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明 作者:荆洚晓

    第三章 立储(十八)

    重启大明 作者:荆洚晓

    第三章 立储(十八)

    钱皇后迟疑了一下,很明显她一点也不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让她感觉到为难的问题。但不是因为害怕回答了以后,丁一会以此为把柄,来攻击她或是什么的,因为单是那叠文件,事实上已足够把投毒案的矛头指向她了。

    尽管推行立宪,但在法律上,在习惯性的判罚上,各级的衙门,还是有着很大的随意性。

    而且整个华夏基本上都是习惯于认同这种随意性的。便是“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这样的事,都有人写诗赞“鸳鸯错配本前缘,全赖风流太守贤”。所以丁一手上的文件资料,如果真要撕破脸皮,不论是去到大理寺也好,刑部也好,都察院也好,都足够了。

    也许英宗会保她,因为英宗和她的夫妻感情很好。

    但要知道这是一个连皇帝吃了春药不敢上朝,都敢写出来的朝代,别说去到有司,就是丁一把这叠东西,找几个胆子肥的举子之类,当笔手写上一写,都足够把钱皇后搞到身败名裂了。丁一可不是秋风钝秀才,他可是威振华夏的丁容城!

    “娘娘?”丁一却不打算绕过这个问题,因为他是真的想不明白。

    钱皇后无奈地长叹了一声,终于还开口了:“六部、内阁诸公请托到本宫这里,总归是因着三叔对亲人最是仁厚,便是所请不妥,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三叔总归不会勃然大怒。故之有个进退的余地,不至教本宫为难。”

    她是极小心的,就是说出来。也是绕了个圈子,说的仍是铁路的事。

    但对于丁一和边上的丁君玥来说,却就是很明白的回答了。

    为什么钱皇后要对储君投毒?因为丁一!

    没错,就是因为丁一,所以朱见深才会差点被毒死。

    所谓“最是仁厚”,说的就是丁一护短,如果钱皇后吹枕边风。让英宗立了她的儿子为太子,废了朱见深的话。她不知道,丁一发作起来,会怎么样!特别到时英宗驾崩,她的儿子登基。如果丁一不爽,或是被朱见深求着,要来为朱见深抢回那张椅子,她真不知道如何应对。

    别说泱泱大明之君,竟惧一郡王?

    燕王如何?建文帝可是名正言顺得了位子的啊,还不是被燕王抢了去?要不为什么燕王登基之后,把宗室都当猪养?不就是担心有人学他么?不然为什么太后要用死来陷丁一,把他封郡王?因为大家都看着燕王的例子啊,封了郡王。丁一就要被圈禁,就算提前谋划,也得滚出华夏本土。以免对那张椅子有影响。

    丁一也很自觉,交出了两广的许多东西,包括十年心血的工业体系。

    如果不是英宗有旨意,丁一就算要回华夏本土,还不能大张旗鼓,得偷偷潜入呢。

    但是。钱皇后感觉到恐怖的是,丁一离开了。他的影响力还在,并且还在日益加深之中。

    事实上,这是她和士大夫阶层的共识了。

    也是她放手让外戚毁了工业部的根本原因。她不是不知道,工业部交到那些人手,会弄砸,而是她就希望弄砸,希望把丁一的影响力消除掉!可惜,两广地带,丁一的影响力已然根深蒂固,叫参与工业化赚了大钱尝了甜头的乡绅,去反对丁一?得了吧,晋商到了明末,为了利益,把大明卖给建虏都干得出,别说丁一在大明的形象,还正义到不行,压根没有道德上的心理负担!

    至于那些土改分了田地的泥腿子?张玉露了个面,按厂卫的汇报,实务都其实是张玉的丫环、丁如玉的女兵去谈的,那些泥腿子压根没提什么条件,就计听言从了,为什么?因为丁一啊,他们相信丁一。

    军权方面,派谁下去任大明第一师和第四师的军将?

    不是能派谁去,而是谁敢去!文贵武贱,石璞这兵部尚书衔挂在身上的,都能死得不明不白了,只不过卡了一下弹药粮饷,就死了!哪个军将敢去大明第一师和第四师任职?嫌命长么?两广总督的位子,更也如此的。

    “云远、关外,更赖三叔虎威,本宫常言道,若非三叔,天下纷乱!”钱皇后反正说开了,也不怕再往深层说多一句,这可不是拍马屁,这是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她要主持这投毒案。

    因为不单是两广,云远和关外,对于丁一的个人崇拜,也是愈来愈加强烈了。

    无他,云远那边,也是土改搞得很彻底的,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等衙门,朝廷又无大员愿去任职,那里都是丁一的门生弟子在主持,那边是继广西之后,另一个丁一的老巢了,比广东还更甚;至于关外,牧民的文盲率太高了,加上第三师的手段,都音部落的屠刀,真的什么圣旨或是公文,绝对不如一句:“这是阿傍罗刹的话!”

