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要算是一位心理专家,对于凡是来见他的人,他都有一套办法来说服他,并使其接受他的观点。此外,他当然也知道任何来拜见他的人所具有的动机,并且早已经准备好了一套答辩的理论。
他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足以说服他人接受他自己的观念,不管那是真的还是假的。尤其是某些刚刚从前线上回来的军官,对于他毫无认识,更易于受到他的欺骗。
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个人出发时,他心理只想把前线上的事实真象告诉希特勒,可是回来的时候却完全被希特勒说服了,而且更充满了信心。
当古德里安充任集团军群总司令的时候,为了作战的问题,常常与希特勒发生辩论,使古德里安感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为他自己的观点辩护时,实在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
几乎一争论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他的来宾会达到他的目的,但多数却是空手回去,最好的安慰也只不过是空洞的诺言而己。
古德里安所认识的人中间,再没有哪一个在这样的讨论中具有与他同等的持久力。
与一个前线指挥官之间的争论,最大限度的时间充其量也还不过几个小时,可是总参谋长柴兹勒尔上将为了要求希特勒采取必要的行动,常常是一争论就是好几天。当这种争论正在进行之际,古德里安们总是惯于问柴兹勒尔他们已经达到多少“回合”了。
此外,希特勒用来为其观点辩护的理由(古德里安在这里所指的包括纯军事的在内),通常也还是不易加以驳回的。
尤其是在有关作战意图的任何讨论中,所争论事件的后果几乎无人能作绝对正确的预测。在战争中没有一件事能够确定,不管是说的还是做的。
当希特勒自己感觉到他在战略方面的意见,不能予人以任何良好印象时,他就马上会从政治或经济的领域中去寻找理由。
因为他对于政治和经济情况的知识,是任何前线指挥官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辩论在此时通常就也更显得理直气壮。
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古德里安们也就只好坚持着说,假使他不同意古德里安们的建议或是向他所提出的要求,则在军事方面一定会发生恶劣的后果。于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就会随之而受到恶劣的影响。
相反,尽管他不愿意接受要求,可是却常常表现出来他是一个善听者,而且有时他也能作客观的讨论。
这样一位宿命论的独裁者,他所思考的就是他的政治野心,而且生活在他的“天命”信仰之中,所以与其军事将领之间,自然很难发生任何亲密的关系。
很明显,希特勒对于个人的因素最不感兴趣。照他看来,一切人类都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用来达到其政治野心而已。他自己对于德国的军人,毫无任何感情上的联系。
最主要是希特勒喜欢紧紧地抓住军权不放手,从而错失了一些极为有统领全局的将帅。
比如闪电战的发明者古德里安元帅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希特勒不愿放弃对国家武装力量的控制,古德里安始终没能座上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的位置。
就连总参谋长的位置都没有当上,最后还被安排到预备役里面任职,这是多么可悲的意见事情。德国最终因为希特勒的权力欲望而被送进了地狱。
事实胜于雄辩,古德里安的亲身经历足以说明一切——
在古德里安被任命为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之后,使古德里安第一次直接受到了希特勒的指挥,因为他正在兼任着三军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直到现在,古德里安才亲自有机会看到他除了国家元首的职务以外,又怎样去尝试执行一个战争中最高统帅的任务,在过去古德里安一直都感觉到他对于军事决定的影响,最多只不过是间接的和遥远的而已。
因为凡是有关作战的一切事件,都是受到严格保密的限制。所以古德里安自己很难作任何确实的判断。
在波兰战役中,古德里安们不感觉到希特勒对于陆军领导权的干涉。
当他两次视察伦德斯特元帅的集团军群总部时,他对于古德里安们的情况解释,都很同情的加以听取,并且也同意古德里安们的意图而毫无加以干涉的打算。
至于说到挪威的占领,局外人对于这个计划始终是莫测高深的,希特勒对于西线攻势的态度在以前早已详细讨论过。
在这个事件上,他完全越过了陆军总部,这固然很令人感到骇异和不满,不过他的基本观念,认为解决之道必须是攻势的,若从军事观点来看却是一点都不错,尽管他原定的时间并不妥当。
诚然,他所拟定的计划大纲不可能产生完全解决,理由古德里安早已分析过了。在那个阶段中,他可能并不曾想到会获得那样伟大的战果。
不过当a集团军群的计划使他能有这种机会时,他马上就抓着了这个观念,并且自己去适应它——尽管因为害怕冒险曾经加以某些限制。
他在敦刻尔克城外停止装甲兵的前进,固然是犯了一个致命的大错误,但是在当时,局外认却很难认清这一点,因为从滩头上所留下来的装备数量看来,足以使任何人都很难认清英国人撤运其部队过海的工作会有那样大的成功。
不过,由于缺乏一个“战争计划”,所以使对于入侵英国的作战缺乏适当的准备,而未能配合时机,这一点足以显示出德军领导阶层之失败,换言之,也就是应由希特勒本人负责。
