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倾南北 作者:然籇
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
书院既然是新的选拔人才的重点,那么陛下对于书院上下包括山长和每一个先生在内,肯定都集中注意。
所以当徐家的人在外面接待宾客的时候,徐陵躲在自己的大书房里饶有兴致的品茶。
说来这书房也有故事,正是当初李荩忱写下《爱莲说》并且和乐昌相见的地方。
弹指一挥间,想到当初的种种,徐陵不由得微笑。
当初的小男女现在也变成当今圣上和母仪天下的皇后了,而这书房真的也算是见证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给孝穆公拜年了!”声音骤然响起,把徐陵从追忆中拉了回来。
虽然徐陵概不见客,但是有些人还是不能不见的。
微微抬眼,徐陵点了点头:“季高,别来无恙。”
这一句话出来,沈君高也不由得动容。
别来无恙······上一次自己和徐陵见面的时候还是李荩忱第一次入建康府夸功的时候吧,那个时候这建康府皇位上坐着的皇帝还是陈顼,当时的沈君高执掌东宫,眼见得陈顼驾崩之后就是不折不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徐陵更是本身就在左仆射这个位置上,哪怕是和陈顼貌合神离,但是这个“孝穆公”的名号是谁都不能小看的。
谁知道短短几年之间,风云变化,沈君高从被贬到变为阶下囚,再到现在的重新回到朝堂,可以说经历了此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大起大落,也彻底让他从一个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彻底变得成熟。
毕竟沈君高从当初继承自己兄长的衣钵到执掌东宫,一步步走过来实在是太顺畅了,以至于他本身实际上缺少很多应对挫折的能力的。而现在经历这些磨难,再站在徐陵面前的沈君高,两鬓生华发,但是一双眼睛之中炯炯闪烁着的依旧是勃勃英气。
看着已经经年未见的沈君高,徐陵一时间竟然也有些恍惚。
似乎这还是那个当初石头山上白衣飘然的林泉隐士。
不过······徐陵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手上更多的老年斑和皱纹,自失的一笑。
岁月不饶人啊。
“孝穆公,别来无恙。”沈君高的话里也依旧带着相似的感慨,只不过更多的是带着的愤怒。
徐陵并没有跟着李荩忱一起从巴蜀来到江南,而是一直留在成都教授学生,一直到去年年下才回来,回来之后也是闭门不出、概不见客。因此早就有问题要问徐陵的沈君高,即使是今天是大年第一天,也依旧气势汹汹的来了。
“来找老夫是有事?”徐陵缓缓起身。
沈君高下意识的想要上前搀扶,不过想到了什么,手上的动作转瞬又停下来了。察觉到了这个细节的徐陵只是一笑,却没有多说什么。
而沈君高沉声说道:“余想问孝穆公对陛下开设书院,并且逐渐以书院作为选贤举能之根本的看法。”
徐陵瞥了他一眼,这个问题显然他早就已经料到了:“老夫并没有什么看法,教书育人并没有什么错,古之圣人以传授学问为己任,老夫已经这把年纪了,自问无法比肩古之贤圣,却也还算有些墨水,能够把这满腹学问传授下去,老夫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边说着,徐陵一边伸手推看半掩的窗户,看着窗外的雪景。
风雪之中,几株腊梅正迎风绽放,散发出时浓时淡的幽香,而遒劲的枝干和白色、黄色的花朵和后面的白墙黑瓦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似乎那黛瓦就是画框,而白墙就是画纸,挥毫泼墨之后,那花朵和树枝栩栩如生。
沈君高显然对于徐陵这个模棱两可甚至直接回避了重点的回答很是不满,他一扬袖子,大步绕到徐陵的正面:“孝穆公,就算是您自己满足了,可是您可曾考虑过偌大的徐家之后应该怎么办?难道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书院作为进身的途径么,陛下现在只是卡住了我们这些家族直接提供人才的道路,谁知道在这之后又会不会······”
“又会如何?”徐陵径直问道。
老人微微眯眼,目光甚是锋锐。