    “柳氏近年带携宫中,多有进项,浙江、云南、贵州、福建等处,往往有不决之事,以三叔名号行之,也皆无阻。”钱皇后一旦说开,也就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感觉了,端起茶喝了,笑道,“故之,这铺设铁路之事,还得三叔定下方略,诸公才好拟定细则章程。”

    后面这句是废话,主要是不单两广、云远、关外,连云、贵、浙、闽,都能以丁一之名,而皆无阻啊!大明十三布政使司,加上丁一新拓的云远布政使司、关外安西大都督府,十四布政使司一大都督府,十五个省级机构,其中居然有八处,尽在丁一羽翼之下!

    丁一听着也是苦笑着摇头。

    他算是明白了。

    钱皇后是趁着英宗还在,所以就决心要试上一试,就算被丁一识破,也就是她说的“所请不妥”,那么丁一“看在皇帝的面子上”,不论如何,总归“有个进退的余地”。

    “君玥看把这案子结了吧。”丁一起身,把那份文件扔给了丁君玥,又从中抽出两张表格,那是宫中天地会冲锋队成员的证词,证实了下毒者曾经去过皇后宫里,并且曾与皇后单独奏对。

    丁一把这两页表格在钱皇后眼前亮了一亮,随手扔进了火盆里。

    “没有什么必要的话,就不要去提原始证鉴资料库的问题。”丁一对着丁君玥说道。

    “你联系一下见深,东宫的侍候的人手,最好通过一次政审,不然的话,这样问题很大。”

    “娘娘看是不是跟皇帝提一提,太子能否开府,先历练一下治世的能力,毕竟现在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如果必要的时候,身为人君,还是得有点能力的;真要把君主当成是国家的精神象征,那就得议会立宪了。娘娘秀外慧中,这道理应该一点就明吧?”

    钱皇后看着那两张表格化为灰烬,终于松了一口气,她紧张的不是这两份证词,而是丁一的态度,至少现在看来,他是准备这件事到此为止了,所以她也很识趣:“三叔所言甚是,本宫深以为然!太子今已长成,当是开府视事,以历练其能。”

    开府,就是东官有自己的一套班子和人马,有自己的官吏。

    这在大明来说,是很扯蛋的一个事。

    因为在朱元璋的时代,为了避免前代经常出现的东宫官僚自成体系,与朝廷大臣闹意见,甚至宫廷对立的弊端,明太祖朱元璋就命李善长、徐达等朝廷重臣兼任东宫官僚。而到了后来就成了惯例,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这三师,还有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这三孤,都成了虚衔和加衔了。

    燕王得位之后,除了姚广孝有真正辅佐过太子朱高炽,其他的三师、三孤,都是虚衔,太子宾客都存在他官兼任之类的问题。詹事府成为翰林官迁转之阶,太子出阁的讲读之事都由其他官员充任,名实已不相符了。

    也说是说,东宫除了使唤的宫人、太监之外,个别亲厚近侍,根本就没有自己正式的属官!开府?扯吧!

    但钱皇后会这么回答,是因为她真的不想招惹丁一。

    其他人不知道,钱皇后是很清楚,英宗的身体,已经很差劲了。

    如果英宗一旦倒下,惹到丁一翻脸的话,她完全无力去抵抗丁一的狂风骤雨的攻势。

    别看士大夫阶层现时仍视丁一为敌,一旦丁某人松口,说一句除了两云、两广、贵州、浙江、福建、关外八处,其他七个布政使司,暂不适宜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话,钱皇后几乎可以看到,那些士大夫阶层,给丁某人舔菊都干得出来!

    而且英宗一旦倒下,就算士大夫阶层不卖帐,丁一登高一呼,百战虎贲聚于旗下,华夏之地,谁敢挡其兵锋?真的不论是软的、硬的,钱皇后的脑子里是转过千百回了,觉得这时去惹丁一,绝对是没有丁点好处的,才会接下这话茬。

    “见深若是无行,于先生当年所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我也是很认同的。”

    丁一这句话,总算让心情冷到了极点的钱皇后,又生起了一缕暖意。

    “除皇帝及太子之外,于皇城之中,我所敬重的,便是娘娘。”

    “三叔谬赞,本宫实不敢当!如此,铁路之事,本宫便教部阁诸公不必担心,只要能拿出合适的章程,三叔终归不会亏待了彼等的。太子开府一事,本宫尽力与皇帝分说,但皇帝与部阁大臣,是否……”

    “言必行,诺必诚。”丁一微笑着,截断了皇后的话,他一点退路也不准备给她留。

    第三章 立储(十八)

    第三章 立储(十八)

章节目录

重启大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荆洚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荆洚晓并收藏重启大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