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帝国 作者:齐橙

    第二百三十四章 英雄所见略同

    材料帝国 作者:齐橙

    第二百三十四章 英雄所见略同

    国产化办这一次拿出来参与洽谈的技术,一共有30多项。其中一半是来自于东耀塑料厂和海杰公司,这两家都是与秦海有关的企业,研发资金也是由秦海提供的。另外一半来自于浦江的几家高校和科研机构,有些是这些机构从前已经研究出来,尚未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还有一些则是国产化办咬牙拿出钱委托这些机构新近研究出来的。

    与秦海的大手笔相比,国产化办在科研投入方面实在有些畏手畏脚。没办法,秦海花的是自己的钱,只要他自己看好了,就敢于投入。杨新宇花的是国家的钱,打报告递申请等着机械部给他批钱,花费的精力比研究一项技术还多。

    科研都是风险投资,谁也不敢说钱扔进去了就一定能够有产出。这种有风险的事情,于克岫他们不敢干,杨新宇其实也为难。就算他思想开放,有冒险精神,架不住上头还有管钱的部门,还有其他监督部门,他不在乎,别人还不想和他一起去淌浑水呢。

    不过,费了半年的时间,国产化办投入的资金总算是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以与秦海这边拿出来的成果一起参与交易洽谈了。如果没有这些“国家队”的成果,全都是秦海这边的私营企业拿出来的成果,杨新宇甚至机械部的脸上都不太好看。

    技术交易的方式是十分简单的,国产化办把30多项成果挂出来,说明利用这些成果可以生产出哪些新材料。与此同时,又列出了国内汽车行业对这些新材料的需求量和采购价。剩下的事情。就是应邀前来的各家生产企业权衡利弊,提出购买这些技术成果的意向价格,与技术的拥有方进行协商。

    关于技术交易的价格,秦海曾经划出过一个道道,那就是按材料成品的增值部分,在生产方与技术方之间按比例进行分成。比如说普通聚氯乙烯的价格是3000元每吨,改性聚氯乙烯是5000元每吨,扣除改性剂的成本和必要的工时耗费。每吨的增值是1500元,那么就以这1500元来进行分配。秦海提出的分配比例是五五分,也就每家各占增值部分的50。

    秦海提出这个方案,也是有所考虑的。80年代末期正是国内市场价格改革的攻坚阶段,从86年开始,无论是消费资料还是生产资料,价格都有明显的上涨。以普通聚氯乙烯为例。85年之前每吨的价格是1900元,而到87年就涨到了3000元每吨,88年之后更是达到了4000元以上的价位。在这种价格不断变化的时期,按单一价格出让技术无疑是不合适的。

    杨新宇对于秦海提出的方案十分赞同,在征得机械部的批准之后,这次技术交易洽谈会就如期召开了。在这一次洽谈会中。主要交易的都是高分子材料的技术。以杨新宇的想法,如果这次洽谈会能够取得成功,未来再进行玻璃、金属材料等领域的交易,并将其变成一种常态化的机制。

    为了避免给参加洽谈的企业造成误会,秦海和夏扬杰都被排除在洽谈会场之外。因为他们俩人都曾经以国产化办的身份出现过,而现在却是交易技术的提供者。在洽谈会上。东耀塑料厂方面派出来的代表是柳耀忠,海杰公司方面则是喻海涛,至于各家科研院所,也分别派出了负责交易的人员。

    洽谈会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召开,杨新宇和前来参加交易的几个城市的负责人分别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核心主题就是要共同携手,为了促进汽车国产化事业做出贡献。然而,这种和谐仅仅是昙花一现,洽谈会刚刚开始,买卖双方就在价格问题上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双方唇枪舌剑,很快就吵了起来:

    “我们非常赞同按比例分成的方式,我们愿意拿出10的比例返还给技术提供方,作为技术开发的回报。”这是生产企业方面给出的价位。

    “10的比例根本无法补偿我们在开发中付出的人力和物力,我们认为分配的比例应当在50左右比较合适。”这是技术提供方的要求。

    “50?你们开发技术真的需要花这么多钱吗,不就是做几次实验吗?不要以为我们都是大老粗,没有搞过技术。”

    “几次实验?科研是有风险的,你们知不知道,我们走了多少弯路才找到这个途径的。”

    “走弯路是你们的问题,你们还得到了经验呢。”

    “那你们自己怎么不去走这些弯路?”

