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东王庭 作者:程剑心
第1193章:绿野之乡()
“你不用把我当成小孩子哄,我的自尊心还不至于那么脆弱。”瓦莲京娜哭笑不得地说。
“嗯?既然你足够坚强,那我就实话实说,你所担心的那种极端情况,除非出现空前惨烈的天灾人祸,否则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罗兰敢下这样的断言,是基于对瓦雷斯和地球两个世界的历史变迁的比较研究。
“瓦雷斯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文明衰退、城市废弃的变故,比如奥术时代遍布天空的浮空城,在帝国末期几乎全部陨落,幸存下来的人们也都遁入僻野山村,躲避圣光教会的追杀,灯塔山就是一个典型,虽说这些奥术时代的遗民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灯塔山也算是一个颇有特色的魔法城邦,但是与奥术帝国时代的浮空都市群相比,扎根于泥土中的城镇建设的再好也与乡村无异。”
罗兰举了一个瓦莲京娜熟悉的例子,其实还有一些例证他不方便讲。
地球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文明倒退、人口大规模由城市向乡村迁徙的情况。比如罗马帝国末期,蛮族入侵摧毁了帝国在西方的根基,罗马市民逃亡到乡下躲避蛮族劫掠,致使许多繁华一时的都市沦为废墟。还有中世纪黑死病肆虐时期,也出现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居民逃亡潮,从法兰西到意大利,原本人口稠密的城镇沦为老鼠横行的鬼蜮,山清水秀的乡村则被幸存者当成逃离瘟疫的避难所。
“总得来说,若非出现王朝更替和天灾频发之类极其罕见的重大变故,就不太可能发生城镇人口大规模流入乡村的现象,反之,乡村人口不断流入城镇才是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之后的常态。”
“绿野之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那些被瓦莲京娜收养的孤儿,在这里受到周到的照顾,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获得宝贵的德鲁伊传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们满足了吗?还不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这处世外桃源,去新大陆追求梦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瓦莲京娜倾尽心血经营的“绿野之乡”都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寻常乡村公社发展得再好也赶不上“绿野之乡”,又怎么能够挽留那些对外面世界充满渴望的年轻的心。
当着金龙姐姐的面,罗兰不忍心揭她的伤疤,上面那些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转向泛泛之谈。
“城镇与乡村相比具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更方便的交通和通信,更繁荣的市场,更多的商机和商品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消费和娱乐选择,这些都是吸引人们从乡村走向城镇的动力。”
除此之外,罗兰在建设乡村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远东城镇的经营,确保城镇相对乡村的比较优势,这一理念在寇拉斯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当中体现的最为充分。
“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间,远东的乡村教育止于小学,中学则优先在城镇中设立,并且提供奖学金和低息助学贷款鼓励农村少年进城读书。”
罗兰为瓦莲京娜分析教育机会的差别,如何成为乡村青少年向城镇迁徙的动力。
“人们的眼界总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渐变开阔,志向也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日渐高远,那些在乡村接受小学教育的少年,倘若成绩出色,多半不甘心止步于小学毕业,渴望进入层次更高的学校以满足求知欲,然而乡村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教育机会,他们只能设法去就近的城镇中学就读,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这些走出乡村的年轻人一边在城里读书,一边模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心态和志向都将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他们完成学业,就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乡村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而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则更容易找到供其发挥才华的职业,青年知识分子需要城市这个舞台一展所学,并且普遍乐于冒险,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留在城镇生活,一旦站稳脚跟成家立业,也就实现了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角色转变。”
瓦莲京娜听得很入神。罗兰丝丝入扣的分析、推演使她看到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想的多了,难免患得患失。
“亲爱的,先说好,你可不要笑我,听了你的分析,我又开始担心乡村人口过度涌入城镇,一方面会使农场出现劳工荒,另一方面也给城镇造成很大压力。”瓦莲京娜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怜悯,“我走访过瓦雷斯各国很多大城市,根据我的观察,那些进城闯荡的乡下人真正能在城里立足的只是极少数,更多人只能在贫民窟混日子,你就不担心远东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实话我的确有这样的顾虑,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罗兰迎上瓦莲京娜的目光,眼中充满自信,“首先应该看到乡村公社完善的福利保障对那些厌恶风险的中老年人很有吸引力,尽管务农收入不高,乡村生活平淡单调,最起码生老病死都有公社照顾,要是进了城,可就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保障啦。”
