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赵国之变
出使代北的张耳终于回来了。
之所以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倒不是使命有什么为难之处,而是为了等待邯郸的消息。
赵军大胜秦军,却丢了九个城池,李牧对此结果,又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的是这一场大战,果然应了自己的看法,邺地九城悬于漳水之外,守卫不易。而自己首谋和燕国联合,终于让秦国一支大军覆没,这样的战国,已经是几十年来赵国单独面对秦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不满意的是大将军庞煖,用兵还是过去持重,对自己也有些防范之心。如果能及时调动代北军南下,或许太原诸城赵国的囊中之物。
大将军庞煖病故,李牧嗟叹之余,也有些跃跃欲试。
自己镇守代北已经十来年,一仗打匈奴远避在山之外,不敢南下,东胡远退千里,云中、河西诸胡也都服服帖帖。在此镇守,固然得心应手,但却不易再建大功。
所以李牧心里也很是想回朝为将,统领大军与诸侯争雄!
不过,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也知道,对于赵国朝中,这一片广裘的土地,虽然地广人稀,但毕竟民风彪悍,又多畜牧之地,赵国的战马牲畜多赖于此,由于代北三郡孤悬塞外,眼下只靠飞狐径和本土相连,又多面临诸胡威胁,如果没有权高位重的大将独当一面,总是有些不踏实。
对于秦赵之间,李牧早就认识到,赵国越是取胜,这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会越是惨烈。
这已是没办法的事情。
秦国已经将韩魏都打的不敢动弹,如果秦国要继续扩张,不管是南下攻楚,还是东去攻齐,都只能先拿下赵国这个钉子。
只有拿下了赵国,当秦军进攻齐楚的时候,才不会被赵国攻击大军的后背。
所以赵国越胜,秦国越要对付赵国。
即便暂时的求和,掉头去对付韩魏,也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的对付赵国。
当然,如果赵国败了,秦国更不会放过赵国,只有把赵国打的像韩魏那样只剩下一口气,秦国才有可能松松手,把力量集中起来去对付齐楚。
至于燕国,对于秦国来讲,只要拿下了赵国,燕国肯定是顺手的事。
所以,当张耳过来,请求李牧早些谋划回朝为将时,李牧当即就满口应允。
不过这事他不能自己提,总不能上个奏表,道是庞煖病故,朝中无人可为大将,还是我回去承担重任吧?
不过,朝中有公子嘉。
公子嘉这次立下大功,封赏甚重,在赵王偃中那里正红!
而公子嘉和自己关系甚佳,有些话可以让公子嘉去说。
所以李牧亲自修书一封送给公子嘉。
信中提及,此次大战,秦受损不小,今年秦国当不会攻赵,但明年秦国恢复已毕,一定会大举报复。
朝中诸将,只怕因此战而轻敌。
况且秦军王翦、羌瘣、杨端和等,都是久战之将,十分不好对付。如果不能早定统帅,一旦秦军来攻,只怕到时候将帅不熟,会误了大事!
宜早定大将,已统筹军事!
公子嘉对李牧很是敬重,和李牧一向关系甚佳!
