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马哈木的底气……不太足
瓦剌,在大明疆域的左上方,这么说不太具体,具体点的说法就是后世外蒙古的西部,区域也不算小,反正地势平坦,适合放牧。
只不过游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所以文明进程更慢。
若是有个灾年,全族都要饿肚皮,偏生大明处于小冰河时期,所以瓦剌动不动就扇动兀良哈和鞑靼一起叩关侵扰大明,是真没办法。
所以明朝前期的瓦剌、兀良哈和鞑靼,乃至于之后的后金,其实日子挺惨。
不抢,饿死一大堆人,部族内部加剧。
抢,大多时候又打不赢大明。
但也赢过。
比如土木堡之变,萨尔浒之战。
但归根到底,大明还是被自己折腾得没了的,如果魏忠贤和东林党……呃,如果天启和崇祯能处理好这两派的关系,努尔哈赤打不下的宁远,皇太极也打不下,那也就没有后续的什么吴三桂开山河关了,仅是一个关宁锦防线,就是后金恐怖的噩梦。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
……
出关之后,黄昏就披甲挂剑了,毕竟这不比关内,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
安全第一。
哪怕现在有阿如温查斯贴身保护,嗯,是晚上在帐篷里也要紧密贴身的那种贴身保护,可惜,阿如温查斯一身武艺,还是挡不住黄昏那只流金岁月枪。
从肃州出关,还在鞑靼区域。
嗯,正确的说法还在延平布政司的管辖区域,连官道都延伸到这边来了,也就是说,延平布政司的兵力可以在三五日抵达肃州支援。
这意味着瓦剌南侵的话,很容易遭到腹背夹击。
所以其实边关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随着大明对鞑靼区域和兀良哈的牢牢掌控,瓦剌已是独臂难支,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瓦剌能坚持多久。
在进入瓦剌区域一百余里地,抵达乌布苏诺尔湖后,大军暂驻。
直到此刻都还没有遇见瓦剌大军,只遇见几拨零散的斥候,然而斥候相遇,瓦剌的斥候也不恋战,甚至根本不和大明的斥候接触,调转马头就跑。
现在的情况是不根本不知道马哈木将大军带到了什么地方。
这要在偌大的瓦剌区域找到敌军,不啻于大海捞针。
所以信息很重要。
是以刚进入瓦剌区域,这个难题就摆在雄霸、朱瞻基和黄昏的面前,三人不得不让大军暂时停下,在一起商讨对策。
一时间气氛有点凝重,都在担心马哈木打游击的情况会变成现实。
而另一边,气氛更凝重。
和黄昏等人想的不一样,在黄昏和朱瞻基雄霸等人的眼中,马哈木肯定率领大军在瓦剌最西边的区域——毕竟大明北伐这么大的事情,瓦剌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他们躲在最西边,一旦战败,可以逃窜向西域,也可绕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亦力把里寻求庇护,避免被灭族。
但出乎黄昏等人意料之外,马哈木胆大包天,竟然帅军在安加拉河流域附近——这里毗邻鞑靼区域,如果被黄昏等人知道,围堵上来的话,马哈木就逃无可逃。
马哈木敢这么做,自然有他的底气。
反正这么多年和大明打仗,瓦剌还没从没有真正的失去一战之力,这一次大明北方精锐倾巢而出,马哈木第一时间不是恐惧,而是惊恐与惊喜共存。
惊恐肯定是有的。
现在的大明,确实太让人害怕了,鞑靼兀良哈被灭,南方的中南半岛那么大的疆域,那么多的国家,不一样没能阻止大明铁骑的前进。
惊喜,则是马哈木看见了希望和机会。
大明北方精锐齐聚,如果自己将之全歼,那么大明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都不可能再北伐了,必须休养生息,但瓦剌却不一样,可以趁这个机会不断入关抢劫,发展壮大。
