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含玉还没走进内廷,迎面而来的正是一道熟悉的身影。他的身姿清瘦挺拔,一身熟悉的清白衣袍,唯一不大相同的是他身上的白云绣是用银丝线所绣,似是闪着银光,远远走来只觉得贵不可言。
“郡王爷。”郎姑连忙上前道万福。
“起吧,我有几句话要跟她说,郎姑可好等上片刻?”
“是。”郎姑应声向前走了几步,等在前面。
颜含玉脱口而出就想喊他“临哥哥”,想到这是在宫里,福身道,“郡王爷!”
赵贤弯唇一笑,问她,“送你的礼可喜欢?”
“喜欢。”颜含玉眉眼弯弯,眼里尽是笑意。
“你喜欢便好。”
“谢谢临哥哥。”她低着声音回答,“对了,赵峰昨日救了我,还要多谢临哥哥给我送礼,赵峰这才有机会救我。如此我也欠了临哥哥一条命,我们就扯平了。”
“好,扯平了。”他的声音清浅,神色温润。
“那你的东西我也该还给你。”颜含玉伸手触到腰间,腰上挂的不是那块鱼形玉坠,她歉意道,“忘记带了。”
“无碍,值不了多少银子,你留着罢。送给你了。”
“你不是说拿着它可以见到你吗?那肯定是你的贴身之物,即使不贵重那也是很重要的吧?”
“这是打算跟我清算了?”
颜含玉诧异的“啊?”了一声。
“去吧,我母后这会儿呆在宫里正等着你呢。”
“哦。”
赵贤刚走了半步,颜含玉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话,仰面道,“我给它取了名字,叫小胖仙。”
赵贤停住脚步,意会,浅笑道,“小胖仙它娘听到这名字怕是要来找你了。”
“小胖仙它娘?是你养的猫吗?”
赵贤迟疑了一下,“也不算我养的,只不过会经常跑到我那里。”
颜含玉不好再问,跟赵贤道别,跟上郎姑。
赵贤还没出宫,回头看了看那隐在宫院之后的身影,说道,“赵峰,你去跟着她,等她出宫你再回王府。”
“主子,这宫里真有人要伤她不成?”
“这皇宫可不是个好地方!去吧,有事等你回去再说。”
先帝太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一生戎马,战绩无数。半生都骑在战马上的太祖皇帝也因此后宫虚空、子嗣单薄,宋皇后育有三子两女,两位长公主早已出嫁,其中两子早夭,长大成人的也就只有武功郡王赵铭。
赵贤不是正宫所出,然宋皇后宽厚仁德,自小就把他养在身边长大,待他若亲子。
另有一个公主也不是正宫所出,已经出嫁。
现在看来先帝的子嗣只剩赵贤一人。
自古皇帝驾崩,都是由其子继位。太祖皇帝一夜暴毙,尚未册立太子,驾崩之后,太宗皇帝却是立刻上台,称国不可一日无主,先帝的两个子嗣年幼,尚不能执政,再有太后临终前留下一份“金匮遗诏”。
金匮遗诏的内容正是说太祖皇帝百年后传位给其弟赵廷宜,当今皇帝登基乃是名正言顺,奉太后遗诏行事。
彼时满朝官员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可当朝的宰相赵普站出来力挺当今皇帝登基,如此朝中即使有人提出异议,也很快被压下。
赵廷宜登基之后,继续统一全国的事业,接连灭亡漳泉和北汉,如此天下大定,江山一统。
福宁殿乃是正宫殿宇,院墙高筑,深幽宁静自是不必言说。
见过赵贤之后,周遭一切颜含玉都觉得索然无趣。她想了一路,直至抬脚进了宫殿,她垂眸敛眉,收起心神。
“郎姑你可算回来了。”
颜含玉抬眼,正是昨日在仓王庙见过的小娘子,她一身红橘色襦裙宫装,笑着上前迎她。
“颜小姐万福。”
颜含玉浅浅回礼。
“颜小姐,我们娘娘可等了许久,请跟奴婢来。”
福宁殿很大,青瓷地砖,玉色花瓣点缀,脚踩下去,只觉得步步生花,美的惊人。再看其中装饰,一张精雕凤纹的高椅摆在上首,梁上的雕花纹路正是百鸟朝凤,栩栩如生。
到了后堂,院中各色的菊花开遍,争奇斗艳,绝俗清丽。
颜含玉还想多看几眼菊花的时间,正听到一道和善的声音,“你来了,怎得只是你一人?你娘呢?”
