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章节】
这样苏联才有足够的时候武装起来,最后赢得最终的胜利,并且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斯大林接受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的建议,让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全面组织莫斯科的布防工作。
可是意向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德国突然像疯了一样,派出十万大军,携带大量的作战物资奔袭到苏联首都莫斯科南大门彼得罗夫斯克的后路科夫斯克。
只要德军牢牢占据科夫斯克,就可以截断彼得罗夫斯克的所有补给线,在彼得罗夫斯克的几十万苏军将遭到灭顶之灾。
最糟糕的德军居然在科夫斯克修建机场,那德国空军就可随时轰炸苏联的欧亚大铁路和哈尔科夫工业区。
这等于把苏联首都莫斯科和远东地区完全切割开来,从欧亚铁路运送的美国援助将无法达到莫斯科。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苏联首都失守就是必然了,斯大林不是不懂战略,当然也看出了德国德军的险恶用心,连忙派出了自己最得力,最能干的大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
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接到斯大林的命令,连忙抽调部队就向科夫斯克挺近,科夫斯克的重要性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当然知道得十分清楚。
可以说此时的科夫斯克就是关系到苏联生死存亡的一个城市,必须尽快消灭这些德军,哪怕为止牺牲无数的将士,也在所不惜。
但是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并没有盲目地用兵,而是仔细分析了科夫斯克德军的一些情况后,建议斯大林放下面子,放低身段,放弃政治分歧,立即马上派出高级官员访问英美两国,让英美两国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1941年6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和罗斯福提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攻的要求,以缓解数百万德**队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压力。
但此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也没有从数次的挫折中缓过来,根本无力在西欧实施大规模登陆战。
丘吉尔认为此时发起登陆作战,纯粹是找死的行为,他委婉了斯大林的请求,丘吉尔回复斯大林说:
“英国正在积极备战,需要在1943年才能发起登陆作战。”
斯大林收到丘吉尔电报徒呼奈何,只能气愤地砸了几个茶杯了事。丘吉尔才不是傻蛋呢!德国现在兵锋正盛,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登陆作战,丘吉尔又是脑袋被驴踢了。
罗斯福更无法答应过斯大林开辟的二战场要求,美国此时并没有参战,出兵议案根本不会在国会获得通过,斯大林只能让艾森豪威尔把援助苏联的武器装备从五批改成本年全部运输到苏联。
斯大林请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请求就这样无疾而终了,英美两国都在等着德国和苏联打得两败俱伤呢!要武器装备可以,出兵打仗却是万万不行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最后一个德军士兵打死最后一个苏联士兵,然后英美两国每个国家出兵一人,消灭掉那仅剩的一个德国士兵,这样英美两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瓜分胜利果实了,当然这只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美好愿望。
……
华西列夫斯基深感光凭借步兵和垃圾坦克不可能很快剿灭科夫斯克的德军,所以他就下令挖了几道反坦克壕沟,把整个科夫斯克克重重包围了起来,然后四面猛攻。
