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桓氏鹰扬
邺城大将军董润的府邸,董润交割了兵权,清闲了下来。
此时,董润脱掉了常年在身的铠甲,穿上了一身黑色的峨冠儒袍。
四十余岁的董润,须发都有些花白,加上他身材高大,猛然穿着儒袍,倒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身为悍将,猛然清闲下来,让董润感觉有点不舒服。他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选择饮酒作乐,享受生活。
而是让家丁在书房内整理出了一个三丈方圆的巨型沙盘。
沙盘上清晰的标注了燕国、代国、晋国、秦国、魏国、凉国的势力范围和兵力部署。
看着燕国代表慕容恪和慕容评势力的交错局势,董润脸上露出惋惜之色,嘴里遗憾的道:“可惜啊,可惜!”
在董润身边侍候的是董润的家臣杨仁惠、杨仁愿兄弟。
“主上,其实这并不可惜!”杨仁惠笑道:“赎卑下直言,燕国内乱其实胜负已分,恐怕不久慕容恪将独霸燕国朝政,燕国皇帝慕容晔,将成为慕容恪的傀儡!”
“哦!”董润很有兴趣的看着杨仁惠道:“仁惠的意思是?”
“卑职就斗胆了!”杨仁惠拿着指挥棒,指着三面青色的小旗道:“主上请看,慕容恪大军分成为柳城、龙城、昌黎三部,这样以来,慕容恪实际上就摆出了一个银蛇乱舞之阵。攻柳城,则面临尾龙城与柳城前后夹击之势,攻龙城,则面临被柳城和昌黎合围之危险。若攻击昌黎,就是舍近求远,而且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慕容评想破慕容恪的银蛇乱舞,必须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抛弃所有的领地,集结所有的兵马,不必顾忌柳城和昌黎的慕容恪大军,直捣龙城。
如果这样,慕容评会损失惨重,但是他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至今为止,慕容评并没有直接进攻龙城的打算,看他的架势,应该是准备先破柳城,再进攻龙城,徐徐图之。但是,内乱最忌讳的就是持久战,这样以来,无论最终谁胜,燕国都是实力俱损,元气大伤。还有,慕容恪虽然采取了守势,却把慕容评的大军分成了首尾不相连,彼此不能相顾的三部分。若奴猜测不错的话,明年开春,就是慕容恪出手之机!”
董润笑道:“慕容恪会攻哪里?”
杨仁惠则道:“黑虎掏心,直攻平州安东郡,这样以来,慕容评将失去高句丽这个帮凶。”
杨仁愿奇怪的道:“何以见得?”
杨仁惠面对弟弟的质疑,不以为然的笑道:“就凭慕容垂在昌黎,这头猛虎四个月窝在昌黎没有动弹,这不符合慕容垂的性格,他要么不动,要动就是惊天动地。”
董润刚刚准备点评,突然门外的管家道:“阿郎,天使到了,有圣旨来了!”
冉闵出兵的圣旨发出,整个邺城的将士都激动了。
这一次按照军功兑现土地,立功多的将士多得,没有战功的就没有土地,有人得了数千上万亩,也有人只有区区几百亩。
这样以来,将士们心中都憋着劲,准备再立新功,将来为子孙后代置办些家产。
其实任何朝代改朝换代都是一新旧贵族的重牌过程,
原本,他们都以为,冉闵无意与晋朝对抗,所以,他们非常遗憾,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现在好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收拾晋军了。
随着冉闵的守卫讨贼檄文发出,整个邺城的百姓,并没有因为战争来临而担忧。相反,初偿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红利,人人都期待,这场战……军士们想的是,这场战争打下来,他们能得到什么赏赐。百姓则是想的是,土盘大了,田地又可以多分一点了。而商人们想的是,市场扩大了,他们需要早做图谋。
而那些大臣们则开始思索,族中的子弟又有做官的机会了。
此时,邺城又一次沸腾了。
身在洛阳的冉明,得到了张温将从壶关出发,董润率领魏国三万人马向梁郡进发的消息,他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冉明兴奋的道:“吾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彭婆镇的桓温却脸上露出了苦闷之色。他是担心冉明会看了司马兴男,给他戴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失神之下,居然喝多了,结果头疼欲裂。
或许是水土不服,又或许是酒后的后遗症。
桓温现在是吃什么吐什么,几乎把自己的胆汁也要吐出来了。休息了三天,身体丝毫没有好转。
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桓温人都瘦了一大圈。
此时得到魏国车骑将军张温自壶关南下,有南渡黄河的态势,桓温的脸色就难看了。
接着,又得到了董润自邺城出发,声称要讨伐谯郡。
谯郡那是桓温的祖籍之地,桓氏也是谯郡的世代豪族。又一层担忧出现在桓温的心头:“魏军会不会也像蛮夷一样,毁他们祖坟?”
