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高玉瑶的福,如今的晋城人口已经过了十万。也同样是她的原因,晋城的女子,所占比例占据了一半还要多,这还是将大多数流民全部迁到诚徽州的情况下。
想要战力,就需要招募军队,而军队,基本都是男性青壮,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如今晋城男丁抽调比例挺高,导致城内居民女子愈发增多,在缺少劳力的情况下,有气力的女子若是干得动一份力气活,生活上却是会好不少,因为都没什么人来做。
而力气活包括什么?
反正周少瑜回来的时候,就被一群书生给围着诉苦,其中好些脸上还有些许未好的伤痕,很明显就是被打的。
本来周少瑜还以为是突厥人干的,没曾想,居然是杨妙真干的!
或许应当说,就是待在晋城那几个女子的合议。
所谓谁手里有兵,谁就能硬气。
以前周少瑜在,还会考虑考虑这些书生的想法,做出一些避让的举措。周少瑜一走,妹子们就嘚瑟了,老娘手底下有兵,你奈我何?揍不死你?
啥玩意?不讲道理?老娘又不是君子,小女人难养也嘛,不知道?我就跟你刷泼,有本事怼回来啊。
于是一群书生就去怼了,不用说,怼的后果很惨,都不需要带兵,杨妙真自己一个人就解决了。
书生好气啊,绝对宣传一下发挥群众的力量,然而还是没用。
男子表示,我们不当兵,拿什么守住这难得的安宁?
女子表示,你这是不许我们做工,要摔掉我们的饭碗?大门不出可以啊,你们出钱养活?
没错,真当人家妹子们是吃出的,一步步早就设好伏笔了。
首先,虽然她们的权力受到书生们的全力反对打压,不得不站在幕后,但好在军队归她们管。是以,直接开始扩大招募士卒,尤其那些这环境还整天在街上晃荡无所事事的家伙,老老实实给我进来训练去。总之除却极个别家中因老父老母或别的什么原因压根无法离开的,其余的壮丁全部征调。
那么问题就来了,远的不说,单说城内治安,总归是要维持的吧,可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啊,壮丁都抽调的差不多了。
于是妹子们直接绕过书生一道军令颁布下去,征召知书达理的女子以及年轻力壮的健妇组成治安队伍,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和训练之后,直接开始工作,维持城内治安,并且直属于军队管辖,与衙门无关。
有意见?不好意思,如今晋城处在军管之下,军令高于一切,不听也得听。再说了,你也没能力反抗啊,有本事你们就走呗。
走?谁乐意啊,想走的早都早了一批了,剩下的的确都是脑袋发热……哦不,都是心怀仁义的正人君子,来此地实现自我价值,怎么会走。
知晓了前因后果,周少瑜可是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个好法子。
周少瑜得在乎名声,也得在乎天下的看法,可徐妙锦、杨妙真她们的确不用,接着周少瑜不在的由头,‘胡闹’一通,将一切都变成既定事实。
比如城内治安巡逻,你说撤掉女子?可以啊,只要你们能拿出足够的人手来,我们没意见。
得,一群书生照样抓瞎,人手?上哪弄人手去,基本都抽调的差不多了啊,总不能凑一支老弱病残的队伍出来吧,那还叫巡逻?到底谁保护谁么。
所以取消是不可能了,周少瑜在特地作戏了一番劝说和解未果之后,对书生一方做出了一定的补偿。其实没这档子事也准备这么做了,那就是抽选几位的确有几分能力,且观念有所改变的书生,将观政二字去掉,真正开始参与管事议政。
见此,书生们捏着鼻子认了,要不还能咋的。
周少瑜不在,该有的贸易都在继续,好歹从突厥那里发了一笔小财。阿史那隼在得知周少瑜与那位伪女帝进行交易军备之后,非但没有斥责,反而很是满意。
大梁的规矩么,周少瑜这种做法基本就和叛国无异了,最起码都是通敌,且拥兵自重。
不得不说,在方宏没有详细解释的情况下,以阿史那隼对于大梁的了解还是少了些,算个一知半解。
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大梁官吏,还是商贾百姓,没人会和叛军有所联系,甚至还是称帝的叛军,至少表面上不会,那可是全家掉脑袋的,而且名声也会臭掉。
从这点上看,阿史那隼的认为也不算错。
可架不住周少瑜的情况特殊啊。
别说和叛军做交易了,这不都还娶过突厥公主了嘛。也没见大梁人有什么反应,这要是换个人,早被骂死了。
没法子,谁让周少瑜洗地技术厉害呢,那都是为了一方百姓平安不得已而为之!而且理由充分,大伙都信了。无论如何,从各方面而言,周少瑜压根没有叛到突厥去的道理。
在这个前提下,和叛军交易又算个什么。
那可是晋城诶,如今突厥人的地盘,那么大一个大梁朝廷,就甩包袱一样甩了近三十万老幼妇孺过来,这就算是支持周少瑜的抗突厥事业了。好么,真当群众的眼睛是瞎子?
