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近意味深长笑了笑,手指在地图上赫图阿拉的位置上敲击几下,然后告诉我们,早在清军入关之前,便有辽东之屠,清太祖下令对汉人,不论贫富,均皆诛戮。.
随后清太祖颁下严旨,不许汉人入足辽东。
“关于辽东之屠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清太祖从最开始对汉人仰仗和信任,到最后连下九道汗谕屠杀辽东汉人,根据现在的统计,当时在这场浩劫中遇难的汉人多达百万之众。”叶知秋神情凝重说。“但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反应,清太祖前后如此大的改变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清太祖把大清最重要的秘密藏在了关外,这关系大清国运和社稷,当然不能让汉人知晓这个秘密。”白近说。
“你是说,清太祖发动辽东之屠也和那艘船有关?”叶九卿大吃一惊。
“从时间上推测的确是吻合的,白家先祖没有到辽东之前,大清还没有崛起,而后来白家先祖势必会让大清皇室修建船坞,但皇室并不知晓这处地方的用途,便当成用于藏匿从中原搜刮财富的地方。”我端起水杯深思熟虑说。“而辽东之屠刚好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可见清太祖是想掩人耳目,所以对辽东的汉人赶尽杀绝。”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白近不慌不忙说。
“什么原因?”
“你们可知道萨尔浒之战?”白近问。
叶知秋点点头告诉我们,这是大清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凭借靠集中优势兵力,清军打败明军,萨尔浒之战后,明朝由攻转守,。明朝失去大部分辽东土地,最终将对女真的防线,从宋代时的抚顺、辽阳、沈阳,退至关宁锦。
就是这场战争给东北大地换了新的主人,也奠定了女真铁骑南下,以大清的新面目执掌江山三百年的基业。
“大清最早的京城在兴京,就是现在的赫图阿拉,这里被称为大清的龙兴之地。”白近点点头,手指依旧指着地图说。“萨尔浒之战胜利后,清太祖便下令,京城从兴京搬至辽阳,迁都的时候,清太祖带走了除守陵和守赫图阿拉的全部人马。”
“当时大清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实力和决心,迁都很正常啊。”薛心柔说。
“迁都当然正常,可在我的追查中,却发现这其中不正常的地方。”白近说。
“白叔,您发现了什么?”
“清太祖迁都时候,八旗军五万多人,连家属一共二十来万人从龙入关,如果是迁都的话,只需要皇室和军队迁徙,但是据我了解,在当时清太祖是要求所有人从赫图阿拉离开,一旦发现有私自留下的满族家庭,旷野里就会燃起大火,烧毁家园,将人口赶至关内。”白近手指在地图上画了几下。“就这样整个东北,除兴京、东京、盛京和边外三陵,其他地方已是人走地空。”
“清太祖连自己族人都往关外驱赶,更何况是对汉人,可辽东是大清的发源地,清太祖这样做无疑是放弃自己根据地,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这样做呢?”宫爵问。
“在迁都之后不久,清太祖就颁布封禁东北的汗谕,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整个东北人迹罕至。”白近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笑了笑。“你们难道没从中看出点什么?”
“清太祖在关外修建大清龙脉宝藏,这处地方不能让任何人知晓,所以才会封禁东北!”叶九卿眼睛一亮。
“叶哥,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可现在问题又来了。”白家点点头。
“什么问题?”
“顺治二年的六月十八日,大清皇室密会白家先祖,那个时候大清已经问鼎中原,可是白家先祖竟然还健在,这说明大清龙脉宝藏还没有修建完成。”我看着地图嘴慢慢张开。“问题就是,清太祖封禁东北,当时那里人烟稀少,又是谁留在关外修建大清龙脉宝藏呢?”
“和我想到一起去了。”白近兴奋的点点头。“虽然清太祖封禁东北,可从关内搜刮的财富却源源不断运送到赫图阿拉,但运送的军队放下大批金银珠宝后,就立刻奉命返回不得逗留,你们想想,堆积在赫图阿拉的宝藏难以计数,且不说这些宝藏去了什么地方,就是要运走也需要大量的人力。”
“我懂了,赫图阿拉其实是一个中转站而已,金银珠宝被运送到那里暂时存放,然后再由另一批人运往宝藏”叶九卿顿时恍然大悟。“负责运送赫图阿拉金银珠宝的人,应该就是修建大清龙脉宝藏的人。”
“对,只要找到留守在辽东的那批神秘人,就能顺藤摸瓜追查大清龙脉的下落。”
“既然你都发现这条线索,可有收获?”叶九卿问。
“算是有吧。”白近神情有些失落。“我只追查到一半”
“一半?”我眉头一皱连忙问。“你追查到了什么?”
