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作者:青玉狮子
第二十五章 纪录保持者
入得宫来,关卓凡和几个军机大臣先到军机处,一班军机章京上来参见,彼此打过招呼,关卓凡就呆在军机处里,和几位大军机一边聊天,一边等候。
以前等候召见,是在专门的朝房;但这一次并非只是召见他一人,而是要举行“大将军奏凯”的典礼,参加的,是满朝文武:王公亲贵、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大伙儿都在自个衙门的班房里候着。
举行典礼的地点,还是养心殿,但不是两宫皇太后平日听政的东暖阁——地方太小了,而是养心殿的明殿,即正殿。
太监们昨天开始就里里外外地打扫养心殿,现在已是纤尘不染。
明殿正中设一张一丈一尺的紫檀御案,搭着绣有“同春”花色的卓围,系着明黄色的缎子。
御案后面,摆一张御榻,铺着簇新的黄缎皮褥子——这是为小皇帝准备的。
御榻后面,一左一右,两张御座,上面各悬一幅方眼黄纱,这是两宫皇太后的座位。
巳时正,即九点正,文武百官进殿。
巳时三刻,接太监传报,鸿胪寺的官员宣布:皇帝已奉两宫銮舆,起驾而来。
于是净鞭一响,肃然无声。
不久,醇王打头,一班御前大臣先进殿来,然后两边一分,左右成列,后面,小皇帝的明黄软轿居中而入。
站好班的文武们一齐跪接。
接着,两宫皇太后的软轿并排而入。
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升座后,鸿胪寺的赞礼官高声唱礼,文武百官,三跪九叩。
大伙儿起身后,一个蓝翎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喊道:“有旨意,着恭亲王宣旨。”
恭王出班,另外一个太监双手捧着黄绫圣旨,躬身递上,蓝翎太监接过。转身双手递给了恭王。
恭王面向群臣,展开圣旨,轻咳一声,说道:“关卓凡听旨。”
关卓凡出班,重新跪了下来。
曹毓瑛的手笔,洋洋洒洒,将关卓凡的功劳,从头到尾铺叙了一遍,好一篇花团锦簇文章!
先讲祺祥政变,关卓凡“擎天扈驾。剪除凶顽”;再说上海之役。“不以名位为念。独赴君父之难”;苏常战役,“扫荡妖氛,迭复失地”;炮击金陵,“群丑丧魄。巨憨就擒”。
接着到了美国,“不避万里波涛之险,提军入美。荒服异域,百转功成,乃涤清南逆,订定中美万世盟谊”,“天朝兵威扬于海外,圣化恩泽流及荒蛮”。
回到国内,“人不解甲。马不卸鞍”,“雷霆扫穴,回匪乃作齑粉”,“霹雳手段,积捻一朝尽荡”;然后。“枭獍胆碎,苗逆授首”。
终于到了戏肉。
“该员谋勇兼备,公忠体国,扶危定顷,虽古之名臣不能过也。朕思爵以劝功之义,岂肯因循?关卓凡着加恩锡赐固山贝子衔,赏用金黄带,一切仿宗室贝子例,入宗人府玉牒。”
关卓凡脑子里轻轻地“嗡”了一声。
没完。
“固山贝子爵承三世后再行照例降等,至不入八分辅国公,世袭罔替。”
没完。
“赐‘毅勇忠诚’四字佳号。”
没完。
“赐四团龙服,图形紫光阁。”
没完。
“赏加太子太保衔。”
总算完了。
并非没有一点预感,但事实面前,关卓凡还是觉得,哇!
