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春平侯
ps:一场会涉及四国六个战场的大战,构思起来还是蛮费劲的呀,呵呵!!
这半年多来,在赵国邯郸,最为春风得意的并不是继父位而为大王的太子迁,而是春平君赵柯。(.dukankan.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赵王偃足足做了十一年的赵王,时间虽然算不得很长,但和父祖相比,赵王偃的功绩却是丝毫的不差,甚至可说是武灵王以降最好的一位。即位之初,虽说因处置失误,一下子失去了廉颇、乐乘两位大将,但因请回来了庞煖这个老狐狸执掌军政,赵军是越战越强,北向攻燕,夺城占地,东向攻齐,也没有败绩,至于对付最强大的秦国,赵国也是三次大捷:先是合五国之军西上,经河东而渡河,直接杀向函谷关后。这是百年来六国从没有取得过的战果。然后又两胜秦国,先后杀秦国上将军庞煖、逼降大将桓齮,守住了上党之地数城。这都是祖、父两代从没有过的大胜。
可惜的是,再大胜利,也只不过是让赵王偃多活了一年而已。
赵王偃二月病亡,谥号悼襄王,太子赵迁继位。
这让太子姬丹很是失望。
太子迁岁数太小,虽然不像是什么大见大恶之辈,但明显还是一个不懂事务的孩子,比之乃兄公子嘉可是差的太多了。
原说赵王偃能多活几年,万一先把后世那个人称赵倡后的女人熬死了,太子迁失去了最大的依靠,说不定公子嘉还有希望能拿回太子位,进而继位为王。可谁知道,努力半天,倒是没让赵王偃像原来那样大败之后气死,可也不过只多磨蹭了一半年罢了。
人算不如天算。
公子嘉越是出色,只怕在太子迁继位以后,公子嘉越是不备重用。
事情果然如太子丹当初所忧心的,太子迁继位以后,赵国政局果然一变。
三月,太子丹北上辽西,公子嘉封君闲居,不在与闻朝庭大政,一力支持合纵抗赵国司马牛罢相。赵王迁奉母命,让春平侯赵柯接手朝政,拜为相国。
赵王迁还是个孩子,虽说名义上为大王,但诸般大事都是赵倡后做主。
赵王迁和公子嘉兄弟感情是很不错,但赵倡后可是信不过公子嘉,不但信不过,还很是疑忌。因为赵倡后知道,在儿子成为太子时,很多朝臣和宗室公子们都是不服的,理由就是公子嘉甚贤,当立。
儿子太年幼,又是心慈面软之人,万一哪天一个没看到,被公子嘉夺了大位,那岂不是糟糕!
所以,太子迁登基一个月,赵倡后就动手摆布朝局。
公子嘉乃先王长子,又是有功之人,威望也高,杀是杀不得,那就只能先挂起来,所以封公子嘉为候。
爵位不低,封邑也不错,就是一条,没了任何具体的职司。
但赵国的传统,一向重用宗室,像原先的平原君就曾为相,辅佐两代赵王。赵倡后可以防范不用公子嘉,却不能将宗室都扔在一边。
所以赵倡后又请出了春平侯赵柯,拜为相国。
赵柯在宗室当中的地位,还在公子嘉之上。不但辈分高,关键赵柯还是先王太子。
这一点是公子嘉万万比不上的。
当初要不是秦国有意扣住春平侯赵柯,想借此勒索好处,当初的公子偃本就没机会做赵王。
在赵王偃即位的第二年,秦国见勒索赵国不成,太子、春平侯赵柯已经没了扣押的价值,反而很快就把春平侯赵柯给送了回来。
这还是当初秦相国吕不韦干的好事。
送回春平侯,并不是吕不韦有什么不忍之心,而是想放回前太子,看看赵国自己会不会闹起来,只要闹起来,对于秦国,总是大有好处。
不过,赵王偃手腕还是很不错的。
当初逼走廉颇,说起来是处置错误,但实际上,也是因为廉颇和春平侯关系甚佳,乃是支持等候春平侯回国继位的主要人物。
这样的人物掌握军权,赵王偃放得下心才怪。
春平侯回来了,遍目朝中,支持自己的大臣重将差不多已经被弟弟给拾掇了个干净,赵王偃基已稳。自己空有先太子之名,可对上现任的大王,那也是没有任何的优势。
所以,历赵王偃一朝,春平侯爵位是赵国最高的,可权力却是一点也没有的。
春平侯也是个聪明人,凡事隐忍,快快乐乐的做兄弟的门面。而赵王偃见大兄老实,也就没有下狠手收拾他。
朝中诸臣,一来都是赵王偃提拔的,二来也知道两人的关系内情,所以一般都会离春平侯远远的。
所以,春平侯赵柯,是赵国朝中,看起来最光鲜,可实际上权力最小,最孤立、最难受的宗室大臣。
所以,任用春平侯赵柯为相,既可以镇住众宗室大臣,又能保证自己和儿子的权位不受威胁,对于赵倡后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选择。
登上相位,执掌朝权,这让春平侯激动不已!
