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604
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瞅着不像是附近这一片的。”阿邵眯眼观察了片刻之后,说道:“倒像是关外来的胡商。”
“不能吧,今年高昌国那边都打仗了,竟还有胡商敢来?”饶大郎在屋中接话。
“你出来看看嘛。”阿邵喊他出来看。
“热饭热菜的放着不吃,又到外面去看什么,那些胡商整日来来去去的,有甚好看。”饶阿婆又在那里念叨,她念叨归念叨,家里这些个老老小小却没有一个肯听她的,一个个都跑到院子外头看究竟去了,只余下一个嘴馋的小孙儿,围着饭桌不舍得走。
“我昨日便觉进城的胡商比先前多了不少,还当是又来了一拨高昌商贾,不曾想今日竟还有这般多。”
“可是从高昌那边过来?”
“不知。”
饶翁当即让他儿子进屋去打了一桶热水,又叫女婿抱上几个粗陶碗,这便往官道那边去了。
饶翁几人行到官道边,从木桶中打出热水请这些过路的胡商饮用,有些胡商不肯饮,有些胡商饮了。
这大冷的天,在外面行路,寒风一吹就是一整天,这时候能有一碗热水自然是好的,只是有些人信不过饶翁几人,所以不肯饮而已。
饶翁与那些胡商搭话,问他们是从哪里过来的,怎的这两日去往常乐县方向的商贾这般多。
其中有一个胡商会说汉话,只是口音与常乐县当地的口音很是不同,这人告诉饶翁几人:
“我们几个是龟兹人,前面还有一群焉耆人,都是来买针的。”
第324章至理名言
因为这些胡商的到来,这两日城中各个客舍食铺的生意又好了许多,就连那豆腐作坊旁边施饼处,每日都有更多人排队。
好在冬日里豆腐好卖,这些时日豆腐作坊那边每日做豆腐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豆渣多了,做出来的豆渣饼数量也就比往常更多一些。
许多胡商从前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那一笸箩一笸箩的饼子竟然任人取食,每人还能分到一大碗热腾腾的大骨头汤,听闻这里头加了冬瓜干,滋味很是鲜美,下盐也舍得,吃着并不寡淡。
其实常乐县的消费还是比较低廉,许多高昌那边的商贾到了这里就跟老鼠下米仓一般,一家一家的食铺轮着吃。
高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他们那边的消费水平比之常乐县可是要高得多,尤其是在首府高昌城,这些人来到常乐县以后,看到什么都想吃,看到什么都想买,消费欲很是旺盛,极大地拉动了常乐县当地的消费,给当地财政带来了不少收入。
但是不管是哪里的人,有富人自然也有穷人,一些小贩为了留着钱财多买几根针,连一碗粟米粥一盘焖羊肉都不舍得吃,每日就去吃一顿不要钱的豆渣饼大骨头汤,其他时候若是饿了,便啃几口他们自己带来的肉干充饥。
“哎,你们焉耆国的人怎么会知道我们这里有针卖?高昌人告诉你们的啊?”这一日在施饼处这边,南家那小子偷闲与几个焉耆国来的商贩搭话。
这小子现在就在施饼处干活,因为人小力薄,每日挣的钱帛只有那两名妇人的一半那么多,就这样他也很高兴了,干活也挺卖力,只是最近看到城里的胡人越来越多,于是便又开始活泛起来。
“高昌人?哼”一听高昌人这几个字,那几个焉耆人就表现得很不高兴。
“高昌人到我焉耆去卖针,索价之高,是你们常乐县的十倍不止,哪里又肯告诉我们这种针的出处。”其中一名焉耆人说道。
“那你们怎么知道要来常乐县啊?”南文川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
“我们安排了人到高昌城去打听,后来还是从一个在高昌城养伤的唐兵那里听闻了你们常乐县能产这种针的事情。”焉耆商贩告诉他。
“啧啧,那些高昌人还挺黑啊,一根针的价钱竟然要翻了十倍去。”南文川这小子口里这般说着,心里其实特别想去挣这个钱。
“哼,那些高昌人做过的恶事多了去了……”这些焉耆人的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早前他们还攻打过我们焉耆国……”
这年头,相邻的国家之间打来打去那都是常有的,高昌与焉耆挨得那么近,难免也会有一些宿怨。
不过就这一次高昌国攻打焉耆国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通往西域的那两条商道商道。
从高昌出发,原本是有两条商道通往西域,一条南道一条北道,南道需要经过焉耆,北道不需要。
后来因为南道那边的楼兰国这个国家没有了,南道就被废弃了,焉耆国想要重修南道,然后就被高昌给打了。
这些焉耆人说高昌的不好,主要讲的就是这件事,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告诉南文川,这一南一北两条商道,北道不经过焉耆,却要经过突厥,突厥人又岂会坐视他们将南道修好?
