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劳致富小农民 作者:九命韧猫
第十二章青冈林
后山一片壮观的石林
它占地一两百平米,虽然面积不大,但其中怪石嶙峋,就像雨后的春笋,一个劲的往上冒,形成了一处天然石林奇观。
由于地形原因,石林中犹如迷宫一般,因此这里就成为了上河村小屁孩们玩耍和躲猫猫的好地方,每天一有空闲,小山子小石头等小屁孩们一准到这里来玩耍,每天不玩到天擦黑都不会回家,仿佛这里就是他们的游乐园。
走在石林边上,大牛一脸好奇的向张海问道:
“小海,你说这里的石头咋会长成这样?”
张海笑了笑,这个他还真做过一定的了解,以前上中学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地理,对家乡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感兴趣。
“石林也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它是钟乳石经过造山运动被抬起后,受到风雨侵蚀千万年后形成的独特地貌,这样成规模的石林非常少见,大多都是一些三三两两单独出现的石头。”
“哦原来是这样啊!!”大牛也是初中毕业,因此也听懂了张海的解释,就连三爷爷也点了点头。
看到这里张海微微一笑,然后继续向他们解释石林的具体形成
大约距今2亿7千万年以前,西南高原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石林这片海面上,生长着许多能形成碳酸钙沉积物的动物和植物。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动植物生长衰亡速度很快,它们的尸骸沉积海底,经过上亿年形成了一大层厚厚的沉积物。
几十万年后,沉积物变成了化石。在大约距今7千万年时,发生了波及华夏大地的燕山运动,海底抬高,藏在海里石头开始露出水面。没有干枯的海水不停地拍打岩石,在岩石上“咬”出了深深的裂痕。
地壳再次抬升时,岩石完全露出海面。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雨水,经过几十万年的冲刷溶蚀,使整块的岩石形成溶蚀沟,最终使整块的岩体分离,形成石芽、石柱、石门、石峰这样千奇百怪的石头奇观。石林形成后,由于倾斜角度较小,很少倒塌坠地,后来被晚第三纪红土覆盖保护。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第四纪地壳回升,雨水将晚第三纪土层冲刷开,石林又展露新颜,成为天下奇观。
现在大家一听到石林,就能想到滇省的石林,因为它是全国规模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一处石林。
至于上河村后山的这处石林,几年前上面也想开发成旅游景点,可惜最后考察后发现,这片石林太小,景点太单调,没多少开发价值,
于是县里就简单的将其休整休整,铺上了鹅卵石小路就没再打理,一年到头也难得见到几个外来的游客,让村民们好不失望。
穿过石林顺着小溪继续向山上走
这条小溪发源于山里的一口山泉,从山上奔流而下,流经村子中央,最终注入了滚滚东流的小清河,顺着大江流进了大海。
大约一刻钟后,三人终于来到了村里的水源地望月泉。
“好久都没来望月泉了!”
“谁让你小子就像坐月子似的天天窝在家里?”三爷爷瞪了侄孙一眼。
“嘿嘿,那不是以前吗?”张海赶紧解释,自己已经改正错误。
大牛在边上嘿嘿傻笑,举得老爷子说的对,以前的张海真的就像个孕妇似的,要不是每天还出来寄包裹,估计三个月都不会出一次门。
看到大牛的样子,张海不由苦笑,曾经自己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可惜自己拿了一手好牌,却因为自己作死,每天都待在家里上网,要不是还开了一个网店,估计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唉!小海啊,也不是爷爷想说你,但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拿着这么好的文凭不去找工作,也不考公务员,你说你究竟图个啥?”
看到张海不说话,三爷继续念叨:“再说你也老大不小了,马上就二十七岁的人了,赶紧赚点钱,找个媳妇,好好孝敬你妈,你看她都六十多了,要不是摔了手臂,都还下地干活呢!”
听到三爷爷的这些话,张海心里就像塞了一堵墙,同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过自新,利用系统的帮助,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知道了三爷爷!”张海重重的点点头。
三爷爷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希望张海真的听进去了,改掉懒惰的毛病,否则这辈子就这样了。
沿着崎岖的山路
三人一路前行,穿过一座座大山,终于来到了一片青冈林。
“好了,这里枯树不少,今天咱们就先在这里找找!”
这片青冈林,张海也非常熟悉,小时候经常和大人们来这里采蘑菇,这里的红菇味道非常的鲜美,简直比吃肉还要令人难忘。
随后三人分开寻找。
由于这些年环境迅速恢复,山里的山珍药材也渐渐多了起来,每到空闲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就会进山转转,采摘些木耳蘑菇什么的,赚些零用钱。
等大家分开后
张海立马打开了自己的技能一嗅千里。
由于一路上的练习,张海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个技能,不仅收发自如,还能调节嗅觉大小,这样才能不被其他气味干扰。
对于野生木耳的味道,张海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村民们采到的木耳全都经过自己的网店,卖到了外面。
“怎么没有?”走了上百米,还是没能闻到木耳的气味,这让张海有些皱眉。
下一刻,张海的鼻子耸动,终于闻到了木耳的气味。
顺着气味飘来的方向,张海大步走去,很快就在数十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干枯的苦柚树,由于最近春雨连绵,树上密密麻麻长满了木耳。
看到这么多木耳,张海顿时大喜过望,双手左右开弓,将大片的野生黑木耳装进背篓。
很快张海就将苦柚树上的木耳采摘一空,张海估量了下,背篓里的木耳应该有两斤左右,晒干了怎么的也有小半斤了,要是卖出去怎么的也能值个七八十块。
第十二章青冈林
第十二章青冈林
后山一片壮观的石林
它占地一两百平米,虽然面积不大,但其中怪石嶙峋,就像雨后的春笋,一个劲的往上冒,形成了一处天然石林奇观。
由于地形原因,石林中犹如迷宫一般,因此这里就成为了上河村小屁孩们玩耍和躲猫猫的好地方,每天一有空闲,小山子小石头等小屁孩们一准到这里来玩耍,每天不玩到天擦黑都不会回家,仿佛这里就是他们的游乐园。
走在石林边上,大牛一脸好奇的向张海问道:
“小海,你说这里的石头咋会长成这样?”
