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41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 作者:微云烟波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41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 作者:微云烟波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对于贡品这种东西,大家简直是避之唯恐不及,哪怕如今朝廷并不强势,可是万一有什么人借着朝廷的名义捣鬼,他们这些商人哪怕背后有靠山也是扛不住的,因此干脆就不提了。
不过,自家不种,用大理这边的稻米带回去高价售卖,还是有赚头的,既然大理这边乐意用这等香米折算那些流民的口粮,这些商人哪有不乐意的道理,一个个都答应了下来,也懒得理会这次的损失了,横竖之前已经赚得很多了,干脆就心急火燎地带着新采购的一批商品返回中原了。
而段思平这边,也大张旗鼓地派出了一支队伍前往长安朝贡,正好可以讨一张唐皇的册封,一路上顺带宣传一下大理如今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招来几个贤才。
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段思平如今国内的事情还没完全理顺呢,因此,也没有过于着急。他已经开始着意培养大理这边仅存的一些汉人,还有其他部族的人,又鼓励山民出山耕种。虽说山里头也能开辟梯田,但是终究不是那么方便,弄得不好,还会导致泥石流什么的,因此,还是在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集中居住种植比较好。
大理如今举国上下都是一副热火朝天搞基建的模样,到处开始修路建城,段思平一开始的时候还担心财政问题,但是被段思瑾一说,直接就将这些工程都分包了出去,来自蜀中还有荆襄等地的一些大商人听到消息,几乎是蜂拥而来,朝廷将道路二十年内的收费权直接打包出售,路段比较好的地方,这些商人不光要修路,还得额外给朝廷钱。大理如今的情况,大家都是很看好的,人心思定,路修好了,商路畅通,自然会有更多的商队往来,这些可都是钱。尤其,大理提供的水泥将修路建城的成本降低了许多,
段思瑾又在大理境内开辟了几处盐矿,又搞了茶园,这些都被段家和朝廷攥在手里,不管是盐,还是茶,普通的都是平价出售,盐税就包含在售价之中,大理这边的盐矿产量可很是不小,起码百年之内供应得上大理这边的日常食用,等到百年之后,要是还没别的法子,那段思瑾觉得自己可以直接去抹脖子了!
段思瑾这边几个主意一出,段思平几乎能看到未来财源滚滚的场景了,他这些日子算是看到蜀中那些商人的实力了,简直是叫人目瞪口呆,荆襄那边的商人合起来都没蜀中这些人阔气。
这也难怪,蜀中因为地势的缘故,一向太平,少有战乱,蜀中特产又比较丰富,从秦汉时候开始,蜀中就多有豪商出现,等到后来,因为战乱之类的缘故,又有许多人携带着大量的财富涌入蜀中,蜀中商业又比较发达,那些商人自然手里头有着不少钱财。
只是,蜀中的商人在中原并不是很受待见,地域歧视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有,而大理这边不一样,大理本来就与蜀中接壤,互相之间往来也比较多,比较了解,自然不存在多少歧视之类的情况,或者说,原本的时候,蜀中人还要歧视一把南诏人呢,毕竟,蜀人一直是中原治下,不像是南诏这边,一听就都是一帮蛮子。
不过,如今大理分明不一样了,这些商人都嗅到了金钱的气味,尤其,大理对外表现出来的开放态度,让这些商人一个个都非常激动,中原这种地方,商人看起来有钱,实际上对于上头的官员来说,就是待宰的肥羊,稍有不慎,就要家破人亡,多年财富都被人掠夺。因此,这些商人一直热衷于找靠山。但是这等乱世,很多靠山也是不靠谱的,说不定遇上什么兵变,就完蛋了,自家也只能任人鱼肉。
而大理却是不同,大理毕竟是一个新生的政权,正处在告诉发展阶段,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依赖于来自于外界的商队,才能将自个的商品运出去,需要的东西运进来,因此,对商人的政策也颇为宽容,便是赋税也不算高。
这就很有吸引力了,尤其,大理居然肯将道路之类的交给这些商人来运营,虽说初期投资比较高,但是大理国承诺了不少优惠措施,比如说许多商品的优先购买权,还有更多的折扣优惠,因此,就算是道路白修了,大理国很快反悔了,长远来看,也是不亏的。何况,大理国很显然不会这么反悔,要是大理真的将这些商人都得罪了,回头没有商队进来,对于大理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只能说,这些商人将自个的重要性想得太高了,难不成大理自个不能组织自己的商队吗?当然了,国家信用这种事情,还是不能丢的,又不是那等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政权,能捞多少是多少,但是这种国家到处搜刮还来不及呢,还搞什么基建啊!