他们更没有告诉南文川,因为焉耆使臣到长安城去告了黑状,差点致使大唐发兵攻打高昌国,使其灭亡。那焉耆使臣都在李世民跟前说了一些什么话,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那位中原帝王决心要攻打高昌国,不用说,这背后自然还是与突厥有关。
说白了,焉耆这个小国根本无力与突厥对抗,所以他们只能怨恨高昌。
南文川现在年纪还太小了,一时也想不到那么多,不过这小子天生就只知道向钱看,其余的事情听听也就罢了。
恋耽美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604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604
南北杂货 作者:报纸糊墙
“瞅着不像是附近这一片的。”阿邵眯眼观察了片刻之后,说道:“倒像是关外来的胡商。”
“不能吧,今年高昌国那边都打仗了,竟还有胡商敢来?”饶大郎在屋中接话。
“你出来看看嘛。”阿邵喊他出来看。
“热饭热菜的放着不吃,又到外面去看什么,那些胡商整日来来去去的,有甚好看。”饶阿婆又在那里念叨,她念叨归念叨,家里这些个老老小小却没有一个肯听她的,一个个都跑到院子外头看究竟去了,只余下一个嘴馋的小孙儿,围着饭桌不舍得走。
“我昨日便觉进城的胡商比先前多了不少,还当是又来了一拨高昌商贾,不曾想今日竟还有这般多。”
“可是从高昌那边过来?”
“不知。”
饶翁当即让他儿子进屋去打了一桶热水,又叫女婿抱上几个粗陶碗,这便往官道那边去了。
饶翁几人行到官道边,从木桶中打出热水请这些过路的胡商饮用,有些胡商不肯饮,有些胡商饮了。
这大冷的天,在外面行路,寒风一吹就是一整天,这时候能有一碗热水自然是好的,只是有些人信不过饶翁几人,所以不肯饮而已。
饶翁与那些胡商搭话,问他们是从哪里过来的,怎的这两日去往常乐县方向的商贾这般多。
其中有一个胡商会说汉话,只是口音与常乐县当地的口音很是不同,这人告诉饶翁几人:
“我们几个是龟兹人,前面还有一群焉耆人,都是来买针的。”
第324章至理名言
因为这些胡商的到来,这两日城中各个客舍食铺的生意又好了许多,就连那豆腐作坊旁边施饼处,每日都有更多人排队。
好在冬日里豆腐好卖,这些时日豆腐作坊那边每日做豆腐的数量也有所增加,豆渣多了,做出来的豆渣饼数量也就比往常更多一些。
许多胡商从前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那一笸箩一笸箩的饼子竟然任人取食,每人还能分到一大碗热腾腾的大骨头汤,听闻这里头加了冬瓜干,滋味很是鲜美,下盐也舍得,吃着并不寡淡。
其实常乐县的消费还是比较低廉,许多高昌那边的商贾到了这里就跟老鼠下米仓一般,一家一家的食铺轮着吃。
高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他们那边的消费水平比之常乐县可是要高得多,尤其是在首府高昌城,这些人来到常乐县以后,看到什么都想吃,看到什么都想买,消费欲很是旺盛,极大地拉动了常乐县当地的消费,给当地财政带来了不少收入。
但是不管是哪里的人,有富人自然也有穷人,一些小贩为了留着钱财多买几根针,连一碗粟米粥一盘焖羊肉都不舍得吃,每日就去吃一顿不要钱的豆渣饼大骨头汤,其他时候若是饿了,便啃几口他们自己带来的肉干充饥。
“哎,你们焉耆国的人怎么会知道我们这里有针卖?高昌人告诉你们的啊?”这一日在施饼处这边,南家那小子偷闲与几个焉耆国来的商贩搭话。
这小子现在就在施饼处干活,因为人小力薄,每日挣的钱帛只有那两名妇人的一半那么多,就这样他也很高兴了,干活也挺卖力,只是最近看到城里的胡人越来越多,于是便又开始活泛起来。
“高昌人?哼”一听高昌人这几个字,那几个焉耆人就表现得很不高兴。
“高昌人到我焉耆去卖针,索价之高,是你们常乐县的十倍不止,哪里又肯告诉我们这种针的出处。”其中一名焉耆人说道。
“那你们怎么知道要来常乐县啊?”南文川对这些事情很感兴趣。
“我们安排了人到高昌城去打听,后来还是从一个在高昌城养伤的唐兵那里听闻了你们常乐县能产这种针的事情。”焉耆商贩告诉他。
“啧啧,那些高昌人还挺黑啊,一根针的价钱竟然要翻了十倍去。”南文川这小子口里这般说着,心里其实特别想去挣这个钱。
“哼,那些高昌人做过的恶事多了去了……”这些焉耆人的话匣子就这么打开了:“早前他们还攻打过我们焉耆国……”
这年头,相邻的国家之间打来打去那都是常有的,高昌与焉耆挨得那么近,难免也会有一些宿怨。
不过就这一次高昌国攻打焉耆国的事情,主要还是因为通往西域的那两条商道商道。
从高昌出发,原本是有两条商道通往西域,一条南道一条北道,南道需要经过焉耆,北道不需要。
后来因为南道那边的楼兰国这个国家没有了,南道就被废弃了,焉耆国想要重修南道,然后就被高昌给打了。
这些焉耆人说高昌的不好,主要讲的就是这件事,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告诉南文川,这一南一北两条商道,北道不经过焉耆,却要经过突厥,突厥人又岂会坐视他们将南道修好?
他们更没有告诉南文川,因为焉耆使臣到长安城去告了黑状,差点致使大唐发兵攻打高昌国,使其灭亡。那焉耆使臣都在李世民跟前说了一些什么话,究竟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那位中原帝王决心要攻打高昌国,不用说,这背后自然还是与突厥有关。
说白了,焉耆这个小国根本无力与突厥对抗,所以他们只能怨恨高昌。
南文川现在年纪还太小了,一时也想不到那么多,不过这小子天生就只知道向钱看,其余的事情听听也就罢了。
恋耽美
南北杂货_分节阅读_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