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1995 作者:愚乐
第九十三章 第一个上道的人
杜存志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完全按照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作息时间表来安排,夏季每天中午12点30分午睡,2点钟准时起床,当杜秋洗完澡的时候,他也正好醒了,精神奕奕的从卧室里出来,问道:“小秋,你下午几点开新闻发布会?”
“3点,在三江大学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杜秋用毛巾擦了擦头发,解释道:“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市政府开的,我是去当解说员,跟记者介绍一下设计云城官方网站时用到的几个新技术。”
“我看报纸上说这次发布会来了很多记者,其中还有一些外国来的?”
“市里花钱请了几个美国的记者过来,纯粹充门面,弄点国际影响,另外还有几个凑热闹的港台记者。”
杜秋说的很平淡,其实这次来云城的外国记者,并非都是充门面的,否则钟高山也不至于紧张,大清早的打电话找他咨询穿着问题。
6月份的时候,云城市政府批了几十万的经费给陈大猷,让他想办法宣传云城的官方网站,陈大猷本来打算在美国找几个杂牌记者或者冒牌记者走个过场,不过网景上市之后,骁龙成了硅谷风投界的香饽饽,吸引了一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媒体关注,也不知道他怎么忽悠的,除了《连线》和《红鲱鱼》这些专业it杂志之外,居然还把总部在香港的《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亚洲版记者弄到云城来了。
虽然只是亚洲版的记者,但毕竟是世界顶级媒体的子刊,所以官方非常重视,当杜秋在骁龙总部讲解poxes算法的时候,钟高山等一帮官僚则在招待这些记者,至于怎么个招待法,他就不知道了。
除此之外,东瀛很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大报《日经新闻》也派了两个记者过来,这两名记者还带了一个翻译,正是老熟人小松爱子,此人身份存疑,意图不明,杜秋怕杜存志会胡思乱想,就没多提。
杜春华很会交际,上至省级官员的家眷,下到街边摆摊的大妈,都能处好关系,因此消息非常灵通,知道东瀛记者是冲着杜秋来的,不过她什么也没说,打岔道:“爸,你不是和陈新民约了时间么?打个电话给他吧,让他跟我们一起坐小弟的车去。”
“行,我这就打,你和小秋把谨言哄起来。”
“我一个人哄就行了,小弟你先下去,把车里的空调打开,不然等会又闷又热的,谨言受不了。”
小屁孩真是越来越娇惯了……
等哪天亲妈不在家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调教调教……
90年代私家车很少,小区里到处都可以停车,杜秋的宝马就停在楼下花坛旁边的树荫里,他坐进去打开空调之后,打了个电话给姜丹枫,让她派个人到三江大学图书馆门口,等会好带领外公和亲妈去听讲座。
姜丹枫那边非常忙,这次没有远距离调情,公事公办的应了一声就挂了电话,杜秋打开车载收音机,一首《梦里水乡》才听了几句,就看到陈新民带着儿子陈元奇过来了。
“杜秋,中午回来休息了啊?我还以为你今天忙的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呢。”
“是挺忙的,出了一身汗,所以回来洗个澡。”杜秋扭头和陈元奇打了声招呼,问道:“奇奇,那本c语言的书看完了没?”
“看完了,但是有好多地方看不懂。”
“没关系,你先拿看得懂的知识练练手,不懂的先放一放,过阵子我有空了教你。”
“谢谢杜叔叔!”
陈新民很满意儿子的表现,面带着欣慰和希翼的笑容说道:“奇奇这孩子对编程挺感兴趣的,你给员工上课的那些录像带,我看一会就犯困,他硬是看完了,比看成龙的电影还认真,就是内容太深了,他看不太明白,整个一囫囵吞枣。”
“那些录像带是给有基础的人看的,奇奇现在还小,有点拔苗助长了,我以前也是自学的,等哪天整理一些心得出来,打印一份给他。”
“哎呀,杜秋,你对奇奇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上心,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了……”
陈新民是杜秋穿越之后受益最大的邻居,骁龙从他那采购了上百万的电子产品,经常上门提供售后服务,关系已经很铁了,讲了好几句感谢的话之后就换了话题,说道:“杜秋,你早上的演讲讲的真精彩,搞的我都想转行去做互联网生意了。”
“你早上也去会议中心了?我怎么没看见?”