公子嘉这次跟随庞煖赴上党参战,对于诸将之才也多有目睹。
赵葱虽也是宗室,忠心没有问题,这次大战先守邺地,后取襄垣而守。阻挡王翦之军数十日。为吃下桓齮所部可是出力不少。
其才干也算上乘,要不庞煖也不会把他抽出来,调到上党统领方面之军。
但对于赵葱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面对秦军王翦的进攻,总是感觉是差了一点。
副将扈辄,这是勇将,当初都山大战庞煖就是靠了扈辄才抢占了都山,夺了先机,让秦军吃了苦头。
厐羲么,一郡之守应该不差,但要是成为一军之帅,还是嫩了点,资望也差了不少。
至于其他将军,连这三个都比不上。
有这一番考虑,公子嘉遂向赵王偃相机进言,道大将军亡故,须早定大将以威慑强秦。
赵王偃甚感有理,又夸赞了公子嘉一番。
但拜将大事,赵王偃当然不能只听长子之言,还要咨询诸宗室大臣。
此时的赵国相是司空马。
去年庞煖同意和燕联合以制秦的时候,一向和秦关系不错的建信君被罢相,司空马以客卿而为相国。
司空马曾在秦多年,对秦国之政甚是了解,身为相国,当然知道局势的危险。对于公子嘉的提议,司空马甚是赞同。
但以将军扈辄、赵葱和春平候、建信君等一干人则反对李牧回朝。
这些人意见很一致,那就是代北重地,非李牧不足以守之。
虽然都是反对,但其内里的原因则不同。
赵葱和扈辄,身为将军,威望仅次于李牧,这次又下了大功,如果李牧不回来,秦军前来,能做主将的只有他们两位。
对于秦军,在他们两位看来,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军力上不落下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不是秦军王翦、杨端和等人的对手。
谁不想有立大功的机会?身为主将,大败秦军自然功勋更显,拜相封君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要是李牧回来,就有大胜,这功勋封赏可是李牧要占大头的。
春平侯的想法则更不一样。
他是孝成王次子,甚受孝成王的宠爱,当初如果不是自己在秦国为质回不来,这赵王之位就应该是他的,而不是赵王偃的。
可惜造化弄人,做了多年的太子,偏偏这王位归了别人。
虽然他这春平侯之封还在一干封君之上,但毕竟是臣,不是君。
而且自己这个弟弟也很是忌惮。空有一个封君之位,但却是无权。
他知道,只要这个弟弟在王位上坐着,他这个春平侯只怕就一直是个只有封爵的宗室公子,没有他出掌国政的份。
好在,这个弟弟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
太子迁年幼!
一旦赵王偃没了,太子迁即位,那时他这个王叔还是很有可能再进一步,出任相国执掌国政的。
但是李牧不能回朝。
要是李牧回朝,以李牧的功勋和资格,李牧拜相就很有可能了。
就算李牧要专心军事,以李牧和公子嘉的关系以及公子嘉最近这势头,在李牧的力保之下,以王兄资格出任相位那也是正常的很。
所以,要想压住公子嘉,就要压住李牧。
建信君则与春平侯不同,他知道李牧对于和秦连横很是不赞同,当初要不是李牧在后面鼓吹,又怎么能有联燕一事的出现!
不联燕,则自己的相国之位又怎么会让给司马空!
所以,让李牧回朝,拜将之事,建信君一百个不赞成。
赞成和反对的都有道理,赵王偃身体不支,暂且罢议回休息。
对于这件事,太子迁倒无所谓,谁能打谁为将好了,为什么挣的这么厉害呢?
不过,郭开的几句话,让太子迁吓了一跳。
对于上大夫郭开这个父王的宠臣,太子迁很是欣赏,说话风趣,相貌俊雅,仪态翩翩。况且家中豪富出手也很是大方。
郭开对太子迁道:“李牧回朝,代北无人镇守,或许就要宗室亲贵出镇,为代候”
“昔日主父忧虑代北之守,以公子章为代君,终至沙丘之乱,如非相国忠义,只怕惠文王当初南保其位!”
“如公子嘉出镇代北,太子岂不虑沙丘之事么?”
“况代北军力强盛,足以自保,万一战局不利,代北塞飞狐之道,拒不南援而自立,太子又岂能制之乎?”
太子迁年幼,没了主意,遂将此语告知其母,其母叹道:“郭开真我母子之忠臣也!”
这女人也不简单,后来寻了一个机会,对赵王偃道:“当初先王免李牧而匈奴大入为害,诸将皆不可敌,而北方诸胡,畏李牧如虎。故代北重镇,非李牧不可!”
