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是福王殿下从广州递来的奏章。”司礼监掌印太监黄小宝站在朱慈烺背后,将今儿一大早就送进东湖宫的一本奏章,地给正在吃早饭的朱慈烺。
餐桌的对面坐着皇后吴三妹,昨天晚上朱皇帝就在吴三妹的坤宁堂过夜的,现在夫妻二人就在坤宁堂的餐厅内一吃早饭。今年虚岁38岁,已经替朱慈烺生育了两儿三女的吴三妹在后宫和丈夫心的地位,还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虽然朱慈烺对她的“傻白甜”有点不大满意,但是“傻白甜”也有许多讨人喜欢的地方。比如生了五个孩子还能保住一个风韵无限熟妇身子......这可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吴三妹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
再比如也不怎么争风吃醋,除了和郑茶姑关系冷淡外,别的妃子和她的关系都很不错。
又比如吴三妹很少对政务发表意见,除非担任摄政——和明朝之前的君王不同,朱慈烺不反对后宫参政,他允许后妃对政务发表意见,甚至会在某些情况主动征求她们的意见。
当然了,这“某些情况”通常是存着一点特殊性的,例如朱慈烺会在处理日本相关的事务时征求德川高子的意见,会在处理南洋和海洋事务事征求郑茶姑的意见,会在处理朝鲜和满洲相关事务的征求金东珠的意见......而吴三妹身为皇后,则可以在所有的问题上向朱慈烺提出建议!
不过吴三妹可以,并不代表朱慈烺真的希望她怎么做。
这实际上是朱慈烺为后的君主准备的一个“惯例”,大明的皇帝和亲藩(藩国)的君主需要一个或几个能够参政的配偶(仅限于皇后、太子生母和亲藩国主之母),以便在君主英年早逝的时候,负担摄政的责任。
所以在朱慈烺的后宫,被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参政的后妃,都是有机会成为摄政的女人。如果朱慈烺不幸早逝,他的大明帝国和那些应该由他的儿子们担任君主的藩国,就需要这些女人去掌权了。
如果朱慈烺能活到儿子们长大成人,那么这项后宫参政的制度也会流传下去,而且早晚会发挥作用的。考虑到人类的医学进步速度和朱明王朝拥有的王冠数量,冲龄即位的情况肯定会出现,而且还不是小概率事件!
而吴三妹在参政的问题上表现得让朱慈烺非常满意,她总是提问,几乎不发表意见,就好像一个虚心的学生。
而另一个让朱皇帝感到满意的方面是吴三妹从来不替那几没有经济头脑的兄弟谋取经济上的利益......
在朱皇帝低头看奏章的时候,吴三妹则从黄小宝手取过一份剪报,开始念了来。这份剪报是翰林院的人送来的,上面汇集了今天早上送来的武汉府当地报纸和外地报纸(外府报纸不是当天的)上刊登的重要消息。
日理万机的朱慈烺通常不会亲自去看剪报,而是由陪寝的女人在他吃早饭的时候念给他听。有时候朱慈烺还会一心几用,一边听剪报,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奏章——当皇帝还是很辛苦的,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睡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工作时间,连和后妃牵手,也是为了替大明制造接班人啊!
不过朱慈烺从来不抱怨......干他这行的就没有怕辛苦的,都是真正把没日没夜的操劳当成福报的人。
那个福王朱慈炋也是个不知道体谅哥哥工作辛苦的弟弟,又给本来就忙得团团转的朱慈烺又加了一点工作压力——一个兼具美貌与智慧的印度公主!
妮莎公主已经跟着朱慈炋到了广州,现在正在北上武汉府的途。
另外,妮莎公主带来的嫁妆和她的私人财产的现金部分,现在都已经存入了广州的两行分行......大约就是几百万两白银吧!
正当朱慈烺想同吴三妹讨论一下为自己和妮莎举行一场婚礼,以及为妮莎公主建造两座分别位于东湖宫和老山宫内的印度式大宅的时候,就看见领班侍卫吴应熊匆匆的出现在了餐厅门口。
领班侍卫除了负责朱慈烺的警卫,还是他的军事副官之一,负责大元帅府和锦衣卫同朱慈烺之间的联络。
朱慈烺连忙冲吴应熊招了招手,后者立即快步走到他身旁,行了个揖拜礼,然后报告道:“陛下,锦衣卫朱卫帅请见。”
朱慈烺点点头,吩咐道:“安排一下,在午朝之前见他。”
“臣领旨。”吴应熊又将一个腊封的信封交给了黄小宝,然后才转身离去。
黄小宝立即撕掉腊封,取出了装在里面的奏本,双手递给了朱慈烺。这个奏本是朱纯杰的密奏,报告的就是待会儿召见时要说的事情。
朱慈烺打开奏本看了来,眉头也渐渐蹙,看了一会儿,他就合上了奏本,递给黄小宝,吩咐道:“存密档......再去宣提督东厂潘宇晨和朱纯杰一觐见。”
“奴婢领旨。”黄小宝收好了奏本,应了一声,就转身去传朱皇帝口谕了。
东缉事厂一度沦为了朱慈烺的内卫,不过在老一代的克难太监逐渐年老,无法再承担内卫工作后,就开始再一次向特务机关转变。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直属宫廷的小型特务机关,不能和庞大的锦衣卫相比,但是也非常重要。而且这个机关和锦衣卫是互相不发生交叉的两条线,锦衣卫属于大元帅府编制,是个军事部门,成员基本都来自军队,主要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也负责肃清军队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而东缉事厂的成员都来自民间,也就是江湖,主要负责在民间捉拿反贼——工作重点是应天府和武汉府!