瓦莲京娜点头表示认同,“上了年纪的乡下人的确更保守,更恋家,渴望进城的主要是那些乡村青年,年轻就是本钱,他们更愿意冒险,但是进城以后会怎么样呢?贫民窟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归宿……”
“城市里之所以出现贫民窟,主要原因是无法为进城务工的乡村青年提供充足且待遇较好的工作机会。”罗兰接过瓦莲京娜的话茬,指出城市出现“贫民窟”的根源在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都可以提供工作岗位,其中工业——准确的说是制造业——能够为来自乡村的劳动者提供最多的工作岗位,商业和服务业相对而言就业门槛要更高一些,若想避免城镇出现贫民窟,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一剂良药。”
第1193章:绿野之乡()
-
第1193章:绿野之乡()
“你不用把我当成小孩子哄,我的自尊心还不至于那么脆弱。”瓦莲京娜哭笑不得地说。
“嗯?既然你足够坚强,那我就实话实说,你所担心的那种极端情况,除非出现空前惨烈的天灾人祸,否则几乎不可能在现实中发生。”罗兰敢下这样的断言,是基于对瓦雷斯和地球两个世界的历史变迁的比较研究。
“瓦雷斯历史上不止一次出现过文明衰退、城市废弃的变故,比如奥术时代遍布天空的浮空城,在帝国末期几乎全部陨落,幸存下来的人们也都遁入僻野山村,躲避圣光教会的追杀,灯塔山就是一个典型,虽说这些奥术时代的遗民现在日子过得还不错,灯塔山也算是一个颇有特色的魔法城邦,但是与奥术帝国时代的浮空都市群相比,扎根于泥土中的城镇建设的再好也与乡村无异。”
罗兰举了一个瓦莲京娜熟悉的例子,其实还有一些例证他不方便讲。
地球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文明倒退、人口大规模由城市向乡村迁徙的情况。比如罗马帝国末期,蛮族入侵摧毁了帝国在西方的根基,罗马市民逃亡到乡下躲避蛮族劫掠,致使许多繁华一时的都市沦为废墟。还有中世纪黑死病肆虐时期,也出现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居民逃亡潮,从法兰西到意大利,原本人口稠密的城镇沦为老鼠横行的鬼蜮,山清水秀的乡村则被幸存者当成逃离瘟疫的避难所。
“总得来说,若非出现王朝更替和天灾频发之类极其罕见的重大变故,就不太可能发生城镇人口大规模流入乡村的现象,反之,乡村人口不断流入城镇才是人类社会步入工业时代之后的常态。”
“绿野之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那些被瓦莲京娜收养的孤儿,在这里受到周到的照顾,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能获得宝贵的德鲁伊传承,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他们满足了吗?还不是有很多年轻人选择离开这处世外桃源,去新大陆追求梦想、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瓦莲京娜倾尽心血经营的“绿野之乡”都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寻常乡村公社发展得再好也赶不上“绿野之乡”,又怎么能够挽留那些对外面世界充满渴望的年轻的心。
当着金龙姐姐的面,罗兰不忍心揭她的伤疤,上面那些话到了嘴边又咽回去,转向泛泛之谈。
“城镇与乡村相比具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更方便的交通和通信,更繁荣的市场,更多的商机和商品带来更多、更好的工作、消费和娱乐选择,这些都是吸引人们从乡村走向城镇的动力。”
除此之外,罗兰在建设乡村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对远东城镇的经营,确保城镇相对乡村的比较优势,这一理念在寇拉斯政府推行的教育政策当中体现的最为充分。
“第一个五年规划期间,远东的乡村教育止于小学,中学则优先在城镇中设立,并且提供奖学金和低息助学贷款鼓励农村少年进城读书。”
罗兰为瓦莲京娜分析教育机会的差别,如何成为乡村青少年向城镇迁徙的动力。
“人们的眼界总是随着知识的积累渐变开阔,志向也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日渐高远,那些在乡村接受小学教育的少年,倘若成绩出色,多半不甘心止步于小学毕业,渴望进入层次更高的学校以满足求知欲,然而乡村无法提供更进一步的教育机会,他们只能设法去就近的城镇中学就读,在接下来的数年里,这些走出乡村的年轻人一边在城里读书,一边模仿城里人的生活方式,心态和志向都将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他们完成学业,就会发现自己掌握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在乡村很难找到用武之地,而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则更容易找到供其发挥才华的职业,青年知识分子需要城市这个舞台一展所学,并且普遍乐于冒险,他们中的大多数会选择留在城镇生活,一旦站稳脚跟成家立业,也就实现了从‘乡下人‘到‘城里人’的角色转变。”
瓦莲京娜听得很入神。罗兰丝丝入扣的分析、推演使她看到智慧碰撞出的火花,想的多了,难免患得患失。
“亲爱的,先说好,你可不要笑我,听了你的分析,我又开始担心乡村人口过度涌入城镇,一方面会使农场出现劳工荒,另一方面也给城镇造成很大压力。”瓦莲京娜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怜悯,“我走访过瓦雷斯各国很多大城市,根据我的观察,那些进城闯荡的乡下人真正能在城里立足的只是极少数,更多人只能在贫民窟混日子,你就不担心远东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说实话我的确有这样的顾虑,但是,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罗兰迎上瓦莲京娜的目光,眼中充满自信,“首先应该看到乡村公社完善的福利保障对那些厌恶风险的中老年人很有吸引力,尽管务农收入不高,乡村生活平淡单调,最起码生老病死都有公社照顾,要是进了城,可就享受不到这些福利保障啦。”
瓦莲京娜点头表示认同,“上了年纪的乡下人的确更保守,更恋家,渴望进城的主要是那些乡村青年,年轻就是本钱,他们更愿意冒险,但是进城以后会怎么样呢?贫民窟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归宿……”
“城市里之所以出现贫民窟,主要原因是无法为进城务工的乡村青年提供充足且待遇较好的工作机会。”罗兰接过瓦莲京娜的话茬,指出城市出现“贫民窟”的根源在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农业、工业、商业和服务业都可以提供工作岗位,其中工业——准确的说是制造业——能够为来自乡村的劳动者提供最多的工作岗位,商业和服务业相对而言就业门槛要更高一些,若想避免城镇出现贫民窟,大力发展制造业是一剂良药。”
第1193章:绿野之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