虽说自己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以太子之身拜相执政,但这可是自己冷清十年后,重新登上政治中心的舞台。当初的锦上添花如何能和这雪中送炭想必。
春平侯怎么能不得意。
况且,如今春平侯又和赵倡后两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
如今春平侯可是明白了,为啥自己那个王弟,居然在几乎是所有大臣的反对下,立了太子迁这个少子。
这个赵倡后还真是个尤物!
年近四寻的人,看起来丝毫不显衰老之相,反而更是丰润可人,媚态十足,更难得是那功夫,实在是太了!
看来自己那个王弟死的这么早可不是没原因的呀!
春平侯赵柯感慨归感慨,这对于这到手的女人可是不肯撒手的!
况且,这女人本身又是他自己目前大权的来源,赵柯咋能放得了手呢。
好在如今的相国之位,也没有什么太为难的事。
如今燕赵为盟,燕国又跑去和东胡开战,燕赵之间那绝对是没什么大事生的。
东面是齐,齐国自从上次被燕国打垮后复国,一直是只会受赵国之气,而不敢给赵国气受的。
当然,南面和西面,都是秦国。这是个最大的威胁,赵柯心里也很是明白。但在赵柯看来,上次秦国吃了那么大一个亏,总该吸取点教训,知道赵国不是那么好惹的,总得稍微消停两年?
从赵柯登上相位,赵国一直是风调雨顺,在赵柯看来,这就是上天对于自己执掌朝政的奖赏,只要今年收成下来,那就算是彻底熬过了去年的大旱灾,同时也从前年那场大战中彻底恢复了过来。
兵粮足,那赵国还怕什么呢!
如今太子迁继位,自己这个前太子,是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重新夺回大王之位了,可以宗室重臣,掌握朝政,甚至像叔祖平原君一样,以宗室公子而闻名于诸侯,那也很不错呀!
所以,有了这个想法,拜相之后的春平侯赵柯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更加的谦和好客。一时之间,门下宾客数百,在赵国竟然也是贤名鹊起!
只可惜,春平侯毕竟比不上平原君。
宾客之中,咬文嚼字之徒不少,博学多闻之人并不多。别看天天在身边清谈马屁的有的是,但真正懂得军国大局的,还真是没有。
不懂归不懂,但既然为相国宾客,又怎么不掺合这军国大事!
秦兵大集,看这架势,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是要本着赵国来的。可知道是一回事,知道怎么应付,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单为这事,春平侯府中,都足足吵了三天。
无非是争论秦国进攻的目的、方向和应对。
人多力量大,人多嘴也杂!春平侯把消息先送到赵倡后的耳边,然后再禀报给赵王迁。
赵王迁毕竟年幼,得知秦军意图大举,不免有些慌,忙问计于相国。春平侯老神在在,很是淡定的回道:“大王勿忧,秦军之动,无非是西攻上党,东取河济而已。”
“我军两地皆有大将防守,再勒大兵于邯郸以观动向,秦军攻西,则大军西上,两军合力应之。秦军攻东,则大军东下以救之,断无不胜之理!”