两大特务机关的头目,在9月28日的上午,同时出现在了勤政堂二楼的一间大书房内——这里是朱慈烺的办公室。
“陛下,四川和陕西的汉还有湖广的郧阳一带,本来就有白莲教活动,崇祯年大乱的时候,那里的白莲教妖人也有不少跟着哄,相应流寇。所以在流寇窃据四川和陕西的汉、巩昌,湖北的郧阳等处后,一部分四川、湖广、陕南的白莲教妖人就得了封赏,当了流寇的伪官。而白莲教也因此得以在流寇的辖区内公开传播,信众也越来越多。而相信白莲教的徒众,却少有府兵户,大多都是贫苦的底层川人......”
正在向朱慈烺介绍大顺国内的白莲教发展情况的,就是主动请见的朱纯杰。
“为什么少有府兵户信白莲教?”朱慈烺问了一句,“山陕白莲教不也闹得挺凶?”
“陛下,”朱纯杰道,“这个白莲教教义对居于上层的人没有多少意思,却容易吸引底层的苦人。所以流寇那边的府兵户多不信白莲教,贫苦的川人却梦想什么弥勒下凡,万民翻身的事儿......流寇那边的苦人几乎没有翻身的路径,再加上儒学正道式微,所以信白莲教的人就特别多,这几年时不时的有白莲教徒聚众闹事。所以白莲教在流寇那边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几乎处于被禁止的边缘。如果朝廷可以适当给流寇境内的白莲教扇一点风,也许就能大闹来。”
餐桌的对面坐着皇后吴三妹,昨天晚上朱皇帝就在吴三妹的坤宁堂过夜的,现在夫妻二人就在坤宁堂的餐厅内一吃早饭。今年虚岁38岁,已经替朱慈烺生育了两儿三女的吴三妹在后宫和丈夫心的地位,还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虽然朱慈烺对她的“傻白甜”有点不大满意,但是“傻白甜”也有许多讨人喜欢的地方。比如生了五个孩子还能保住一个风韵无限熟妇身子......这可是长期锻炼的结果,吴三妹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
再比如也不怎么争风吃醋,除了和郑茶姑关系冷淡外,别的妃子和她的关系都很不错。
又比如吴三妹很少对政务发表意见,除非担任摄政——和明朝之前的君王不同,朱慈烺不反对后宫参政,他允许后妃对政务发表意见,甚至会在某些情况主动征求她们的意见。
当然了,这“某些情况”通常是存着一点特殊性的,例如朱慈烺会在处理日本相关的事务时征求德川高子的意见,会在处理南洋和海洋事务事征求郑茶姑的意见,会在处理朝鲜和满洲相关事务的征求金东珠的意见......而吴三妹身为皇后,则可以在所有的问题上向朱慈烺提出建议!
不过吴三妹可以,并不代表朱慈烺真的希望她怎么做。
这实际上是朱慈烺为后的君主准备的一个“惯例”,大明的皇帝和亲藩(藩国)的君主需要一个或几个能够参政的配偶(仅限于皇后、太子生母和亲藩国主之母),以便在君主英年早逝的时候,负担摄政的责任。
所以在朱慈烺的后宫,被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参政的后妃,都是有机会成为摄政的女人。如果朱慈烺不幸早逝,他的大明帝国和那些应该由他的儿子们担任君主的藩国,就需要这些女人去掌权了。
如果朱慈烺能活到儿子们长大成人,那么这项后宫参政的制度也会流传下去,而且早晚会发挥作用的。考虑到人类的医学进步速度和朱明王朝拥有的王冠数量,冲龄即位的情况肯定会出现,而且还不是小概率事件!
而吴三妹在参政的问题上表现得让朱慈烺非常满意,她总是提问,几乎不发表意见,就好像一个虚心的学生。
而另一个让朱皇帝感到满意的方面是吴三妹从来不替那几没有经济头脑的兄弟谋取经济上的利益......
