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这一切都在两个小时内完成。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韦尼亚明科的组织能力。
    不过这也是因为有最高统帅部甚至斯大林的亲自协调……在这两小时的时间里,斯大林格勒方向几乎所有的运输都停了下来。
    此时的苏军有条件这么做,因为德第6集团军已经投降,斯大林格勒的前线运输已经没那么紧迫了。
    于是,包括汽车、两栖登陆船、火车在内的运输工具,全部都用于将这十三个近卫步兵师撤至斯大林格勒东岸。
    这些部队一撤到东岸马上就被拉进各个早就准备好的营地并控制起来……这些营地其实很容易找,因为在此之前伏尔加河东岸就有一个个准备增援至斯大林格勒的临时营地,韦尼亚明科要做的只是调来可靠的内务部军队拉上铁丝网就差不多了。
    很快,一支总兵力三千人的空降旅就组织起来并搭乘上火车运往阿赫图宾斯克。
    之所以是运往阿赫图宾斯克而不是兹纳缅斯克,是因为兹纳缅斯克在战役期间一直作为苏军增援斯大林格勒的前进基地,这里很明显会有许多德军间谍,空降旅在这里做准备就太显眼了。
    阿赫图宾斯克就不同,这里原本就有一个空军基地,空军所需要的一切都运往这里。
    于是,大批的运输机甚至滑翔机在这里降落也不足为奇。
    在空降部队准备着的时候,韦尼亚明科就专程去了一趟米洛韦。
    他是搭乘吉普车一路紧赶用两小时赶到米洛韦的。
    原本这时候是空降部队最紧张、最需要指挥的时候,身为指挥官的韦尼亚明科不应该离开空军基地,但韦尼亚明科却不这么想。
    “空降军指挥系统没有被编入步兵师!”韦尼亚明科解释道:“所以我们的指挥人手绰绰有余!”
    这是苏军惯用的做法,部队虽然被拆分了但是指挥体系却留下,这有点类似步兵中有两套指挥系统,其中一套指挥系统随时可以分出去重新组建一支新部队,甚至全部都是新兵也没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这种做法是很明智的,因为如果将指挥人员一起编入步兵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他们学习的是空降部队的指挥,指挥步兵或许并不在行,另外还有可能与步兵指挥官起冲突。
    更重要的还是,万一什么时候要重组这些部队,这些指挥系统就能快速的发挥作用。
    这也是苏军空降兵能一次又一次被当作普通步兵使用遭受惨重的损失,却又能一次又一次快速重组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苏联空军对空降部队的训练和要求不高)。
    “很荣幸见到你,舒尔卡同志!”韦尼亚明科一来就紧紧握住舒尔卡的手,说道:“我认为,我有必要与你们进行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有力的配合和协同第51集团军作战,所以就把指挥团队也带来了!希望我这么做没错!”
    “当然没错,韦尼亚科夫同志!”舒尔卡回答。
    从这一点看,眼前这个韦尼亚科夫就是个能打仗、会打仗的人。
    后来舒尔卡才知道事情的确如此,至少在空降部队方面毫无疑问。
    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德其实有过长达20年的军事合作……苏联遭到英、法的经济和军事技术封锁(当时英、法在世界经济和军技术占据领先地位),而德国却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
    于是两国一拍即合,于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郊区拉巴洛举行双边谈判,签定了《德国和苏维埃俄罗斯社会主义共和国协定》。
    这条约其实是一种互利:德国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联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
    而韦尼亚科夫,就是协同德军训练飞行员的指挥官,同时他本身也是一名飞行员。
    这是为什么就不用多说了,韦尼亚科夫在与德国人接触的时候或多或少的都能学习到德国空军的战术和理念,甚至还经常与德国军官探讨空降兵在战场作用的问题……最早组建空降兵的是苏联,德国从某种意义来说还是从苏联偷师的。
    接着,韦尼亚科夫就将一份文件递到特鲁法诺夫面前,说道:“这是我们初步整理的第9空降旅编制,请您过目!”
    特鲁法诺夫翻了翻文件忍不住问了声:“空降部队总兵力只有三千人,你们为什么不将它编为团?”
    “还是因为之前的原因!”韦尼亚科夫回答:“我们有足够多的指挥人员。另一方面……”
    说着韦尼亚科夫望了下舒尔卡,说:“我相信我们的目标可能不会只有一个!”
    舒尔卡点了点头暗赞了一声。
    空降部队的战斗基本不会局限于一个目标,这是由伞降的决定的……空降兵是在飞机上往下跳,如果三千人同时针对一个目标,几乎所有人都要空降到一个区域,这会使空降过于拥挤,同时人员要是铺得太开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集结朝目标发起进攻。
    更重要的还是战略层面的:如果只进攻一个目标,就会使敌人从容应对,因为他们只需要救援一个地方。
    反之,如果空降兵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点,也就是能快速的从天而降到达目标区域附近的优点同时袭击多个目标,不仅能迷惑敌人使敌人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救援哪里,还能分散敌人的兵力。
    而袭击多个目标就恰恰需要庞大的指挥系统,因为原则上每个目标就需要一个独立的指挥系统。
    所以,在这特定的时刻将这三千人编为一个空降旅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还可以说很有必要。
    韦尼亚明科所做的这些,可以说是给舒尔卡省下了很多时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这次空降作战的成功率。

章节目录

苏联1941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远征士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远征士兵并收藏苏联1941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