而沈君高几乎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仿佛站在眼前的还是当初那个在朝堂上把陈顼骂的狗血喷头的年轻官员,一时间沈君高竟然不敢多说什么。
徐陵回过头,沉声说道:“季高,老夫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三百年来,世家一直都是支撑一个王朝向前走的根本,其实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如果没有世家在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和提供财富,无论是哪一个王朝实际上都不会长久。”
沈君高怔了一下。
这样说的确也没有错,南北朝之所以长期以来能够维持这样势均力敌的对抗,和世家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王朝骤然间没有了世家的支持,单单凭借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的百姓和更没有什么所谓的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士卒,是没有办法对抗任何一个敌人的。
王朝的君主只能通过世家才能把整个国家的所有力量汇聚成一个整体,当然了相应的,君主也必须要确保世家的存在。
与其说是世家在攫取权力,倒不如说是他们和王朝、皇权共生,他们依靠皇权来获取利益,同时他们也把生长和进步的力量反哺给王朝和君主。
“既然如此······”沈君高瞪大眼睛。
“可是一切终归需要改变。”徐陵淡淡的说道,“陛下天资过人,不可能不会明白,实际上世家的存在对于他的统治并没有太大的威胁,但是他更明白,如果不改变的话,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真的让这个王朝变成一个诸如当年秦汉的整体。”
每一个世家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相互联合又相互对抗,在这种制衡体制下,实际上最不需要担心自己位置的就是皇帝陛下,比如当初看似是一个整体又相互制衡的王谢两家,就是因为这种对抗的存在,让他们必须需要一个皇帝站在中间。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又一个的世家起起落落,但是王朝的更迭却不会单纯的和世家的更迭有关系。
而作为后果,这个王朝的大多数力量都消耗在了内耗之中,所以也永不可能向前走。
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
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
书院既然是新的选拔人才的重点,那么陛下对于书院上下包括山长和每一个先生在内,肯定都集中注意。
所以当徐家的人在外面接待宾客的时候,徐陵躲在自己的大书房里饶有兴致的品茶。
说来这书房也有故事,正是当初李荩忱写下《爱莲说》并且和乐昌相见的地方。
弹指一挥间,想到当初的种种,徐陵不由得微笑。
当初的小男女现在也变成当今圣上和母仪天下的皇后了,而这书房真的也算是见证了一段有趣的历史。
“给孝穆公拜年了!”声音骤然响起,把徐陵从追忆中拉了回来。
虽然徐陵概不见客,但是有些人还是不能不见的。
微微抬眼,徐陵点了点头:“季高,别来无恙。”
这一句话出来,沈君高也不由得动容。
别来无恙······上一次自己和徐陵见面的时候还是李荩忱第一次入建康府夸功的时候吧,那个时候这建康府皇位上坐着的皇帝还是陈顼,当时的沈君高执掌东宫,眼见得陈顼驾崩之后就是不折不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徐陵更是本身就在左仆射这个位置上,哪怕是和陈顼貌合神离,但是这个“孝穆公”的名号是谁都不能小看的。
谁知道短短几年之间,风云变化,沈君高从被贬到变为阶下囚,再到现在的重新回到朝堂,可以说经历了此前从来没有想过的大起大落,也彻底让他从一个自视甚高的世家子弟经过大浪淘沙之后彻底变得成熟。
毕竟沈君高从当初继承自己兄长的衣钵到执掌东宫,一步步走过来实在是太顺畅了,以至于他本身实际上缺少很多应对挫折的能力的。而现在经历这些磨难,再站在徐陵面前的沈君高,两鬓生华发,但是一双眼睛之中炯炯闪烁着的依旧是勃勃英气。