施坦因纳还在不停地加固自己的防御阵地,当然苏军也在修建各种防御工事,双方都没有攻击对方,只有德军的空军偶尔派出飞机出去轰炸下苏军的防线。
施坦因纳的各种物资都是战略性的,那是一点也不敢浪费,只要苏联人不进攻自己,施坦因纳也不会主动出击,现在轰炸苏联在欧亚分界线的铁路枢纽和哈尔科夫工业区才是施坦因纳的重点。
华西列夫斯基手中有两个坦克军,装备是全是谢尔曼坦克,总数在一千多辆,另外还有一千具“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大炮更多,总数在三千门左右。
专门拨付给华西列夫斯基的飞机也不少,大约有五百多架,其中有英国的喷火、美国的p51野马。
这些活塞式飞机都是活塞式飞机的顶级存在,完全有与德军飞机一战之力,只是苏军的飞行员素质比德军差很多。
1941年6月22日,科夫斯克克正式打响,德军依托科夫斯克布置的城防工事开始经受苏联的第一次攻击,最先打响的当然是空军,华西列夫斯基首先就派出了自己的空军,展开了对科夫斯克城的第一轮空袭。
华西列夫斯基一次性地派出了五百多架战斗机,而德军才两个航空团的“bf109”。
就算德国空军有飞行员素质优势,但如此多的敌机一次性地全部压上来,也是够施坦因纳万分紧张的,好在是施坦因纳携带着雷达,苏联飞机在一百多公里外就被探查到了,没有让德军的飞机被击毁在地面。
“呜呜呜……”
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在科夫斯克克城的上空,史密斯现在已经晋升为少校军衔,率领着一个大队的“bf109”,当防空警报一响起,史密斯就飞快地向飞机跑去。
他们这些飞行员都是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的,一旦有情况就会立即登机作战。
指挥塔的广播的声音很大,用高音喇叭扩大的,半个城市都能听见:
“东南方来袭敌机群,数量庞大,估计为三个航空团的规模,所有飞机立即起飞作战,在重复一遍……
史密斯边跑边在听塔台的通报,第一遍通报完毕,史密斯已经跑到自己的座驾旁边了,地勤人员早就准备好梯子,只等各飞行员登机了。
史密斯动作十分的敏捷,他快速地爬进了自己的飞机,然后发动自己的飞机,开始滑行,再逐渐加大油门,越来越快的飞机很快就腾空而起。
史密斯的大队四十架“bf109”,也跟随着机群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按塔台的通报,史密斯他们三百多架飞机需要对付的苏联飞机五百多架。
德军的雷达探测的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对于相对而行的飞机来说,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到了,史密斯一直与塔台保持着联系,苏联飞机的高度和航线史密斯那是一清二楚。
“苏军飞机高度六千。”
“明白,所有兄弟把飞机升到八千米高空。”
“嗡嗡……嗡嗡……”
“发现敌机,下面。”
“跟我一起进攻……”(未完待续。)
这样苏联才有足够的时候武装起来,最后赢得最终的胜利,并且等待国际形势的变化。
斯大林接受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的建议,让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全面组织莫斯科的布防工作。
可是意向不到的情况出现了,德国突然像疯了一样,派出十万大军,携带大量的作战物资奔袭到苏联首都莫斯科南大门彼得罗夫斯克的后路科夫斯克。
只要德军牢牢占据科夫斯克,就可以截断彼得罗夫斯克的所有补给线,在彼得罗夫斯克的几十万苏军将遭到灭顶之灾。
最糟糕的德军居然在科夫斯克修建机场,那德国空军就可随时轰炸苏联的欧亚大铁路和哈尔科夫工业区。
这等于把苏联首都莫斯科和远东地区完全切割开来,从欧亚铁路运送的美国援助将无法达到莫斯科。
如果这种情况出现,苏联首都失守就是必然了,斯大林不是不懂战略,当然也看出了德国德军的险恶用心,连忙派出了自己最得力,最能干的大将——华西列夫斯基大将。
华西列夫斯基大将接到斯大林的命令,连忙抽调部队就向科夫斯克挺近,科夫斯克的重要性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当然知道得十分清楚。
可以说此时的科夫斯克就是关系到苏联生死存亡的一个城市,必须尽快消灭这些德军,哪怕为止牺牲无数的将士,也在所不惜。
但是华西列夫斯基大将并没有盲目地用兵,而是仔细分析了科夫斯克德军的一些情况后,建议斯大林放下面子,放低身段,放弃政治分歧,立即马上派出高级官员访问英美两国,让英美两国立即开辟第二战场。