白近的指头又回到地图上的赫图阿拉上,告之我们说,清太祖封禁东北后,唯一能留在这里的只有觉尔察氏。
原因是清太祖念及班布理对其有救命之恩,便恩命班布理的子孙,阖族累世,不纳官差,闲暇度日,陵上看守。
班布理成为觉尔察氏家族第一代守陵人,班布理病死在永陵,清太祖赐与牛羊,灵前祭祀,并破格特许他葬在兴京陵园之内。
班布理死后长子达喀穆继续守陵,觉尔察氏世世代代守护大清皇陵,至今都未曾离开过。
“清太祖离开赫图阿拉之后,任何前往圣城的人,都必须向守陵人通报,并且记录在册,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离开,都记载的相当详实,除了大清皇族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赫图阿拉停留超过三天,否则以谋反之罪定夺,在赫图阿拉,负责守陵的觉尔察氏有着毋容置疑的生杀大权。”白近说。
“那运送财富到赫图阿拉的八旗军怎么办?难道也要一一登记在册”田鸡问。
“八旗军是不允许靠近赫图阿拉三里之内,大军原地驻扎后,有统帅前往圣城,交接完成之后立即带兵返回。”白近不慌不忙说。“而且并非任何人都能进入赫图阿拉,必须有皇命在身的人才能允许进入,这本记载出入赫图阿拉的书册,被称为圣行录,其意就是出入圣城的记录。”
“这本圣行录和大清龙脉宝藏有什么关系?”田鸡挠挠头问。
“你怎么这么笨,既然出入赫图阿拉都有详实的记载,那你想想,放在城外三里的金银珠宝要怎么搬运进去呢?”薛心柔白了田鸡一眼。
“哦,明白了,这本书里会记载将金银珠宝运送到大清龙脉宝藏的人,只要找到圣行录,就能得知当年封禁东北时,留下的那批秘密修建宝藏的是谁。”田鸡恍然大悟。
“圣行录现在在什么地方?”叶九卿连忙追问。
“我只追查到圣行录,至于这本书的下落就不得而知了。”白近叹息一声。
“这本书不是应该在负责守陵的觉尔察氏手中吗?怎么会下落不明?”我问。
“我当然知道书应该在觉尔察氏手里,可问题就出在这上面。”
白近很无奈喝了一口水对我们说,因为赫图阿拉要囤积从关内搜刮的财富,为了防止运送有所纰漏,因此每一批运往赫图阿拉的财富都会提前登记在册送往守陵人手中,并且书册里还有负责押运的统帅名字以及财富数量。
守陵人就是根据书册来核对,每一年岁末,守陵人都会把当年的圣行录抄录一本派人送往京城由清帝过目。
但是这批圣行录只持续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被中止,从时间推算,最后一批搜刮的财富抵达赫图阿拉之后,守陵人就再没有呈报过圣行录。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时间应该是大清龙脉修建完成的时间,白家先祖抹去了所有参与此事人的记忆,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大清皇族或许是知道龙脉宝藏的位置和下落,就是从那以后,大清龙脉宝藏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我说。
“那圣行录呢?”
