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让村里人富裕起来。可是今天亦哥儿竟然告诉他,可以让村里人富裕起来的办法,他如何能不激动,如何能不激动。
林亦看着里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似悲试喜,平时冷静、稳重,遇事谨慎的人,现在眼里竟然蓄满泪水,林亦摇了摇头,不由想起林秀才对里正的评价,(里正为人公正、冷静、遇事稳重、谨慎,也有责任心,为村里人着想,是个好人,可惜千般好就是无才能啊。。。村里人想靠他过上好日子难。)林亦只觉精辟,简直一语中的。
林亦带着里正来到他家后院他种植枸杞树的地方,不疾不徐的对着里正道:“里正你看这里就是我种植的枸杞树,这两株大颗的是8年左右的成年树了,每次采摘能得3斤左右枸杞子干果,一年能采摘两次,分别是六月和八月时采摘,药铺收枸杞干果,都在300文每斤左右,具体的价格还要看枸杞子药效成分保留多少。”
又向里正介绍旁边那些都是他2年前种植的树苗,明年能挂果。
里正听完摸摸胡须满脸喜悦:“亦哥儿你说你可以提供树苗,弄好了可以在月底播种,那我们通知村民吧,让他们在家里空余的地方都种几颗。”
这样虽然慢些,但是哪家也不会拿出好地来种,说完看林亦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不由纳闷道“怎么了,你不是说枸杞树非常好成活吗,贫瘠一些的土地也行吗,你要知道村里人不可能拿好地来种的,毕竟要三年时间才能看到效益。”
林亦再次感叹他爹林秀才真乃神人也,看人真准呀,他提议教给村里人种植枸杞树的方法,竟然让里正说每家种几颗,哦麦嘎,他服了。
种几颗能发家啊!种几颗能改变啥呀!他费这力气就是为了让别人种几颗?现在他的脑海里回荡的声音都是种几颗。。。
林亦非常认真严肃的看着里正,开始说出他的想法,烨朝虽然没有开垦荒地的免税鼓励政策,但是在烨朝开国之初,永烨大帝为了鼓励开垦荒地,也是出过一条政策,就是购买荒地的银两可以延迟5年给衙门,但是每年一成税不可免,还是要交的。
推出这条政策当时是开国初,百姓刚经历战乱没多久都没余钱,但是朝廷也挺穷的,所以就出了这条政策,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朝廷也会多些税收,但是随着年代推移,现在知道这条政策的估计也就是衙门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能知道些,县令都不一定知道了,因为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或其他官员比如户部官,必须是要看本朝田律的。他是在烨朝【律法全书里田律篇】上看到的,也只是一语带过,很容易被人忽略。
林亦的办法是,让里正征得村民的同意,然后去衙门办理开垦荒地的事,当然他的意思是村里剩下的两百多亩荒地全部开垦了。
里正听了林亦的话傻眼了,这这这还有这样的事,他怎么不知道,听都没听过,激动的看着林亦:“你说的当真,当真可以五年以后在给开垦荒地的银子。”林亦非常确定的点头:“不过五年内还是要每年都上缴一成的粮税,这样村里人会不会很犹豫啊。”
面对林亦的说的问题,里正根本不当回事,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哪家最想的事,不是自家田地变多啊,那一成的税算什么,勒紧肚皮的事。
新安村每次有大事发生都会敲锣,这时听到锣声大家都会到村子西边山下的空地集合,都知道这是里正召集他们,有事要对他们说。
西边山下这里就是村里去坟地的必经之路,村子建设好后就把这里整理出来作为村里广场,有事时大家都聚在这里,古代人是很遵守孝道的,对先祖都非常敬畏,还特意在这里修建了祠堂。
古代的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牌位,和办理家族事宜的地方,不过新安村不同,新安村的村民都是逃难过来的,家家人丁都不多,姓氏还杂,哪家也没钱和实力自己修建一所祠堂,后来村里老人提议,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修建一所祠堂共用吧。