    “不用说这么多废话,10,这是我们能够接受的底线。”

    “50,低于这个比例我们就不干了。”

    “……”

    下面的人争不出什么结果,矛盾最终只能提交到上层来。国产化办这边的上层自然就是杨新宇,而企业那边则是各城市的带队领导,比如王松安等人。于是,一场上层磋商便在杨新宇与各城市领导之间展开了。

    “杨主任,首先,我要表明一下我们的态度。对于汽车材料国产化工作,我们是坚决支持和配合的,这一点请杨主任不要怀疑。但是,我们的下属企业也有自己的困难,请杨主任理解。目前,树脂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之中,我们省内树脂产品的供需缺口也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前来配合汽车国产化工作,是承担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的。”王松安侃侃而谈。

    “王主任说的,也正是我想说的。”来自于梅城市带队领导吕康定附和道,他是梅城市的副市长,也是主管工业的,他说道:

    “从前,国产化办的秦秘书、路秘书他们,也到我们梅城市去做过调研,提出过搞新材料开发的事情。当时我们就表示过,要开发新材料,我们人才有限,能力有限,无法提供配合。但如果国产化办方面能够提供相应的技术,我们可以协助进行生产。但我们的协助不能是无偿的,中央也提倡用经济手段办事嘛。”

    “我们没有说是无偿的,你们可以得到50的增值,却不需要承担风险,这对你们来说,是有利而无害的呀。”杨新宇平静地回答道。

    “表面看起来,的确是这样。”王松安道,“但是,工人们会想不通啊。大家辛辛苦苦工作,只能拿到50。而别人只是提供了一纸配方,其实这个配方并不复杂,就拿走了另外的50,这让我们怎么向工人们解释?”

    “王主任,你这话有点不合适吧?”路晓琳听不下去了,“什么叫只提供了一纸配方,这一纸配方也是人家科研人员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人家流汗的时候,你就没有看到吗?”

    “科研也是很辛苦的,这一点我知道。”王松安赶紧点头,“但是,我们也没有说不能给予回报啊。我们同意拿出10的利润来作为回报,这就是我们的诚意嘛。”

    杨新宇摆摆手,微笑道:“王主任,你这话说得不对。我们提倡的交易,是互惠互利的,不存在显示诚意的问题。你们不管是拿出10也好,50也好,取决于技术本身的价值,与你们的诚意无关。”

    “那么,杨主任,您认为技术本身的价值,该怎么衡量呢?”吕康定问道。

    杨新宇道:“很简单,从市场供求关系来体现。在此前,我们曾经是希望你们下属的企业来开展这些研究工作,如果是这样,那么所有的溢价都是归你们获得的。但你们拒绝了这些研究,很显然,是你们认为这些溢价不足以弥补研究的投入。”

    吕康定道:“不是这样的,我们只是因为人手不足而已,杨主任应当知道的,我们还承担着其他的许多任务,不可能抽出空闲的人手来做这件事。”

    杨新宇道:“人手是可以找的,我们国产化办也没有人手,但我们拿出了宝贵的资金,请各高校的研究人员帮助我们开发了这些技术。如果你们认为这些技术不值这么多钱,为什么不能自己投资去开发呢?”

    “我们当然没有杨主任这样的远见了。”王松安哈哈一笑,恭维了杨新宇一句。

    “是啊是啊,杨主任毕竟是部里的领导,当然是比我们更有远见的。”其他几个城市的领导也都跟着恭维起来。

    杨新宇无奈地笑了,眼前这几位的恭维,可绝对不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而是"chi o"裸的耍赖。他们的潜台词就是说:我们当初就想不到,现在到了这一步,我们也不愿意吃亏,你看着办吧。

    “我想问一句,你们能够接受的底线,是多少?”杨新宇决定不再废话,选择了开门见山的问法。

    几个市的领导互相对视了一眼,然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答道:“20。”

    “你们的意见是一致的吗?”杨新宇逼问道。

    “纯粹是不谋而合。”王松安赶紧解释道,他解释得如此及时,让人不禁想到了欲盖弥彰这种说法。

    “看来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杨新宇呵呵冷笑道,事情很清楚了,几个城市在来之前肯定已经达成了价格同盟,这是打算用生产能力上的垄断权,来逼迫国产化办低头。

    第二百三十四章 英雄所见略同

    第二百三十四章 英雄所见略同

章节目录

材料帝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齐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齐橙并收藏材料帝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