。
“去,军中的铁匠按这个图式打出来,速度要快,明天一早就要打好。”
“这里安一个风屉,风力要猛。”
“这一份是采购清单,用快马去买。”
“要沙干什么?这里湿乎乎的,给我铺一层二尺厚的细沙,速度要快。”
......
郑鹏不断发施号,让部下跑腿,还从于阗镇的工房抽了不少工匠前来帮忙,很快按自己的想法,把征用的山洞变成自己的秘密工坊。
郑鹏要做的,是后世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的望远镜。
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由两位透镜倒映成像,郑鹏前世在科学兴趣小组做过这个项目,对它并不陌生。
要做望远镜,就要透镜,要做透镜,就要用到玻璃,郑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玻璃捣弄出来。
古法玻璃的制作很简单,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用炉子溶化就能得到,没什么难度,郑鹏只要把玻璃弄出来,像打磨这些事,指点那些工匠做就行。
在唐宽的推荐下,西域的战略计划由郭子仪负责制定。
重新规则营地、巡逻路线,劝导百姓聚居、组织乡勇抱团等工作,郭子仪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流匪觉得最近行动太频繁,半个月过去,西域风平浪静,那伙流匪一直没有再出现。
郭子仪的提议被采纳后,一直在于阗城内协助唐宽就战略防御的方向努力,重新调整营地、防区还有巡逻路线,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还要分心兼顾各堡垒、哨所,此外对郊外百姓抱团防御的事上心,足足忙了半个月,被借用的郭子仪才回到猛虎营的营地。
回到营区,正想问郑鹏那么个助目力的工具做得怎么样,唐宽还一直掂记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大吼一声:“好,太好了,终于还是让我弄出来了。”
三弟?
大唐人自称时,大多喜欢用“某”,郑鹏不同,喜欢用“我”表达,还解释说是自己的俚语,一听到熟悉的声音还有那个独特的“我”字,郭子仪就知是郑鹏。
抬眼向旁边的山洞一看,只见郑鹏正在洞口手舞足蹈地跳着,手里拿着一杆一尺多长的奇怪东西。
弄出来了?
郭子仪心里一个激灵,也不顾骑了几个时辰的马,拨腿就往山洞跑去。
“咦,大哥,你回来了?那个计划完成了吗?”看到郭子仪回来,郑鹏楞了一下,很快高兴地说。
郭子仪随口应付道:“完成了,也不是大事,对了,三弟,你刚才大叫什么弄出来了,是什么弄出来了,就是你手里那怪玩意?”
郑鹏举起手里的圆筒望远镜,有些得意地说:“大哥,这不叫怪玩意,它叫望远镜,有了它,你的目力大增,增到你不敢相信。”
611 军中无戏言
611 军中无戏言
“解决?”唐宽有些惊讶地说:“解决目力问题?敢问郑千骑使如何解决。”
人的目力,差不多是天生的,偶尔有目力出众的人,也是少数,唐宽听到郑鹏说有办法增加人的目力,第一时间就是怀疑。
把耳朵贴在地面,有经验的人可以听到很远地方传来的马蹄声,在地上插一个特制的瓦器,可以监听地底的情况,防止有人挖地洞潜入。
这些助长耳力的方法唐宽知道,但助长目力,还真是闻所未闻。
郭子仪压低声音说:“三弟,这种事不能信口开河。”
郑鹏一脸认真地说:“不是开玩笑,唐将军,那伙流匪太狡猾,极有可能有细作和内应相助,估计短时间内拿他没办法,还是听郭百骑的建议,进行战略性调整,热气球的制作方式各军事重镇也有,可以先准备,至于目力方面的问题,交给我。”
“好!本将信你一次,记住,军中无戏言。”唐宽被郑鹏的自信感染,当场答应。
郑鹏一脸严肃地说:“军中无戏言。”
回去的路上,郭子仪忍不住问道:“三弟,你真有办法增加人的目力?”
“有。”
“真有?这么神奇?”
郑鹏一脸正经地说:“故事不是说吗,千里眼、顺风耳。”
“什么?故事?”郭子仪瞪大眼睛说:“三弟,那是故事,很多是杜撰的,千里眼真能看千里?顺风耳能听到很远人说话的声音?能相信吗?,那神话故事还有什么缩地术,飞行术,人一天能跑三千里,动动手指,就能把话转到千里之外,能信吗?军中无戏言,要是你真拿不出有助目力的辅具,唐将军肯定要罚你。”
故事啊,很多是骗人的,两片嘴唇一碰,想说什么没有,不能为了一时口舌之快而招惹麻烦吧。
都不用猜,现在唐宽的心情肯定很差,要是骗他,肯定没好果子吃。
“大哥放心,我既然说出口,肯定有办法,你就等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吧。”郑鹏信心满满地说。
很想说,到了后世科技发达的年代,间谍卫星能监视万里之外的人,特殊窃听设备能偷听到很远人说话的声音,坐上飞机,别说一天三千里,三万里也不在话下,动动手指拨动手机,转眼间就能和万里之外的人毫障碍地聊天。
可是,这些对郭子仪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弄不好还找个郎中帮自己看,要不要关疯人塔.......