“李牧功高,可重赏之以示宠信,决不可轻动。”
“扈辄、赵葱等人,皆是良将,随庞煖征战,屡胜秦军,大王重之,则我赵将才更盛,足以威慑秦人不敢轻动。如宣召李牧,只怕众将怨望,如廉颇乐乘之事,反而不美。大王深思之。”
这几句话,别看是后夫人说的,赵王偃自觉大有道理。对于当初派乐乘顶替廉颇,导致两人相攻,两人全都逃离赵国,导致赵国一下失去两员大将的惨痛教训,赵王偃可是记得牢牢的,当即打消了调李牧回朝的想法。就以扈辄、赵葱分掌朝中军事,李牧镇守代北不动。
不过,对于李牧,赵王偃还是很欣赏的,毕竟这次大战,如果没有李牧的首谋,只怕真要吃一个大亏。
自己在位,三胜秦军,以此次为最,李牧的功劳不可不赏。
况且燕赵两国有约,以李牧女为燕太子夫人,这事还是自己压着李牧做出牺牲的,如今燕赵合谋胜秦,可不能亏了李家父女。
故而在搞定朝中安置之后,赵王偃下旨给李牧:如今燕赵合纵诸侯皆知,无需再隐瞒其事,故尽快办理盟婚之事。
对于燕国,这次大战出力不小,送了不少粮草赞助,虽说赵国没有夺得什么城池,但也不好就让燕国白出力,故而借此次机会,将前几年从燕国抢来的遂城作为李瑛的食邑,赠还给燕国。也好让燕国太子感念赵国之情,和赵国永结盟好。
消息传到代北,李牧和张耳大失所望。
但这次机会已失,李牧也没有办法,只好遵从赵王之意,开始筹办婚事。
太子丹听了,叹息一声,道:“赵王目光短浅,不知秦军厉害,只怕又要给秦人机会!”
不过,要成亲了,总是好事,况且赵王送回一座城邑,这对于自己一力坚持连赵也是一件好事,起码可以堵住一些亲秦大臣的嘴少说两句。
不过,这次成亲,自己说了不算数,还是要父王做主的!
各位大大,顺手点一下收藏吧,日后不看没关系,让老醋有个进步的感觉不行么?
就算老醋更的不快,可老醋从开始到现在,没断过一天,这在纵横可也算是劳动模范了呀!!!
这个时间都有票票,大家赏几张吧!!!!!!
第一百九十五章 赵国之变在线阅读
之所以去了这么长的时间,倒不是使命有什么为难之处,而是为了等待邯郸的消息。
赵军大胜秦军,却丢了九个城池,李牧对此结果,又满意又不满意。
满意的是这一场大战,果然应了自己的看法,邺地九城悬于漳水之外,守卫不易。而自己首谋和燕国联合,终于让秦国一支大军覆没,这样的战国,已经是几十年来赵国单独面对秦军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不满意的是大将军庞煖,用兵还是过去持重,对自己也有些防范之心。如果能及时调动代北军南下,或许太原诸城赵国的囊中之物。
大将军庞煖病故,李牧嗟叹之余,也有些跃跃欲试。
自己镇守代北已经十来年,一仗打匈奴远避在山之外,不敢南下,东胡远退千里,云中、河西诸胡也都服服帖帖。在此镇守,固然得心应手,但却不易再建大功。
所以李牧心里也很是想回朝为将,统领大军与诸侯争雄!
不过,这是他自己的想法,他也知道,对于赵国朝中,这一片广裘的土地,虽然地广人稀,但毕竟民风彪悍,又多畜牧之地,赵国的战马牲畜多赖于此,由于代北三郡孤悬塞外,眼下只靠飞狐径和本土相连,又多面临诸胡威胁,如果没有权高位重的大将独当一面,总是有些不踏实。
对于秦赵之间,李牧早就认识到,赵国越是取胜,这两国之间的大战就会越是惨烈。
这已是没办法的事情。
秦国已经将韩魏都打的不敢动弹,如果秦国要继续扩张,不管是南下攻楚,还是东去攻齐,都只能先拿下赵国这个钉子。
只有拿下了赵国,当秦军进攻齐楚的时候,才不会被赵国攻击大军的后背。
所以赵国越胜,秦国越要对付赵国。
即便暂时的求和,掉头去对付韩魏,也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的对付赵国。
当然,如果赵国败了,秦国更不会放过赵国,只有把赵国打的像韩魏那样只剩下一口气,秦国才有可能松松手,把力量集中起来去对付齐楚。
至于燕国,对于秦国来讲,只要拿下了赵国,燕国肯定是顺手的事。
所以,当张耳过来,请求李牧早些谋划回朝为将时,李牧当即就满口应允。
不过这事他不能自己提,总不能上个奏表,道是庞煖病故,朝中无人可为大将,还是我回去承担重任吧?