其实这样的改革也只适用于大理这样的边陲小国,段思瑾作弊一般地将生产力提高到了近乎是个时代的极限,而原本,这边压根没什么正经的制度所言,嘴上喊着向中原学习,但是真正知道中原是什么模样的有几个,就算是有人知道,还可以弄出一大堆的书来,在上面找出一段,喏,我们学的是这个,不是大唐嘛!毕竟,大唐自个都朝不保夕,马上药丸了,还有什么好学的,我们可以学学古人啊!横竖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来,大家尝试的制度多了去了,随便找一下,都能找到依据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能保证大家的利益,大家也不在意到底是什么制度了!商人什么的,就是给他们送钱的!毕竟,各个部族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家消化还真是消化不掉,天南这边的人民,大多数还是太穷了,买个洗衣服的肥皂什么的,都得仔细用个几个月,还是中原那边人傻钱多!另外,要真是不规矩,也得看看大家伙腰间的家伙不是!因此,一个个也不在意!
段思平自个也是经历了不少颠覆,不过他本不是什么拘泥的人,甚至思维一向开阔,也不然也不至于琢磨出六脉神剑这样的武功来,要知道,人家练剑还在讲究招式法度呢,你这边已经蛮不讲理,直接靠着剑气横推了!而且在这之前,就算有什么剑气剑芒之类的武功,也都是通过剑器放出来的,谁会脑洞大开,用手指头释放剑器啊,一般人身体根本承受不住好不好!
因此,在发现推行下去的制度施展起来还算是不错的时候,段思平也了悟了,制度这玩意本来也不能生搬硬套,因地制宜便是了。总不能如今大家已经不完全靠着种地吃饭了,大家的眼光还停留在地产上头吧!
其他跟随着段思平的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有些懵逼,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无非就是觉得自个作为地主的权力得不到保障,上头随便一句话,就能抽调自个手里头的劳动力,而且,官府还有许多传统的贵族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资源,偏偏都浪费在乱七八糟的地方,而他们呢,手里头大片的土地没人耕种,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财产,结果还要被掠夺。
如今却发现,他们之前的经济模式根本跟不上时代了,更加先进的工具让他们只需要雇佣少量的佃户就能解决问题,而粮食在天南却变得不值钱了,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将人力还有财富转移到工业上头,才能够保证自己不掉队。
看着段思平将一些道路的建设承包权转移给了外来的商人,一些原本手里头攥了不少资本的贵族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有人有钱,因为不了解情况,结果就眼睁睁地看着好事落到外人手里了,一个个都跑去找段思平,也要求相同的待遇。
段思平对此乐见其成,段思瑾之前就跟他说过,财富流通起来才是财富,被藏在地窖里头压根一文不值,如今,大理的经济就在这番动作之下变得活跃了起来。各个部族的头人对于下头的族人控制力也减少了,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原本因为环境恶劣,他们不得不分工协作,有人种植,有人采集,有人狩猎等,才能维持生活,而如今,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更加高产的粮种让他们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获取食物上,段思瑾之前还结合了上一世的经验,搞出了几种适合养殖的家禽家畜,这些再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就能做到养殖周期短,成活率高,也就省得大家冒着危险进入山林狩猎,如此一来,食物已经不成问题了,大家自然需要更多的消费需求。
各个部族自个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稀罕,但是各个部族不可能什么都能自家生产,而且,其实还是有许多东西,还是没有的,因此,这就需要交易,以物易物实在是太不方便,横竖大理不缺矿产,段思平已经开始铸币,逐步取代了原本市场上的各种一般等价物。
大理铸造的货币主要是铜币和银币,也有少部分金币,普通人家生活,铜币就足够了。段思瑾调配出来的合金比例,确保铜币的光泽,耐磨损,还有强韧度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熔点,又降低了不少成本,主要是制作成本,直接通过水力进行冲压塑形,这让即便有人想要通过融化铜币制作铜器也变得没有太多利益可图。为了方便携带,这些铜币与中原一样,依旧是外圆内方,这样也省了不少不少材料。