“没有,最近店里生意比较红火,根本走不开,要不是想着带奇奇去听讲座涨涨见识,下午也没空回来。”陈新民揉了揉儿子的脑袋,然后才解释道:“我前几天给家里开通了互联网,中午在你们公司的bbs上看到了演讲稿。”
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强力督促下,云城终于在8月12日正式开通了互联网接入服务,陈新民属于最早去吃螃蟹的一批网民,杜秋闻言问道:“互联网用起来怎么样?”
“只能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是大开眼界,另一个是挥金如土。”陈新民哈哈一笑,说道:“网费太贵了,才开通了4天就花了300多块,奇奇他妈现在一听到猫叫就心惊胆颤的,晚上说梦话都在问我有没有把猫线给拔了。”
“一小时20块钱?”
“算上电话费的话不止20,我本来以为我做生意已经很黑了,没想到邮电局更黑!”陈新民朝前面坐了坐,用双手揽着前排座椅的靠枕,问道:“杜秋,你在演讲里说未来几年电脑市场会发展的很快,我也觉得是这样,现在电子配件都标准化了,兼容机和品牌机在质量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品牌机卖的比兼容机贵多了,利润也高,你说我去注册个公司,弄个品牌出来,有没有可行性?”
杜秋早上简单列举了10个未来5年市值会超过10亿的公司,其中硬件只是提了一下,并没有多说,没想到把现场都没去的陈新民给蛊惑动心了,有些佩服他的嗅觉和胆识,笑着问道:“陈哥,你想做10亿的大买卖?”
“我没你那么大本事,10亿什么的就不奢望了,不过男子汉大丈夫,总得有点拼搏精神,不能总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陈新民似乎已经想好了,头脑清晰的说道:“目前全国有几十个电脑品牌,三江省一个都没有,我要是搞出来了,政府那边应该会有不少优惠政策,毕竟电脑也算高科技产品,现在486在大城市开始淘汰了,但是在二三线城市还有不少商机,如果把价格降下来,我估计一年卖一两万台应该不成问题。”
“你现在一年能卖多少台电脑?”
“去年总共才卖了200多台486,今年托你的福,拿到了几个大单子,现在已经卖了700多台了,另外还有将近300台奔腾机。”
这买卖做的,不愧是街坊邻居里最有商业头脑的一个……
销售额不到一年增长了5倍多,难怪有雄心壮志了……
在原本的时空里,陈新民资产不少,光房子就有五六套,不过绝对算不上什么大企业家,杜秋不知道他到底能干出什么名堂,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去年全国电脑销量是多少?”
“65万台左右。”
“联想的销售额是多少?”
90年代中期电脑市场是外国公司的天下,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份额,陈新民没想到杜秋既不问惠普,也不问ibm,而是问了联想,楞了一下之后才说道:“他们好像卖了4万多台吧,是销量排行榜前五名里唯一的国产品牌。”
一年才卖4万多台?这也太寒酸了点,要知道20年后联想一个月就能卖400多万台电脑……
市场潜力极大,竞争对手却还很弱小,完全可以折腾折腾,反正连自己这种没什么经商天赋的宅男都能成亿万富豪,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目前骁龙的电子计税软件缺乏硬件配合,利润大头都让方正拿走了,操作系统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只能专注服务器领域的研发,不过未来肯定会朝pc端发展,现在投资陈新民,如果把公司做起来了,以后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如果没做起来,就当还了穿越前他教自己学编程的人情,顺便积累一些硬件制造方面的经验……
这时杜存志推开了防盗门,杜春华抱着睡眼惺忪的林谨言走出了楼梯口,杜秋不再琢磨,说道:“陈哥,我是做软件的,不懂硬件生意,不过电脑这玩意迟早会像电视机一样走入千家万户,你要是想做,我可以提供一些资金上的支持,别的就爱莫能助了。”
“行!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陈新民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道:“下个月我就去中关村和鹏城考察,然后弄个计划书出来,要是你觉得可以,最迟年底咱们就把牌子搞起来。”
第九十三章 第一个上道的人
第九十三章 第一个上道的人
杜存志的生活非常有规律,完全按照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作息时间表来安排,夏季每天中午12点30分午睡,2点钟准时起床,当杜秋洗完澡的时候,他也正好醒了,精神奕奕的从卧室里出来,问道:“小秋,你下午几点开新闻发布会?”