清朝的爵位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宗室体系,即爱新觉罗他们家的;一个是所谓“世爵”,或者称“世职”,即异姓功臣体系。
关卓凡原来的公爵,是“世爵”中的“顶封”,对应宗室体系的话,大致相当于奉恩镇国公,或者低一级的奉恩辅国公。
奉恩镇国公之上,是固山贝子,这是为皇子准备的封爵。
现在,嘿嘿,爱新觉罗认定我是他们家人啦。
“入宗人府玉牒”,“赏用金黄带”,“仿宗室贝子例”,这三点加在一起表明,这个“固山贝子”不仅仅是一种荣衔,而是被真正纳入了帝系,即努尔哈赤的老爸塔吉克的子孙这一系。
“玉牒”是皇帝的家谱,分“黄册”和“红册”。
清制,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吉克的子孙为“大宗”,称“宗室”,入玉牒黄册,用黄色腰带,即“金黄带”,俗谓“黄带子”者也;塔吉克叔伯兄弟之子孙为“小宗”,称“觉罗”,入玉牒红册,用红色腰带,俗谓“红带子”者也。
不知道宗人府会拐弯抹角把“关卓凡”安在塔吉克老先生哪位子孙的后面?旗人往上查祖宗八代,大多沾亲带故,说不定也不算生安硬造啦。
嘿嘿,俺潜伏得够深的啊。
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你们几位,不好意思,见到我,得正儿八经地给我行大礼了,哈哈。
有清一朝,异姓功臣生前得封贝子衔的,只有福康安一人。但福安康是富察皇后的亲侄子,地道的“外戚”。还有,他封贝子时,已经四十多岁。而且,不到半年就挂掉了。
而且,不晓得他进了“玉牒”没有?
总之,我肯定是纪录保持者了。
奉恩辅国公之下,是“不入八分镇国公”,接着就是“不入八分辅国公”。
所谓“八分”,指的是显示身份的八种标志:朱轮、紫缰、玉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双眼”即“双眼花翎”,“皮条”是车子上用以清道的皮鞭。
“不入八分”就是不能用这八种家什。级别在“不入八分”之上的,就是可以用这八种家什。不过,“不入八分辅国公”依然算“超品”,大致和“世爵”中的伯爵对应。
就是说,即便俺从现在就开始混吃等死,俺的后世子孙也代代都是“超品大官”。
特旨许以四字为爵号的,有清一朝只有四人:阿桂、兆慧、明瑞、福康安。
“四团龙服”是王爵的服饰,贝子的补服是“两团行蟒”,就是说,俺这个贝子,可以穿亲王、郡王的衣服照相。
“太子太保”,嘿嘿,这个人臣的极品勋名,在俺现在的一堆衔头中,居然是最不值钱的一个了。
关卓凡朗声道:“臣领旨谢恩。”然后磕下头去。
伏在地上,也能感觉到黄纱后面,两位御姐压抑不住的笑意。
然后是轩军有功将佐的封赏。
打头的是张勇,晋一等子爵,领山东提督事。
张勇所带马队,打赢无比关键的入美第一战;之后在马队基础上扩编而来的骑兵师,在多个战役战斗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他协助关卓凡和华尔指挥全军,也算是有板有眼。
接下来是伊克桑,晋二等子爵,领安徽提督事。
伊克桑打得也好,但能够紧随张勇之后,当然也是占了他是旗人的便宜。
华尔,晋三等子爵,赏头品顶戴,加提督衔。
福瑞斯特,封三等男爵,赏头品顶戴、黄马褂,加提督衔。
“福鬼子”能够一跃而入“五等封”,最关键是他指挥的第一师击灭东捻“蓝旗”,击毙任柱。
姜德,封一等轻车都尉,接任张勇所遗之狼山镇总兵,加提督衔,赏头品顶戴、黄马褂。