因此,如今世面上头,大理的铜币购买力还是很强的,即便是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也更加认可这样的铜币,看起来光泽度高,又不容易锈蚀,还不像是中原那些滥发的铜币一样,里头加了太多的锡,稍微一摔就碎掉了。
出来的那些部族,一下子就发现,自个也需要足够的货币,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因此,自然不能安心留在部族里头搞生产,他们很乐意去作坊里头做工,一些当初跟着段思瑾教出来的那些学生,上过一些扫盲课,懂得一点算术的人甚至开始自个学着做生意了。
人心不古就是如此,人人都有私心的情况下,部族的头人首领也就很难约束下头的族人了,而且,他们其实也被山下的花花世界给迷住了,原本这些部族的头人首领顶多就是比别人多分一点物资,实际上生活品质上头并没有多少优势,而如今呢,他们可以住大房子,乘坐舒适的马车,有丫鬟仆役伺候,可以说,一些自制力不足的人,简直是迅速堕落了下去。
段思平对此心知肚明,甚至是乐见其成,当部族的那些头人首领失去了原本的统治力与号召力,那么,段思平才能更好地影响那些年轻人,他们可以更快地汉化,融入到段思平制定的秩序中,回头等他们走出去,只怕中原的汉人也看不出来,这些人跟他们有什么区别了。至于各族的什么传统之类的,以段思平的想法,也没过多保留的必要。
当然,也有不少眼光长远的人看到了段思平的政策对各族的影响力,但是大家没站到这个高度上,对此压根没什么想法,这些人本来就是走出来的精英阶层,他们本身便是得利者,如果说,他们以前需要让底层愈发愚昧,才能顺从他们的意志的话,现在他们发现,如果以利益相诱,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前的时候,总共利益只有10,他们得了九成九,也就是这么多,还得冒着下层哗变的风险。而如今呢,利益起码已经上涨到了一百,他们哪怕分享出两三成的利益,也能得到七八十,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看着原本的亲戚醉生梦死,一个个都默不作声。
而那一边,段思平派出去的使团已经大张旗鼓到了洛阳。
第77章
此时正是长兴年间,其实这会儿真正的大唐早就已经亡了,李存勖根本都算不上是以前大唐的宗室,原本就是沙陀人,不过,他祖父那一辈因功得了大唐的赐姓,做了河东节度使,还被册封为晋王,后来又有人一番附会。因此,称帝之后,追封了祖父为皇帝,将其与唐代的几个皇帝并列为宗庙,沿袭了大唐的国号,意思是承继了大唐的事业。
大理这会儿跑过来朝贡,对于朝廷来说,已经算是一剂强心针了。此时在位的皇帝还是李嗣源,李嗣源还算是个能干的皇帝,可惜的是,再能干也没多大用处,李存勖给他留下来的就是个烂摊子,藩镇林立,又有诸多小国环绕,李嗣源本事再大,也是施展不开。
李存勖这个大唐在许多人眼中是不认的,或者说,在更多的人眼里,从朱温篡唐开始,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就已经亡了,李存勖建立的这个所谓的唐朝,对于大家来说,就是个弥天大谎。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大唐的属国,有几个闲着没事干,跑过来朝贡呢,说不定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说,还得恶了其他藩镇和国家,到时候又是麻烦。
大理这边可管不了这么多,其实真正跟大理接壤的还有马家建立的楚国呢,就在荆襄之地,但是,大理还是认大唐的旗子,还拿出来当年大唐皇帝册封南诏的诏书出来。
其实,大家都是在碰瓷,李存勖碰瓷大唐,段思平也就当真了,我们乡下人,也搞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就认大唐姓李,我们南诏原本就是大唐册封的,所以,现在,我们还只认李家人!横竖大家都只要一个能够证明自个统治合法性的证明而已。大理又不比其他地方,想要进攻大理,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大理一方面要显示一下自个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要显示一下自家的实力,好能够吸引一些人才,因此,摆出的阵仗也比较大,这自然叫大唐那边觉得给足了自家面子。