周少瑜还能怎么办,又能怎么办?难不成让他带着一群光着膀子赤手空拳的家伙去和突厥骑兵打?
所以,在经过宣传之后,周少瑜的形象很高大,但也很委屈,心怀仁义,但朝廷不给力,如之奈何?只能哪怕可能背负上骂名,也要驱逐外敌。
很好,很悲壮的样子,开玩笑,面对突厥骑兵大军,谁轻松的起来,别瞎吹,有本事你北上一个给我看看。
所以压根没人说周少瑜的不是,相反还同情。当然也有部分认为周少瑜是傻子,待在诚徽州享福不好么?
不管如何,大抵是值得敬佩的。
可阿史那隼不知道啊,只以为周少瑜娶了她女儿,又何叛军大规模交易,交易的还是禁品军备,那么,想必没可能脱离他的掌控了吧。
至于自立?
你在开玩笑?当我突厥勇士是摆设?
(本章完)
想要战力,就需要招募军队,而军队,基本都是男性青壮,特殊时期特殊对待,如今晋城男丁抽调比例挺高,导致城内居民女子愈发增多,在缺少劳力的情况下,有气力的女子若是干得动一份力气活,生活上却是会好不少,因为都没什么人来做。
而力气活包括什么?
反正周少瑜回来的时候,就被一群书生给围着诉苦,其中好些脸上还有些许未好的伤痕,很明显就是被打的。
本来周少瑜还以为是突厥人干的,没曾想,居然是杨妙真干的!
或许应当说,就是待在晋城那几个女子的合议。
所谓谁手里有兵,谁就能硬气。
以前周少瑜在,还会考虑考虑这些书生的想法,做出一些避让的举措。周少瑜一走,妹子们就嘚瑟了,老娘手底下有兵,你奈我何?揍不死你?
啥玩意?不讲道理?老娘又不是君子,小女人难养也嘛,不知道?我就跟你刷泼,有本事怼回来啊。
于是一群书生就去怼了,不用说,怼的后果很惨,都不需要带兵,杨妙真自己一个人就解决了。
书生好气啊,绝对宣传一下发挥群众的力量,然而还是没用。
男子表示,我们不当兵,拿什么守住这难得的安宁?
女子表示,你这是不许我们做工,要摔掉我们的饭碗?大门不出可以啊,你们出钱养活?
