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哈母林河、北宁堡、大宁堡、熬汉左右旗属地......医巫闾山,再直下锦州!”
黄台吉举着蜡烛,在凤凰楼第二层的书房内看着新挂来的地图。大燕山周围,密密麻麻的标满了城寨堡垒的名号。
阿济格、多尔衮、代善、岳托、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入八分的贝勒爷都跟在黄台吉身后,其多尔衮站的最近,还举着个蜡烛台,似乎想替黄台吉多照一点亮儿。
半天之后,黄台吉才放下蜡烛拍拍手,心事重重地吐口气:“先打大宁以诱袁崇焕北上增援,再疾行至义州,汇合豪格的大军,直扑锦州,打破壕沟土墙,一举救出阿敏......朱由检已经北上草原,只剩下袁崇焕、洪承畴两个庸才,应该会上当的......如果两白旗的人马再打下朝鲜......”
“那就大获全胜了!”刚刚封了奉命大将军,将会率领两白旗、朝鲜八旗的数万大军攻打朝鲜的多尔衮,一张蜡黄的面孔上难得浮现出了红光,看来他对攻打朝鲜取胜信心十足啊!
多尔衮又道:“杨镐在去年秋天因病离开朝鲜回国了,虽然李信还在朝鲜,但是李信在朝鲜的威信不能和杨镐相比。杨镐对朝鲜有再造之恩,一句话就能压住朝鲜的主和派。可李信没有这种威望,所以杨镐一走,朝鲜国内主和派一定会抬头。如果李信不能守住汉阳,想要再迁江华岛......朝鲜人一定不肯继续打下去了。”
李信手下的兵力只有5000,即便算上他替朝鲜国训练的新别抄军,也只有10000可战之兵,根本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两班权贵谁还愿意跟着李信一条道到黑?
黄台吉淡淡一笑,已经瘦了下来,显得更加精神的面孔上也溢满了笑容,看来对即将开始的五出燕山之战信心十足。
“只要能救出阿敏,咱们就能后撤到辽河以东......依托辽河险要,左拥辽东,右揽朝鲜,高句丽的基业可期啊......”
代善微笑:“大汗,此战一胜,我大金就能借着战胜的余威同南朝和议了。想必南朝也会明白,咱们两方面谁也奈何不了谁了,与其没完没了的耗下去,不如早早议和算了,这样大家都能过几年安生日子......这也是先汗的遗愿啊!”
黄台吉微笑,点点头道:“的确如此,先汗所谋,无非就是在辽东别立一国。只是辽东苦寒,人口稀少,撑不局面,所以才不得不侵犯明朝的疆界。现在明朝出了个朱棣一样的君王,我们再打下去也无利可图,只有改变方向,南下朝鲜了。所以这次五出燕山,就是咱们最后一次西征伐明了。”
黄台吉可是熟读《三国演义》的军事家,而且还自比诸葛亮,当然要避开“六出”这个不吉利的次数。
所以五出燕山就封顶了,不会再有六出了,也出不了!
而这次出燕山的目标,明着看仿佛是救阿敏。但实际上是掩护多尔衮平朝鲜和以战促和,为希福、索尼、范程率领的和谈使团,打出一点筹码。
“诈和”什么的,只是黄台吉安抚内部的说法。实际上他是真心想要议和了,他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如乃父,但是战略眼光是很强的。如何不知道明朝的国力,一直是强于后金的。之所以屡战屡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的皇帝都在深宫当长大,对于军旅之事不大了解,而朝堂上的官都是写八股出身,能打的着实不多,扯后腿的本事倒是一流。
所以明朝的国力在这些人手里根本发挥不出来,能有一成转化为战斗力就不错了。
可是当真懂军事的朱由检上台后,情况立即就不同了。明朝的国力到了他手里,立即就发挥出了至少三成——还有七成得应付国内的水、旱、蝗、疫啊!但仅仅是这三成国力,只要用到了刀刃上,一样能把大金国压着砍!
大金国的底子太薄,别说输不,就是交换比不能占尽上风的胜仗,他们都打不......朱由检正是抓住大金国的这个弱点,果断的将主战场从对明朝过分不利的辽西转到了燕山。
燕山不仅地势崎岖,不利于骑兵运动,而且距离沈阳太远,黄台吉要深入一下,码就是一千多里!而且燕山冬季时到处大雪封山,行军打仗都不方便,对驻守之兵非常有利。而春、夏、秋三季,燕山山区的许多河流又会成为后金军进兵的障碍,同样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后金军如果要强行进攻,也许可以攻破一些城堡,但损失一定会让他们难以承受。
正因为这些原因,除了第一次出燕山打进了长城,之后的三次出燕山之,黄台吉别说长城了,就连依托长城展开的兴州、会州诸千户所的城墙都没摸着。
而摸不着燕山一线长城的情况下,要走辽西攻宁远、破山海,一场场硬仗打进山海关,对于人口基数太少的大金国而言,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后金在辽西攻破坚城的手段,似乎只有一个饿饭。大凌河堡靠饿饭、锦州城靠饿饭、松山城还是靠饿饭......而用强攻的手段,只打出了三次宁远之败(两次打袁崇焕,一次打吴三桂)和一次锦州之败。
就这种攻坚能力,明朝在山海关外修那么多的城堡,驻防那么多的军队,的确是个昏招!
