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高大的开封城门,杜中宵出了一口气,对身边的陶十七道:“一会进了城,先去寻一家客栈住下。你们歇息,我去拜访几位故旧。”
陶十七看了看西边将要落山的太阳,叉手道:“官人,天时不早,还是及早歇息,明日再拜访客人不迟。京城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还是小心为上。”
杜中宵看了看太阳,想了想道:“好,那便如此,我们且去大相国寺。”
华灯初上,杜中宵带了陶十七和十三郎,来到外面的街上。陈勤则被卢赛赛缠着,要去看一看繁华似锦的京城,早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看着人流如织,十三郎赞道:“果然是天下第一繁华之地,这里不只是人多,卖东西的多。你看看这些人的穿着,他们的气色,那神情,都是别处见不到的。呀,真不愧是京城!”
杜中宵笑道:“你知道就好。白日没事,只在热闹的地方逛逛就好,千万不要四处瞎逛。你一说话就被人听出来是外乡人,小心被坑了。”
三人在汴河边走了一圈,觉得有些乏了,便寻了一处酒铺,闲坐喝酒。
杜中宵第二次来京城,周围的一切还是从前的样子,只是他的心情早已经变了。上次住在这里,为了准备科举,天天累得昏头昏脑,哪里有心情欣赏风景。后来中了进士,天天与同年饮宴庆贺,没来得及看一看这天下第一繁华之地。此次故地重游,放松心情,自然跟以前不同。
陶十七和十三郎两人喝着酒,品评着周边的建筑风景,路上行的行人,乐在其中。
直到夜色阑珊,杜中宵才带两人离去。
站起身来,十三郎道:“可惜酒的味道有些寡淡,若是酒更有些力气,今夜就十分好了。”
陶十七道:“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住到京城来,便就卖酒。永城的酒在这里,定然好卖!”
杜中宵笑着不说话。京城里早就有糟白酒卖了,不过味道一向不好,酒铺里卖的少而已。
回到客栈,只见外面站着一个人,见到杜中宵回来,急忙上前行礼:“官人可算回来了,小的在这里等得心焦。我家官人明日在城外汴河边设了筵席,为官人接风,还望官人屈尊。”
见是韩绛的家人,杜中宵急忙拱手:“在下一定早到,劳烦前来相告。”
说完,邀请那人进去饮盏茶,他却死活不肯,急急离去了。
韩绛在陈州通判任上一任做满,招试学士院,入馆阁为馆阁校勘,兼任同知太常礼院,先杜中宵一步到了京城。他自小在京城长大,听说杜中宵入京,急忙派家人相请。
庆历二年的进士,韩绛现在是官职最高的。中进士之前他就已为官多年,做了一任通判,就进入了馆阁这育才之地,前途不可限量。别说杜中宵这些人,历年进士都很少有他这么升得快的。
回到客栈,十三郎和陶十七兴奋得睡不着,聚在一起议论着路上遇到的趣事。杜中宵躺在床上,想着自己此次来京城,将要面圣陛辞,该说些什么。
皇上不是想见就见的,要排班轮次。杜中宵入城之前,就已经通知了自己到京的日期。对于这个政绩突出的年轻进士,皇帝本人也很重视,优先排次,排在了五天之后。
想起通知自己入宫日期时辰的内侍的表情,杜中宵就想笑。在那内侍看来,入京五天就可以得到皇帝的接见,是了不得的事情。为了谢他,杜中宵还给出了一锭银子。可在杜中宵看来,自己提前通知了还要等五天,可见要见皇帝一面有多难。
官员进京,仅仅是办手续,周旋于各个衙门之间,就旷日持久。杜中宵不需要守缺,可该办的手续一样不能少,官告要换,加上官服等等乱七八糟的,没有半个月办不下来。
听着隔壁陶十七和十三郎议论不休,杜中宵躺在床上,也一时睡不着。此次面圣,君臣对答对自己的未来极为重要,必须仔细斟酌。杜中宵不知道皇帝会问自己什么,也不好去猜,他只能尽量收集全各种禁忌,到时不该说什么。
刚刚过去的庆历新政是不能提的,这场改革开始时声势浩大,很快就无疾而终,没什么好说的。西北的党项是不能说的,和与战的争论现在还有,但大局已定,不必再提。这是禁忌,杜中宵不清楚之后的各种利益牵扯,不敢冒然参与进去。最好多讲一讲自己如何治理地方,如何开垦荒地,编户齐民。
东京的夜与外地也没有不同,杜中宵最终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让十三郎到外面采买些货物,自己带了陶十七,一路到了新宋门外。
刚一出城门,便就听到沉闷的“突、突”声,杜中宵心中一动,立即分辨出来,这是蒸汽机的声音。难道韩绛把陈州制的车船带进了京城?陈州有蔡河与京城相通,倒是不难开到这里。
韩绛早就派了家人等在城门处,见到杜中宵两人,急忙上前行礼。
一路到了汴河边的酒楼,韩绛已经带了几位年轻的馆阁官员等在那里。到了二楼阁子,叙礼分宾主落座,韩绛指着窗外对杜中宵道:“待晓,你且看那是什么?”