此消彼长,未来几十年来,大明都将被瓦剌压得喘不过气。
当然,这只是对局势的分析。
马哈木真正的底气,来自于他的谍报:大明北伐大军主帅黄昏,一个妖臣,虽然他做的那些事情马哈木都由衷佩服,但就算黄昏再妖,也改变不了他是个读书人,而这个读书人的军事早已还很弱鸡的事实。
如果主帅是黄昏,副帅是徐辉祖啊、丘福、张辅、郑亨之流,马哈木大概还是没底气的,然而副帅是一个北方这边名不见经传的雄霸,听说是吴哥叛将。
这样的人何惧之有。
而另外一个副帅竟然是大明太孙,一个刚束发的毛头小子,作为皇家子弟,朱瞻基再怎么像朱棣,他也不是朱棣,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
大明用这样的人为帅,马哈木岂非没有底气。
就对面这将领组合,在沙场上两军对峙,马哈木是一个都瞧不上,如果这一次全歼大明精锐的同时还能俘虏朱瞻基,那瓦剌的前途就太美好了。
其他的不说,大明你不拿个几十万两的岁贡,朱瞻基就得在草原给我马哈木端尿壶。
看你朱棣有没有脸去见太祖朱元璋。
而马哈木还有的底气,则来自于他的大军,在得知大明要北伐时,马哈木就动员族人,组成了一支六万人的精锐大军,其中大部分是骑军。
而他的将领,有儿子脱欢,太平、把秃孛罗、暖答失、亦剌思等一众沙场老将,都是杀人不眨眼而且眼睛不干的凶悍之辈。
而且这一次瓦剌人是保家卫国,军心齐聚。
再加上又是在瓦剌境内作战。
如此一来,瓦剌除了兵力劣势,其他方面的优势几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瓦剌这边,马哈木岂能没有底气一战。
不过……
王帐内的气氛还是很凝重。
虽然大家都有底气,但其实底气不太足,原因只有一个:大明早已不是当年的大明,现在大明的对外战争已不再靠兵力优势强推。
鞑靼和兀良哈的灭亡就是前例。
哪怕是中南半岛那边,大明也是以少胜多,最终打下了大片疆域。
而这个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神机营!
大明的神机营,实在是让人头疼。
只不过游牧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
所以文明进程更慢。
若是有个灾年,全族都要饿肚皮,偏生大明处于小冰河时期,所以瓦剌动不动就扇动兀良哈和鞑靼一起叩关侵扰大明,是真没办法。
所以明朝前期的瓦剌、兀良哈和鞑靼,乃至于之后的后金,其实日子挺惨。
不抢,饿死一大堆人,部族内部加剧。
抢,大多时候又打不赢大明。
但也赢过。
比如土木堡之变,萨尔浒之战。
但归根到底,大明还是被自己折腾得没了的,如果魏忠贤和东林党……呃,如果天启和崇祯能处理好这两派的关系,努尔哈赤打不下的宁远,皇太极也打不下,那也就没有后续的什么吴三桂开山河关了,仅是一个关宁锦防线,就是后金恐怖的噩梦。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
……
出关之后,黄昏就披甲挂剑了,毕竟这不比关内,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
安全第一。
哪怕现在有阿如温查斯贴身保护,嗯,是晚上在帐篷里也要紧密贴身的那种贴身保护,可惜,阿如温查斯一身武艺,还是挡不住黄昏那只流金岁月枪。
从肃州出关,还在鞑靼区域。
嗯,正确的说法还在延平布政司的管辖区域,连官道都延伸到这边来了,也就是说,延平布政司的兵力可以在三五日抵达肃州支援。
这意味着瓦剌南侵的话,很容易遭到腹背夹击。
所以其实边关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随着大明对鞑靼区域和兀良哈的牢牢掌控,瓦剌已是独臂难支,唯一的不确定性就是瓦剌能坚持多久。