“3点,在三江大学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杜秋用毛巾擦了擦头发,解释道:“这个新闻发布会是市政府开的,我是去当解说员,跟记者介绍一下设计云城官方网站时用到的几个新技术。”
“我看报纸上说这次发布会来了很多记者,其中还有一些外国来的?”
“市里花钱请了几个美国的记者过来,纯粹充门面,弄点国际影响,另外还有几个凑热闹的港台记者。”
杜秋说的很平淡,其实这次来云城的外国记者,并非都是充门面的,否则钟高山也不至于紧张,大清早的打电话找他咨询穿着问题。
6月份的时候,云城市政府批了几十万的经费给陈大猷,让他想办法宣传云城的官方网站,陈大猷本来打算在美国找几个杂牌记者或者冒牌记者走个过场,不过网景上市之后,骁龙成了硅谷风投界的香饽饽,吸引了一些真正有影响力的媒体关注,也不知道他怎么忽悠的,除了《连线》和《红鲱鱼》这些专业it杂志之外,居然还把总部在香港的《华尔街日报》和《时代周刊》亚洲版记者弄到云城来了。
虽然只是亚洲版的记者,但毕竟是世界顶级媒体的子刊,所以官方非常重视,当杜秋在骁龙总部讲解poxes算法的时候,钟高山等一帮官僚则在招待这些记者,至于怎么个招待法,他就不知道了。
除此之外,东瀛很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大报《日经新闻》也派了两个记者过来,这两名记者还带了一个翻译,正是老熟人小松爱子,此人身份存疑,意图不明,杜秋怕杜存志会胡思乱想,就没多提。
杜春华很会交际,上至省级官员的家眷,下到街边摆摊的大妈,都能处好关系,因此消息非常灵通,知道东瀛记者是冲着杜秋来的,不过她什么也没说,打岔道:“爸,你不是和陈新民约了时间么?打个电话给他吧,让他跟我们一起坐小弟的车去。”
“行,我这就打,你和小秋把谨言哄起来。”
“我一个人哄就行了,小弟你先下去,把车里的空调打开,不然等会又闷又热的,谨言受不了。”
小屁孩真是越来越娇惯了……
等哪天亲妈不在家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调教调教……
90年代私家车很少,小区里到处都可以停车,杜秋的宝马就停在楼下花坛旁边的树荫里,他坐进去打开空调之后,打了个电话给姜丹枫,让她派个人到三江大学图书馆门口,等会好带领外公和亲妈去听讲座。
姜丹枫那边非常忙,这次没有远距离调情,公事公办的应了一声就挂了电话,杜秋打开车载收音机,一首《梦里水乡》才听了几句,就看到陈新民带着儿子陈元奇过来了。
“杜秋,中午回来休息了啊?我还以为你今天忙的连喝水的功夫都没有呢。”
“是挺忙的,出了一身汗,所以回来洗个澡。”杜秋扭头和陈元奇打了声招呼,问道:“奇奇,那本c语言的书看完了没?”
“看完了,但是有好多地方看不懂。”
“没关系,你先拿看得懂的知识练练手,不懂的先放一放,过阵子我有空了教你。”
“谢谢杜叔叔!”
陈新民很满意儿子的表现,面带着欣慰和希翼的笑容说道:“奇奇这孩子对编程挺感兴趣的,你给员工上课的那些录像带,我看一会就犯困,他硬是看完了,比看成龙的电影还认真,就是内容太深了,他看不太明白,整个一囫囵吞枣。”
“那些录像带是给有基础的人看的,奇奇现在还小,有点拔苗助长了,我以前也是自学的,等哪天整理一些心得出来,打印一份给他。”
“哎呀,杜秋,你对奇奇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上心,我都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了……”
陈新民是杜秋穿越之后受益最大的邻居,骁龙从他那采购了上百万的电子产品,经常上门提供售后服务,关系已经很铁了,讲了好几句感谢的话之后就换了话题,说道:“杜秋,你早上的演讲讲的真精彩,搞的我都想转行去做互联网生意了。”
“你早上也去会议中心了?我怎么没看见?”