没错,真当人家妹子们是吃出的,一步步早就设好伏笔了。
首先,虽然她们的权力受到书生们的全力反对打压,不得不站在幕后,但好在军队归她们管。是以,直接开始扩大招募士卒,尤其那些这环境还整天在街上晃荡无所事事的家伙,老老实实给我进来训练去。总之除却极个别家中因老父老母或别的什么原因压根无法离开的,其余的壮丁全部征调。
那么问题就来了,远的不说,单说城内治安,总归是要维持的吧,可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啊,壮丁都抽调的差不多了。
于是妹子们直接绕过书生一道军令颁布下去,征召知书达理的女子以及年轻力壮的健妇组成治安队伍,在经过简单的培训和训练之后,直接开始工作,维持城内治安,并且直属于军队管辖,与衙门无关。
有意见?不好意思,如今晋城处在军管之下,军令高于一切,不听也得听。再说了,你也没能力反抗啊,有本事你们就走呗。
走?谁乐意啊,想走的早都早了一批了,剩下的的确都是脑袋发热……哦不,都是心怀仁义的正人君子,来此地实现自我价值,怎么会走。
知晓了前因后果,周少瑜可是哭笑不得,但不得不说,这也是个好法子。
周少瑜得在乎名声,也得在乎天下的看法,可徐妙锦、杨妙真她们的确不用,接着周少瑜不在的由头,‘胡闹’一通,将一切都变成既定事实。
比如城内治安巡逻,你说撤掉女子?可以啊,只要你们能拿出足够的人手来,我们没意见。
得,一群书生照样抓瞎,人手?上哪弄人手去,基本都抽调的差不多了啊,总不能凑一支老弱病残的队伍出来吧,那还叫巡逻?到底谁保护谁么。
所以取消是不可能了,周少瑜在特地作戏了一番劝说和解未果之后,对书生一方做出了一定的补偿。其实没这档子事也准备这么做了,那就是抽选几位的确有几分能力,且观念有所改变的书生,将观政二字去掉,真正开始参与管事议政。
见此,书生们捏着鼻子认了,要不还能咋的。
周少瑜不在,该有的贸易都在继续,好歹从突厥那里发了一笔小财。阿史那隼在得知周少瑜与那位伪女帝进行交易军备之后,非但没有斥责,反而很是满意。
大梁的规矩么,周少瑜这种做法基本就和叛国无异了,最起码都是通敌,且拥兵自重。
不得不说,在方宏没有详细解释的情况下,以阿史那隼对于大梁的了解还是少了些,算个一知半解。
正常情况下,无论是大梁官吏,还是商贾百姓,没人会和叛军有所联系,甚至还是称帝的叛军,至少表面上不会,那可是全家掉脑袋的,而且名声也会臭掉。
从这点上看,阿史那隼的认为也不算错。
可架不住周少瑜的情况特殊啊。
别说和叛军做交易了,这不都还娶过突厥公主了嘛。也没见大梁人有什么反应,这要是换个人,早被骂死了。
没法子,谁让周少瑜洗地技术厉害呢,那都是为了一方百姓平安不得已而为之!而且理由充分,大伙都信了。无论如何,从各方面而言,周少瑜压根没有叛到突厥去的道理。
在这个前提下,和叛军交易又算个什么。
那可是晋城诶,如今突厥人的地盘,那么大一个大梁朝廷,就甩包袱一样甩了近三十万老幼妇孺过来,这就算是支持周少瑜的抗突厥事业了。好么,真当群众的眼睛是瞎子?
周少瑜还能怎么办,又能怎么办?难不成让他带着一群光着膀子赤手空拳的家伙去和突厥骑兵打?
所以,在经过宣传之后,周少瑜的形象很高大,但也很委屈,心怀仁义,但朝廷不给力,如之奈何?只能哪怕可能背负上骂名,也要驱逐外敌。
很好,很悲壮的样子,开玩笑,面对突厥骑兵大军,谁轻松的起来,别瞎吹,有本事你北上一个给我看看。
所以压根没人说周少瑜的不是,相反还同情。当然也有部分认为周少瑜是傻子,待在诚徽州享福不好么?
不管如何,大抵是值得敬佩的。
可阿史那隼不知道啊,只以为周少瑜娶了她女儿,又何叛军大规模交易,交易的还是禁品军备,那么,想必没可能脱离他的掌控了吧。
至于自立?
你在开玩笑?当我突厥勇士是摆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