在进入瓦剌区域一百余里地,抵达乌布苏诺尔湖后,大军暂驻。
直到此刻都还没有遇见瓦剌大军,只遇见几拨零散的斥候,然而斥候相遇,瓦剌的斥候也不恋战,甚至根本不和大明的斥候接触,调转马头就跑。
现在的情况是不根本不知道马哈木将大军带到了什么地方。
这要在偌大的瓦剌区域找到敌军,不啻于大海捞针。
所以信息很重要。
是以刚进入瓦剌区域,这个难题就摆在雄霸、朱瞻基和黄昏的面前,三人不得不让大军暂时停下,在一起商讨对策。
一时间气氛有点凝重,都在担心马哈木打游击的情况会变成现实。
而另一边,气氛更凝重。
和黄昏等人想的不一样,在黄昏和朱瞻基雄霸等人的眼中,马哈木肯定率领大军在瓦剌最西边的区域——毕竟大明北伐这么大的事情,瓦剌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他们躲在最西边,一旦战败,可以逃窜向西域,也可绕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亦力把里寻求庇护,避免被灭族。
但出乎黄昏等人意料之外,马哈木胆大包天,竟然帅军在安加拉河流域附近——这里毗邻鞑靼区域,如果被黄昏等人知道,围堵上来的话,马哈木就逃无可逃。
马哈木敢这么做,自然有他的底气。
反正这么多年和大明打仗,瓦剌还没从没有真正的失去一战之力,这一次大明北方精锐倾巢而出,马哈木第一时间不是恐惧,而是惊恐与惊喜共存。
惊恐肯定是有的。
现在的大明,确实太让人害怕了,鞑靼兀良哈被灭,南方的中南半岛那么大的疆域,那么多的国家,不一样没能阻止大明铁骑的前进。
惊喜,则是马哈木看见了希望和机会。
大明北方精锐齐聚,如果自己将之全歼,那么大明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都不可能再北伐了,必须休养生息,但瓦剌却不一样,可以趁这个机会不断入关抢劫,发展壮大。
此消彼长,未来几十年来,大明都将被瓦剌压得喘不过气。
当然,这只是对局势的分析。
马哈木真正的底气,来自于他的谍报:大明北伐大军主帅黄昏,一个妖臣,虽然他做的那些事情马哈木都由衷佩服,但就算黄昏再妖,也改变不了他是个读书人,而这个读书人的军事早已还很弱鸡的事实。
如果主帅是黄昏,副帅是徐辉祖啊、丘福、张辅、郑亨之流,马哈木大概还是没底气的,然而副帅是一个北方这边名不见经传的雄霸,听说是吴哥叛将。
这样的人何惧之有。
而另外一个副帅竟然是大明太孙,一个刚束发的毛头小子,作为皇家子弟,朱瞻基再怎么像朱棣,他也不是朱棣,只是个初出茅庐的新兵蛋子。
大明用这样的人为帅,马哈木岂非没有底气。
就对面这将领组合,在沙场上两军对峙,马哈木是一个都瞧不上,如果这一次全歼大明精锐的同时还能俘虏朱瞻基,那瓦剌的前途就太美好了。
其他的不说,大明你不拿个几十万两的岁贡,朱瞻基就得在草原给我马哈木端尿壶。
看你朱棣有没有脸去见太祖朱元璋。
而马哈木还有的底气,则来自于他的大军,在得知大明要北伐时,马哈木就动员族人,组成了一支六万人的精锐大军,其中大部分是骑军。
而他的将领,有儿子脱欢,太平、把秃孛罗、暖答失、亦剌思等一众沙场老将,都是杀人不眨眼而且眼睛不干的凶悍之辈。
而且这一次瓦剌人是保家卫国,军心齐聚。
再加上又是在瓦剌境内作战。
如此一来,瓦剌除了兵力劣势,其他方面的优势几乎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瓦剌这边,马哈木岂能没有底气一战。
不过……
王帐内的气氛还是很凝重。
虽然大家都有底气,但其实底气不太足,原因只有一个:大明早已不是当年的大明,现在大明的对外战争已不再靠兵力优势强推。
鞑靼和兀良哈的灭亡就是前例。
哪怕是中南半岛那边,大明也是以少胜多,最终打下了大片疆域。
而这个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神机营!
大明的神机营,实在是让人头疼。