因此,虽说李嗣源那边如今财政上头算不上宽裕,但是,还是非常慷慨,先是给了册封,然后又是大把的赏赐扔出去,后来问道大理如今可有什么困难,使臣在那里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表示大理边陲小国,各族混居,急需教化,因此,要是唐皇能派人前往大理,开办学校,教化一方,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恋耽美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41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41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 作者:微云烟波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对于贡品这种东西,大家简直是避之唯恐不及,哪怕如今朝廷并不强势,可是万一有什么人借着朝廷的名义捣鬼,他们这些商人哪怕背后有靠山也是扛不住的,因此干脆就不提了。
不过,自家不种,用大理这边的稻米带回去高价售卖,还是有赚头的,既然大理这边乐意用这等香米折算那些流民的口粮,这些商人哪有不乐意的道理,一个个都答应了下来,也懒得理会这次的损失了,横竖之前已经赚得很多了,干脆就心急火燎地带着新采购的一批商品返回中原了。
而段思平这边,也大张旗鼓地派出了一支队伍前往长安朝贡,正好可以讨一张唐皇的册封,一路上顺带宣传一下大理如今的情况,看看能不能招来几个贤才。
这些事情本来就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段思平如今国内的事情还没完全理顺呢,因此,也没有过于着急。他已经开始着意培养大理这边仅存的一些汉人,还有其他部族的人,又鼓励山民出山耕种。虽说山里头也能开辟梯田,但是终究不是那么方便,弄得不好,还会导致泥石流什么的,因此,还是在山势比较平缓的地方集中居住种植比较好。
大理如今举国上下都是一副热火朝天搞基建的模样,到处开始修路建城,段思平一开始的时候还担心财政问题,但是被段思瑾一说,直接就将这些工程都分包了出去,来自蜀中还有荆襄等地的一些大商人听到消息,几乎是蜂拥而来,朝廷将道路二十年内的收费权直接打包出售,路段比较好的地方,这些商人不光要修路,还得额外给朝廷钱。大理如今的情况,大家都是很看好的,人心思定,路修好了,商路畅通,自然会有更多的商队往来,这些可都是钱。尤其,大理提供的水泥将修路建城的成本降低了许多,
段思瑾又在大理境内开辟了几处盐矿,又搞了茶园,这些都被段家和朝廷攥在手里,不管是盐,还是茶,普通的都是平价出售,盐税就包含在售价之中,大理这边的盐矿产量可很是不小,起码百年之内供应得上大理这边的日常食用,等到百年之后,要是还没别的法子,那段思瑾觉得自己可以直接去抹脖子了!
段思瑾这边几个主意一出,段思平几乎能看到未来财源滚滚的场景了,他这些日子算是看到蜀中那些商人的实力了,简直是叫人目瞪口呆,荆襄那边的商人合起来都没蜀中这些人阔气。
这也难怪,蜀中因为地势的缘故,一向太平,少有战乱,蜀中特产又比较丰富,从秦汉时候开始,蜀中就多有豪商出现,等到后来,因为战乱之类的缘故,又有许多人携带着大量的财富涌入蜀中,蜀中商业又比较发达,那些商人自然手里头有着不少钱财。
只是,蜀中的商人在中原并不是很受待见,地域歧视这种事情,古往今来都有,而大理这边不一样,大理本来就与蜀中接壤,互相之间往来也比较多,比较了解,自然不存在多少歧视之类的情况,或者说,原本的时候,蜀中人还要歧视一把南诏人呢,毕竟,蜀人一直是中原治下,不像是南诏这边,一听就都是一帮蛮子。
不过,如今大理分明不一样了,这些商人都嗅到了金钱的气味,尤其,大理对外表现出来的开放态度,让这些商人一个个都非常激动,中原这种地方,商人看起来有钱,实际上对于上头的官员来说,就是待宰的肥羊,稍有不慎,就要家破人亡,多年财富都被人掠夺。因此,这些商人一直热衷于找靠山。但是这等乱世,很多靠山也是不靠谱的,说不定遇上什么兵变,就完蛋了,自家也只能任人鱼肉。
而大理却是不同,大理毕竟是一个新生的政权,正处在告诉发展阶段,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得依赖于来自于外界的商队,才能将自个的商品运出去,需要的东西运进来,因此,对商人的政策也颇为宽容,便是赋税也不算高。
这就很有吸引力了,尤其,大理居然肯将道路之类的交给这些商人来运营,虽说初期投资比较高,但是大理国承诺了不少优惠措施,比如说许多商品的优先购买权,还有更多的折扣优惠,因此,就算是道路白修了,大理国很快反悔了,长远来看,也是不亏的。何况,大理国很显然不会这么反悔,要是大理真的将这些商人都得罪了,回头没有商队进来,对于大理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
只能说,这些商人将自个的重要性想得太高了,难不成大理自个不能组织自己的商队吗?当然了,国家信用这种事情,还是不能丢的,又不是那等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的政权,能捞多少是多少,但是这种国家到处搜刮还来不及呢,还搞什么基建啊!