颜含玉抬眼瞬间,只见那妇人站着,绾着髻,上身蓝色比甲,下身玉色裙,只一支凤头玉簪横在头上,全身上下却看不出一丝穷极奢华的饰物。
这样一个妇人若是站在宫外,谁都不会想得到是一国之母皇后娘娘。
颜含玉叩首跪下,“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无需拘礼,起罢。”
“谢皇后娘娘。”颜含玉起身回答,“我娘受了风寒,昨日劳累,今日病情加重,病躯之体不敢来见皇后娘娘,请皇后娘娘恕罪。”
“原来是病了,何罪之有!一直听说你娘身子弱,近些年都没见你娘进过宫,我也只是想跟你娘说几句话,病了就让她好好休养就是。我那里有一颗百年的人参,等你回去就带着,送给你娘。”
跟宋皇后说了几句话,都是宋皇后问,颜含玉答。宋皇后问了她祖母的事情,还提到了她的父母。
宋皇后是知道的,颜太傅长子过世之后颜老夫人和颜大夫人悲恸不已,相继缠绵病榻,多年来沉浸在丧子和丧夫之痛中无法自拔。也因此这么多年朝中凡遇祭祀仪式之类的大场合,颜家的命妇有可以不出场的特权。
说起颜老夫人,颜含玉回答说,近些年身子好了许多,平时礼佛,笃信佛教。
还有她的父亲,颜含玉回答说,父亲去世时她年幼,早已不记得父亲音容样貌。
宋皇后感慨岁月无情,她都快年过半百了。感怀之后又问她平时在家都做什么,学了哪些本事之类的话。就像普通交谈一般,宋皇后很是亲善。
颜含玉如实回答,说是自幼身子不好,便立志学医,就算不能自救,也要学会养生。因此她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医书,琢磨穴位针法。(未完待续。)
“郡王爷。”郎姑连忙上前道万福。
“起吧,我有几句话要跟她说,郎姑可好等上片刻?”
“是。”郎姑应声向前走了几步,等在前面。
颜含玉脱口而出就想喊他“临哥哥”,想到这是在宫里,福身道,“郡王爷!”
赵贤弯唇一笑,问她,“送你的礼可喜欢?”
“喜欢。”颜含玉眉眼弯弯,眼里尽是笑意。
“你喜欢便好。”
“谢谢临哥哥。”她低着声音回答,“对了,赵峰昨日救了我,还要多谢临哥哥给我送礼,赵峰这才有机会救我。如此我也欠了临哥哥一条命,我们就扯平了。”
“好,扯平了。”他的声音清浅,神色温润。
“那你的东西我也该还给你。”颜含玉伸手触到腰间,腰上挂的不是那块鱼形玉坠,她歉意道,“忘记带了。”
“无碍,值不了多少银子,你留着罢。送给你了。”
“你不是说拿着它可以见到你吗?那肯定是你的贴身之物,即使不贵重那也是很重要的吧?”
“这是打算跟我清算了?”
颜含玉诧异的“啊?”了一声。
“去吧,我母后这会儿呆在宫里正等着你呢。”
“哦。”
赵贤刚走了半步,颜含玉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话,仰面道,“我给它取了名字,叫小胖仙。”
赵贤停住脚步,意会,浅笑道,“小胖仙它娘听到这名字怕是要来找你了。”
“小胖仙它娘?是你养的猫吗?”
赵贤迟疑了一下,“也不算我养的,只不过会经常跑到我那里。”
颜含玉不好再问,跟赵贤道别,跟上郎姑。
赵贤还没出宫,回头看了看那隐在宫院之后的身影,说道,“赵峰,你去跟着她,等她出宫你再回王府。”
“主子,这宫里真有人要伤她不成?”