杜中宵到了窗前,抬眼望去,只见汴河上一般木制车船,上面冒着黑烟,缓缓行进。
看了车船,杜中宵喜道:“没想到这车船真制了出来!”
韩绛大笑:“我在陈州三年,有你们相助,才制出这船,能在河上跑了。此次回京,我便是坐着这船,沿着蔡河开来。前些日子圣上观船,也觉得此物大有可为,让我新制一艘,放到金明池上。”
杜中宵趴在窗前,看着河里行进的车船,心潮澎湃。这么多年,自己在蒸汽机上花了无数心力,却一直不能实用,成了一块心病。有时候甚至怀疑,有生之年到底能不能制出实用的蒸汽机来。直到今天见到了河上的蒸汽车船,才放下了心中块垒。只要假以时日,蒸汽机一定会完善起来。有了在河上跑的蒸汽车船,别人看见了好处,才会获得各种支持。
转过身子,杜中宵落座,对韩绛道:“不知现在的车船好不好用。”
韩绛道:“不算十分好用。一是烧石炭过多,力气不够,只能推动这种小船。再就是声音巨大,听着难以入睡,甚是烦人。不过这都不是大事,只要多用心力,终能造出更好的来。此物妙在即使逆水行舟也可不用人力,仅此一条,便就值得下大力气了。”
陶十七看了看西边将要落山的太阳,叉手道:“官人,天时不早,还是及早歇息,明日再拜访客人不迟。京城我们都是第一次来,还是小心为上。”
杜中宵看了看太阳,想了想道:“好,那便如此,我们且去大相国寺。”
华灯初上,杜中宵带了陶十七和十三郎,来到外面的街上。陈勤则被卢赛赛缠着,要去看一看繁华似锦的京城,早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
看着人流如织,十三郎赞道:“果然是天下第一繁华之地,这里不只是人多,卖东西的多。你看看这些人的穿着,他们的气色,那神情,都是别处见不到的。呀,真不愧是京城!”
杜中宵笑道:“你知道就好。白日没事,只在热闹的地方逛逛就好,千万不要四处瞎逛。你一说话就被人听出来是外乡人,小心被坑了。”
三人在汴河边走了一圈,觉得有些乏了,便寻了一处酒铺,闲坐喝酒。
杜中宵第二次来京城,周围的一切还是从前的样子,只是他的心情早已经变了。上次住在这里,为了准备科举,天天累得昏头昏脑,哪里有心情欣赏风景。后来中了进士,天天与同年饮宴庆贺,没来得及看一看这天下第一繁华之地。此次故地重游,放松心情,自然跟以前不同。
陶十七和十三郎两人喝着酒,品评着周边的建筑风景,路上行的行人,乐在其中。
直到夜色阑珊,杜中宵才带两人离去。
站起身来,十三郎道:“可惜酒的味道有些寡淡,若是酒更有些力气,今夜就十分好了。”
陶十七道:“等到什么时候我们住到京城来,便就卖酒。永城的酒在这里,定然好卖!”