“没有,最近店里生意比较红火,根本走不开,要不是想着带奇奇去听讲座涨涨见识,下午也没空回来。”陈新民揉了揉儿子的脑袋,然后才解释道:“我前几天给家里开通了互联网,中午在你们公司的bbs上看到了演讲稿。”
在省市两级政府的强力督促下,云城终于在8月12日正式开通了互联网接入服务,陈新民属于最早去吃螃蟹的一批网民,杜秋闻言问道:“互联网用起来怎么样?”
“只能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一个是大开眼界,另一个是挥金如土。”陈新民哈哈一笑,说道:“网费太贵了,才开通了4天就花了300多块,奇奇他妈现在一听到猫叫就心惊胆颤的,晚上说梦话都在问我有没有把猫线给拔了。”
“一小时20块钱?”
“算上电话费的话不止20,我本来以为我做生意已经很黑了,没想到邮电局更黑!”陈新民朝前面坐了坐,用双手揽着前排座椅的靠枕,问道:“杜秋,你在演讲里说未来几年电脑市场会发展的很快,我也觉得是这样,现在电子配件都标准化了,兼容机和品牌机在质量上没什么区别,但是品牌机卖的比兼容机贵多了,利润也高,你说我去注册个公司,弄个品牌出来,有没有可行性?”
杜秋早上简单列举了10个未来5年市值会超过10亿的公司,其中硬件只是提了一下,并没有多说,没想到把现场都没去的陈新民给蛊惑动心了,有些佩服他的嗅觉和胆识,笑着问道:“陈哥,你想做10亿的大买卖?”
“我没你那么大本事,10亿什么的就不奢望了,不过男子汉大丈夫,总得有点拼搏精神,不能总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陈新民似乎已经想好了,头脑清晰的说道:“目前全国有几十个电脑品牌,三江省一个都没有,我要是搞出来了,政府那边应该会有不少优惠政策,毕竟电脑也算高科技产品,现在486在大城市开始淘汰了,但是在二三线城市还有不少商机,如果把价格降下来,我估计一年卖一两万台应该不成问题。”
“你现在一年能卖多少台电脑?”
“去年总共才卖了200多台486,今年托你的福,拿到了几个大单子,现在已经卖了700多台了,另外还有将近300台奔腾机。”
这买卖做的,不愧是街坊邻居里最有商业头脑的一个……
销售额不到一年增长了5倍多,难怪有雄心壮志了……
在原本的时空里,陈新民资产不少,光房子就有五六套,不过绝对算不上什么大企业家,杜秋不知道他到底能干出什么名堂,沉吟了片刻之后问道:“去年全国电脑销量是多少?”
“65万台左右。”
“联想的销售额是多少?”
90年代中期电脑市场是外国公司的天下,占据了国内70%以上的份额,陈新民没想到杜秋既不问惠普,也不问ibm,而是问了联想,楞了一下之后才说道:“他们好像卖了4万多台吧,是销量排行榜前五名里唯一的国产品牌。”
一年才卖4万多台?这也太寒酸了点,要知道20年后联想一个月就能卖400多万台电脑……
市场潜力极大,竞争对手却还很弱小,完全可以折腾折腾,反正连自己这种没什么经商天赋的宅男都能成亿万富豪,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目前骁龙的电子计税软件缺乏硬件配合,利润大头都让方正拿走了,操作系统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只能专注服务器领域的研发,不过未来肯定会朝pc端发展,现在投资陈新民,如果把公司做起来了,以后会是一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如果没做起来,就当还了穿越前他教自己学编程的人情,顺便积累一些硬件制造方面的经验……
这时杜存志推开了防盗门,杜春华抱着睡眼惺忪的林谨言走出了楼梯口,杜秋不再琢磨,说道:“陈哥,我是做软件的,不懂硬件生意,不过电脑这玩意迟早会像电视机一样走入千家万户,你要是想做,我可以提供一些资金上的支持,别的就爱莫能助了。”
“行!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了。”陈新民是个雷厉风行的人,说道:“下个月我就去中关村和鹏城考察,然后弄个计划书出来,要是你觉得可以,最迟年底咱们就把牌子搞起来。”
第九十三章 第一个上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