“圣行录只持续了五年,那本书册并没有流传下来,或者说被当时的守陵人藏匿。”白近回答。
“每年岁末,不是要抄录当年的圣行录给大清帝王过目,就算守陵人那里把圣行录遗失,可抄录给大清帝王的应该被保存下来才对啊。”叶九卿说。
“圣行录”叶知秋思索了好久。“我对明清历史涉及不是很多,并没有听过圣行录一书,如果有的话距今几百年,也不知道有没有保存下来。”
“关于圣行录得从长计议,大伙远道而来先休息一晚,今晚我白近给各位接风洗尘,等明儿一早我带你们去瞧瞧圣行录。”白近笑了笑说。
“瞧瞧圣行录?!”我大吃一惊。“圣行录在沈阳?!”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里面的文溯专门用来存放文书。”叶知秋兴高采烈说。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文字大小调节、阅读亮度调整、更好的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
随后清太祖颁下严旨,不许汉人入足辽东。
“关于辽东之屠一直以来都众说纷纭,清太祖从最开始对汉人仰仗和信任,到最后连下九道汗谕屠杀辽东汉人,根据现在的统计,当时在这场浩劫中遇难的汉人多达百万之众。”叶知秋神情凝重说。“但至今也没有明确的文献资料反应,清太祖前后如此大的改变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
“清太祖把大清最重要的秘密藏在了关外,这关系大清国运和社稷,当然不能让汉人知晓这个秘密。”白近说。
“你是说,清太祖发动辽东之屠也和那艘船有关?”叶九卿大吃一惊。
“从时间上推测的确是吻合的,白家先祖没有到辽东之前,大清还没有崛起,而后来白家先祖势必会让大清皇室修建船坞,但皇室并不知晓这处地方的用途,便当成用于藏匿从中原搜刮财富的地方。”我端起水杯深思熟虑说。“而辽东之屠刚好就发生在这个时期,可见清太祖是想掩人耳目,所以对辽东的汉人赶尽杀绝。”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白近不慌不忙说。
“什么原因?”
“你们可知道萨尔浒之战?”白近问。
叶知秋点点头告诉我们,这是大清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战役之一,凭借靠集中优势兵力,清军打败明军,萨尔浒之战后,明朝由攻转守,。明朝失去大部分辽东土地,最终将对女真的防线,从宋代时的抚顺、辽阳、沈阳,退至关宁锦。
就是这场战争给东北大地换了新的主人,也奠定了女真铁骑南下,以大清的新面目执掌江山三百年的基业。
“大清最早的京城在兴京,就是现在的赫图阿拉,这里被称为大清的龙兴之地。”白近点点头,手指依旧指着地图说。“萨尔浒之战胜利后,清太祖便下令,京城从兴京搬至辽阳,迁都的时候,清太祖带走了除守陵和守赫图阿拉的全部人马。”
“当时大清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实力和决心,迁都很正常啊。”薛心柔说。
“迁都当然正常,可在我的追查中,却发现这其中不正常的地方。”白近说。
“白叔,您发现了什么?”
“清太祖迁都时候,八旗军五万多人,连家属一共二十来万人从龙入关,如果是迁都的话,只需要皇室和军队迁徙,但是据我了解,在当时清太祖是要求所有人从赫图阿拉离开,一旦发现有私自留下的满族家庭,旷野里就会燃起大火,烧毁家园,将人口赶至关内。”白近手指在地图上画了几下。“就这样整个东北,除兴京、东京、盛京和边外三陵,其他地方已是人走地空。”
“清太祖连自己族人都往关外驱赶,更何况是对汉人,可辽东是大清的发源地,清太祖这样做无疑是放弃自己根据地,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这样做呢?”宫爵问。
“在迁都之后不久,清太祖就颁布封禁东北的汗谕,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整个东北人迹罕至。”白近说到这里意味深长笑了笑。“你们难道没从中看出点什么?”
“清太祖在关外修建大清龙脉宝藏,这处地方不能让任何人知晓,所以才会封禁东北!”叶九卿眼睛一亮。
“叶哥,你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可现在问题又来了。”白家点点头。
“什么问题?”
“顺治二年的六月十八日,大清皇室密会白家先祖,那个时候大清已经问鼎中原,可是白家先祖竟然还健在,这说明大清龙脉宝藏还没有修建完成。”我看着地图嘴慢慢张开。“问题就是,清太祖封禁东北,当时那里人烟稀少,又是谁留在关外修建大清龙脉宝藏呢?”
“和我想到一起去了。”白近兴奋的点点头。“虽然清太祖封禁东北,可从关内搜刮的财富却源源不断运送到赫图阿拉,但运送的军队放下大批金银珠宝后,就立刻奉命返回不得逗留,你们想想,堆积在赫图阿拉的宝藏难以计数,且不说这些宝藏去了什么地方,就是要运走也需要大量的人力。”
“我懂了,赫图阿拉其实是一个中转站而已,金银珠宝被运送到那里暂时存放,然后再由另一批人运往宝藏”叶九卿顿时恍然大悟。“负责运送赫图阿拉金银珠宝的人,应该就是修建大清龙脉宝藏的人。”
“对,只要找到留守在辽东的那批神秘人,就能顺藤摸瓜追查大清龙脉的下落。”
“既然你都发现这条线索,可有收获?”叶九卿问。
“算是有吧。”白近神情有些失落。“我只追查到一半”
“一半?”我眉头一皱连忙问。“你追查到了什么?”