姜德这个一等轻车都尉,最关键是他在入美平叛第一次大会战查塔努加战役中,“先登”传教士高地的南逆主阵地。
吴建瀛,封骑都尉,授丰台大营右提督,赏穿黄马褂。
白齐文,封骑都尉,加提督衔,赐“巴图鲁”名号,赏头品顶戴、黄马褂。
郑国魁,封云骑尉,记名总兵。
方济成,记名副将。
展东禄,记名副将。
图林,封云骑尉,记名总兵。
安德森,赐“巴图鲁”名号,赏二品顶戴、黄马褂。
伊克桑所遗之苏松镇总兵,着由关卓凡稍后保荐。
这一系列的封赏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张勇的“领山东提督事”,伊克桑的“领安徽提督事”。
*
第二十五章 纪录保持者
第二十五章 纪录保持者
入得宫来,关卓凡和几个军机大臣先到军机处,一班军机章京上来参见,彼此打过招呼,关卓凡就呆在军机处里,和几位大军机一边聊天,一边等候。
以前等候召见,是在专门的朝房;但这一次并非只是召见他一人,而是要举行“大将军奏凯”的典礼,参加的,是满朝文武:王公亲贵、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大伙儿都在自个衙门的班房里候着。
举行典礼的地点,还是养心殿,但不是两宫皇太后平日听政的东暖阁——地方太小了,而是养心殿的明殿,即正殿。
太监们昨天开始就里里外外地打扫养心殿,现在已是纤尘不染。
明殿正中设一张一丈一尺的紫檀御案,搭着绣有“同春”花色的卓围,系着明黄色的缎子。
御案后面,摆一张御榻,铺着簇新的黄缎皮褥子——这是为小皇帝准备的。
御榻后面,一左一右,两张御座,上面各悬一幅方眼黄纱,这是两宫皇太后的座位。
巳时正,即九点正,文武百官进殿。
巳时三刻,接太监传报,鸿胪寺的官员宣布:皇帝已奉两宫銮舆,起驾而来。
于是净鞭一响,肃然无声。
不久,醇王打头,一班御前大臣先进殿来,然后两边一分,左右成列,后面,小皇帝的明黄软轿居中而入。
站好班的文武们一齐跪接。
接着,两宫皇太后的软轿并排而入。
皇帝和两宫皇太后升座后,鸿胪寺的赞礼官高声唱礼,文武百官,三跪九叩。
大伙儿起身后,一个蓝翎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喊道:“有旨意,着恭亲王宣旨。”
恭王出班,另外一个太监双手捧着黄绫圣旨,躬身递上,蓝翎太监接过。转身双手递给了恭王。
恭王面向群臣,展开圣旨,轻咳一声,说道:“关卓凡听旨。”
关卓凡出班,重新跪了下来。
曹毓瑛的手笔,洋洋洒洒,将关卓凡的功劳,从头到尾铺叙了一遍,好一篇花团锦簇文章!
先讲祺祥政变,关卓凡“擎天扈驾。剪除凶顽”;再说上海之役。“不以名位为念。独赴君父之难”;苏常战役,“扫荡妖氛,迭复失地”;炮击金陵,“群丑丧魄。巨憨就擒”。
接着到了美国,“不避万里波涛之险,提军入美。荒服异域,百转功成,乃涤清南逆,订定中美万世盟谊”,“天朝兵威扬于海外,圣化恩泽流及荒蛮”。
回到国内,“人不解甲。马不卸鞍”,“雷霆扫穴,回匪乃作齑粉”,“霹雳手段,积捻一朝尽荡”;然后。“枭獍胆碎,苗逆授首”。
终于到了戏肉。
“该员谋勇兼备,公忠体国,扶危定顷,虽古之名臣不能过也。朕思爵以劝功之义,岂肯因循?关卓凡着加恩锡赐固山贝子衔,赏用金黄带,一切仿宗室贝子例,入宗人府玉牒。”
关卓凡脑子里轻轻地“嗡”了一声。
没完。
“固山贝子爵承三世后再行照例降等,至不入八分辅国公,世袭罔替。”
没完。
“赐‘毅勇忠诚’四字佳号。”
没完。
“赐四团龙服,图形紫光阁。”
没完。
“赏加太子太保衔。”
总算完了。
并非没有一点预感,但事实面前,关卓凡还是觉得,哇!