不过,朝中有公子嘉。
公子嘉这次立下大功,封赏甚重,在赵王偃中那里正红!
而公子嘉和自己关系甚佳,有些话可以让公子嘉去说。
所以李牧亲自修书一封送给公子嘉。
信中提及,此次大战,秦受损不小,今年秦国当不会攻赵,但明年秦国恢复已毕,一定会大举报复。
朝中诸将,只怕因此战而轻敌。
况且秦军王翦、羌瘣、杨端和等,都是久战之将,十分不好对付。如果不能早定统帅,一旦秦军来攻,只怕到时候将帅不熟,会误了大事!
宜早定大将,已统筹军事!
公子嘉对李牧很是敬重,和李牧一向关系甚佳!
公子嘉这次跟随庞煖赴上党参战,对于诸将之才也多有目睹。
赵葱虽也是宗室,忠心没有问题,这次大战先守邺地,后取襄垣而守。阻挡王翦之军数十日。为吃下桓齮所部可是出力不少。
其才干也算上乘,要不庞煖也不会把他抽出来,调到上党统领方面之军。
但对于赵葱表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面对秦军王翦的进攻,总是感觉是差了一点。
副将扈辄,这是勇将,当初都山大战庞煖就是靠了扈辄才抢占了都山,夺了先机,让秦军吃了苦头。
厐羲么,一郡之守应该不差,但要是成为一军之帅,还是嫩了点,资望也差了不少。
至于其他将军,连这三个都比不上。
有这一番考虑,公子嘉遂向赵王偃相机进言,道大将军亡故,须早定大将以威慑强秦。
赵王偃甚感有理,又夸赞了公子嘉一番。
但拜将大事,赵王偃当然不能只听长子之言,还要咨询诸宗室大臣。
此时的赵国相是司空马。
去年庞煖同意和燕联合以制秦的时候,一向和秦关系不错的建信君被罢相,司空马以客卿而为相国。
司空马曾在秦多年,对秦国之政甚是了解,身为相国,当然知道局势的危险。对于公子嘉的提议,司空马甚是赞同。
但以将军扈辄、赵葱和春平候、建信君等一干人则反对李牧回朝。
这些人意见很一致,那就是代北重地,非李牧不足以守之。
虽然都是反对,但其内里的原因则不同。
赵葱和扈辄,身为将军,威望仅次于李牧,这次又下了大功,如果李牧不回来,秦军前来,能做主将的只有他们两位。
对于秦军,在他们两位看来,也没什么可怕的,只要军力上不落下风,他们并不认为自己就不是秦军王翦、杨端和等人的对手。
谁不想有立大功的机会?身为主将,大败秦军自然功勋更显,拜相封君也是很有可能的。
但要是李牧回来,就有大胜,这功勋封赏可是李牧要占大头的。
春平侯的想法则更不一样。
他是孝成王次子,甚受孝成王的宠爱,当初如果不是自己在秦国为质回不来,这赵王之位就应该是他的,而不是赵王偃的。
可惜造化弄人,做了多年的太子,偏偏这王位归了别人。
虽然他这春平侯之封还在一干封君之上,但毕竟是臣,不是君。
而且自己这个弟弟也很是忌惮。空有一个封君之位,但却是无权。
他知道,只要这个弟弟在王位上坐着,他这个春平侯只怕就一直是个只有封爵的宗室公子,没有他出掌国政的份。
好在,这个弟弟的身体是越来越差了。
太子迁年幼!
一旦赵王偃没了,太子迁即位,那时他这个王叔还是很有可能再进一步,出任相国执掌国政的。
但是李牧不能回朝。
要是李牧回朝,以李牧的功勋和资格,李牧拜相就很有可能了。
就算李牧要专心军事,以李牧和公子嘉的关系以及公子嘉最近这势头,在李牧的力保之下,以王兄资格出任相位那也是正常的很。
所以,要想压住公子嘉,就要压住李牧。
建信君则与春平侯不同,他知道李牧对于和秦连横很是不赞同,当初要不是李牧在后面鼓吹,又怎么能有联燕一事的出现!