相反,任何并非实际在场的认却很难判断,转过头来对付俄国的决定,因为政治的原因是否真正无可避免。俄军在德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边界上的部署,的确使人很感到触目惊心。
站在一个军长和集团军司令的地位上,古德里安对于希特勒在原始攻击计划和第一阶段战役的作战指导,以及1942年夏季攻势计划所具有的影响作用都殊少认识。
……(未完待续。)
他具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足以说服他人接受他自己的观念,不管那是真的还是假的。尤其是某些刚刚从前线上回来的军官,对于他毫无认识,更易于受到他的欺骗。
在这种情况下,当这个人出发时,他心理只想把前线上的事实真象告诉希特勒,可是回来的时候却完全被希特勒说服了,而且更充满了信心。
当古德里安充任集团军群总司令的时候,为了作战的问题,常常与希特勒发生辩论,使古德里安感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为他自己的观点辩护时,实在具有令人难以置信的韧性。
几乎一争论就是好几个小时,有时他的来宾会达到他的目的,但多数却是空手回去,最好的安慰也只不过是空洞的诺言而己。
古德里安所认识的人中间,再没有哪一个在这样的讨论中具有与他同等的持久力。
与一个前线指挥官之间的争论,最大限度的时间充其量也还不过几个小时,可是总参谋长柴兹勒尔上将为了要求希特勒采取必要的行动,常常是一争论就是好几天。当这种争论正在进行之际,古德里安们总是惯于问柴兹勒尔他们已经达到多少“回合”了。
此外,希特勒用来为其观点辩护的理由(古德里安在这里所指的包括纯军事的在内),通常也还是不易加以驳回的。
尤其是在有关作战意图的任何讨论中,所争论事件的后果几乎无人能作绝对正确的预测。在战争中没有一件事能够确定,不管是说的还是做的。
当希特勒自己感觉到他在战略方面的意见,不能予人以任何良好印象时,他就马上会从政治或经济的领域中去寻找理由。
因为他对于政治和经济情况的知识,是任何前线指挥官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辩论在此时通常就也更显得理直气壮。
作为一种最后的手段,古德里安们也就只好坚持着说,假使他不同意古德里安们的建议或是向他所提出的要求,则在军事方面一定会发生恶劣的后果。于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就会随之而受到恶劣的影响。
相反,尽管他不愿意接受要求,可是却常常表现出来他是一个善听者,而且有时他也能作客观的讨论。
这样一位宿命论的独裁者,他所思考的就是他的政治野心,而且生活在他的“天命”信仰之中,所以与其军事将领之间,自然很难发生任何亲密的关系。
很明显,希特勒对于个人的因素最不感兴趣。照他看来,一切人类都只不过是一种工具,用来达到其政治野心而已。他自己对于德国的军人,毫无任何感情上的联系。
最主要是希特勒喜欢紧紧地抓住军权不放手,从而错失了一些极为有统领全局的将帅。
比如闪电战的发明者古德里安元帅就是其中一位,因为希特勒不愿放弃对国家武装力量的控制,古德里安始终没能座上德国国防军总司令的位置。
就连总参谋长的位置都没有当上,最后还被安排到预备役里面任职,这是多么可悲的意见事情。德国最终因为希特勒的权力欲望而被送进了地狱。
事实胜于雄辩,古德里安的亲身经历足以说明一切——
在古德里安被任命为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之后,使古德里安第一次直接受到了希特勒的指挥,因为他正在兼任着三军统帅和陆军总司令的职务。
直到现在,古德里安才亲自有机会看到他除了国家元首的职务以外,又怎样去尝试执行一个战争中最高统帅的任务,在过去古德里安一直都感觉到他对于军事决定的影响,最多只不过是间接的和遥远的而已。
因为凡是有关作战的一切事件,都是受到严格保密的限制。所以古德里安自己很难作任何确实的判断。
在波兰战役中,古德里安们不感觉到希特勒对于陆军领导权的干涉。
当他两次视察伦德斯特元帅的集团军群总部时,他对于古德里安们的情况解释,都很同情的加以听取,并且也同意古德里安们的意图而毫无加以干涉的打算。
至于说到挪威的占领,局外人对于这个计划始终是莫测高深的,希特勒对于西线攻势的态度在以前早已详细讨论过。
在这个事件上,他完全越过了陆军总部,这固然很令人感到骇异和不满,不过他的基本观念,认为解决之道必须是攻势的,若从军事观点来看却是一点都不错,尽管他原定的时间并不妥当。
诚然,他所拟定的计划大纲不可能产生完全解决,理由古德里安早已分析过了。在那个阶段中,他可能并不曾想到会获得那样伟大的战果。
不过当a集团军群的计划使他能有这种机会时,他马上就抓着了这个观念,并且自己去适应它——尽管因为害怕冒险曾经加以某些限制。
他在敦刻尔克城外停止装甲兵的前进,固然是犯了一个致命的大错误,但是在当时,局外认却很难认清这一点,因为从滩头上所留下来的装备数量看来,足以使任何人都很难认清英国人撤运其部队过海的工作会有那样大的成功。
不过,由于缺乏一个“战争计划”,所以使对于入侵英国的作战缺乏适当的准备,而未能配合时机,这一点足以显示出德军领导阶层之失败,换言之,也就是应由希特勒本人负责。
相反,任何并非实际在场的认却很难判断,转过头来对付俄国的决定,因为政治的原因是否真正无可避免。俄军在德国、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边界上的部署,的确使人很感到触目惊心。
站在一个军长和集团军司令的地位上,古德里安对于希特勒在原始攻击计划和第一阶段战役的作战指导,以及1942年夏季攻势计划所具有的影响作用都殊少认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