清朝的爵位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宗室体系,即爱新觉罗他们家的;一个是所谓“世爵”,或者称“世职”,即异姓功臣体系。
关卓凡原来的公爵,是“世爵”中的“顶封”,对应宗室体系的话,大致相当于奉恩镇国公,或者低一级的奉恩辅国公。
奉恩镇国公之上,是固山贝子,这是为皇子准备的封爵。
现在,嘿嘿,爱新觉罗认定我是他们家人啦。
“入宗人府玉牒”,“赏用金黄带”,“仿宗室贝子例”,这三点加在一起表明,这个“固山贝子”不仅仅是一种荣衔,而是被真正纳入了帝系,即努尔哈赤的老爸塔吉克的子孙这一系。
“玉牒”是皇帝的家谱,分“黄册”和“红册”。
清制,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吉克的子孙为“大宗”,称“宗室”,入玉牒黄册,用黄色腰带,即“金黄带”,俗谓“黄带子”者也;塔吉克叔伯兄弟之子孙为“小宗”,称“觉罗”,入玉牒红册,用红色腰带,俗谓“红带子”者也。
不知道宗人府会拐弯抹角把“关卓凡”安在塔吉克老先生哪位子孙的后面?旗人往上查祖宗八代,大多沾亲带故,说不定也不算生安硬造啦。
嘿嘿,俺潜伏得够深的啊。
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你们几位,不好意思,见到我,得正儿八经地给我行大礼了,哈哈。
有清一朝,异姓功臣生前得封贝子衔的,只有福康安一人。但福安康是富察皇后的亲侄子,地道的“外戚”。还有,他封贝子时,已经四十多岁。而且,不到半年就挂掉了。
而且,不晓得他进了“玉牒”没有?
总之,我肯定是纪录保持者了。
奉恩辅国公之下,是“不入八分镇国公”,接着就是“不入八分辅国公”。
所谓“八分”,指的是显示身份的八种标志:朱轮、紫缰、玉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双眼”即“双眼花翎”,“皮条”是车子上用以清道的皮鞭。
“不入八分”就是不能用这八种家什。级别在“不入八分”之上的,就是可以用这八种家什。不过,“不入八分辅国公”依然算“超品”,大致和“世爵”中的伯爵对应。
就是说,即便俺从现在就开始混吃等死,俺的后世子孙也代代都是“超品大官”。
特旨许以四字为爵号的,有清一朝只有四人:阿桂、兆慧、明瑞、福康安。
“四团龙服”是王爵的服饰,贝子的补服是“两团行蟒”,就是说,俺这个贝子,可以穿亲王、郡王的衣服照相。
“太子太保”,嘿嘿,这个人臣的极品勋名,在俺现在的一堆衔头中,居然是最不值钱的一个了。
关卓凡朗声道:“臣领旨谢恩。”然后磕下头去。
伏在地上,也能感觉到黄纱后面,两位御姐压抑不住的笑意。
然后是轩军有功将佐的封赏。
打头的是张勇,晋一等子爵,领山东提督事。
张勇所带马队,打赢无比关键的入美第一战;之后在马队基础上扩编而来的骑兵师,在多个战役战斗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另外,他协助关卓凡和华尔指挥全军,也算是有板有眼。
接下来是伊克桑,晋二等子爵,领安徽提督事。
伊克桑打得也好,但能够紧随张勇之后,当然也是占了他是旗人的便宜。
华尔,晋三等子爵,赏头品顶戴,加提督衔。
福瑞斯特,封三等男爵,赏头品顶戴、黄马褂,加提督衔。
“福鬼子”能够一跃而入“五等封”,最关键是他指挥的第一师击灭东捻“蓝旗”,击毙任柱。
姜德,封一等轻车都尉,接任张勇所遗之狼山镇总兵,加提督衔,赏头品顶戴、黄马褂。
姜德这个一等轻车都尉,最关键是他在入美平叛第一次大会战查塔努加战役中,“先登”传教士高地的南逆主阵地。
吴建瀛,封骑都尉,授丰台大营右提督,赏穿黄马褂。
白齐文,封骑都尉,加提督衔,赐“巴图鲁”名号,赏头品顶戴、黄马褂。
郑国魁,封云骑尉,记名总兵。
方济成,记名副将。
展东禄,记名副将。
图林,封云骑尉,记名总兵。
安德森,赐“巴图鲁”名号,赏二品顶戴、黄马褂。
伊克桑所遗之苏松镇总兵,着由关卓凡稍后保荐。
这一系列的封赏中,最值得留意的是张勇的“领山东提督事”,伊克桑的“领安徽提督事”。
*
第二十五章 纪录保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