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回想一下,王仁立刻想起来了,原身的母亲赵氏,虽然是个性子软成水一样的女人,而且特别溺爱孩子,但是在礼数方面,还从来没走了大辙。此时讲究的是“男女七岁不同席”,所以赵氏就算再舍不得,还是把王仁给挪到了外院。到了今天,王仁已经在外院住了小三年了。

    原身其实属于那种传统意义上的熊孩子,如果王子胜和王子腾没有看到原身那么作就放弃,而是狠下心管教,那么说不定还可以来一个现实版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偏偏王子腾因为原身不是自己的儿子,所以存着私心不想管,引着自己的大哥王子胜一起把目光和心里放在王熙凤身上。

    而王子胜就上当了,当真觉得自己的儿子朽木难雕,也不再管他了。父子两人的关系如今已经非常疏远。因为嫉妒,原身对妹妹王熙凤也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在整个王家,唯一一个真心实意对王仁好的,只有赵氏一人。

    王子腾作为胜利者,掌握了王家在朝中的所有资源和人脉。无论是谁,都不记得在金陵还有一个王家真正的长子和嫡孙在呢。本来王子腾官场顺利应该是人生得意的,可就有一样遗憾:没生个儿子。

    当年王子胜回金陵的时候,王仁还是个四岁的孩子。从年岁上来看,也算是赵氏老蚌生珠了。所以王子腾本来对于自己年过三十还没有儿子这件事情,也不是很在意的。但之后的几年,王子腾和妻子妾侍喝了无数的苦药汤子,用了能打听到的所有偏方,更是不停的求神拜佛,可除了和妻子生下了两个女儿之外,硬是就没有一个女人能生下个带把的能承继香火。

    眼看着已经四十五了,王子腾不得不面对现实:自己可能不会有儿子了。

    这个结论一出来,原身作为王家嫡支唯一的一棵独苗苗,就进了王子腾的眼了。他希望能让原身将来生了儿子过继一个给他,但是又不希望因此分走自己对王家资源的掌控,所以对于原身的纨绔,王子腾颇有几分乐见其成的意思。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王子腾倒是不断的把大笔的金银之物送回老宅,但人脉资源这种无形的财产,却不让王子胜和王仁碰到一点儿。而且为了面子好看,还把王熙凤带在身边教导。

    说是教导,就凭原著里面王熙凤傻大胆还沾沾自喜的样子,就知道王子腾对王熙凤恐怕也就是面子情。不然为什么会把王熙凤教导得大字不识一个不说,还动不动就压着贾琏一头,被人当枪使都不知道。

    总之,王子腾对自己大哥家的几口人,就是一直都保持着“金银不断、权力没有”的半软禁原则。反正王仁总是会成亲生子的,到时候把孩子自小养在自己身边,当然还是和自己这一脉更亲近的。到时候王仁只不过是个没什么用的纨绔,他王子腾就当是做个善事,多养这么一张吃饭的最也没什么。

    本来王子腾的设想是很好的,如果他官运顺遂说不定设想也会变成现实。但是抛开书中描写后来他死在返京的路上不说,就说现在王仁的芯子已经换成了别人,估计王子腾的设想也就只能是设想了。

    而现在的王仁,走在去给自己父母请安的路上,却在想着怎样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作为一个临床医学专业的准学生,王仁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还是很热爱的。虽然这几年医患纠纷闹得很严重,但是王仁毕竟还没有经历过一个真正的医生一周工作100个小时的苦逼生活,他对这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还是充满期待的。

    但是在此刻的时代背景下,他想学习医术,也就只有传统中医这样一个选择了。王仁仔细回想了一下,发现现在社会的医术仍然是有很多谬误存在、而且无人验证各类药方的状态,西方社会和医学的发展也仍旧处于一种“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

    那么自己是不是可以靠着已经被无数的前人用时间总结和验证的经验,来推动医学的发展,让自己原本夭折在21世纪的理想在这里实现呢?

    想到这,王仁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心情愉悦了起来。就连脚步,都轻快了几分。

    待到了母亲赵氏的正房,王仁只见到了自己的母亲赵氏,却没见到父亲王子胜,忍不住多嘴问了出来:“怎么没见到老爷?”

    “老爷昨晚宿在香姨娘的房间里面,刚我让人去看了一下,好像是香姨娘勾着老爷睡了个回笼觉。”赵氏看着自己的儿子一大早就这么精神的和自己问安,笑着让王仁上前几步,给王仁理了理因为走路而有些乱了的衣摆。

    ☆、 第23章 王仁3.2

    回笼觉?这话说的真有水平。要不是自己有上辈子的十几年经验,估计也就以为自己的亲爹是真的睡回笼觉呢。肯定是那个什么香姨娘就着王子胜早起的自然反应又来了一回被翻红浪。

    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挑衅主母,偏偏自己的亲娘好像一点不在意。只是,她是真的不在意,还是在意也没用所以装作不在意呢?