看着已经经年未见的沈君高,徐陵一时间竟然也有些恍惚。
似乎这还是那个当初石头山上白衣飘然的林泉隐士。
不过······徐陵下意识的伸手摸了摸自己手上更多的老年斑和皱纹,自失的一笑。
岁月不饶人啊。
“孝穆公,别来无恙。”沈君高的话里也依旧带着相似的感慨,只不过更多的是带着的愤怒。
徐陵并没有跟着李荩忱一起从巴蜀来到江南,而是一直留在成都教授学生,一直到去年年下才回来,回来之后也是闭门不出、概不见客。因此早就有问题要问徐陵的沈君高,即使是今天是大年第一天,也依旧气势汹汹的来了。
“来找老夫是有事?”徐陵缓缓起身。
沈君高下意识的想要上前搀扶,不过想到了什么,手上的动作转瞬又停下来了。察觉到了这个细节的徐陵只是一笑,却没有多说什么。
而沈君高沉声说道:“余想问孝穆公对陛下开设书院,并且逐渐以书院作为选贤举能之根本的看法。”
徐陵瞥了他一眼,这个问题显然他早就已经料到了:“老夫并没有什么看法,教书育人并没有什么错,古之圣人以传授学问为己任,老夫已经这把年纪了,自问无法比肩古之贤圣,却也还算有些墨水,能够把这满腹学问传授下去,老夫也就心满意足了。”
一边说着,徐陵一边伸手推看半掩的窗户,看着窗外的雪景。
风雪之中,几株腊梅正迎风绽放,散发出时浓时淡的幽香,而遒劲的枝干和白色、黄色的花朵和后面的白墙黑瓦构成一幅完美的画面。似乎那黛瓦就是画框,而白墙就是画纸,挥毫泼墨之后,那花朵和树枝栩栩如生。
沈君高显然对于徐陵这个模棱两可甚至直接回避了重点的回答很是不满,他一扬袖子,大步绕到徐陵的正面:“孝穆公,就算是您自己满足了,可是您可曾考虑过偌大的徐家之后应该怎么办?难道所有人都能够通过书院作为进身的途径么,陛下现在只是卡住了我们这些家族直接提供人才的道路,谁知道在这之后又会不会······”
“又会如何?”徐陵径直问道。
老人微微眯眼,目光甚是锋锐。
而沈君高几乎下意识的打了一个寒颤,仿佛站在眼前的还是当初那个在朝堂上把陈顼骂的狗血喷头的年轻官员,一时间沈君高竟然不敢多说什么。
徐陵回过头,沉声说道:“季高,老夫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三百年来,世家一直都是支撑一个王朝向前走的根本,其实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如果没有世家在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和提供财富,无论是哪一个王朝实际上都不会长久。”
沈君高怔了一下。
这样说的确也没有错,南北朝之所以长期以来能够维持这样势均力敌的对抗,和世家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一个王朝骤然间没有了世家的支持,单单凭借几乎没有受到过什么教育的百姓和更没有什么所谓的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士卒,是没有办法对抗任何一个敌人的。
王朝的君主只能通过世家才能把整个国家的所有力量汇聚成一个整体,当然了相应的,君主也必须要确保世家的存在。
与其说是世家在攫取权力,倒不如说是他们和王朝、皇权共生,他们依靠皇权来获取利益,同时他们也把生长和进步的力量反哺给王朝和君主。
“既然如此······”沈君高瞪大眼睛。
“可是一切终归需要改变。”徐陵淡淡的说道,“陛下天资过人,不可能不会明白,实际上世家的存在对于他的统治并没有太大的威胁,但是他更明白,如果不改变的话,那么就永远不可能真的让这个王朝变成一个诸如当年秦汉的整体。”
每一个世家都有着自己的利益,他们相互勾结、相互联合又相互对抗,在这种制衡体制下,实际上最不需要担心自己位置的就是皇帝陛下,比如当初看似是一个整体又相互制衡的王谢两家,就是因为这种对抗的存在,让他们必须需要一个皇帝站在中间。
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又一个的世家起起落落,但是王朝的更迭却不会单纯的和世家的更迭有关系。
而作为后果,这个王朝的大多数力量都消耗在了内耗之中,所以也永不可能向前走。
第一一八二章 恍若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