太子迁虽然年幼,可心思还是转的蛮快的,问道:“以春平侯之意,就是将大军集结在邯郸,再视秦军动向,我大军主力再去应援,是么?”
“万一我据守之军等不到应援就以被秦军所破,大军应援岂不是徒劳往返?甚至还可能为敌军所趁?”
春平侯哈哈一笑,很是镇定的道:“大王所说,确有道理。”
“只是这河济之军,傅抵为将,镇守此地已有数年,兵卒地理都了然于,秦军想对付傅抵,岂是易事?”
“上党山高路险,大兵虽众,亦无能为力,苏将军为大将,把守险要足以拒敌,何况还有大军应援在后呢?”
春平侯这么说,大王迁也觉得很有道理,也知道这些军国大事自己还是搞不明白的,遂不再追问,拱手道:“一切有劳春平侯。”
春平侯当即还礼,道:“请大王放心就是。”随后,经过春平侯的奏请,征召邯郸周围各地丁壮,以扈辄为将,准备应援两面。
如今庞煖已去,军中大将资望都差了不少,就是扈辄,也还远不到能和国相抗衡的地步,更别说像庞煖那样,凌家于相国之上。
春平侯如此安排,扈辄倒是欣喜自己终于成了一军的主将,这机会难得。
至于春平侯对秦军的判断和安排,扈辄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大军在手,就是主动权在手,西上还是东下,可据形势灵活掌握,也算是不错的思路。
至于通报燕国秦军即将侵赵的事,春平侯只是觉得,自己足以应付秦军带来的麻烦,如今燕太子北征,想必主要力也是放在北面,通报了也没用,那通报不通报就无所谓了。
所以,当听报说韩非出使邯郸的时候,春平侯赵柯微微一笑:定是为秦而来。
第二百六十八章 春平侯在线阅读
这半年多来,在赵国邯郸,最为春风得意的并不是继父位而为大王的太子迁,而是春平君赵柯。(.dukankan.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赵王偃足足做了十一年的赵王,时间虽然算不得很长,但和父祖相比,赵王偃的功绩却是丝毫的不差,甚至可说是武灵王以降最好的一位。即位之初,虽说因处置失误,一下子失去了廉颇、乐乘两位大将,但因请回来了庞煖这个老狐狸执掌军政,赵军是越战越强,北向攻燕,夺城占地,东向攻齐,也没有败绩,至于对付最强大的秦国,赵国也是三次大捷:先是合五国之军西上,经河东而渡河,直接杀向函谷关后。这是百年来六国从没有取得过的战果。然后又两胜秦国,先后杀秦国上将军庞煖、逼降大将桓齮,守住了上党之地数城。这都是祖、父两代从没有过的大胜。
可惜的是,再大胜利,也只不过是让赵王偃多活了一年而已。
赵王偃二月病亡,谥号悼襄王,太子赵迁继位。
这让太子姬丹很是失望。
太子迁岁数太小,虽然不像是什么大见大恶之辈,但明显还是一个不懂事务的孩子,比之乃兄公子嘉可是差的太多了。
原说赵王偃能多活几年,万一先把后世那个人称赵倡后的女人熬死了,太子迁失去了最大的依靠,说不定公子嘉还有希望能拿回太子位,进而继位为王。可谁知道,努力半天,倒是没让赵王偃像原来那样大败之后气死,可也不过只多磨蹭了一半年罢了。
人算不如天算。
公子嘉越是出色,只怕在太子迁继位以后,公子嘉越是不备重用。
事情果然如太子丹当初所忧心的,太子迁继位以后,赵国政局果然一变。
三月,太子丹北上辽西,公子嘉封君闲居,不在与闻朝庭大政,一力支持合纵抗赵国司马牛罢相。赵王迁奉母命,让春平侯赵柯接手朝政,拜为相国。
赵王迁还是个孩子,虽说名义上为大王,但诸般大事都是赵倡后做主。
赵王迁和公子嘉兄弟感情是很不错,但赵倡后可是信不过公子嘉,不但信不过,还很是疑忌。因为赵倡后知道,在儿子成为太子时,很多朝臣和宗室公子们都是不服的,理由就是公子嘉甚贤,当立。
儿子太年幼,又是心慈面软之人,万一哪天一个没看到,被公子嘉夺了大位,那岂不是糟糕!