“这皇宫可不是个好地方!去吧,有事等你回去再说。”
先帝太祖在位期间,致力于统一全国,袭占荆湖,攻灭后蜀,平定江南,一生戎马,战绩无数。半生都骑在战马上的太祖皇帝也因此后宫虚空、子嗣单薄,宋皇后育有三子两女,两位长公主早已出嫁,其中两子早夭,长大成人的也就只有武功郡王赵铭。
赵贤不是正宫所出,然宋皇后宽厚仁德,自小就把他养在身边长大,待他若亲子。
另有一个公主也不是正宫所出,已经出嫁。
现在看来先帝的子嗣只剩赵贤一人。
自古皇帝驾崩,都是由其子继位。太祖皇帝一夜暴毙,尚未册立太子,驾崩之后,太宗皇帝却是立刻上台,称国不可一日无主,先帝的两个子嗣年幼,尚不能执政,再有太后临终前留下一份“金匮遗诏”。
金匮遗诏的内容正是说太祖皇帝百年后传位给其弟赵廷宜,当今皇帝登基乃是名正言顺,奉太后遗诏行事。
彼时满朝官员众说纷纭,各持己见,可当朝的宰相赵普站出来力挺当今皇帝登基,如此朝中即使有人提出异议,也很快被压下。
赵廷宜登基之后,继续统一全国的事业,接连灭亡漳泉和北汉,如此天下大定,江山一统。
福宁殿乃是正宫殿宇,院墙高筑,深幽宁静自是不必言说。
见过赵贤之后,周遭一切颜含玉都觉得索然无趣。她想了一路,直至抬脚进了宫殿,她垂眸敛眉,收起心神。
“郎姑你可算回来了。”
颜含玉抬眼,正是昨日在仓王庙见过的小娘子,她一身红橘色襦裙宫装,笑着上前迎她。
“颜小姐万福。”
颜含玉浅浅回礼。
“颜小姐,我们娘娘可等了许久,请跟奴婢来。”
福宁殿很大,青瓷地砖,玉色花瓣点缀,脚踩下去,只觉得步步生花,美的惊人。再看其中装饰,一张精雕凤纹的高椅摆在上首,梁上的雕花纹路正是百鸟朝凤,栩栩如生。
到了后堂,院中各色的菊花开遍,争奇斗艳,绝俗清丽。
颜含玉还想多看几眼菊花的时间,正听到一道和善的声音,“你来了,怎得只是你一人?你娘呢?”
颜含玉抬眼瞬间,只见那妇人站着,绾着髻,上身蓝色比甲,下身玉色裙,只一支凤头玉簪横在头上,全身上下却看不出一丝穷极奢华的饰物。
这样一个妇人若是站在宫外,谁都不会想得到是一国之母皇后娘娘。
颜含玉叩首跪下,“参见皇后娘娘,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无需拘礼,起罢。”
“谢皇后娘娘。”颜含玉起身回答,“我娘受了风寒,昨日劳累,今日病情加重,病躯之体不敢来见皇后娘娘,请皇后娘娘恕罪。”
“原来是病了,何罪之有!一直听说你娘身子弱,近些年都没见你娘进过宫,我也只是想跟你娘说几句话,病了就让她好好休养就是。我那里有一颗百年的人参,等你回去就带着,送给你娘。”
跟宋皇后说了几句话,都是宋皇后问,颜含玉答。宋皇后问了她祖母的事情,还提到了她的父母。
宋皇后是知道的,颜太傅长子过世之后颜老夫人和颜大夫人悲恸不已,相继缠绵病榻,多年来沉浸在丧子和丧夫之痛中无法自拔。也因此这么多年朝中凡遇祭祀仪式之类的大场合,颜家的命妇有可以不出场的特权。
说起颜老夫人,颜含玉回答说,近些年身子好了许多,平时礼佛,笃信佛教。
还有她的父亲,颜含玉回答说,父亲去世时她年幼,早已不记得父亲音容样貌。
宋皇后感慨岁月无情,她都快年过半百了。感怀之后又问她平时在家都做什么,学了哪些本事之类的话。就像普通交谈一般,宋皇后很是亲善。
颜含玉如实回答,说是自幼身子不好,便立志学医,就算不能自救,也要学会养生。因此她平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看医书,琢磨穴位针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