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却很好的融入了新安村村民的骨血里,让大家更亲近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因为他们的先祖牌位都是供奉在一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美女们你们的留言我就不在评论里回了,谢谢你们看文,感谢收藏。
☆、第 23 章
村里人都来了后,大家都在讨论里正召集他们有什么事,郑老伯来的晚,他是从地里过来的,把锄头放下,一脸疑惑问旁边正拿着烟杆抽烟的刘老根:“知道是什么事吗。”
刘老根摇了摇头,用手捻了捻烟锅,心思还在小儿子刘长盛身上,今天早上家里还发生了争执。
现在大儿媳整天在家里说酸话,话里话外都是小儿子刘长盛不适合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不是浪费钱吗,今年15岁也该说亲了,难道成亲后也要全家这样供着他读书吗。
这话今天被小儿子听到了,竟然跟他大嫂吵起来了,想到这里刘老汉深深吐了口气,家宅开始不宁喽,他也知道大儿子不是没有想法,只是还没说而已,但是供都供这么多年了,啥都没考上,他不甘心啊。。。
牛大婶今天没有席面,拉着儿媳妇和王婆子唠上了,“也不知道里正找咱们什么事,这也快秋收了,不能是要涨粮税吧。”乖乖呦那样就难过了,这样的事以前就发生过一次,那年南边发大水,地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淹了,那时朝廷就是把他们没受灾的地方粮税提高一成,救济南边了,虽然次年朝廷会少收一成的粮税,补偿给他们,但是他们那一年过的难啊,很多人家都指望那些当口粮的。
王婆子听了牛婆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开始祈祷,南边风调雨顺,可千万别被牛婆子说中啊。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这时每家每户的在家的都来了,能当家做主的人基本都来了。
江里正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田地主家没来,往年也是有什么事都不来,都是他派人去田地主家告知,现在他都把村子里的人得罪遍了,还想让他们像以前一样,可能吗,不来你就别参与了。
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安静,:“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村里有件大事跟大家说,也是好事,但是我说完你们参不参加,你们自己商量,参加的一会过来到我这里登记。”
江里正停顿了下,想了想林亦跟他说过的话,从新组织了下语言,娓娓道来:“咱们村子里穷啊,地还少,但是我们也要找出路让我们村的人富起来,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没钱娶亲的都能成亲,怎么样才能让家里生病的人都能有钱看病,不至于在那里等死,怎么样才能让我们都住上青砖瓦房,不在住现在可能遇上大雪,就会
林亦看着里正苍老的脸上,流露出似悲试喜,平时冷静、稳重,遇事谨慎的人,现在眼里竟然蓄满泪水,林亦摇了摇头,不由想起林秀才对里正的评价,(里正为人公正、冷静、遇事稳重、谨慎,也有责任心,为村里人着想,是个好人,可惜千般好就是无才能啊。。。村里人想靠他过上好日子难。)林亦只觉精辟,简直一语中的。
林亦带着里正来到他家后院他种植枸杞树的地方,不疾不徐的对着里正道:“里正你看这里就是我种植的枸杞树,这两株大颗的是8年左右的成年树了,每次采摘能得3斤左右枸杞子干果,一年能采摘两次,分别是六月和八月时采摘,药铺收枸杞干果,都在300文每斤左右,具体的价格还要看枸杞子药效成分保留多少。”
又向里正介绍旁边那些都是他2年前种植的树苗,明年能挂果。
里正听完摸摸胡须满脸喜悦:“亦哥儿你说你可以提供树苗,弄好了可以在月底播种,那我们通知村民吧,让他们在家里空余的地方都种几颗。”
这样虽然慢些,但是哪家也不会拿出好地来种,说完看林亦以一种诡异的眼神看着他,不由纳闷道“怎么了,你不是说枸杞树非常好成活吗,贫瘠一些的土地也行吗,你要知道村里人不可能拿好地来种的,毕竟要三年时间才能看到效益。”
林亦再次感叹他爹林秀才真乃神人也,看人真准呀,他提议教给村里人种植枸杞树的方法,竟然让里正说每家种几颗,哦麦嘎,他服了。