有道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天雨,他又接到一个让他更心堵心的事情。荆州另驾习凿齿传来消息,声称:“陛下任命郗昙为荆州刺史,郗昙到任后,立即命令荆州各郡县盘点府库!而且严令没有他的手令,盐、铁、粮、木等战略物资不得动用!”
郗超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郗昙是郗超的祖父太尉郗鉴的次子,一路官运享通,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散骑侍郎。在历史上郗昙更与他的姐夫王羲之关系亲密。就连王羲之成名之作《兰亭序集》真迹都作为陪葬品,放在他的墓中。
作为世家子弟的郗昙,心高气傲,向来不听人劝谏。
而且此人还有一个缺点,吃硬不吃软。
用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欺软怕硬,骄横纵狂之辈。郗超也在为难,如果他好言相劝,他的二叔肯定不自己的帐。若是恶言相向,恐怕就会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看着郗超迟迟没有表态。帐中一个长相如猛张飞一样的虎将,粗声粗气的道:“明公,周楚不才,愿率领本部人马,返回襄阳催讨粮草。如若粮草不能按照运抵洛阳,楚甘愿受大将军军法处置!”
周楚也是东晋历史上的一员虎将。
在平行的历史上,司马勋反,周楚与朱序二人内外夹击,以弱势兵力,平定了司马勋的叛乱。而且在后期平定巴蜀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死在任上!在桓温的阵营中,他同毛虎生、邓遐并称桓温的三虎大将!
听到周楚的话,桓温脸上露出苦笑不得的表情。虽然郗昙在士族中名声响亮,不过,桓温却没有把郗昙放在眼中。
以桓温的智慧,岂能看不出郗昙的弱点。他甚至可以猜测出周楚将会使用的办法,他肯定是回到襄阳,派兵将郗昙擒下,逼其就范。若郗昙不从,周楚必杀之。
杀一个郗昙并没有什么难度。
不过桓温要顾忌郗超的感受。
必竟郗超是桓温用得最顺手,对其心思猜测得最透彻。桓温没有答应周楚的请求,他转而向孟嘉问道:“以万年之见?应该如休处置?”
孟嘉微微一笑道:“以元孙(周楚的表字)将军之能,万年深信,元孙将军肯会万到功成。不过,此时,正值大将军与魏军对战关键时机,而且也正是大将军用人之际。有道是好钢当然要用在刀刃上,元孙将军在此处之能,明显更大于返回襄阳!万年以为,鹰扬将军有勇有谋,而且身份颇为显赫,料郗重熙也会给鹰扬将军一个面子!”
孟嘉的话一说出,就连周楚也心服口服。
孟嘉口中的鹰扬将军名叫桓冲,乃桓温之弟。东晋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军事家。桓氏与谢氏有剧烈的冲突。但他仍以国家为首,牺牲宗族利益,将原本桓温时取得的扬州刺史职位让了给谢安,反倒自愿出镇外地。
后又与谢氏于东西两边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助东晋于淝水之战中获胜。在平行的历史上,他更是桓温临终之际托付之人。如果桓冲有异心,他完全有机会,有实力颠覆晋朝朝廷。可是在前奏攻晋,淝水大战之际,桓冲舍弃了小我,成全了大义!
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把守战机的军事家,战略眼光敏锐。依靠战功,渐渐升到了车骑将军之职。
桓温想了想,自古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他同时也想到,荆州才是自己的根基,必须有一个身份足够重,才智足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心腹坐阵。
而桓冲是桓温的亲弟弟,忠心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弟弟才能绝对不在自己之下,他只需要一个机会。有桓冲坐阵荆州,朝廷将对荆州无计可施。只要荆州九郡在手,桓温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桓温沉吟一下,方点头道:“如此甚好,这样就由鹰扬将军桓冲率领三千兵士返回襄阳催讨粮草!”
桓冲躬身领命,欣然同意。
桓温做事倒很果断干脆,随即便让孟嘉写了军令,交由他签字画押之后,交给了桓冲,让他立刻就率军出发。桓温总解决了后顾之忧,脸上和颜悦色的道:“诸位,粮草之急纵然已解,我们面对魏军,应该何去何从?”