所以,太子迁登基一个月,赵倡后就动手摆布朝局。
公子嘉乃先王长子,又是有功之人,威望也高,杀是杀不得,那就只能先挂起来,所以封公子嘉为候。
爵位不低,封邑也不错,就是一条,没了任何具体的职司。
但赵国的传统,一向重用宗室,像原先的平原君就曾为相,辅佐两代赵王。赵倡后可以防范不用公子嘉,却不能将宗室都扔在一边。
所以赵倡后又请出了春平侯赵柯,拜为相国。
赵柯在宗室当中的地位,还在公子嘉之上。不但辈分高,关键赵柯还是先王太子。
这一点是公子嘉万万比不上的。
当初要不是秦国有意扣住春平侯赵柯,想借此勒索好处,当初的公子偃本就没机会做赵王。
在赵王偃即位的第二年,秦国见勒索赵国不成,太子、春平侯赵柯已经没了扣押的价值,反而很快就把春平侯赵柯给送了回来。
这还是当初秦相国吕不韦干的好事。
送回春平侯,并不是吕不韦有什么不忍之心,而是想放回前太子,看看赵国自己会不会闹起来,只要闹起来,对于秦国,总是大有好处。
不过,赵王偃手腕还是很不错的。
当初逼走廉颇,说起来是处置错误,但实际上,也是因为廉颇和春平侯关系甚佳,乃是支持等候春平侯回国继位的主要人物。
这样的人物掌握军权,赵王偃放得下心才怪。
春平侯回来了,遍目朝中,支持自己的大臣重将差不多已经被弟弟给拾掇了个干净,赵王偃基已稳。自己空有先太子之名,可对上现任的大王,那也是没有任何的优势。
所以,历赵王偃一朝,春平侯爵位是赵国最高的,可权力却是一点也没有的。
春平侯也是个聪明人,凡事隐忍,快快乐乐的做兄弟的门面。而赵王偃见大兄老实,也就没有下狠手收拾他。
朝中诸臣,一来都是赵王偃提拔的,二来也知道两人的关系内情,所以一般都会离春平侯远远的。
所以,春平侯赵柯,是赵国朝中,看起来最光鲜,可实际上权力最小,最孤立、最难受的宗室大臣。
所以,任用春平侯赵柯为相,既可以镇住众宗室大臣,又能保证自己和儿子的权位不受威胁,对于赵倡后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选择。
登上相位,执掌朝权,这让春平侯激动不已!
虽说自己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以太子之身拜相执政,但这可是自己冷清十年后,重新登上政治中心的舞台。当初的锦上添花如何能和这雪中送炭想必。
春平侯怎么能不得意。
况且,如今春平侯又和赵倡后两人的关系又拉近了一步。
如今春平侯可是明白了,为啥自己那个王弟,居然在几乎是所有大臣的反对下,立了太子迁这个少子。
这个赵倡后还真是个尤物!
年近四寻的人,看起来丝毫不显衰老之相,反而更是丰润可人,媚态十足,更难得是那功夫,实在是太了!
看来自己那个王弟死的这么早可不是没原因的呀!
春平侯赵柯感慨归感慨,这对于这到手的女人可是不肯撒手的!
