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鉴赏家 作者:庾乐
第一百二十章 青铜器鉴别
见赵天明这种表情,杨副总他们也是很难看,如果全都是假的,那这次的损失就有点大。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宝物,花了两百多万的。
“怎么样?”杨副总立即询问道。
赵天明摇头:“先让我再看看。”
说着,又拿起其他的物件,这一批总共有十二件,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吕通安慰杨副总:“杨总,有几件我是能确定的,不是赝品。”
杨副总这才微微安心,暗道:那就好,那就好!就算不赚钱,只要不舍本太严重,都能接受,就当是买一个教训好了。
然而,赵天明没有那么乐观。一连看了好几件,心惊不已。
他从中取出三件,正是吕通看不透的那三件。吕通一看,心中更加佩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强。
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出问题的物件来,眼力起码是够毒辣的。
他举起拇指:“厉害!真是厉害!”
杨副总一看,就知道肯定这三件东西有问题,拍卖行的两位鉴定师都如此认为,基本上已成为定局。
还好,只是三件而已,这个损失,他们拍卖行能够承受。
“看来,吕哥也瞧出这三件的问题所在。”赵天明笑道。
吕通点头:“这三件青铜器,造假的手段也是高明,我一开始,就以为是刚出土的物件,没看出是假货。但后面,越看越假。”
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造假技术,是越来越高明,他鉴定起来也是非常吃力。就比如这次,打了眼。
偏偏青铜器,是文物收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青铜器的器形雄伟、纹饰瑰丽,在数千年悠久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
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近年来国内青铜器的价格一路狂涨,过去曾被走私出境的青铜器正在源源不断地回流。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
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还是小地摊,几乎只要有古董的地方都能见到假铜器。
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将泛滥到古董市场与藏家手中的假青铜器收集起来,足以制造两艘青铜航空母舰。
与其他类别的文物鉴定技术不同,目前青铜器的鉴定已经采用了一些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鉴定手段。
不过,他们拍卖行暂时还没有那种科学的仪器,在前些日子,杨副总就提出过进购鉴定仪器,降低打眼的风险。
“主要是这批东西有点多,让吕哥眼睛看花了。否则,应该还是不难看穿破绽的。”赵天明说道。
这话,也是给吕通留了面子。
青铜器是人们将铅、锡、铜等矿石原料经过熔炼后,将其所形成的集合体还原提炼出纯度较高的铅、锡、铜,再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在一起铸造而成的。在其形成后所经历的复杂环境中,各种金属被重新腐蚀而成了类似铜矿石的物质。
鉴别青铜器,最主要,还是看铜锈。
铜锈大多都是由组成青铜器的金属铜、锡、铅等金属成分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元素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铜的各种化合物,颜色多以绿、蓝为主。
根据赵天明之前查阅的资料,存世时间短、保存较完好的铜器表面锈蚀较轻,一般会有如“黑漆古”或“水银皮”等膜层,这些膜层同样是铜器的组成物质被氧化、溶解或侵蚀后富集、沉淀而成的。
“这些铜锈,认真看的话,会发现它们有问题,不是自然形成的。”
赵天明接着说道:“古锈蚀在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受复杂环境中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作用,如污染、风化等,在这些作用的长期交替侵蚀下,占铜器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貌。”
这些相对稳定的锈蚀是铜器数千年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妥协的厉史产物,呈现出和谐的自然美,也是其饱经沧桑的象征。
它们不仅能反映出铜器的原料组成,还记录着铜器与环境“相处”的漫长岁月中的各种信息。
从这层面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对锈蚀的分布、形态、颜色、光泽等等来判断铜器的真伪。
吕通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他也懂。
他明白,为仿品上锈是现代青铜仿古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锈蚀仿造的相似程度,直接决定仿造是否成功。所以仿造者要用各种方法来仿古锈。
吕通甚至知道好几种造假的方法,比如种植锈、胶着锈、烧熔锈、电镀锈、移植锈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为了造假,那些人也算是绞尽脑汁。
所谓的“种植锈”,就是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和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胶着锈则是用胶水、松香、白岌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只要针对它们辨认,是不难检查出它们的异状,辨认出真伪来。
吕通鉴别古锈跟新锈,方法其实很简单。
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作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夹住掉不下来。对于古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用这种方法鉴定也很有效。
可是,这次偏偏不管用,才导致收到三件赝品,给拍卖行蒙受损失。
“其他的都没事吧?”杨副总问道。
只要其他的都正常,那就好办,管它是不是刚出土的,放在手中几年,谁还能看出是刚出土的?
赵天明摇头,苦笑道:“其他的问题更大,处理不好,拍卖行的麻烦就大了。”
第一百二十章 青铜器鉴别
第一百二十章 青铜器鉴别
见赵天明这种表情,杨副总他们也是很难看,如果全都是假的,那这次的损失就有点大。尤其是这里面还有一件比较重要的宝物,花了两百多万的。
“怎么样?”杨副总立即询问道。
赵天明摇头:“先让我再看看。”
说着,又拿起其他的物件,这一批总共有十二件,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吕通安慰杨副总:“杨总,有几件我是能确定的,不是赝品。”
杨副总这才微微安心,暗道:那就好,那就好!就算不赚钱,只要不舍本太严重,都能接受,就当是买一个教训好了。
然而,赵天明没有那么乐观。一连看了好几件,心惊不已。
他从中取出三件,正是吕通看不透的那三件。吕通一看,心中更加佩服,这个年轻人,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强。
毕竟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找出问题的物件来,眼力起码是够毒辣的。
他举起拇指:“厉害!真是厉害!”
