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来由的悲凉。
“别过来!”她冷厉的喝住了狎司的动作,“再往前一步我就跳下去!”
狎司们愣住了,统一的看着杜三爷,大老板不发话,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她放下旗袍下摆,整理了跑散的头发,目光沉静若死的一一环视了包间内的众人,与石诚目光相触时,胸中温暖了那么一瞬。
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死亡,她的一生,终究都没能离开这个衰腐朽烂的地方。
但她的身子是干干净净的,未曾遭受任何玷污,并且,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刻,竟然遇到了她命中注定之人,上苍真是没有薄待她,杨兰亭仰起脸,茫然的看向这处混乱肮脏的世界,以及在那之中笔直站着的那个于她而言特殊的男人。
“杜三爷,”杜三爷眉毛一挑,微侧过身,却见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那个年轻人慢慢走上前来,一手握成空拳放在唇上虚咳了一下,随机双手抱拳向他行礼道:“久仰杜三爷大名,今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杜三爷冷哼一声,面上还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样子,拱手还礼:“敢问阁下贵姓?”
石诚微微一笑,摇头道:“贵不敢当,鄙姓张,名石诚,名不见经传,让杜三爷见笑了。”
张石诚、张石诚、张石诚……杨兰亭站在窗台上,怔怔的望着石诚,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默念着这个名字。仿佛是感应到了这呼唤,张石诚竟然缓缓迈步,向她走来。
及至到了跟前,石诚仰起脸,微笑着看她,伸出一只手,用温和却不容拒绝的口吻对她说道:“下来。”
那两个字就像是咒语,一瞬间将她敲醒,她魔怔了一般,慢慢向他伸出手,一下就被那双白净的大手有力的握住。
石诚将杨兰亭拉离了窗台,望着她笔直走到杜三爷面前,彬彬有礼的说道:“杜三爷今天能否赏我三分薄面,让我领走她呢?”
杜三爷目光在两人面上转了几个来回,脸上依旧是和煦的表情,语气却是不冷不热的说道:“我手里的人,不是谁随随便便三两句话就能带走的。各行有各行的规矩,阁下不会是囊中羞涩,没有预备替她赎身的银钱吧?没有现款,可以开支票。或者,阁下住在哪里,我派个人随你回去取钱,款子一到,你立刻可以将她带走。”
杨兰亭心中捉急,正要上前分辨,石诚私下握了一下她的手心,上前一步说道:“杜三爷果然是心直口快,只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金钱买到的,我若让杜三爷现在随随便便开个价,岂不是玷污了这位姑娘?”
话音刚落,杜三爷仰头大笑三声,饶有趣味的看着他问道:“那阁下要用什么方法带走她呢?”
石诚返身走到桌前坐下,掏出纸笔,边奋笔疾书边说道:“我给杜三爷开个欠条吧,欠杜三爷一个人情,他日你可以随时找我来取。”说话的的时间里,一张欠条已然写好,石诚郑重其事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掏出印章,在末尾重重的按下。
杜三爷看笑话似的看着他把那张所谓的欠条送到面前,他想这个青年人不是个穷光蛋就是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子弟,是个名副其实的傻子,天真的家伙。
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欠条上时,登时就笑不出来了,他眼睛紧紧的凝聚在欠条末尾那一点朱丹色的印章上,仿佛能把纸烧穿。
看着这枚印章,他隐约知道了石诚的身份,这年头,军界里的人物不是好惹的,不管这个张石诚背后是哪门子的军队,他一个商人,绝对是得罪不起的。
“杜三爷,如何?”
在石城的催促下,杜三爷将欠条小心的收进衣袖里,瞥了杨兰亭一眼,带着几个狎司转身离开。末了对一个手下吩咐了一句:“别忘了把她的卖身契给这位张先生一并带走!”
在门口看热闹的众人扫兴离去之后,丹尼尔凑上前来,满脸崇拜的说道:“张老板你真是太罗曼蒂克了!”他晓得杜三爷素来是南京城里的人物,在这里经商多年,他也未曾敢去招惹这样一个人,却不想石诚初来乍到,竟然敢给这位地头蛇来了一记闷的。
晚间,在旅馆,石诚和杨兰亭共处一室,让她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碰她,只是闲闲的和她促膝长谈了一夜,直至天明时分才各自分床睡去。
第二天,杨兰亭独自带着从明月楼收拾出来的衣物细软离开,最后,她默默的回望了站在街尾目送她的男人一眼,暗暗咬紧了嘴唇,下定了决心。总有一天,她会成为配得上他的女子,站在他身边!