邺城大将军董润的府邸,董润交割了兵权,清闲了下来。
此时,董润脱掉了常年在身的铠甲,穿上了一身黑色的峨冠儒袍。
四十余岁的董润,须发都有些花白,加上他身材高大,猛然穿着儒袍,倒有几分仙风道骨之感。
身为悍将,猛然清闲下来,让董润感觉有点不舒服。他没有像其他将领一样选择饮酒作乐,享受生活。
而是让家丁在书房内整理出了一个三丈方圆的巨型沙盘。
沙盘上清晰的标注了燕国、代国、晋国、秦国、魏国、凉国的势力范围和兵力部署。
看着燕国代表慕容恪和慕容评势力的交错局势,董润脸上露出惋惜之色,嘴里遗憾的道:“可惜啊,可惜!”
在董润身边侍候的是董润的家臣杨仁惠、杨仁愿兄弟。
“主上,其实这并不可惜!”杨仁惠笑道:“赎卑下直言,燕国内乱其实胜负已分,恐怕不久慕容恪将独霸燕国朝政,燕国皇帝慕容晔,将成为慕容恪的傀儡!”
“哦!”董润很有兴趣的看着杨仁惠道:“仁惠的意思是?”
“卑职就斗胆了!”杨仁惠拿着指挥棒,指着三面青色的小旗道:“主上请看,慕容恪大军分成为柳城、龙城、昌黎三部,这样以来,慕容恪实际上就摆出了一个银蛇乱舞之阵。攻柳城,则面临尾龙城与柳城前后夹击之势,攻龙城,则面临被柳城和昌黎合围之危险。若攻击昌黎,就是舍近求远,而且面临后路被断的危险。慕容评想破慕容恪的银蛇乱舞,必须有背水一战的决心,抛弃所有的领地,集结所有的兵马,不必顾忌柳城和昌黎的慕容恪大军,直捣龙城。
如果这样,慕容评会损失惨重,但是他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但是至今为止,慕容评并没有直接进攻龙城的打算,看他的架势,应该是准备先破柳城,再进攻龙城,徐徐图之。但是,内乱最忌讳的就是持久战,这样以来,无论最终谁胜,燕国都是实力俱损,元气大伤。还有,慕容恪虽然采取了守势,却把慕容评的大军分成了首尾不相连,彼此不能相顾的三部分。若奴猜测不错的话,明年开春,就是慕容恪出手之机!”
董润笑道:“慕容恪会攻哪里?”
杨仁惠则道:“黑虎掏心,直攻平州安东郡,这样以来,慕容评将失去高句丽这个帮凶。”
杨仁愿奇怪的道:“何以见得?”
杨仁惠面对弟弟的质疑,不以为然的笑道:“就凭慕容垂在昌黎,这头猛虎四个月窝在昌黎没有动弹,这不符合慕容垂的性格,他要么不动,要动就是惊天动地。”
董润刚刚准备点评,突然门外的管家道:“阿郎,天使到了,有圣旨来了!”
冉闵出兵的圣旨发出,整个邺城的将士都激动了。
这一次按照军功兑现土地,立功多的将士多得,没有战功的就没有土地,有人得了数千上万亩,也有人只有区区几百亩。
这样以来,将士们心中都憋着劲,准备再立新功,将来为子孙后代置办些家产。
其实任何朝代改朝换代都是一新旧贵族的重牌过程,
原本,他们都以为,冉闵无意与晋朝对抗,所以,他们非常遗憾,没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现在好了,他们可以正大光明的收拾晋军了。
随着冉闵的守卫讨贼檄文发出,整个邺城的百姓,并没有因为战争来临而担忧。相反,初偿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红利,人人都期待,这场战……军士们想的是,这场战争打下来,他们能得到什么赏赐。百姓则是想的是,土盘大了,田地又可以多分一点了。而商人们想的是,市场扩大了,他们需要早做图谋。
而那些大臣们则开始思索,族中的子弟又有做官的机会了。
此时,邺城又一次沸腾了。
身在洛阳的冉明,得到了张温将从壶关出发,董润率领魏国三万人马向梁郡进发的消息,他再也没有后顾之忧。冉明兴奋的道:“吾终于可以大干一场了!”
彭婆镇的桓温却脸上露出了苦闷之色。他是担心冉明会看了司马兴男,给他戴一顶绿油油的帽子。失神之下,居然喝多了,结果头疼欲裂。
或许是水土不服,又或许是酒后的后遗症。
桓温现在是吃什么吐什么,几乎把自己的胆汁也要吐出来了。休息了三天,身体丝毫没有好转。
短短三天的时间内,桓温人都瘦了一大圈。
此时得到魏国车骑将军张温自壶关南下,有南渡黄河的态势,桓温的脸色就难看了。
接着,又得到了董润自邺城出发,声称要讨伐谯郡。
谯郡那是桓温的祖籍之地,桓氏也是谯郡的世代豪族。又一层担忧出现在桓温的心头:“魏军会不会也像蛮夷一样,毁他们祖坟?”