杜中宵笑着不说话。京城里早就有糟白酒卖了,不过味道一向不好,酒铺里卖的少而已。
回到客栈,只见外面站着一个人,见到杜中宵回来,急忙上前行礼:“官人可算回来了,小的在这里等得心焦。我家官人明日在城外汴河边设了筵席,为官人接风,还望官人屈尊。”
见是韩绛的家人,杜中宵急忙拱手:“在下一定早到,劳烦前来相告。”
说完,邀请那人进去饮盏茶,他却死活不肯,急急离去了。
韩绛在陈州通判任上一任做满,招试学士院,入馆阁为馆阁校勘,兼任同知太常礼院,先杜中宵一步到了京城。他自小在京城长大,听说杜中宵入京,急忙派家人相请。
庆历二年的进士,韩绛现在是官职最高的。中进士之前他就已为官多年,做了一任通判,就进入了馆阁这育才之地,前途不可限量。别说杜中宵这些人,历年进士都很少有他这么升得快的。
回到客栈,十三郎和陶十七兴奋得睡不着,聚在一起议论着路上遇到的趣事。杜中宵躺在床上,想着自己此次来京城,将要面圣陛辞,该说些什么。
皇上不是想见就见的,要排班轮次。杜中宵入城之前,就已经通知了自己到京的日期。对于这个政绩突出的年轻进士,皇帝本人也很重视,优先排次,排在了五天之后。
想起通知自己入宫日期时辰的内侍的表情,杜中宵就想笑。在那内侍看来,入京五天就可以得到皇帝的接见,是了不得的事情。为了谢他,杜中宵还给出了一锭银子。可在杜中宵看来,自己提前通知了还要等五天,可见要见皇帝一面有多难。
官员进京,仅仅是办手续,周旋于各个衙门之间,就旷日持久。杜中宵不需要守缺,可该办的手续一样不能少,官告要换,加上官服等等乱七八糟的,没有半个月办不下来。
听着隔壁陶十七和十三郎议论不休,杜中宵躺在床上,也一时睡不着。此次面圣,君臣对答对自己的未来极为重要,必须仔细斟酌。杜中宵不知道皇帝会问自己什么,也不好去猜,他只能尽量收集全各种禁忌,到时不该说什么。
刚刚过去的庆历新政是不能提的,这场改革开始时声势浩大,很快就无疾而终,没什么好说的。西北的党项是不能说的,和与战的争论现在还有,但大局已定,不必再提。这是禁忌,杜中宵不清楚之后的各种利益牵扯,不敢冒然参与进去。最好多讲一讲自己如何治理地方,如何开垦荒地,编户齐民。
东京的夜与外地也没有不同,杜中宵最终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杜中宵让十三郎到外面采买些货物,自己带了陶十七,一路到了新宋门外。
刚一出城门,便就听到沉闷的“突、突”声,杜中宵心中一动,立即分辨出来,这是蒸汽机的声音。难道韩绛把陈州制的车船带进了京城?陈州有蔡河与京城相通,倒是不难开到这里。
韩绛早就派了家人等在城门处,见到杜中宵两人,急忙上前行礼。
一路到了汴河边的酒楼,韩绛已经带了几位年轻的馆阁官员等在那里。到了二楼阁子,叙礼分宾主落座,韩绛指着窗外对杜中宵道:“待晓,你且看那是什么?”
杜中宵到了窗前,抬眼望去,只见汴河上一般木制车船,上面冒着黑烟,缓缓行进。
看了车船,杜中宵喜道:“没想到这车船真制了出来!”
韩绛大笑:“我在陈州三年,有你们相助,才制出这船,能在河上跑了。此次回京,我便是坐着这船,沿着蔡河开来。前些日子圣上观船,也觉得此物大有可为,让我新制一艘,放到金明池上。”
杜中宵趴在窗前,看着河里行进的车船,心潮澎湃。这么多年,自己在蒸汽机上花了无数心力,却一直不能实用,成了一块心病。有时候甚至怀疑,有生之年到底能不能制出实用的蒸汽机来。直到今天见到了河上的蒸汽车船,才放下了心中块垒。只要假以时日,蒸汽机一定会完善起来。有了在河上跑的蒸汽车船,别人看见了好处,才会获得各种支持。
转过身子,杜中宵落座,对韩绛道:“不知现在的车船好不好用。”
韩绛道:“不算十分好用。一是烧石炭过多,力气不够,只能推动这种小船。再就是声音巨大,听着难以入睡,甚是烦人。不过这都不是大事,只要多用心力,终能造出更好的来。此物妙在即使逆水行舟也可不用人力,仅此一条,便就值得下大力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