不联燕,则自己的相国之位又怎么会让给司马空!
所以,让李牧回朝,拜将之事,建信君一百个不赞成。
赞成和反对的都有道理,赵王偃身体不支,暂且罢议回休息。
对于这件事,太子迁倒无所谓,谁能打谁为将好了,为什么挣的这么厉害呢?
不过,郭开的几句话,让太子迁吓了一跳。
对于上大夫郭开这个父王的宠臣,太子迁很是欣赏,说话风趣,相貌俊雅,仪态翩翩。况且家中豪富出手也很是大方。
郭开对太子迁道:“李牧回朝,代北无人镇守,或许就要宗室亲贵出镇,为代候”
“昔日主父忧虑代北之守,以公子章为代君,终至沙丘之乱,如非相国忠义,只怕惠文王当初南保其位!”
“如公子嘉出镇代北,太子岂不虑沙丘之事么?”
“况代北军力强盛,足以自保,万一战局不利,代北塞飞狐之道,拒不南援而自立,太子又岂能制之乎?”
太子迁年幼,没了主意,遂将此语告知其母,其母叹道:“郭开真我母子之忠臣也!”
这女人也不简单,后来寻了一个机会,对赵王偃道:“当初先王免李牧而匈奴大入为害,诸将皆不可敌,而北方诸胡,畏李牧如虎。故代北重镇,非李牧不可!”
“李牧功高,可重赏之以示宠信,决不可轻动。”
“扈辄、赵葱等人,皆是良将,随庞煖征战,屡胜秦军,大王重之,则我赵将才更盛,足以威慑秦人不敢轻动。如宣召李牧,只怕众将怨望,如廉颇乐乘之事,反而不美。大王深思之。”
这几句话,别看是后夫人说的,赵王偃自觉大有道理。对于当初派乐乘顶替廉颇,导致两人相攻,两人全都逃离赵国,导致赵国一下失去两员大将的惨痛教训,赵王偃可是记得牢牢的,当即打消了调李牧回朝的想法。就以扈辄、赵葱分掌朝中军事,李牧镇守代北不动。
不过,对于李牧,赵王偃还是很欣赏的,毕竟这次大战,如果没有李牧的首谋,只怕真要吃一个大亏。
自己在位,三胜秦军,以此次为最,李牧的功劳不可不赏。
况且燕赵两国有约,以李牧女为燕太子夫人,这事还是自己压着李牧做出牺牲的,如今燕赵合谋胜秦,可不能亏了李家父女。
故而在搞定朝中安置之后,赵王偃下旨给李牧:如今燕赵合纵诸侯皆知,无需再隐瞒其事,故尽快办理盟婚之事。
对于燕国,这次大战出力不小,送了不少粮草赞助,虽说赵国没有夺得什么城池,但也不好就让燕国白出力,故而借此次机会,将前几年从燕国抢来的遂城作为李瑛的食邑,赠还给燕国。也好让燕国太子感念赵国之情,和赵国永结盟好。
消息传到代北,李牧和张耳大失所望。
但这次机会已失,李牧也没有办法,只好遵从赵王之意,开始筹办婚事。
太子丹听了,叹息一声,道:“赵王目光短浅,不知秦军厉害,只怕又要给秦人机会!”
不过,要成亲了,总是好事,况且赵王送回一座城邑,这对于自己一力坚持连赵也是一件好事,起码可以堵住一些亲秦大臣的嘴少说两句。
不过,这次成亲,自己说了不算数,还是要父王做主的!
各位大大,顺手点一下收藏吧,日后不看没关系,让老醋有个进步的感觉不行么?
就算老醋更的不快,可老醋从开始到现在,没断过一天,这在纵横可也算是劳动模范了呀!!!
这个时间都有票票,大家赏几张吧!!!!!!
第一百九十五章 赵国之变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