因为,她已被他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2 章
22
腊八节的傍晚,夜渡桥村上空飘漾着一股腊八粥的香气。
全村的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晚饭过后就端了自家的长条凳,聚集在打麦场上,整整齐齐的坐好。因为照这里的习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村长都会请来黄梅戏班子,供村民们听戏消遣,作为一年辛劳的鼓励。
这个戏班子叫做七彩堂,并不大,六七个年轻男女就是骨干,另有几个黄口小儿,戏服道具也都灰蒙蒙,戏台搭得极其简陋,是个摇摇欲坠的样子,幕布边缘布满老鼠洞,怎么瞧着怎么破败。
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村民们的兴致,晴朗的傍晚,风不大,打麦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不少青壮拖家带口的从邻村跑过来赶场子听戏。
赵长华今年连打了几场胜仗,牢牢的将陆青山压制住了,缴了不少枪械,毙了不少山匪,就等一开春天气暖和一点直捣黄龙,将那拨山匪一锅端了,把临近几个村子一并收复。因此,他兴致极好,带着手下几员猛将也跑来了打麦场,占了第一排的几条长凳,捉了一把瓜子,一边磕着一边说笑。
好戏开场,戏台上唱念做打之声混合着依依呀呀的吟唱,听得赵长华直跟着摇头晃脑,不时的也跟着附和两句。黄梅戏是他的家乡戏,他听得高兴了,热烈的鼓掌,示意手下副官打赏戏台上那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花旦。
石诚笼着袖子从烟土作坊回来,远远的听到打麦场的吟唱歌吹之声,及至近了,他站在人群边缘侧着耳朵听了一阵,摇摇头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唱得不如李今朝”,便打算早些回去休息。
“参谋长!”不知道哪个眼尖的团长朝他一指,他晓得躲不过去了,便也不躲,笑了笑,朝赵长华打了声招呼。
“参谋长,过来坐,给你留了位置。”赵长华往旁边挪了挪,拍了拍空出来的凳子。
石诚冻得手脚冰凉,只想着早点回屋用热水好好泡一泡,一点也不想在这里喝西北风,无奈赵长华发话了,不能当着所有军士的面拂了他的好意
“别过来!”她冷厉的喝住了狎司的动作,“再往前一步我就跳下去!”
狎司们愣住了,统一的看着杜三爷,大老板不发话,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她放下旗袍下摆,整理了跑散的头发,目光沉静若死的一一环视了包间内的众人,与石诚目光相触时,胸中温暖了那么一瞬。
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死亡,她的一生,终究都没能离开这个衰腐朽烂的地方。
但她的身子是干干净净的,未曾遭受任何玷污,并且,在她人生的最后一刻,竟然遇到了她命中注定之人,上苍真是没有薄待她,杨兰亭仰起脸,茫然的看向这处混乱肮脏的世界,以及在那之中笔直站着的那个于她而言特殊的男人。
“杜三爷,”杜三爷眉毛一挑,微侧过身,却见那个一直沉默不语的那个年轻人慢慢走上前来,一手握成空拳放在唇上虚咳了一下,随机双手抱拳向他行礼道:“久仰杜三爷大名,今日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杜三爷冷哼一声,面上还是一副客客气气的样子,拱手还礼:“敢问阁下贵姓?”
石诚微微一笑,摇头道:“贵不敢当,鄙姓张,名石诚,名不见经传,让杜三爷见笑了。”
张石诚、张石诚、张石诚……杨兰亭站在窗台上,怔怔的望着石诚,在心中一遍又一遍的默念着这个名字。仿佛是感应到了这呼唤,张石诚竟然缓缓迈步,向她走来。
及至到了跟前,石诚仰起脸,微笑着看她,伸出一只手,用温和却不容拒绝的口吻对她说道:“下来。”
那两个字就像是咒语,一瞬间将她敲醒,她魔怔了一般,慢慢向他伸出手,一下就被那双白净的大手有力的握住。
石诚将杨兰亭拉离了窗台,望着她笔直走到杜三爷面前,彬彬有礼的说道:“杜三爷今天能否赏我三分薄面,让我领走她呢?”
杜三爷目光在两人面上转了几个来回,脸上依旧是和煦的表情,语气却是不冷不热的说道:“我手里的人,不是谁随随便便三两句话就能带走的。各行有各行的规矩,阁下不会是囊中羞涩,没有预备替她赎身的银钱吧?没有现款,可以开支票。或者,阁下住在哪里,我派个人随你回去取钱,款子一到,你立刻可以将她带走。”
杨兰亭心中捉急,正要上前分辨,石诚私下握了一下她的手心,上前一步说道:“杜三爷果然是心直口快,只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用金钱买到的,我若让杜三爷现在随随便便开个价,岂不是玷污了这位姑娘?”