......
就在黄台吉和他的心腹干将们最后敲定了五出燕山之策的时候,大金国的使团正在入山海雄关。
在朱由检离开北京之前,就向蓟辽总督袁崇焕和顺天八府巡抚史可法下达了准许建州使团入山海关,并护送他们去北京城的旨意。
和黄台吉一样,朱由检对于和平其实也是有诚意的。
因为持续六七年的崇祯大旱灾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朱由检实在没有太多的力量可以用于同建州的战争了。
现在可不是气候比较温暖的时代,而是天气越来越冷的“小冰河期”,东北的黑土地虽然也可以开垦,也会有些收获,但总的来说,价值并不是很高。
要不然后金也不会一次次的攻打大明和朝鲜......
相比之下,南方的缅甸、安南、暹罗、吕宋、真腊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那些地方本来就热,因为小冰河期的原因,气温有所下降,反而有利于开发。在这个时代,缅甸和暹罗连着出现好几个大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安南国内的这个主那个主可以割据征战几十上百年,也有气候舒适,农业生产兴旺的原因。
所以朱由检也希望可以在崇祯七年打出一个为期十年和平出来——只要让大明朝熬过这十年,等老天爷肯赏饭了,灭亡建州就是一两年的事儿。
当然了,朱由检虽然有和平的诚意,但他也不会轻易让后金得到十年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要后金承认他是蒙古大汗或天可汗!因为现在后金也算是蒙古的一分子,手里拿着32个蒙古旗。
而且他也不会允许后金吞并朝鲜国......他可不是逆子,对于朝鲜这个“忠藩”,朱由检还是颇为看重的。
黄台吉举着蜡烛,在凤凰楼第二层的书房内看着新挂来的地图。大燕山周围,密密麻麻的标满了城寨堡垒的名号。
阿济格、多尔衮、代善、岳托、济尔哈朗、德格类等入八分的贝勒爷都跟在黄台吉身后,其多尔衮站的最近,还举着个蜡烛台,似乎想替黄台吉多照一点亮儿。
半天之后,黄台吉才放下蜡烛拍拍手,心事重重地吐口气:“先打大宁以诱袁崇焕北上增援,再疾行至义州,汇合豪格的大军,直扑锦州,打破壕沟土墙,一举救出阿敏......朱由检已经北上草原,只剩下袁崇焕、洪承畴两个庸才,应该会上当的......如果两白旗的人马再打下朝鲜......”
“那就大获全胜了!”刚刚封了奉命大将军,将会率领两白旗、朝鲜八旗的数万大军攻打朝鲜的多尔衮,一张蜡黄的面孔上难得浮现出了红光,看来他对攻打朝鲜取胜信心十足啊!
多尔衮又道:“杨镐在去年秋天因病离开朝鲜回国了,虽然李信还在朝鲜,但是李信在朝鲜的威信不能和杨镐相比。杨镐对朝鲜有再造之恩,一句话就能压住朝鲜的主和派。可李信没有这种威望,所以杨镐一走,朝鲜国内主和派一定会抬头。如果李信不能守住汉阳,想要再迁江华岛......朝鲜人一定不肯继续打下去了。”
李信手下的兵力只有5000,即便算上他替朝鲜国训练的新别抄军,也只有10000可战之兵,根本不是多尔衮的对手。在这种情况下,朝鲜的两班权贵谁还愿意跟着李信一条道到黑?
黄台吉淡淡一笑,已经瘦了下来,显得更加精神的面孔上也溢满了笑容,看来对即将开始的五出燕山之战信心十足。
“只要能救出阿敏,咱们就能后撤到辽河以东......依托辽河险要,左拥辽东,右揽朝鲜,高句丽的基业可期啊......”
代善微笑:“大汗,此战一胜,我大金就能借着战胜的余威同南朝和议了。想必南朝也会明白,咱们两方面谁也奈何不了谁了,与其没完没了的耗下去,不如早早议和算了,这样大家都能过几年安生日子......这也是先汗的遗愿啊!”