其实这样的改革也只适用于大理这样的边陲小国,段思瑾作弊一般地将生产力提高到了近乎是个时代的极限,而原本,这边压根没什么正经的制度所言,嘴上喊着向中原学习,但是真正知道中原是什么模样的有几个,就算是有人知道,还可以弄出一大堆的书来,在上面找出一段,喏,我们学的是这个,不是大唐嘛!毕竟,大唐自个都朝不保夕,马上药丸了,还有什么好学的,我们可以学学古人啊!横竖从古至今这么多年来,大家尝试的制度多了去了,随便找一下,都能找到依据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能保证大家的利益,大家也不在意到底是什么制度了!商人什么的,就是给他们送钱的!毕竟,各个部族生产出来的东西,自家消化还真是消化不掉,天南这边的人民,大多数还是太穷了,买个洗衣服的肥皂什么的,都得仔细用个几个月,还是中原那边人傻钱多!另外,要真是不规矩,也得看看大家伙腰间的家伙不是!因此,一个个也不在意!
段思平自个也是经历了不少颠覆,不过他本不是什么拘泥的人,甚至思维一向开阔,也不然也不至于琢磨出六脉神剑这样的武功来,要知道,人家练剑还在讲究招式法度呢,你这边已经蛮不讲理,直接靠着剑气横推了!而且在这之前,就算有什么剑气剑芒之类的武功,也都是通过剑器放出来的,谁会脑洞大开,用手指头释放剑器啊,一般人身体根本承受不住好不好!
因此,在发现推行下去的制度施展起来还算是不错的时候,段思平也了悟了,制度这玩意本来也不能生搬硬套,因地制宜便是了。总不能如今大家已经不完全靠着种地吃饭了,大家的眼光还停留在地产上头吧!
其他跟随着段思平的人一开始的时候都有些懵逼,他们中的很多人一开始的时候,无非就是觉得自个作为地主的权力得不到保障,上头随便一句话,就能抽调自个手里头的劳动力,而且,官府还有许多传统的贵族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资源,偏偏都浪费在乱七八糟的地方,而他们呢,手里头大片的土地没人耕种,好不容易积累了一些财产,结果还要被掠夺。
如今却发现,他们之前的经济模式根本跟不上时代了,更加先进的工具让他们只需要雇佣少量的佃户就能解决问题,而粮食在天南却变得不值钱了,也就是说,他们需要将人力还有财富转移到工业上头,才能够保证自己不掉队。
看着段思平将一些道路的建设承包权转移给了外来的商人,一些原本手里头攥了不少资本的贵族也蠢蠢欲动起来,他们有人有钱,因为不了解情况,结果就眼睁睁地看着好事落到外人手里了,一个个都跑去找段思平,也要求相同的待遇。
段思平对此乐见其成,段思瑾之前就跟他说过,财富流通起来才是财富,被藏在地窖里头压根一文不值,如今,大理的经济就在这番动作之下变得活跃了起来。各个部族的头人对于下头的族人控制力也减少了,这也是难免的事情,原本因为环境恶劣,他们不得不分工协作,有人种植,有人采集,有人狩猎等,才能维持生活,而如今,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更加高产的粮种让他们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在获取食物上,段思瑾之前还结合了上一世的经验,搞出了几种适合养殖的家禽家畜,这些再经过一系列的培养,就能做到养殖周期短,成活率高,也就省得大家冒着危险进入山林狩猎,如此一来,食物已经不成问题了,大家自然需要更多的消费需求。
各个部族自个生产出来的东西不稀罕,但是各个部族不可能什么都能自家生产,而且,其实还是有许多东西,还是没有的,因此,这就需要交易,以物易物实在是太不方便,横竖大理不缺矿产,段思平已经开始铸币,逐步取代了原本市场上的各种一般等价物。
大理铸造的货币主要是铜币和银币,也有少部分金币,普通人家生活,铜币就足够了。段思瑾调配出来的合金比例,确保铜币的光泽,耐磨损,还有强韧度的情况下,还提高了熔点,又降低了不少成本,主要是制作成本,直接通过水力进行冲压塑形,这让即便有人想要通过融化铜币制作铜器也变得没有太多利益可图。为了方便携带,这些铜币与中原一样,依旧是外圆内方,这样也省了不少不少材料。
因此,如今世面上头,大理的铜币购买力还是很强的,即便是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也更加认可这样的铜币,看起来光泽度高,又不容易锈蚀,还不像是中原那些滥发的铜币一样,里头加了太多的锡,稍微一摔就碎掉了。