在朱皇帝低头看奏章的时候,吴三妹则从黄小宝手取过一份剪报,开始念了来。这份剪报是翰林院的人送来的,上面汇集了今天早上送来的武汉府当地报纸和外地报纸(外府报纸不是当天的)上刊登的重要消息。
日理万机的朱慈烺通常不会亲自去看剪报,而是由陪寝的女人在他吃早饭的时候念给他听。有时候朱慈烺还会一心几用,一边听剪报,一边吃早饭,一边看奏章——当皇帝还是很辛苦的,一天十二个时辰,除了睡着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工作时间,连和后妃牵手,也是为了替大明制造接班人啊!
不过朱慈烺从来不抱怨......干他这行的就没有怕辛苦的,都是真正把没日没夜的操劳当成福报的人。
那个福王朱慈炋也是个不知道体谅哥哥工作辛苦的弟弟,又给本来就忙得团团转的朱慈烺又加了一点工作压力——一个兼具美貌与智慧的印度公主!
妮莎公主已经跟着朱慈炋到了广州,现在正在北上武汉府的途。
另外,妮莎公主带来的嫁妆和她的私人财产的现金部分,现在都已经存入了广州的两行分行......大约就是几百万两白银吧!
正当朱慈烺想同吴三妹讨论一下为自己和妮莎举行一场婚礼,以及为妮莎公主建造两座分别位于东湖宫和老山宫内的印度式大宅的时候,就看见领班侍卫吴应熊匆匆的出现在了餐厅门口。
领班侍卫除了负责朱慈烺的警卫,还是他的军事副官之一,负责大元帅府和锦衣卫同朱慈烺之间的联络。
朱慈烺连忙冲吴应熊招了招手,后者立即快步走到他身旁,行了个揖拜礼,然后报告道:“陛下,锦衣卫朱卫帅请见。”
朱慈烺点点头,吩咐道:“安排一下,在午朝之前见他。”
“臣领旨。”吴应熊又将一个腊封的信封交给了黄小宝,然后才转身离去。
黄小宝立即撕掉腊封,取出了装在里面的奏本,双手递给了朱慈烺。这个奏本是朱纯杰的密奏,报告的就是待会儿召见时要说的事情。
朱慈烺打开奏本看了来,眉头也渐渐蹙,看了一会儿,他就合上了奏本,递给黄小宝,吩咐道:“存密档......再去宣提督东厂潘宇晨和朱纯杰一觐见。”
“奴婢领旨。”黄小宝收好了奏本,应了一声,就转身去传朱皇帝口谕了。
东缉事厂一度沦为了朱慈烺的内卫,不过在老一代的克难太监逐渐年老,无法再承担内卫工作后,就开始再一次向特务机关转变。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直属宫廷的小型特务机关,不能和庞大的锦衣卫相比,但是也非常重要。而且这个机关和锦衣卫是互相不发生交叉的两条线,锦衣卫属于大元帅府编制,是个军事部门,成员基本都来自军队,主要负责军事情报的搜集,也负责肃清军队内部的不安定因素。
而东缉事厂的成员都来自民间,也就是江湖,主要负责在民间捉拿反贼——工作重点是应天府和武汉府!
两大特务机关的头目,在9月28日的上午,同时出现在了勤政堂二楼的一间大书房内——这里是朱慈烺的办公室。
“陛下,四川和陕西的汉还有湖广的郧阳一带,本来就有白莲教活动,崇祯年大乱的时候,那里的白莲教妖人也有不少跟着哄,相应流寇。所以在流寇窃据四川和陕西的汉、巩昌,湖北的郧阳等处后,一部分四川、湖广、陕南的白莲教妖人就得了封赏,当了流寇的伪官。而白莲教也因此得以在流寇的辖区内公开传播,信众也越来越多。而相信白莲教的徒众,却少有府兵户,大多都是贫苦的底层川人......”
正在向朱慈烺介绍大顺国内的白莲教发展情况的,就是主动请见的朱纯杰。
“为什么少有府兵户信白莲教?”朱慈烺问了一句,“山陕白莲教不也闹得挺凶?”
“陛下,”朱纯杰道,“这个白莲教教义对居于上层的人没有多少意思,却容易吸引底层的苦人。所以流寇那边的府兵户多不信白莲教,贫苦的川人却梦想什么弥勒下凡,万民翻身的事儿......流寇那边的苦人几乎没有翻身的路径,再加上儒学正道式微,所以信白莲教的人就特别多,这几年时不时的有白莲教徒聚众闹事。所以白莲教在流寇那边的日子也越来越难过,几乎处于被禁止的边缘。如果朝廷可以适当给流寇境内的白莲教扇一点风,也许就能大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