话音刚落,杜三爷仰头大笑三声,饶有趣味的看着他问道:“那阁下要用什么方法带走她呢?”
石诚返身走到桌前坐下,掏出纸笔,边奋笔疾书边说道:“我给杜三爷开个欠条吧,欠杜三爷一个人情,他日你可以随时找我来取。”说话的的时间里,一张欠条已然写好,石诚郑重其事的检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掏出印章,在末尾重重的按下。
杜三爷看笑话似的看着他把那张所谓的欠条送到面前,他想这个青年人不是个穷光蛋就是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子弟,是个名副其实的傻子,天真的家伙。
但当他的目光落在欠条上时,登时就笑不出来了,他眼睛紧紧的凝聚在欠条末尾那一点朱丹色的印章上,仿佛能把纸烧穿。
看着这枚印章,他隐约知道了石诚的身份,这年头,军界里的人物不是好惹的,不管这个张石诚背后是哪门子的军队,他一个商人,绝对是得罪不起的。
“杜三爷,如何?”
在石城的催促下,杜三爷将欠条小心的收进衣袖里,瞥了杨兰亭一眼,带着几个狎司转身离开。末了对一个手下吩咐了一句:“别忘了把她的卖身契给这位张先生一并带走!”
在门口看热闹的众人扫兴离去之后,丹尼尔凑上前来,满脸崇拜的说道:“张老板你真是太罗曼蒂克了!”他晓得杜三爷素来是南京城里的人物,在这里经商多年,他也未曾敢去招惹这样一个人,却不想石诚初来乍到,竟然敢给这位地头蛇来了一记闷的。
晚间,在旅馆,石诚和杨兰亭共处一室,让她意外的是,他并没有碰她,只是闲闲的和她促膝长谈了一夜,直至天明时分才各自分床睡去。
第二天,杨兰亭独自带着从明月楼收拾出来的衣物细软离开,最后,她默默的回望了站在街尾目送她的男人一眼,暗暗咬紧了嘴唇,下定了决心。总有一天,她会成为配得上他的女子,站在他身边!
因为,她已被他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
☆、第 22 章
22
腊八节的傍晚,夜渡桥村上空飘漾着一股腊八粥的香气。
全村的男女老少喜气洋洋,晚饭过后就端了自家的长条凳,聚集在打麦场上,整整齐齐的坐好。因为照这里的习俗,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村长都会请来黄梅戏班子,供村民们听戏消遣,作为一年辛劳的鼓励。
这个戏班子叫做七彩堂,并不大,六七个年轻男女就是骨干,另有几个黄口小儿,戏服道具也都灰蒙蒙,戏台搭得极其简陋,是个摇摇欲坠的样子,幕布边缘布满老鼠洞,怎么瞧着怎么破败。
但这一点都不影响村民们的兴致,晴朗的傍晚,风不大,打麦场上已是人头攒动,座无虚席,不少青壮拖家带口的从邻村跑过来赶场子听戏。
赵长华今年连打了几场胜仗,牢牢的将陆青山压制住了,缴了不少枪械,毙了不少山匪,就等一开春天气暖和一点直捣黄龙,将那拨山匪一锅端了,把临近几个村子一并收复。因此,他兴致极好,带着手下几员猛将也跑来了打麦场,占了第一排的几条长凳,捉了一把瓜子,一边磕着一边说笑。
好戏开场,戏台上唱念做打之声混合着依依呀呀的吟唱,听得赵长华直跟着摇头晃脑,不时的也跟着附和两句。黄梅戏是他的家乡戏,他听得高兴了,热烈的鼓掌,示意手下副官打赏戏台上那个看起来文文弱弱的小花旦。
石诚笼着袖子从烟土作坊回来,远远的听到打麦场的吟唱歌吹之声,及至近了,他站在人群边缘侧着耳朵听了一阵,摇摇头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句:“唱得不如李今朝”,便打算早些回去休息。
“参谋长!”不知道哪个眼尖的团长朝他一指,他晓得躲不过去了,便也不躲,笑了笑,朝赵长华打了声招呼。
“参谋长,过来坐,给你留了位置。”赵长华往旁边挪了挪,拍了拍空出来的凳子。
石诚冻得手脚冰凉,只想着早点回屋用热水好好泡一泡,一点也不想在这里喝西北风,无奈赵长华发话了,不能当着所有军士的面拂了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