杨副总一看,就知道肯定这三件东西有问题,拍卖行的两位鉴定师都如此认为,基本上已成为定局。
还好,只是三件而已,这个损失,他们拍卖行能够承受。
“看来,吕哥也瞧出这三件的问题所在。”赵天明笑道。
吕通点头:“这三件青铜器,造假的手段也是高明,我一开始,就以为是刚出土的物件,没看出是假货。但后面,越看越假。”
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的造假技术,是越来越高明,他鉴定起来也是非常吃力。就比如这次,打了眼。
偏偏青铜器,是文物收藏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青铜器的器形雄伟、纹饰瑰丽,在数千年悠久的岁月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集极高的文物价值与艺术价值于一身。
随着收藏市场的火爆,近年来国内青铜器的价格一路狂涨,过去曾被走私出境的青铜器正在源源不断地回流。
但另一方面,由于其仿造所需的生产条件以及工艺并不复杂,所以仿古铜器成为一些不法之徒获取暴利的手段,诸如移植、拼接等仿造新工艺也层出不穷,令藏家防不胜防。
仿古铜器数量之多也让人叹为观止,无论古玩店铺还是小地摊,几乎只要有古董的地方都能见到假铜器。
因此,有人开玩笑说,如果将泛滥到古董市场与藏家手中的假青铜器收集起来,足以制造两艘青铜航空母舰。
与其他类别的文物鉴定技术不同,目前青铜器的鉴定已经采用了一些科技与传统相结合的鉴定手段。
不过,他们拍卖行暂时还没有那种科学的仪器,在前些日子,杨副总就提出过进购鉴定仪器,降低打眼的风险。
“主要是这批东西有点多,让吕哥眼睛看花了。否则,应该还是不难看穿破绽的。”赵天明说道。
这话,也是给吕通留了面子。
青铜器是人们将铅、锡、铜等矿石原料经过熔炼后,将其所形成的集合体还原提炼出纯度较高的铅、锡、铜,再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在一起铸造而成的。在其形成后所经历的复杂环境中,各种金属被重新腐蚀而成了类似铜矿石的物质。
鉴别青铜器,最主要,还是看铜锈。
铜锈大多都是由组成青铜器的金属铜、锡、铅等金属成分与周围环境中的其他元素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而生成铜的各种化合物,颜色多以绿、蓝为主。
根据赵天明之前查阅的资料,存世时间短、保存较完好的铜器表面锈蚀较轻,一般会有如“黑漆古”或“水银皮”等膜层,这些膜层同样是铜器的组成物质被氧化、溶解或侵蚀后富集、沉淀而成的。
“这些铜锈,认真看的话,会发现它们有问题,不是自然形成的。”
赵天明接着说道:“古锈蚀在形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受复杂环境中各种物理的、化学的作用,如污染、风化等,在这些作用的长期交替侵蚀下,占铜器会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貌。”
这些相对稳定的锈蚀是铜器数千年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妥协的厉史产物,呈现出和谐的自然美,也是其饱经沧桑的象征。
它们不仅能反映出铜器的原料组成,还记录着铜器与环境“相处”的漫长岁月中的各种信息。
从这层面出发,我们可以通过对锈蚀的分布、形态、颜色、光泽等等来判断铜器的真伪。
吕通一边听,一边点头,这他也懂。
他明白,为仿品上锈是现代青铜仿古工艺中非常关键的一道工序,锈蚀仿造的相似程度,直接决定仿造是否成功。所以仿造者要用各种方法来仿古锈。
吕通甚至知道好几种造假的方法,比如种植锈、胶着锈、烧熔锈、电镀锈、移植锈等等,可谓是花样百出,为了造假,那些人也算是绞尽脑汁。
所谓的“种植锈”,就是将酸、碱、盐等各种化学药品掺和金属粉涂抹到仿品表面,然后再埋到土里来“种植”伪锈。
胶着锈则是用胶水、松香、白岌浆、清漆等胶状物调配各种矿石粉、颜料,涂抹到铜器上。或从别的古铜器上取下真锈拌入清漆或胶水中涂抹到仿古铜器上。
这些方法,都各有优劣,只要针对它们辨认,是不难检查出它们的异状,辨认出真伪来。
吕通鉴别古锈跟新锈,方法其实很简单。
用针尖刺扎铜锈部位,古铜锈非常坚硬难以刺入,而那些用胶水制作的伪锈不但容易刺入,松开手后针会被伪锈夹住掉不下来。对于古铜器上那些修补过的部位用这种方法鉴定也很有效。
可是,这次偏偏不管用,才导致收到三件赝品,给拍卖行蒙受损失。
“其他的都没事吧?”杨副总问道。
只要其他的都正常,那就好办,管它是不是刚出土的,放在手中几年,谁还能看出是刚出土的?
赵天明摇头,苦笑道:“其他的问题更大,处理不好,拍卖行的麻烦就大了。”
第一百二十章 青铜器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