种几颗能发家啊!种几颗能改变啥呀!他费这力气就是为了让别人种几颗?现在他的脑海里回荡的声音都是种几颗。。。
林亦非常认真严肃的看着里正,开始说出他的想法,烨朝虽然没有开垦荒地的免税鼓励政策,但是在烨朝开国之初,永烨大帝为了鼓励开垦荒地,也是出过一条政策,就是购买荒地的银两可以延迟5年给衙门,但是每年一成税不可免,还是要交的。
推出这条政策当时是开国初,百姓刚经历战乱没多久都没余钱,但是朝廷也挺穷的,所以就出了这条政策,以鼓励农民开垦荒地,朝廷也会多些税收,但是随着年代推移,现在知道这条政策的估计也就是衙门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能知道些,县令都不一定知道了,因为主管户籍田地的主事或其他官员比如户部官,必须是要看本朝田律的。他是在烨朝【律法全书里田律篇】上看到的,也只是一语带过,很容易被人忽略。
林亦的办法是,让里正征得村民的同意,然后去衙门办理开垦荒地的事,当然他的意思是村里剩下的两百多亩荒地全部开垦了。
里正听了林亦的话傻眼了,这这这还有这样的事,他怎么不知道,听都没听过,激动的看着林亦:“你说的当真,当真可以五年以后在给开垦荒地的银子。”林亦非常确定的点头:“不过五年内还是要每年都上缴一成的粮税,这样村里人会不会很犹豫啊。”
面对林亦的说的问题,里正根本不当回事,以种地为生的农村人,哪家最想的事,不是自家田地变多啊,那一成的税算什么,勒紧肚皮的事。
新安村每次有大事发生都会敲锣,这时听到锣声大家都会到村子西边山下的空地集合,都知道这是里正召集他们,有事要对他们说。
西边山下这里就是村里去坟地的必经之路,村子建设好后就把这里整理出来作为村里广场,有事时大家都聚在这里,古代人是很遵守孝道的,对先祖都非常敬畏,还特意在这里修建了祠堂。
古代的祠堂是一个家族供奉先祖牌位,和办理家族事宜的地方,不过新安村不同,新安村的村民都是逃难过来的,家家人丁都不多,姓氏还杂,哪家也没钱和实力自己修建一所祠堂,后来村里老人提议,大家一起出钱出力修建一所祠堂共用吧。
当时也是无奈之举,但是现在却很好的融入了新安村村民的骨血里,让大家更亲近更团结更有凝聚力了。因为他们的先祖牌位都是供奉在一起的。
作者有话要说: 美女们你们的留言我就不在评论里回了,谢谢你们看文,感谢收藏。
☆、第 23 章
村里人都来了后,大家都在讨论里正召集他们有什么事,郑老伯来的晚,他是从地里过来的,把锄头放下,一脸疑惑问旁边正拿着烟杆抽烟的刘老根:“知道是什么事吗。”
刘老根摇了摇头,用手捻了捻烟锅,心思还在小儿子刘长盛身上,今天早上家里还发生了争执。
现在大儿媳整天在家里说酸话,话里话外都是小儿子刘长盛不适合读书,读了这么多年连个童生都没考上,不是浪费钱吗,今年15岁也该说亲了,难道成亲后也要全家这样供着他读书吗。
这话今天被小儿子听到了,竟然跟他大嫂吵起来了,想到这里刘老汉深深吐了口气,家宅开始不宁喽,他也知道大儿子不是没有想法,只是还没说而已,但是供都供这么多年了,啥都没考上,他不甘心啊。。。
牛大婶今天没有席面,拉着儿媳妇和王婆子唠上了,“也不知道里正找咱们什么事,这也快秋收了,不能是要涨粮税吧。”乖乖呦那样就难过了,这样的事以前就发生过一次,那年南边发大水,地里的粮食大部分都淹了,那时朝廷就是把他们没受灾的地方粮税提高一成,救济南边了,虽然次年朝廷会少收一成的粮税,补偿给他们,但是他们那一年过的难啊,很多人家都指望那些当口粮的。
王婆子听了牛婆子的话,心里咯噔一下,心里开始祈祷,南边风调雨顺,可千万别被牛婆子说中啊。
周围的人也在议论纷纷,这时每家每户的在家的都来了,能当家做主的人基本都来了。
江里正看人来的差不多了,就田地主家没来,往年也是有什么事都不来,都是他派人去田地主家告知,现在他都把村子里的人得罪遍了,还想让他们像以前一样,可能吗,不来你就别参与了。
清了清嗓子让大家安静,:“今天把大家叫来,是村里有件大事跟大家说,也是好事,但是我说完你们参不参加,你们自己商量,参加的一会过来到我这里登记。”
江里正停顿了下,想了想林亦跟他说过的话,从新组织了下语言,娓娓道来:“咱们村子里穷啊,地还少,但是我们也要找出路让我们村的人富起来,怎么样才能让那些没钱娶亲的都能成亲,怎么样才能让家里生病的人都能有钱看病,不至于在那里等死,怎么样才能让我们都住上青砖瓦房,不在住现在可能遇上大雪,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