黄台吉微笑,点点头道:“的确如此,先汗所谋,无非就是在辽东别立一国。只是辽东苦寒,人口稀少,撑不局面,所以才不得不侵犯明朝的疆界。现在明朝出了个朱棣一样的君王,我们再打下去也无利可图,只有改变方向,南下朝鲜了。所以这次五出燕山,就是咱们最后一次西征伐明了。”
黄台吉可是熟读《三国演义》的军事家,而且还自比诸葛亮,当然要避开“六出”这个不吉利的次数。
所以五出燕山就封顶了,不会再有六出了,也出不了!
而这次出燕山的目标,明着看仿佛是救阿敏。但实际上是掩护多尔衮平朝鲜和以战促和,为希福、索尼、范程率领的和谈使团,打出一点筹码。
“诈和”什么的,只是黄台吉安抚内部的说法。实际上他是真心想要议和了,他的军事能力虽然不如乃父,但是战略眼光是很强的。如何不知道明朝的国力,一直是强于后金的。之所以屡战屡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的皇帝都在深宫当长大,对于军旅之事不大了解,而朝堂上的官都是写八股出身,能打的着实不多,扯后腿的本事倒是一流。
所以明朝的国力在这些人手里根本发挥不出来,能有一成转化为战斗力就不错了。
可是当真懂军事的朱由检上台后,情况立即就不同了。明朝的国力到了他手里,立即就发挥出了至少三成——还有七成得应付国内的水、旱、蝗、疫啊!但仅仅是这三成国力,只要用到了刀刃上,一样能把大金国压着砍!
大金国的底子太薄,别说输不,就是交换比不能占尽上风的胜仗,他们都打不......朱由检正是抓住大金国的这个弱点,果断的将主战场从对明朝过分不利的辽西转到了燕山。
燕山不仅地势崎岖,不利于骑兵运动,而且距离沈阳太远,黄台吉要深入一下,码就是一千多里!而且燕山冬季时到处大雪封山,行军打仗都不方便,对驻守之兵非常有利。而春、夏、秋三季,燕山山区的许多河流又会成为后金军进兵的障碍,同样利于守而不利于攻。后金军如果要强行进攻,也许可以攻破一些城堡,但损失一定会让他们难以承受。
正因为这些原因,除了第一次出燕山打进了长城,之后的三次出燕山之,黄台吉别说长城了,就连依托长城展开的兴州、会州诸千户所的城墙都没摸着。
而摸不着燕山一线长城的情况下,要走辽西攻宁远、破山海,一场场硬仗打进山海关,对于人口基数太少的大金国而言,基本是不可能的——在原本的历史上,后金在辽西攻破坚城的手段,似乎只有一个饿饭。大凌河堡靠饿饭、锦州城靠饿饭、松山城还是靠饿饭......而用强攻的手段,只打出了三次宁远之败(两次打袁崇焕,一次打吴三桂)和一次锦州之败。
就这种攻坚能力,明朝在山海关外修那么多的城堡,驻防那么多的军队,的确是个昏招!
......
就在黄台吉和他的心腹干将们最后敲定了五出燕山之策的时候,大金国的使团正在入山海雄关。
在朱由检离开北京之前,就向蓟辽总督袁崇焕和顺天八府巡抚史可法下达了准许建州使团入山海关,并护送他们去北京城的旨意。
和黄台吉一样,朱由检对于和平其实也是有诚意的。
因为持续六七年的崇祯大旱灾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朱由检实在没有太多的力量可以用于同建州的战争了。
现在可不是气候比较温暖的时代,而是天气越来越冷的“小冰河期”,东北的黑土地虽然也可以开垦,也会有些收获,但总的来说,价值并不是很高。
要不然后金也不会一次次的攻打大明和朝鲜......
相比之下,南方的缅甸、安南、暹罗、吕宋、真腊看上去更有吸引力。
那些地方本来就热,因为小冰河期的原因,气温有所下降,反而有利于开发。在这个时代,缅甸和暹罗连着出现好几个大帝,也有这方面的原因。而安南国内的这个主那个主可以割据征战几十上百年,也有气候舒适,农业生产兴旺的原因。
所以朱由检也希望可以在崇祯七年打出一个为期十年和平出来——只要让大明朝熬过这十年,等老天爷肯赏饭了,灭亡建州就是一两年的事儿。
当然了,朱由检虽然有和平的诚意,但他也不会轻易让后金得到十年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要后金承认他是蒙古大汗或天可汗!因为现在后金也算是蒙古的一分子,手里拿着32个蒙古旗。
而且他也不会允许后金吞并朝鲜国......他可不是逆子,对于朝鲜这个“忠藩”,朱由检还是颇为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