张海笑了笑,这个他还真做过一定的了解,以前上中学的时候他就非常喜欢地理,对家乡的喀斯特地貌非常感兴趣。
“石林也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它是钟乳石经过造山运动被抬起后,受到风雨侵蚀千万年后形成的独特地貌,这样成规模的石林非常少见,大多都是一些三三两两单独出现的石头。”
“哦原来是这样啊!!”大牛也是初中毕业,因此也听懂了张海的解释,就连三爷爷也点了点头。
看到这里张海微微一笑,然后继续向他们解释石林的具体形成
大约距今2亿7千万年以前,西南高原处是一片汪洋大海,在石林这片海面上,生长着许多能形成碳酸钙沉积物的动物和植物。气候炎热,雨水充沛,动植物生长衰亡速度很快,它们的尸骸沉积海底,经过上亿年形成了一大层厚厚的沉积物。
几十万年后,沉积物变成了化石。在大约距今7千万年时,发生了波及华夏大地的燕山运动,海底抬高,藏在海里石头开始露出水面。没有干枯的海水不停地拍打岩石,在岩石上“咬”出了深深的裂痕。
地壳再次抬升时,岩石完全露出海面。含有二氧化碳和有机酸的雨水,经过几十万年的冲刷溶蚀,使整块的岩石形成溶蚀沟,最终使整块的岩体分离,形成石芽、石柱、石门、石峰这样千奇百怪的石头奇观。石林形成后,由于倾斜角度较小,很少倒塌坠地,后来被晚第三纪红土覆盖保护。在距今大约50万年前,第四纪地壳回升,雨水将晚第三纪土层冲刷开,石林又展露新颜,成为天下奇观。
现在大家一听到石林,就能想到滇省的石林,因为它是全国规模最大,也是最有名的一处石林。
至于上河村后山的这处石林,几年前上面也想开发成旅游景点,可惜最后考察后发现,这片石林太小,景点太单调,没多少开发价值,
于是县里就简单的将其休整休整,铺上了鹅卵石小路就没再打理,一年到头也难得见到几个外来的游客,让村民们好不失望。
穿过石林顺着小溪继续向山上走
这条小溪发源于山里的一口山泉,从山上奔流而下,流经村子中央,最终注入了滚滚东流的小清河,顺着大江流进了大海。
大约一刻钟后,三人终于来到了村里的水源地望月泉。
“好久都没来望月泉了!”
“谁让你小子就像坐月子似的天天窝在家里?”三爷爷瞪了侄孙一眼。
“嘿嘿,那不是以前吗?”张海赶紧解释,自己已经改正错误。
大牛在边上嘿嘿傻笑,举得老爷子说的对,以前的张海真的就像个孕妇似的,要不是每天还出来寄包裹,估计三个月都不会出一次门。
看到大牛的样子,张海不由苦笑,曾经自己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
可惜自己拿了一手好牌,却因为自己作死,每天都待在家里上网,要不是还开了一个网店,估计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
“唉!小海啊,也不是爷爷想说你,但你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拿着这么好的文凭不去找工作,也不考公务员,你说你究竟图个啥?”
看到张海不说话,三爷继续念叨:“再说你也老大不小了,马上就二十七岁的人了,赶紧赚点钱,找个媳妇,好好孝敬你妈,你看她都六十多了,要不是摔了手臂,都还下地干活呢!”
听到三爷爷的这些话,张海心里就像塞了一堵墙,同时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过自新,利用系统的帮助,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知道了三爷爷!”张海重重的点点头。
三爷爷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的叹了口气,希望张海真的听进去了,改掉懒惰的毛病,否则这辈子就这样了。
沿着崎岖的山路
三人一路前行,穿过一座座大山,终于来到了一片青冈林。
“好了,这里枯树不少,今天咱们就先在这里找找!”
这片青冈林,张海也非常熟悉,小时候经常和大人们来这里采蘑菇,这里的红菇味道非常的鲜美,简直比吃肉还要令人难忘。
随后三人分开寻找。
由于这些年环境迅速恢复,山里的山珍药材也渐渐多了起来,每到空闲时候,村里的老人们就会进山转转,采摘些木耳蘑菇什么的,赚些零用钱。
等大家分开后
张海立马打开了自己的技能一嗅千里。
由于一路上的练习,张海已经初步掌握了这个技能,不仅收发自如,还能调节嗅觉大小,这样才能不被其他气味干扰。
对于野生木耳的味道,张海再熟悉不过了,因为村民们采到的木耳全都经过自己的网店,卖到了外面。
“怎么没有?”走了上百米,还是没能闻到木耳的气味,这让张海有些皱眉。
下一刻,张海的鼻子耸动,终于闻到了木耳的气味。
顺着气味飘来的方向,张海大步走去,很快就在数十米远的地方,发现了一颗干枯的苦柚树,由于最近春雨连绵,树上密密麻麻长满了木耳。
看到这么多木耳,张海顿时大喜过望,双手左右开弓,将大片的野生黑木耳装进背篓。
很快张海就将苦柚树上的木耳采摘一空,张海估量了下,背篓里的木耳应该有两斤左右,晒干了怎么的也有小半斤了,要是卖出去怎么的也能值个七八十块。
第十二章青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