有道是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天雨,他又接到一个让他更心堵心的事情。荆州另驾习凿齿传来消息,声称:“陛下任命郗昙为荆州刺史,郗昙到任后,立即命令荆州各郡县盘点府库!而且严令没有他的手令,盐、铁、粮、木等战略物资不得动用!”
郗超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郗昙是郗超的祖父太尉郗鉴的次子,一路官运享通,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散骑侍郎。在历史上郗昙更与他的姐夫王羲之关系亲密。就连王羲之成名之作《兰亭序集》真迹都作为陪葬品,放在他的墓中。
作为世家子弟的郗昙,心高气傲,向来不听人劝谏。
而且此人还有一个缺点,吃硬不吃软。
用句不好听的话说就是,欺软怕硬,骄横纵狂之辈。郗超也在为难,如果他好言相劝,他的二叔肯定不自己的帐。若是恶言相向,恐怕就会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看着郗超迟迟没有表态。帐中一个长相如猛张飞一样的虎将,粗声粗气的道:“明公,周楚不才,愿率领本部人马,返回襄阳催讨粮草。如若粮草不能按照运抵洛阳,楚甘愿受大将军军法处置!”
周楚也是东晋历史上的一员虎将。
在平行的历史上,司马勋反,周楚与朱序二人内外夹击,以弱势兵力,平定了司马勋的叛乱。而且在后期平定巴蜀之乱,立下赫赫战功,最终死在任上!在桓温的阵营中,他同毛虎生、邓遐并称桓温的三虎大将!
听到周楚的话,桓温脸上露出苦笑不得的表情。虽然郗昙在士族中名声响亮,不过,桓温却没有把郗昙放在眼中。
以桓温的智慧,岂能看不出郗昙的弱点。他甚至可以猜测出周楚将会使用的办法,他肯定是回到襄阳,派兵将郗昙擒下,逼其就范。若郗昙不从,周楚必杀之。
杀一个郗昙并没有什么难度。
不过桓温要顾忌郗超的感受。
必竟郗超是桓温用得最顺手,对其心思猜测得最透彻。桓温没有答应周楚的请求,他转而向孟嘉问道:“以万年之见?应该如休处置?”
孟嘉微微一笑道:“以元孙(周楚的表字)将军之能,万年深信,元孙将军肯会万到功成。不过,此时,正值大将军与魏军对战关键时机,而且也正是大将军用人之际。有道是好钢当然要用在刀刃上,元孙将军在此处之能,明显更大于返回襄阳!万年以为,鹰扬将军有勇有谋,而且身份颇为显赫,料郗重熙也会给鹰扬将军一个面子!”
孟嘉的话一说出,就连周楚也心服口服。
孟嘉口中的鹰扬将军名叫桓冲,乃桓温之弟。东晋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军事家。桓氏与谢氏有剧烈的冲突。但他仍以国家为首,牺牲宗族利益,将原本桓温时取得的扬州刺史职位让了给谢安,反倒自愿出镇外地。
后又与谢氏于东西两边协力防御前秦的进攻,助东晋于淝水之战中获胜。在平行的历史上,他更是桓温临终之际托付之人。如果桓冲有异心,他完全有机会,有实力颠覆晋朝朝廷。可是在前奏攻晋,淝水大战之际,桓冲舍弃了小我,成全了大义!
而且,他还是一个善于把守战机的军事家,战略眼光敏锐。依靠战功,渐渐升到了车骑将军之职。
桓温想了想,自古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他同时也想到,荆州才是自己的根基,必须有一个身份足够重,才智足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心腹坐阵。
而桓冲是桓温的亲弟弟,忠心问题根本不需要考虑,自己的弟弟才能绝对不在自己之下,他只需要一个机会。有桓冲坐阵荆州,朝廷将对荆州无计可施。只要荆州九郡在手,桓温自己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桓温沉吟一下,方点头道:“如此甚好,这样就由鹰扬将军桓冲率领三千兵士返回襄阳催讨粮草!”
桓冲躬身领命,欣然同意。
桓温做事倒很果断干脆,随即便让孟嘉写了军令,交由他签字画押之后,交给了桓冲,让他立刻就率军出发。桓温总解决了后顾之忧,脸上和颜悦色的道:“诸位,粮草之急纵然已解,我们面对魏军,应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