出来的那些部族,一下子就发现,自个也需要足够的货币,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因此,自然不能安心留在部族里头搞生产,他们很乐意去作坊里头做工,一些当初跟着段思瑾教出来的那些学生,上过一些扫盲课,懂得一点算术的人甚至开始自个学着做生意了。
人心不古就是如此,人人都有私心的情况下,部族的头人首领也就很难约束下头的族人了,而且,他们其实也被山下的花花世界给迷住了,原本这些部族的头人首领顶多就是比别人多分一点物资,实际上生活品质上头并没有多少优势,而如今呢,他们可以住大房子,乘坐舒适的马车,有丫鬟仆役伺候,可以说,一些自制力不足的人,简直是迅速堕落了下去。
段思平对此心知肚明,甚至是乐见其成,当部族的那些头人首领失去了原本的统治力与号召力,那么,段思平才能更好地影响那些年轻人,他们可以更快地汉化,融入到段思平制定的秩序中,回头等他们走出去,只怕中原的汉人也看不出来,这些人跟他们有什么区别了。至于各族的什么传统之类的,以段思平的想法,也没过多保留的必要。
当然,也有不少眼光长远的人看到了段思平的政策对各族的影响力,但是大家没站到这个高度上,对此压根没什么想法,这些人本来就是走出来的精英阶层,他们本身便是得利者,如果说,他们以前需要让底层愈发愚昧,才能顺从他们的意志的话,现在他们发现,如果以利益相诱,他们能够得到更多的利益。以前的时候,总共利益只有10,他们得了九成九,也就是这么多,还得冒着下层哗变的风险。而如今呢,利益起码已经上涨到了一百,他们哪怕分享出两三成的利益,也能得到七八十,只要不是傻瓜,都知道该如何选择,因此,看着原本的亲戚醉生梦死,一个个都默不作声。
而那一边,段思平派出去的使团已经大张旗鼓到了洛阳。
第77章
此时正是长兴年间,其实这会儿真正的大唐早就已经亡了,李存勖根本都算不上是以前大唐的宗室,原本就是沙陀人,不过,他祖父那一辈因功得了大唐的赐姓,做了河东节度使,还被册封为晋王,后来又有人一番附会。因此,称帝之后,追封了祖父为皇帝,将其与唐代的几个皇帝并列为宗庙,沿袭了大唐的国号,意思是承继了大唐的事业。
大理这会儿跑过来朝贡,对于朝廷来说,已经算是一剂强心针了。此时在位的皇帝还是李嗣源,李嗣源还算是个能干的皇帝,可惜的是,再能干也没多大用处,李存勖给他留下来的就是个烂摊子,藩镇林立,又有诸多小国环绕,李嗣源本事再大,也是施展不开。
李存勖这个大唐在许多人眼中是不认的,或者说,在更多的人眼里,从朱温篡唐开始,在天下人眼中,大唐就已经亡了,李存勖建立的这个所谓的唐朝,对于大家来说,就是个弥天大谎。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大唐的属国,有几个闲着没事干,跑过来朝贡呢,说不定得不到什么好处不说,还得恶了其他藩镇和国家,到时候又是麻烦。
大理这边可管不了这么多,其实真正跟大理接壤的还有马家建立的楚国呢,就在荆襄之地,但是,大理还是认大唐的旗子,还拿出来当年大唐皇帝册封南诏的诏书出来。
其实,大家都是在碰瓷,李存勖碰瓷大唐,段思平也就当真了,我们乡下人,也搞不懂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我就认大唐姓李,我们南诏原本就是大唐册封的,所以,现在,我们还只认李家人!横竖大家都只要一个能够证明自个统治合法性的证明而已。大理又不比其他地方,想要进攻大理,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是很大的。大理一方面要显示一下自个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要显示一下自家的实力,好能够吸引一些人才,因此,摆出的阵仗也比较大,这自然叫大唐那边觉得给足了自家面子。
因此,虽说李嗣源那边如今财政上头算不上宽裕,但是,还是非常慷慨,先是给了册封,然后又是大把的赏赐扔出去,后来问道大理如今可有什么困难,使臣在那里做出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表示大理边陲小国,各族混居,急需教化,因此,要是唐皇能派人前往大理,开办学校,教化一方,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恋耽美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