况且,这女人本身又是他自己目前大权的来源,赵柯咋能放得了手呢。
好在如今的相国之位,也没有什么太为难的事。
如今燕赵为盟,燕国又跑去和东胡开战,燕赵之间那绝对是没什么大事生的。
东面是齐,齐国自从上次被燕国打垮后复国,一直是只会受赵国之气,而不敢给赵国气受的。
当然,南面和西面,都是秦国。这是个最大的威胁,赵柯心里也很是明白。但在赵柯看来,上次秦国吃了那么大一个亏,总该吸取点教训,知道赵国不是那么好惹的,总得稍微消停两年?
从赵柯登上相位,赵国一直是风调雨顺,在赵柯看来,这就是上天对于自己执掌朝政的奖赏,只要今年收成下来,那就算是彻底熬过了去年的大旱灾,同时也从前年那场大战中彻底恢复了过来。
兵粮足,那赵国还怕什么呢!
如今太子迁继位,自己这个前太子,是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重新夺回大王之位了,可以宗室重臣,掌握朝政,甚至像叔祖平原君一样,以宗室公子而闻名于诸侯,那也很不错呀!
所以,有了这个想法,拜相之后的春平侯赵柯不但没有得意忘形,反而更加的谦和好客。一时之间,门下宾客数百,在赵国竟然也是贤名鹊起!
只可惜,春平侯毕竟比不上平原君。
宾客之中,咬文嚼字之徒不少,博学多闻之人并不多。别看天天在身边清谈马屁的有的是,但真正懂得军国大局的,还真是没有。
不懂归不懂,但既然为相国宾客,又怎么不掺合这军国大事!
秦兵大集,看这架势,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是要本着赵国来的。可知道是一回事,知道怎么应付,那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单为这事,春平侯府中,都足足吵了三天。
无非是争论秦国进攻的目的、方向和应对。
人多力量大,人多嘴也杂!春平侯把消息先送到赵倡后的耳边,然后再禀报给赵王迁。
赵王迁毕竟年幼,得知秦军意图大举,不免有些慌,忙问计于相国。春平侯老神在在,很是淡定的回道:“大王勿忧,秦军之动,无非是西攻上党,东取河济而已。”
“我军两地皆有大将防守,再勒大兵于邯郸以观动向,秦军攻西,则大军西上,两军合力应之。秦军攻东,则大军东下以救之,断无不胜之理!”
太子迁虽然年幼,可心思还是转的蛮快的,问道:“以春平侯之意,就是将大军集结在邯郸,再视秦军动向,我大军主力再去应援,是么?”
“万一我据守之军等不到应援就以被秦军所破,大军应援岂不是徒劳往返?甚至还可能为敌军所趁?”
春平侯哈哈一笑,很是镇定的道:“大王所说,确有道理。”
“只是这河济之军,傅抵为将,镇守此地已有数年,兵卒地理都了然于,秦军想对付傅抵,岂是易事?”
“上党山高路险,大兵虽众,亦无能为力,苏将军为大将,把守险要足以拒敌,何况还有大军应援在后呢?”
春平侯这么说,大王迁也觉得很有道理,也知道这些军国大事自己还是搞不明白的,遂不再追问,拱手道:“一切有劳春平侯。”
春平侯当即还礼,道:“请大王放心就是。”随后,经过春平侯的奏请,征召邯郸周围各地丁壮,以扈辄为将,准备应援两面。
如今庞煖已去,军中大将资望都差了不少,就是扈辄,也还远不到能和国相抗衡的地步,更别说像庞煖那样,凌家于相国之上。
春平侯如此安排,扈辄倒是欣喜自己终于成了一军的主将,这机会难得。
至于春平侯对秦军的判断和安排,扈辄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大军在手,就是主动权在手,西上还是东下,可据形势灵活掌握,也算是不错的思路。
至于通报燕国秦军即将侵赵的事,春平侯只是觉得,自己足以应付秦军带来的麻烦,如今燕太子北征,想必主要力也是放在北面,通报了也没用,那通报不通报就无所谓了。
所以,当听报说韩非出使邯郸的时候,春平侯赵柯微微一笑:定是为秦而来。
第二百六十八章 春平侯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