白近的指头又回到地图上的赫图阿拉上,告之我们说,清太祖封禁东北后,唯一能留在这里的只有觉尔察氏。
原因是清太祖念及班布理对其有救命之恩,便恩命班布理的子孙,阖族累世,不纳官差,闲暇度日,陵上看守。
班布理成为觉尔察氏家族第一代守陵人,班布理病死在永陵,清太祖赐与牛羊,灵前祭祀,并破格特许他葬在兴京陵园之内。
班布理死后长子达喀穆继续守陵,觉尔察氏世世代代守护大清皇陵,至今都未曾离开过。
“清太祖离开赫图阿拉之后,任何前往圣城的人,都必须向守陵人通报,并且记录在册,什么时候来的,什么时候离开,都记载的相当详实,除了大清皇族之外,任何人不得在赫图阿拉停留超过三天,否则以谋反之罪定夺,在赫图阿拉,负责守陵的觉尔察氏有着毋容置疑的生杀大权。”白近说。
“那运送财富到赫图阿拉的八旗军怎么办?难道也要一一登记在册”田鸡问。
“八旗军是不允许靠近赫图阿拉三里之内,大军原地驻扎后,有统帅前往圣城,交接完成之后立即带兵返回。”白近不慌不忙说。“而且并非任何人都能进入赫图阿拉,必须有皇命在身的人才能允许进入,这本记载出入赫图阿拉的书册,被称为圣行录,其意就是出入圣城的记录。”
“这本圣行录和大清龙脉宝藏有什么关系?”田鸡挠挠头问。
“你怎么这么笨,既然出入赫图阿拉都有详实的记载,那你想想,放在城外三里的金银珠宝要怎么搬运进去呢?”薛心柔白了田鸡一眼。
“哦,明白了,这本书里会记载将金银珠宝运送到大清龙脉宝藏的人,只要找到圣行录,就能得知当年封禁东北时,留下的那批秘密修建宝藏的是谁。”田鸡恍然大悟。
“圣行录现在在什么地方?”叶九卿连忙追问。
“我只追查到圣行录,至于这本书的下落就不得而知了。”白近叹息一声。
“这本书不是应该在负责守陵的觉尔察氏手中吗?怎么会下落不明?”我问。
“我当然知道书应该在觉尔察氏手里,可问题就出在这上面。”
白近很无奈喝了一口水对我们说,因为赫图阿拉要囤积从关内搜刮的财富,为了防止运送有所纰漏,因此每一批运往赫图阿拉的财富都会提前登记在册送往守陵人手中,并且书册里还有负责押运的统帅名字以及财富数量。
守陵人就是根据书册来核对,每一年岁末,守陵人都会把当年的圣行录抄录一本派人送往京城由清帝过目。
但是这批圣行录只持续了不到五年的时间就被中止,从时间推算,最后一批搜刮的财富抵达赫图阿拉之后,守陵人就再没有呈报过圣行录。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个时间应该是大清龙脉修建完成的时间,白家先祖抹去了所有参与此事人的记忆,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大清皇族或许是知道龙脉宝藏的位置和下落,就是从那以后,大清龙脉宝藏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我说。
“那圣行录呢?”
“圣行录只持续了五年,那本书册并没有流传下来,或者说被当时的守陵人藏匿。”白近回答。
“每年岁末,不是要抄录当年的圣行录给大清帝王过目,就算守陵人那里把圣行录遗失,可抄录给大清帝王的应该被保存下来才对啊。”叶九卿说。
“圣行录”叶知秋思索了好久。“我对明清历史涉及不是很多,并没有听过圣行录一书,如果有的话距今几百年,也不知道有没有保存下来。”
“关于圣行录得从长计议,大伙远道而来先休息一晚,今晚我白近给各位接风洗尘,等明儿一早我带你们去瞧瞧圣行录。”白近笑了笑说。
“瞧瞧圣行录?!”我大吃一惊。“圣行录在沈阳?!”
“对啊,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沈阳故宫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里面的文溯专门用来存放文书。”叶知秋兴高采烈说。本站重要通知:本站的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无错误、更新快,会员同步书架,文字大小调节、阅读亮度调整、更好的阅读体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appxsyd(按住三秒复制)下载免费阅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