一直以来,郑鹏都尽快可能遵循历史发展的轨迹,不去破坏这种平衡,然而,到西域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心的美好被残酷的现实打败,终于忍不住要出手,尽快结束这种惨无人道的游戏方式。
无论如何,一定要那伙自以为聪明、把普通人性命视作玩物的畜生尽快正法。
看到郑鹏少有认真的表情,郭子仪没有再说什么,只是轻轻地点点头。
西域四大军事重镇,于阗镇与吐蕃接壤的边界最长,所受的“匪患”也最重,虽说唐宽不愿意承认,可现实告诉他郭子仪的提议是对的,当晚他就召集人手商量,率先由尽快剿灭转变为战略防御。
开完会后,于阗镇的军械房就开始忙碌起来,开始大量制作用于监视的热气球。
像开会、防务这些,郑鹏作了甩手掌柜,一概不理,带着阿军和几名亲信,在营房旁边的山洞里开始捣鼓起来,众人看到不时有人把各用器械、材料送进戒备森严的山洞。
李显城很好奇郑鹏要干什么,尝试进去观看,却被阿军强行拦截后,也放弃了,只是扬言,要是郑鹏要是弄不出有助目力的东西,会考虑追究郑鹏怠军之罪。
“去,军中的铁匠按这个图式打出来,速度要快,明天一早就要打好。”
“这里安一个风屉,风力要猛。”
“这一份是采购清单,用快马去买。”
“要沙干什么?这里湿乎乎的,给我铺一层二尺厚的细沙,速度要快。”
......
郑鹏不断发施号,让部下跑腿,还从于阗镇的工房抽了不少工匠前来帮忙,很快按自己的想法,把征用的山洞变成自己的秘密工坊。
郑鹏要做的,是后世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的望远镜。
1608年,荷兰的一位眼镜商汉斯·利伯希偶然发现用两块镜片可以看清远处的景物,受此启发,他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意大利佛罗伦萨人伽利略·伽利雷发明了40倍双镜望远镜,这是第一部投入科学应用的实用望远镜。
望远镜的原理很简单,由两位透镜倒映成像,郑鹏前世在科学兴趣小组做过这个项目,对它并不陌生。
要做望远镜,就要透镜,要做透镜,就要用到玻璃,郑鹏现在要做的,就是把玻璃捣弄出来。
古法玻璃的制作很简单,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用炉子溶化就能得到,没什么难度,郑鹏只要把玻璃弄出来,像打磨这些事,指点那些工匠做就行。
在唐宽的推荐下,西域的战略计划由郭子仪负责制定。
重新规则营地、巡逻路线,劝导百姓聚居、组织乡勇抱团等工作,郭子仪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也不知是运气好还是流匪觉得最近行动太频繁,半个月过去,西域风平浪静,那伙流匪一直没有再出现。
郭子仪的提议被采纳后,一直在于阗城内协助唐宽就战略防御的方向努力,重新调整营地、防区还有巡逻路线,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还要分心兼顾各堡垒、哨所,此外对郊外百姓抱团防御的事上心,足足忙了半个月,被借用的郭子仪才回到猛虎营的营地。
回到营区,正想问郑鹏那么个助目力的工具做得怎么样,唐宽还一直掂记着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大吼一声:“好,太好了,终于还是让我弄出来了。”
三弟?
大唐人自称时,大多喜欢用“某”,郑鹏不同,喜欢用“我”表达,还解释说是自己的俚语,一听到熟悉的声音还有那个独特的“我”字,郭子仪就知是郑鹏。
抬眼向旁边的山洞一看,只见郑鹏正在洞口手舞足蹈地跳着,手里拿着一杆一尺多长的奇怪东西。
弄出来了?
郭子仪心里一个激灵,也不顾骑了几个时辰的马,拨腿就往山洞跑去。
“咦,大哥,你回来了?那个计划完成了吗?”看到郭子仪回来,郑鹏楞了一下,很快高兴地说。
郭子仪随口应付道:“完成了,也不是大事,对了,三弟,你刚才大叫什么弄出来了,是什么弄出来了,就是你手里那怪玩意?”
郑鹏举起手里的圆筒望远镜,有些得意地说:“大哥,这不叫怪玩意,它叫望远镜,有了它,你的目力大增,增到你不敢相信。”
611 军中无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