    估计今天上午是够呛能见到王子胜了。王仁这样想着,也就安下心顺着记忆力的原身的说话方式,和赵氏闲话家常。

    母子二人说了一会儿话,就把话题引到学艺上来:“母亲,孩儿也一日日的大了,想学点东西,好打发时间。最近孩儿心里想学着医术玩玩,母亲有空给孩儿寻个大夫来教教孩儿吧!”忍住了最开始的不适感之后,王仁开始适应了这种十岁还在亲妈怀里撒娇弄痴的行为。

    赵氏倒是明白自家儿子说风就是雨的急性子,以为王仁又是听了哪个小子的闲话,起了好奇心。

    之前这种事情也发生过几回:有一次是忽然想学雕刻了,让赵氏给找了个手艺不错的老师傅;有一次是玩斗鸡了,原身直接自己窝在屋子里弄了鸡蛋来孵,还让赵氏找了个专门给人孵种蛋的农人来叫自己;又有一次,王仁想要学琴,赵氏就托人找了个小有名气的乐师;还有一次,是想学骑射,赵氏便直接找了武师傅来。

    这几个被赵氏陆陆续续寻回来的人,现在还养在王家附近的几个院子里,就怕王仁哪一天有心血来潮想跟他们学。所以赵氏很自然的吩咐了自己的奶姊,传个话让她的男人去找个医术中正的人进来,好教授王仁。

    而这个人没进府之前,王仁就只能每日里看着一些医学书籍来学习了。

    王仁几乎见不到王子胜的人,对自己非常看不上的妹妹王熙凤也在京城被王子腾带在身边呢。所以王仁每天里除了和自己的母亲请安之外,都呆在自己的院子里,从汤头歌和《黄帝内经》开始,了解中医的体系和基本知识。

    王仁的这些举动,都在他不知道的时候,被人传回了京城王家的王子腾手里。因为原身也曾经做过类似的事情,王子腾接到消息后,也只是一笑置之,吩咐送信的人带个信儿回去,就说仍然按照以前的办法处理。晚间用饭的时候,王子腾还把这件事拿来当作笑话说给王熙凤和自己的妻子听。

    王熙凤听了之后,在晚间临睡觉前,忍不住对王子腾给自己配的平、安、喜、乐这四个丫头抱怨:“常日里没一天有个正经的心思,净想着些乱七八糟的主意。也不知到母亲是怎么想的,竟然就纵着他弄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

    平儿如今虽然只是刚刚留头的丫头,却已经有了后来“平风波”的一点苗头了,端了茶给王熙凤,好声的劝说:“姑娘莫要如此,到底大爷是家里的爷们儿。姑娘是大爷嫡嫡亲的妹妹呢!大爷若是真弄出个一二名气,对姑娘也只有好处的。”

    “我如何不知!可你看看母亲养着的好几院子人,可都是因为他才找来的!若能学出个一二,早就学出来了!不过是个烂泥扶不上……”

    “我的好姑娘!”王熙凤抱怨话里的最后一个字,到底被平儿的声音遮了住。王熙凤也意识到自己话里的不妥之处,重重捏了捏平儿的手,算是表示自己明白平儿为她着想的心。

    待王熙凤歇下之后,几个丫头退到外面。因为是平儿守夜,所以其他几个大丫头就回了自己的屋子里。往回走的路上,却对着平儿动不动就露脸的事情不忿了起来。

    “又让这丫头得了先,在姑娘面前买好!”

    “少说两句,莫让人听见。”

    “又何必讨姑娘的好呢?咱们一家子可都是老爷太太的人,将来就算姑娘出了门子,也只是只身跟着姑娘走。现在越露脸,将来说不定会是什么样呢!”

    “说的是,不过是个寄住在叔叔家里的姑娘罢了。”

    而此刻的王仁,却是在金陵王家属于自己的院子里对着红莲冷笑,王仁是真的怒了。

    其实这件事情真的只是一件小事:红莲因为王仁又有了新的“偏门爱好”开始在王仁耳边念叨一些“这不是正经的学问”、“大爷不如多看看四书”之类的话。

    本来王仁是无所谓的,你念叨就念叨呗,我不理你不久完了。可是今天白天,王仁因为看到书里有不明白的问题想不明白,打算休息一天不看书了,谁知道晚上回房就发现自己的医书不见了。

    问了之后才知道,红莲见王仁一天没动医书,以为他又像前几次一样,失了兴致,便做主把这些医书都清走了。

    王仁仔细想了一下,发现原身的前几次爱好,之所以无疾而终的原因,红莲也是功不可没的。毕竟自己再喜欢一个东西,每天被人在耳边念叨“你学这个没有用”、“学这个是偏离正途的”之类的话,也会产生怀疑吧。再加上孩子本身的逆反心理,不光会不想继续自己的爱好,还会对属于“有用的”、“正途”的四书五经产生不自知的厌恶。

    尤其是原身还只是一个七八岁,很不定性的孩子,当然会被弄得再也不想继续自己的爱好了。所以原身才表现的很没有耐性、三分钟热度。而后也在原著中成为了文不成武不就像是废物一样,没有任何一种才能。

    也许原身没什么感觉,但是现在的王仁怎么也是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走过一遭的,立刻就明白了,这纯粹是心大的奴才想要拿捏主子啊。

    所以,当红莲一脸“我都是为了大爷好”的表情,表忠心的时候,王仁冷笑:“红莲,我倒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可以替我做主了?”

    王仁也没打算让红莲回答,甚至没打算把红莲送走,换个新人来。

    要知道,红莲一家人都是自己母亲赵氏的陪嫁,本来是应该忠于赵氏的。观其这几年的行为,为了让王仁成为个一事无成的孩子处处弄鬼。但是看情况,这样的事情又只是针对王仁某些特定的爱好。

    比如王仁喜欢上斗鸡和牌九的那两次,这个叫红莲的丫头就没多嘴。这样一总结,王仁就发现,红莲只有在针对一些和“风雅”沾边的事情上,才会不停的念叨。就好像这一次的医术一样。

    本朝的几位名士大儒之中,爱好广泛的甚多。四书九经之外,六艺也是多有研究。后来又有一些人,并非凭着科举闻名,而是凭借书、画、琴、易、时花、烹饪的这类小道,也成就了国手之类的美誉。

章节目录

红楼之没空宅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御宅屋只为原作者武思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武思辰并收藏红楼之没空宅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