1941年6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和罗斯福提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攻的要求,以缓解数百万德**队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压力。
但此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也没有从数次的挫折中缓过来,根本无力在西欧实施大规模登陆战。
丘吉尔认为此时发起登陆作战,纯粹是找死的行为,他委婉了斯大林的请求,丘吉尔回复斯大林说:
“英国正在积极备战,需要在1943年才能发起登陆作战。”
斯大林收到丘吉尔电报徒呼奈何,只能气愤地砸了几个茶杯了事。丘吉尔才不是傻蛋呢!德国现在兵锋正盛,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发动登陆作战,丘吉尔又是脑袋被驴踢了。
罗斯福更无法答应过斯大林开辟的二战场要求,美国此时并没有参战,出兵议案根本不会在国会获得通过,斯大林只能让艾森豪威尔把援助苏联的武器装备从五批改成本年全部运输到苏联。
斯大林请求英美开辟第二战场的请求就这样无疾而终了,英美两国都在等着德国和苏联打得两败俱伤呢!要武器装备可以,出兵打仗却是万万不行的。
最好的情况就是最后一个德军士兵打死最后一个苏联士兵,然后英美两国每个国家出兵一人,消灭掉那仅剩的一个德国士兵,这样英美两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瓜分胜利果实了,当然这只是帝国主义国家的美好愿望。
……
华西列夫斯基深感光凭借步兵和垃圾坦克不可能很快剿灭科夫斯克的德军,所以他就下令挖了几道反坦克壕沟,把整个科夫斯克克重重包围了起来,然后四面猛攻。
施坦因纳还在不停地加固自己的防御阵地,当然苏军也在修建各种防御工事,双方都没有攻击对方,只有德军的空军偶尔派出飞机出去轰炸下苏军的防线。
施坦因纳的各种物资都是战略性的,那是一点也不敢浪费,只要苏联人不进攻自己,施坦因纳也不会主动出击,现在轰炸苏联在欧亚分界线的铁路枢纽和哈尔科夫工业区才是施坦因纳的重点。
华西列夫斯基手中有两个坦克军,装备是全是谢尔曼坦克,总数在一千多辆,另外还有一千具“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大炮更多,总数在三千门左右。
专门拨付给华西列夫斯基的飞机也不少,大约有五百多架,其中有英国的喷火、美国的p51野马。
这些活塞式飞机都是活塞式飞机的顶级存在,完全有与德军飞机一战之力,只是苏军的飞行员素质比德军差很多。
1941年6月22日,科夫斯克克正式打响,德军依托科夫斯克布置的城防工事开始经受苏联的第一次攻击,最先打响的当然是空军,华西列夫斯基首先就派出了自己的空军,展开了对科夫斯克城的第一轮空袭。
华西列夫斯基一次性地派出了五百多架战斗机,而德军才两个航空团的“bf109”。
就算德国空军有飞行员素质优势,但如此多的敌机一次性地全部压上来,也是够施坦因纳万分紧张的,好在是施坦因纳携带着雷达,苏联飞机在一百多公里外就被探查到了,没有让德军的飞机被击毁在地面。
“呜呜呜……”
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在科夫斯克克城的上空,史密斯现在已经晋升为少校军衔,率领着一个大队的“bf109”,当防空警报一响起,史密斯就飞快地向飞机跑去。
他们这些飞行员都是二十四小时轮流值班的,一旦有情况就会立即登机作战。
指挥塔的广播的声音很大,用高音喇叭扩大的,半个城市都能听见:
“东南方来袭敌机群,数量庞大,估计为三个航空团的规模,所有飞机立即起飞作战,在重复一遍……
史密斯边跑边在听塔台的通报,第一遍通报完毕,史密斯已经跑到自己的座驾旁边了,地勤人员早就准备好梯子,只等各飞行员登机了。
史密斯动作十分的敏捷,他快速地爬进了自己的飞机,然后发动自己的飞机,开始滑行,再逐渐加大油门,越来越快的飞机很快就腾空而起。
史密斯的大队四十架“bf109”,也跟随着机群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按塔台的通报,史密斯他们三百多架飞机需要对付的苏联飞机五百多架。
德军的雷达探测的距离也就一百多公里,对于相对而行的飞机来说,几乎是眨眼之间就到了,史密斯一直与塔台保持着联系,苏联飞机的高度和航线史密斯那是一清二楚。
“苏军飞机高度六千。”
“明白,所有兄弟把飞机升到八千米高空。”
“嗡嗡……嗡嗡……”
“发现敌机,下面。”
“跟我一起进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